全球布局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要点及启示

2021-11-25 09:17:17 江苏省企业技术改造协会 106

当前未来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主要发达国家通过积极筹建未来产业专业研究机构,加强了对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先进制造、未来通信、医药健康等前沿领域的布局和研发投入力度。我国通过引领新需求、立足新科技、创造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将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的孵化与加速计划。

一、全球布局未来产业发展的行动要点

美国高度重视对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量子计算和下一代无线网络等新技术领域的探索。2009年美国实施创新新战略,旨在确保美国能够持续引领全球创新经济发展和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2019年2月,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美国将主导未来产业》报告, 内容主要涉及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量子信息和 5G 四大方向的未来产业。2020年2月,美国参议院提出《2020年未来产业法案》,目的是保障美国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量子计算和下一代无线网络等未来新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美 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对未来产业布局高度重视,提出要 组建未来产业研究所。2021年1月,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在《未来产业研究所:美国科学与技术领导力的新模式》中正式提出了未来产业研究所的概念和设计框架,其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新技术产业化的创新链全流程整合,推进交叉领域创新,促进创新效率提高。

欧盟通过“未来工厂”计划和欧洲未来基金等扶持未来产业发展。2009年,欧盟启动的“未来工厂”计划是一个欧盟范围内的公私合作计划,是欧盟在智能制造领域投资最大的一个独立计划,旨在支持先进 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创新。欧盟于2019年成立欧洲未来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布局战略领域的欧盟企业,资金规模高达100亿欧元,由欧盟成员国共同出资,旨在对布局战略性重要行业和领域的欧洲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和资助。欧盟委员会2019年11月发布的《加强面向未来欧盟产业战略价值链报告》,由欧洲共同利益重大项目战略论坛专家组推出,涉及互联清洁的自动驾驶汽车、氢技术及其系统、智能健康,以及工业互联网、低碳产业等。

日本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环境能源等未来产业发展。日本高度重视未来产业的提前布局,通过出台一系列法案促进未来产业的培育与发展。2016年8月,安倍政府出台法案《实现面向未来投资的经济对策》。该法案确定了高达28万亿日元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强调加强人工智能、新材料、宇宙航空、能源技术等未来产业的基础研究。2018年6月,日本政府出台《集成创新战略》。该战略制定了日本未来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环境能源等关键领域产业的发展目标,提出将日本建成“世界上最适宜创新的国家”。2021年3月23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成立数字产业战略研讨会。该组织不仅研究数字经济产业的相关政策,后续还将研究有关光纤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软件开发等未来产业的发展路径。

韩国重点布局“未来车”、放射线等未来产业。韩国在 未来产业众多领域出台一揽子规划,针对具体产业出台相关政策。韩国政府将“未来车”产业发展提到国家战略层面。2019年11月,韩国发布《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对“未来车”产业发展方向做出布局。韩国将投资60万亿韩元,以本土的现代、起亚等车企为载体和中心,打造开放型未来汽车产业生态圈,同时为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支持。2019年12月,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出台《未来放射线产业培育战略》,将放射线产业指定为“未来产业”。考虑到放射线技术在能源、高科技产业以及环境、生活领域均可以广泛使用,把放射线技术定义为新一代“原子能新产业”,进行大力培育,计划在2025年前投入8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7.35亿元)大力培育相关产业发展,研发相关核心技术,并使用研究成果提高产业竞争力,建立良性生态。

二、几点思考

以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竞争为导向,建立国家级高效能未来产业研究机构。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建立或准备筹建国家级未来产业研究机构,在战略高度上重视未来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法案扶持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的发展。面向世界科技竞争前沿领域,成立专门的未来产业研究机构,聚焦未来行业变革,以筛选出具有战略意义和长远价值的未来产业进行重点支持,统筹财政、技术、资金、人才等各方资源,推动未来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打破传统科研机构的行政壁垒和限制,增强未来产业研究机构的 自主性和创新活力。在我国未来产业研究机构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方式上,借鉴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对未来产业研究所的筹建模式,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国家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纵向垂直和扁平化管理,赋予研究机构更多的自主管理权以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在人员配置、产业选择等方面与国家战略更好地结合,聚焦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未来通信、生物医药等重点未来产业发展。政府部门应建立未来产业研究机构与财政、科研、人才服务等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为未来产业研究机构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以未来产业研究机构为载体和契机,畅通未来新技术产业化衔接与配合的通道。传统研究机构往往聚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某一环节,造成了各阶段研究成果的割裂和衔接障碍,不利于整个研发体系的有效运转。与其他研究机构相比,未来产业研究机构应覆盖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新技术产业化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具有独特的战略视角和研究优势。面向经济技术主战场,加强对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的全链条全周期管理,探索产业从底层科学技术支持到核心技术研发再到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的完整路径,从而提高资源投入效率和未来产业发展效能。


025-8320 9516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在线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