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乘用车发展报告(2019)
中国乘用车发展报告(2019)
一、2019年乘用车发展概况
(一)乘用车市场整体产销情况
1.产销市场延续下滑趋势,下滑幅度加大
2019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产销量分别为2136万辆和2144万辆,同比下滑9.22%和9.56%(见表1)。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中美贸易摩擦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居民收入增长减缓,尤其是中低收入用户,居民消费信心受到一定抑制,不利于汽车消费;同时,新能源补贴政策继续退坡,价格优势对用户吸引力减弱,叠加自燃事件影响,进一步削弱新能源汽车消费;而房地产价格持续高位,对用户汽车购买挤占效应短期内仍存在。
表1 2009~2019年乘用车产销量统计
单位:万辆,% | ||||
年份 | 产量 | 同比增长 | 销量 | 同比增长 |
2009 | 1038 | 54.11 | 1033 | 52.93 |
2010 | 1390 | 33.83 | 1376 | 33.17 |
2011 | 1449 | 4.23 | 1447 | 5.19 |
2012 | 1552 | 7.17 | 1550 | 7.07 |
2013 | 1808 | 16.49 | 1793 | 15.71 |
2014 | 1993 | 10.23 | 1971 | 9.93 |
2015 | 2108 | 5.77 | 2115 | 7.31 |
2016 | 2442 | 15.84 | 2438 | 15.27 |
2017 | 2481 | 1.58 | 2472 | 1.40 |
2018 | 2353 | -5.16 | 2371 | -4.08 |
2019 | 2136 | -9.22 | 2144 | -9.56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2.月度走势“前低后高”,下滑幅度逐月收窄
从月度销量走势看,2019年,乘用车市场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下滑幅度超预期。1~2月,受同期基数较高及春节影响,同比增速分别为-17.71%和-17.35%;3月,厂商开始补库存,市场增速为-6.87%,达上半年最高;4~5月,受即将到来的国六切换政策影响,企业提前去库存,同比增速分别为-17.73%和-17.37%;6月,厂商经历2个月去库存后重新补库存,同比增速为-7.80%,达上半年第二高;7~12月,市场增速回归,下滑幅度逐步收窄,其中12月同比增速为-0.90%,达全年最高(见图1)。
图1 2018~2019年乘用车月度销量走势
3.SUV逆势而上,份额持续提升
从车身类型看,2019年轿车销售1029万辆,同比下滑11.28%,仍为乘用车最大细分市场,销量占比48.01%;MPV销售154万辆,同比下滑18.53%,销量占比7.20%,下滑趋势不变;SUV销售937万辆,同比下滑5.57%,销量占比43.67%,同比增速和销量占比增加均领先整体市场,成为带动乘用车市场增量核心市场;交叉车型销售24万辆,同比下滑18.07%,销量占比1.12%,下滑趋势不变(见表2)。SUV市场增速领先整体市场,主要得益于合资SUV产品销量贡献,一方面,本田CR-V、奔驰GLC、逍客等老产品市场表现优异;另一方面,探岳、探歌、途岳等新产品市场表现突出。
表2 2019年乘用车细分市场销量统计
车型分类 | 销量(万辆) | 同比增长(%) | 销量占比(%) | 占比变化(较2018年)(百分点) |
轿车 | 1029 | -11.28 | 48.01 | -0.93 |
MPV | 154 | -18.53 | 7.20 | -0.79 |
SUV | 937 | -5.57 | 43.67 | 1.83 |
交叉车型 | 24 | -18.07 | 1.12 | -0.12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4.中国品牌企业份额进一步降低
2019年,中国品牌企业乘用车销售708万辆,同比下滑13.41%,销量占比33.03%,较2018年下降1.47个百分点,不同企业市场表现不尽相同。销量TOP10的企业依次为吉利汽车、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上汽乘用车、奇瑞汽车、比亚迪汽车、广汽乘用车、东风小康、华晨汽车、江淮汽车,销量分别为136万辆、91万辆、81万辆、67万辆、61万辆、45万辆、38万辆、22万辆、18万辆和16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9.28%、-0.39%、-6.84%、-4.08%、11.14%、-9.76%、-28.14%、-14.91%、-24.31%和-19.76%(见图2)。
从销量规模看,TOP10企业中仅吉利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但年销量规模增长乏力;年销量在50万~100万辆的企业有4家,其中奇瑞汽车表现突出,为TOP10企业中唯一正增长企业,且同比增速为两位数;年销量不足50万辆的企业中,比亚迪同比下滑9.76%,其余企业下滑幅度均超过两位数。
图2 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TOP10企业
5.乘用车市场日系、德系保持强劲态势
分系别看,2019年乘用车销量日系和欧系表现强劲。自主品牌销量708万辆,同比下滑13.41%,占比33.03%,仍占最大市场份额,但份额较2018年下滑1.47个百分点,下滑仅次于美系1.55个百分点,表现乏力;欧系在大众、奔驰和宝马带动下,销量554万辆,同比下滑1.57%,市场份额25.82%,较2018年增加2.10个百分点,增加幅度仅次于日系;日系为车市最大赢家,销量458万辆,同比增长2.99%,市场份额21.37%,较2018年增加2.60个百分点,增加幅度最大,日产、本田和丰田均表现出色;美系除江铃股份外,上汽通用、长安福特和广汽菲亚特均大幅下滑,销量191万辆,同比下滑22.93%,市场份额8.91%,份额下降1.5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最大;合资自主销量132万辆,同比下滑26.51%,市场份额6.16%,受上汽通用五菱和东风启辰影响,市场份额下降1.42个百分点;韩系销量101万辆,同比下滑14.32%,市场份额4.72%,受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影响,市场份额下降0.26个百分点(见表3)。
表3 2019年乘用车分系别销量统计
系别 | 销量(万辆) | 同比增速(%) | 占比(%) | 占比变化(较2018年) (百分点) |
自主 | 708 | -13.41 | 33.03 | -1.47 |
欧系 | 554 | -1.57 | 25.82 | 2.10 |
日系 | 458 | 2.99 | 21.37 | 2.60 |
美系 | 191 | -22.93 | 8.91 | -1.55 |
合资自主 | 132 | -26.51 | 6.16 | -1.42 |
韩系 | 101 | -14.32 | 4.72 | -0.26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6.市场竞争加剧,销量集中度有所提高
2019年乘用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TOP20企业销量1837万辆,同比下滑9.56%,占据乘用车市场达到85.64%,较2018年(占比81.69%)增加3.95个百分点(见表4),市场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尤其是在合资企业补足SUV市场短板的情况下,弱势企业极有可能退出市场竞争。
表4 2019年乘用车TOP20企业销量统计
类别 | 销量(万辆) | 同比增速(%) | 占比(%) | 占比变化(较2018年)(百分点) |
销量 | 1837 | -9.56 | 85.64 | 3.95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二)乘用车区域市场表现
从区域市场看,东部地区销量999万辆,同比下滑3.00%,下滑幅度最小,市场份额48.96%,同比增加0.43个百分点,增幅最大;西部地区销量473万辆,同比下滑3.48%,市场份额23.19%,同比增加0.0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销量465万辆,同比下滑4.96%,市场份额22.78%,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最大;东北销量104万辆,同比下滑8.39%,下滑幅度最大,市场份额5.07%,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仅次于中部地区(见表5)。
表5 2019年乘用车分地区销量统计
区域 | 销量(万辆) | 同比增速(%) | 占比(%) | 占比变化(较2018年)(百分点) |
东部 | 999 | -3.00 | 48.96 | 0.43 |
西部 | 473 | -3.48 | 23.19 | 0.09 |
中部 | 465 | -4.96 | 22.78 | -0.27 |
东北 | 104 | -8.39 | 5.07 | -0.25 |
注:东北地区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东部地区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其他划归西部地区。 | ||||
资料来源:狭义乘用车上险数据。 |
(三)乘用车进出口分析
2019年,独资企业特斯拉正式交付,以奔驰、宝马、奥迪为代表的合资企业纷纷加快国产化进程,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年底才得以缓和,乘用车进口市场低迷,全年进口106.3万辆,同比下滑2.3%。吉利、长城、长安等优秀中国品牌企业纷纷布局海外市场,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乘用车出口规模实现73万辆销量,同比下滑4.30%(见表6)。
表6 2009~2019年乘用车进出口数量
单位:万辆,% | ||||
年份 | 进口 | 同比增长 | 出口 | 同比增长 |
2009 | 41 | 3.46 | 14 | -52.82 |
2010 | 78 | 90.24 | 26 | 85.71 |
2011 | 100 | 28.21 | 48 | 84.62 |
2012 | 108 | 8.00 | 66 | 37.50 |
2013 | 116 | 7.41 | 60 | -9.09 |
2014 | 140 | 20.69 | 53 | -11.67 |
2015 | 108 | -22.86 | 43 | -18.87 |
2016 | 104 | -3.61 | 48 | 11.63 |
2017 | 120 | 15.30 | 64 | 34.00 |
2018 | 108.8 | -9.16 | 76 | 18.52 |
2019 | 106.3 | -2.30 | 73 | -4.30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四)乘用车发展趋势预测
1.影响乘用车发展的因素分析
(1)市场有利因素
第一,“十三五”收官,稳定是主基调,国家将通过一系列宏观调控手段促消费、降成本,力保各项经营目标的实现,这有利于激发汽车企业活力,促进汽车市场发展;第二,从乘用车发展阶段看,我国仍处于普及阶段,乘用车保有量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且区域发展不均衡,未来消费潜力巨大;第三,在补贴政策和双积分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若2020年末补贴退坡,势必透支2021年销量,利好2020年乘用车市场;第四,广东、深圳等限购城市限购出现松动,购车指标增加,一方面可以为乘用车市场直接带来增量,另一方面可能起到引导其他限购城市限购松绑的作用,利好乘用车市场。
(2)市场不利因素
第一,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中美贸易摩擦虽出现缓和,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经济增速将不可避免出现下滑,不利于乘用车市场发展;第二,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中,基于我国消费增速仍处在下行压力阶段,以及汽车行业去产能、去库存的背景,我国整体汽车市场仍然处于探底波动的不明朗态势;第三,乘用车领域低端车的市场空间将再度被压缩,2020年将是落后车企淘汰的关键之年,尤其是自主品牌企业面临更大挑战;第四,2020年新能源补贴相较2019年,对用户吸引力减弱,尤其在自燃等事件影响下,用户对新能源消费更加谨慎,不利于乘用车市场增量;第五,新车对销量的刺激作用持续减弱,而房地产价格持续高位对乘用车消费挤压作用依然存在。这些都将影响乘用车市场增量。
2.汽车市场消费趋势
(1)SUV消费回归理性
经历过去几年持续SUV新品供给,中国品牌和合资企业基本完成各细分市场产品布局,未来SUV新品对销量贡献作用减弱;同时90后和95后年轻用户正成为市场消费主力,他们对SUV的偏好低于其他年代用户,另外SUV的舒适性不及轿车,而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消费者将更加注重舒适性,预计SUV消费将回归理性。
(2)车身形式多样化发展
年轻用户成为主力,他们对于个性、潮流的偏好,体现在车身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上,而轿跑SUV恰好可以承接这一偏好,以吉利星越、长安CS85 COUPE和长城哈弗F7X代表的中国品牌轿跑SUV产品,得到了年轻用户的喜爱;2020年仍有长安UNI-T、传祺GS4 COUPE、探岳 COUPE等核心轿跑SUV产品上市,车身形式多样化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
(3)消费升级趋势愈加明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汽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更承载着情感需求,而以高级别、豪华车为代表的高端车受到追捧。2020年10万元以下车型市场占比25.5%,较2019年下降5个百分点,这一趋势将愈加明显,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购买价位更高的产品。
(4)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将越来越受关注
伴随着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已从满足基础功能延伸到对科技智能的追求,智能化、网联化汽车等越来越受到关注。2019年汽车智能化关注度相比2018年同比增长30.8%,汽车网联化关注度同比增长52.3%。
3.乘用车销量预测
预测2020年乘用车销量为2005万辆,同比下滑6.5%。其中,乘用车出口100万辆,与2019年持平。从细分市场看,预期轿车销售952万辆,同比下滑7.48%;MPV销量134万辆,同比下滑12.97%;SUV销量898万辆,同比下滑4.10%;交叉车型销量20万辆,同比下滑16.36%。
二、2019年轿车发展情况
(一)轿车市场发展分析
1.轿车市场产销量情况
2019年,轿车实现销售1029万辆,同比下滑11.28%,销量较2018年减少31万辆,规模连续3年下滑(见图3)。轿车市场占狭义乘用车市场比重为48.55%,较2018年下降0.94个百分点(见图4),创轿车市场份额历史新低。
图3 2009~2019年轿车销量
图4 2011~2019年轿车在狭义乘用车市场占比走势
轿车各细分市场销量全线下降,微型轿车市场从2018年的增长到2019年的大幅下降,规模从2018年的41万辆降至2019年的21万辆,规模波动较大;小型轿车大幅下降,连续8年下滑,规模从2011年的206万辆降至2019年的77万辆,下降了129万辆;紧凑型轿车连续3年下降,规模从2016年的806万辆降至2019年的643万辆,下降了163万辆;中型轿车经过2年增长后,2019年呈小幅下降;大型轿车市场销量同比大幅下滑;豪华轿车自2009年统计数据以来,连续9年增长后,2019年首现负增长(见表7)。
表7 2018~2019年轿车细分市场销量及增长情况
单位:万辆,% | |||
细分市场 | 2019年 | 2018年 | 2019年同比增长 |
微型轿车 | 21.28 | 40.71 | -47.74 |
小型轿车 | 76.94 | 109.50 | -29.74 |
紧凑型轿车 | 643.00 | 709.70 | -9.40 |
中型轿车 | 156.28 | 161.40 | -3.18 |
大型轿车 | 4.17 | 8.36 | -50.09 |
豪华轿车 | 127.77 | 130.65 | -2.20 |
总计 | 1029.43 | 1160.33 | -11.28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从轿车细分市场结构占比来看,2019年,紧凑型轿车、中型轿车、豪华轿车结构比重上升,其中紧凑型轿车、中型轿车均上升1.3个百分点,豪华轿车上升1.1个百分点;微型轿车、小型轿车、大型轿车市场比重下降,其中,小型轿车降幅最大,下降1.9个百分点,其次为微型轿车,下降1.4个百分点,大型轿车下降0.4个百分点(见图5)。
图5 2009~2019年轿车细分市场结构
从轿车市场企业销量排名来看,轿车市场销量TOP10的企业依次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日产、吉利汽车、北京现代、一汽丰田、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华晨宝马。前十位企业与2018年没变,仅广汽丰田与北京现代的位次替换,可见,轿车市场车企竞争基本保持稳定态势(见表8)。
表8 2018~2019年轿车企业销量排名
序号 | 企业名称 | 2019年 (万辆) | 2018年 (万辆) | 2019年同比增长(%) | 2019年占比(%) | 2018年占比(%) | 占比变化 (百分点) |
1 | 一汽-大众 | 146.32 | 176.05 | -16.89 | 14.21 | 15.17 | -0.96 |
2 | 上汽大众 | 133.99 | 148.34 | -9.67 | 13.02 | 12.78 | 0.23 |
3 | 上汽通用 | 105.40 | 139.35 | -24.37 | 10.24 | 12.01 | -1.77 |
4 | 东风日产 | 70.02 | 70.93 | -1.28 | 6.80 | 6.11 | 0.69 |
5 | 吉利汽车 | 54.36 | 64.29 | -15.45 | 5.28 | 5.54 | -0.26 |
6 | 北京现代 | 52.40 | 45.14 | 16.08 | 5.09 | 3.89 | 1.20 |
7 | 一汽丰田 | 51.49 | 51.03 | 0.89 | 5.00 | 4.40 | 0.60 |
8 | 广汽本田 | 51.22 | 46.60 | 9.91 | 4.98 | 4.02 | 0.96 |
9 | 广汽丰田 | 48.03 | 51.60 | -6.91 | 4.67 | 4.45 | 0.22 |
10 | 华晨宝马 | 38.09 | 30.57 | 24.63 | 3.70 | 2.63 | 1.07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从增速来看,TOP5企业轿车销量均同比下降,其中,一汽-大众同比下降16.89%,上汽通用同比下降24.37%,均呈大幅下降;华晨宝马同比增长24.63%,北京现代同比增长16.08%,这两家车企增长相对突出。
从占比变化来看,上升最明显的是北京现代,较2018年上升了1.20个百分点,其次是华晨宝马、广汽本田,分别上升了1.07个百分点和0.96个百分点;下降最明显的是上汽通用,下降了1.77个百分点,其次是一汽-大众、吉利汽车,分别下降0.96个百分点和0.26个百分点。
从轿车产品销量排名来看,轿车市场车型销量TOP10的依次为朗逸、轩逸、卡罗拉、宝来、速腾、英朗GT、桑塔纳、思域、雅阁、雷凌。朗逸、轩逸、卡罗拉继续位居前三,朗逸两位数的增速,强势超越轩逸跃居第一。2018年前十中的捷达、科沃兹、迈腾退出前十,思域、雅阁、雷凌为新晋前十产品。宝来同比增长36.14%,呈强势增长,其次雅阁也表现不错,同比增长26.55%(见图6)。
图6 2019年轿车畅销车型TOP10
从轿车市场系别来看,欧系品牌销量依然最高,但规模萎缩,规模量下降48.43万辆,为规模下降最大的系别品牌,增速下降11.72%,呈明显下滑态势,市场占比下降0.18个百分点;排名第二的日系品牌规模继续扩大,增速为6.16%,为仅有的增长车系,市场占比上升最明显,高达4.46个百分点;中国品牌继续保持第三的位置,增速下降15.21%,市场占比下降0.82个百分点;美系品牌排名第四,规模继续大幅下降,销量下降47.14万辆,仅次于欧系品牌,增速大幅下滑28.33%,占比下降2.76个百分点,为占比下降最大的系别品牌;排名第五的韩系品牌规模也继续下滑,增速下降16.26%,占比下降0.37个百分点;合资自主品牌轿车排名第六,同比下滑25.10%,占比下降0.34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仅日系品牌轿车为正增长(见表9)。
表9 2019年轿车分系别销量统计
系别 | 2019年销量 (万辆) | 2018年销量 (万辆) | 同比增长 (%) | 2019年占比 (%) | 2018年占比 (%) | 占比变化 (百分点) |
欧系 | 364.65 | 413.08 | -11.72 | 35.42 | 35.60 | -0.18 |
日系 | 279.75 | 263.52 | 6.16 | 27.18 | 22.71 | 4.46 |
中国品牌 | 182.77 | 215.56 | -15.21 | 17.75 | 18.58 | -0.82 |
美系 | 119.27 | 166.41 | -28.33 | 11.59 | 14.34 | -2.76 |
韩系 | 64.14 | 76.60 | -16.26 | 6.23 | 6.60 | -0.37 |
合资自主 | 18.84 | 25.16 | -25.10 | 1.83 | 2.17 | -0.34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2019年,轿车区域实销排名前十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四川、安徽、湖南、湖北(见表10),与2018年前十区域保持一致。广东销量继续领跑,保持100万级规模轿车市场。全国仅广西、北京、新疆、西藏四个省级区域轿车市场实现了增长,其余省份销量全线下跌。销量前十区域中河北下降最明显,同比下降15.81%,销量下降了11.5万辆。
表10 2019年轿车区域实销情况
单位:万辆,% | ||||
销量排序 | 区域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1 | 广东 | 123.07 | 124.37 | -1.05 |
2 | 江苏 | 83.73 | 88.84 | -5.75 |
3 | 山东 | 79.78 | 85.34 | -6.51 |
4 | 浙江 | 74.13 | 79.91 | -7.23 |
5 | 河南 | 67.68 | 74.37 | -9.00 |
6 | 河北 | 61.51 | 73.06 | -15.81 |
7 | 四川 | 52.10 | 55.40 | -5.95 |
8 | 安徽 | 38.78 | 40.19 | -3.51 |
9 | 湖南 | 36.89 | 37.83 | -2.51 |
10 | 湖北 | 33.26 | 33.89 | -1.84 |
11 | 福建 | 30.09 | 31.14 | -3.37 |
12 | 陕西 | 29.72 | 30.44 | -2.37 |
13 | 上海 | 28.69 | 33.28 | -13.80 |
14 | 江西 | 27.75 | 29.96 | -7.38 |
15 | 广西 | 26.86 | 26.23 | 2.41 |
16 | 辽宁 | 24.21 | 27.96 | -13.40 |
17 | 山西 | 24.02 | 26.76 | -10.26 |
18 | 北京 | 23.99 | 21.77 | 10.17 |
19 | 贵州 | 23.74 | 24.71 | -3.92 |
20 | 云南 | 20.52 | 22.41 | -8.42 |
21 | 重庆 | 19.70 | 21.35 | -7.75 |
22 | 黑龙江 | 14.71 | 17.22 | -14.61 |
23 | 吉林 | 13.04 | 14.19 | -8.14 |
24 | 内蒙古 | 12.87 | 14.67 | -12.26 |
25 | 天津 | 11.93 | 14.48 | -17.62 |
26 | 新疆 | 10.24 | 9.78 | 4.69 |
27 | 甘肃 | 7.38 | 7.60 | -2.90 |
28 | 海南 | 4.68 | 5.30 | -11.77 |
29 | 宁夏 | 2.96 | 3.46 | -14.25 |
30 | 青海 | 2.36 | 2.87 | -18.01 |
31 | 西藏 | 0.53 | 0.44 | 19.47 |
总计 | 1010.90 | 1079.22 | -6.33 | |
资料来源:上险数据。 |
2.轿车市场发展情况
(1)微型轿车市场
2019年,微型轿车(简称“微轿”)销量21.28万辆,同比增长-47.74%(见图7),呈大幅下滑,增量较2018年下降19.4万辆,近乎腰斩,创历史新低。市场波动非常明显。
图7 2009~2019年微型轿车销量增长情况
从市场占比来看,微轿在狭义乘用车市场占比降至2.07%(见图8),较2018年下降了1.45个百分点,占比居历史第二低点。
图8 2009~2019年微型轿车占狭义乘用车比重情况
从能源结构来看,传统燃料微轿销售11343辆,同比增长-46.31%,销量下降9784辆;纯电动微轿销售201443辆,同比增长-40.77%,销量下降138658辆。从比重变化来看,2019年纯电动微轿占据94.67%,较2018年继续上升0.52个百分点,微轿新能源化继续呈增长趋势(见图9)。总体来看,2019年微轿市场的大幅下降主要是新能源市场大幅回落,从目前市场分析来看,主要是2019年新能源补贴大幅退坡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微轿产品价格涨幅相对较大,同时,微轿用户对价格敏感度较高,进而价格的波动对微轿市场的影响相对明显。未来,随着补贴退出的影响消失以及电池成本的下降,微轿市场仍存在反弹回升的空间。
图9 2015~2019年微型轿车动力细分结构比重变化
从微型轿车市场车企销量排名来看(见表11),前十排位有三家退出,分别是众泰汽车、华泰汽车、知豆汽车,三家新晋企业,分别是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昌河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强势跃居第一,长城汽车凭借欧拉品牌跻身前三,北汽新能源由于EC180低续航产品退出,让出连续2年的头名位置。从近几年微轿市场竞争来看,基本没有一个稳定的竞争格局。
表11 2019年微型轿车各企业销量情况
单位:万辆,% | ||||
序号 | 企业名称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1 | 上汽通用五菱 | 6.01 | 2.59 | 131.96 |
2 | 奇瑞汽车 | 4.38 | 5.69 | -23.07 |
3 | 长城汽车 | 2.85 | 0.00 | — |
4 | 江淮汽车 | 1.84 | 4.32 | -57.40 |
5 | 北汽新能源 | 1.35 | 9.25 | -85.44 |
6 | 江铃汽车 | 1.24 | 4.31 | -71.30 |
7 | 东风汽车 | 0.95 | 1.92 | -50.77 |
8 | 昌河汽车 | 0.90 | 1.41 | -36.23 |
9 | 比亚迪汽车 | 0.75 | 0.08 | 841.99 |
10 | 长安汽车 | 0.24 | 1.70 | -85.72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从微型轿车市场产品车型销量排名来看(见表12),排名前3的车型依次为宝骏E100、欧拉R1、奇瑞QQ。宝骏E100强势增长,跃居第一,新品欧拉R1一上市就排名第二,可见产品力也获得了消费者认可,奇瑞QQ虽然大幅下降,但也维持了前三的位置。2018年销量排名第一的EC180产品,随着低续航产品的退出,价格竞争优势的失去,导致销量大幅下降,降至第6位。前十位中,欧拉R1、北斗星、比亚迪E1为新晋前十产品,华泰EV160、众泰E200、知豆D2退出了前十。
表12 2019年微型轿车各车型产品销量情况
单位:万辆,% | ||||
序号 | 车型名称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1 | 宝骏E100 | 6.01 | 2.59 | 131.96 |
2 | 欧拉R1 | 2.85 | 0.00 | — |
3 | 奇瑞QQ | 2.43 | 3.76 | -35.32 |
4 | 江淮IEV6E | 1.84 | 4.32 | -57.40 |
5 | 小蚂蚁 | 1.83 | 1.79 | 1.79 |
6 | EC180 | 1.29 | 9.20 | -86.00 |
7 | 俊风ER30 | 0.95 | 1.92 | -50.77 |
8 | 江铃E200 | 0.90 | 3.25 | -72.43 |
9 | 北斗星 | 0.82 | 1.38 | -40.77 |
10 | 比亚迪E1 | 0.75 | 0.00 | —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2)小型轿车市场
2019年小型轿车市场销量76.94万辆,同比增长-29.74%,销量同比减少32.56万辆(见图10),规模继续大幅萎缩,在轿车市场占比为7.47%,较2018年下降1.98个百分点,市场占比继续快速下降(见图11)。
图10 2009~2019年小型轿车销量及增长情况
图11 2009~2019年小型轿车占轿车比重情况
从小型轿车市场车企销量排名来看,前三名全部洗牌,2018年前三位的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众均退出前三排名,广汽丰田从排名第7跃居排名第一,呈强势增长;前十车企中广汽丰田、北京现代、上汽乘用车为正增长,其他车企均同比下降。中国品牌中奇瑞汽车、吉利汽车跌出前十,长安汽车、上汽乘用车进入前十排名,总体来看,中国品牌在小型轿车市场竞争力依然较弱(见表13)。
表13 2019年小型轿车销量前十企业情况
单位:万辆,% | ||||
序号 | 企业名称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1 | 广汽丰田 | 11.51 | 9.57 | 20.31 |
2 | 广汽本田 | 11.04 | 12.92 | -14.55 |
3 | 东风悦达 | 9.96 | 12.71 | -21.65 |
4 | 上汽通用 | 9.02 | 15.56 | -42.05 |
5 | 北京现代 | 8.89 | 7.99 | 11.27 |
6 | 一汽丰田 | 8.44 | 9.78 | -13.77 |
7 | 上汽大众 | 7.52 | 14.77 | -49.07 |
8 | 上汽通用五菱 | 4.71 | 15.17 | -68.93 |
9 | 长安汽车 | 1.57 | 1.81 | -13.37 |
10 | 上汽乘用车 | 1.56 | 1.03 | 51.79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从小型轿车市场产品车型销量排名来看,前3位的车型依次为飞度、赛欧、威驰,2018年的前三位中,仅赛欧依然位列其中,宝骏310、Polo均跌出前三行列。2018年表现突出的起亚KXCROSS跌出了前十,悦纳为新进入前十产品。前十产品中有半数实现了增长,其中,东风悦达起亚的焕驰呈大幅增长,是小型轿车产品的一大亮点,其次,致炫、瑞纳也表现不错,小型轿车市场虽然大幅萎缩,但产品依然有亮点(见表14)。
表14 2019年小型轿车销量前十车型产品销量情况
单位:万辆,% | ||||
序号 | 车型名称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1 | 飞度 | 11.04 | 12.92 | -14.55 |
2 | 赛欧 | 9.02 | 15.41 | -41.50 |
3 | 威驰 | 8.44 | 9.78 | -13.77 |
4 | 焕驰 | 7.89 | 4.38 | 79.99 |
5 | Polo | 7.37 | 14.04 | -47.53 |
6 | 致炫 | 6.99 | 5.43 | 28.69 |
7 | 瑞纳 | 5.14 | 4.27 | 20.51 |
8 | 宝骏310 | 4.71 | 15.17 | -68.93 |
9 | 致享 | 4.52 | 4.14 | 9.30 |
10 | 悦纳 | 3.75 | 3.73 | 0.71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3)紧凑型轿车市场
2019年紧凑型轿车销量643.00万辆,同比增长-9.40%,销量下降66.70万辆(见图12),规模加速萎缩,从2016年的802万辆下降到2019年的643万辆,三年萎缩近160万辆,紧凑型轿车市场虽然规模基数较大,但仍面临市场大幅萎缩的严峻挑战。
图12 2009~2019年紧凑型轿车销量增长情况
从市场占比来看,2019年紧凑型轿车在轿车市场的占比为62.46%,较2018年上升1.21个百分点(见图13)。
图13 2009~2019年紧凑型轿车占轿车比重情况
从紧凑型轿车市场车企销量排名来看,排名前三的企业依次为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大众凭借较小的同比降幅超越一汽-大众跃居榜首,排位第二、第三的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呈大幅下降。前十车企中,广汽丰田为新进车企,长安福特退出了前十排名,东风本田、广汽丰田呈良好增长态势(见表15)。
表15 2019年紧凑型轿车销量前十企业销量情况
单位:万辆,% | ||||
序号 | 企业名称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1 | 上汽大众 | 101.29 | 109.00 | -7.07 |
2 | 一汽-大众 | 88.77 | 110.20 | -19.45 |
3 | 上汽通用 | 62.84 | 79.88 | -21.33 |
4 | 东风日产 | 60.17 | 59.52 | 1.09 |
5 | 吉利汽车 | 52.00 | 58.17 | -10.61 |
6 | 一汽丰田 | 35.78 | 37.61 | -4.86 |
7 | 北京现代 | 34.83 | 32.66 | 6.61 |
8 | 东风本田 | 30.69 | 25.33 | 21.16 |
9 | 上汽乘用车 | 28.46 | 27.40 | 3.88 |
10 | 广汽丰田 | 22.37 | 19.27 | 16.07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从紧凑型轿车市场产品车型销量来看,排名前3的车型依次为朗逸、轩逸、卡罗拉。朗逸两位数增长,超越轩逸跃居第一。捷达、科沃兹跌出前十,雷凌、帝豪跻身前十;宝来增长突出,从2018年第9名上移到第4名,其次,雷凌增长也较快,排名第9,思域表现也不错,从2018年第10名跃居第8。中国品牌帝豪,2018年退出前十排名后重新进入十强行列(见表16)。
表16 2019年紧凑型轿车销量前十车型产品销量情况
单位:辆,% | ||||
序号 | 车型名称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1 | 朗逸 | 524899 | 468792 | 12.0 |
2 | 轩逸 | 470806 | 481216 | -2.2 |
3 | 卡罗拉 | 357798 | 376065 | -4.9 |
4 | 宝来 | 334668 | 245818 | 36.1 |
5 | 速腾 | 307323 | 309902 | -0.8 |
6 | 英朗GT | 279280 | 261920 | 6.6 |
7 | 桑塔纳 | 255836 | 276411 | -7.4 |
8 | 思域 | 243966 | 218132 | 11.8 |
9 | 雷凌 | 221629 | 192697 | 15.0 |
10 | 帝豪 | 183022 | 215507 | -15.1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4)中型轿车市场
2019年中型轿车销量156.28万辆,同比增长-3.18%,呈小幅下降,同比减少5.13万辆(见图14),在轿车市场占比15.18%(见图15),同比上升1.25个百分点,中型轿车市场占比经历3年低于15%后又回归到15%以上占比。
图14 2009~2019年中型轿车销量增长情况
图15 2009~2019年中型轿车占轿车比重情况
从中型轿车市场车企销量排名来看(见表17),前3位的企业依次为上汽通用、上汽大众、广汽本田。广汽本田凭借雅阁的良好表现超越一汽-大众跃居前三之列。前十排名中,一汽丰田、东风本田、一汽集团为新晋前十车企,北京现代、长安福特、吉利汽车退出前十排名,新进前十的三家车企均呈现非常突出的增长。
表17 2019年中型轿车销量前十企业销量情况
单位:万辆,% | ||||
序号 | 企业名称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1 | 上汽通用 | 23.83 | 29.95 | -20.46 |
2 | 上汽大众 | 23.78 | 22.13 | 7.47 |
3 | 广汽本田 | 22.37 | 17.68 | 26.55 |
4 | 一汽-大众 | 19.30 | 24.51 | -21.22 |
5 | 广汽丰田 | 18.52 | 16.30 | 13.62 |
6 | 东风日产 | 9.86 | 11.41 | -13.63 |
7 | 一汽丰田 | 6.23 | 0.00 | 1038716.67 |
8 | 东风本田 | 5.63 | 1.77 | 217.12 |
9 | 一汽集团 | 4.99 | 2.30 | 117.29 |
10 | 一汽轿车 | 4.57 | 4.99 | -8.39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从中型轿车市场车型销量排名来看,前3位的车型依次为雅阁、帕萨特、凯美瑞(见表18),2018年销量排名第一的迈腾退出了前三之列,排名前三的产品均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前十位中,亚洲龙、本田INSPIRE、红旗H5均为新晋前十产品,名图、君越、阿特兹退出了前十行列,尤其红旗品牌凭借红旗H5的良好表现增强了中国品牌实现向上发展的信心。
表18 2019年中型轿车销量前十车型产品销量情况
单位:万辆,% | ||||
序号 | 车型名称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1 | 雅阁 | 22.37 | 17.68 | 26.55 |
2 | 帕萨特 | 21.41 | 17.90 | 19.57 |
3 | 凯美瑞 | 18.52 | 16.30 | 13.62 |
4 | 迈腾 | 16.92 | 22.90 | -26.09 |
5 | 君威 | 12.36 | 10.04 | 23.12 |
6 | 天籁 | 9.85 | 11.27 | -12.56 |
7 | 迈锐宝 | 7.47 | 12.95 | -42.27 |
8 | 亚洲龙 | 6.23 | 0.00 | — |
9 | 本田INSPIRE | 5.63 | 0.81 | 595.93 |
10 | 红旗H5 | 4.99 | 2.30 | 117.29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5)大型轿车市场
2019年大型轿车销量4.17万辆,同比增长-50.09%,呈大幅下降,销量减少4.19万辆,在轿车市场占比0.41%,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见图16、图17)。
图16 2009~2019年大型轿车销量增长情况
图17 2009~2019年大型轿车占轿车比重情况
从大型轿车市场车企销量排名来看,前3位的企业依次为上汽大众、一汽丰田、一汽集团(见表19)。6家车企均大幅下滑,上汽大众超越一汽丰田,排名跃居榜首。其余排名基本没变。
表19 2019年大型轿车各企业销量情况
单位:万辆,% | ||||
序号 | 企业名称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1 | 上汽大众 | 1.40 | 2.45 | -42.71 |
2 | 一汽丰田 | 1.04 | 3.64 | -71.52 |
3 | 一汽集团 | 0.86 | 1.01 | -14.15 |
4 | 长安福特 | 0.67 | 0.83 | -19.14 |
5 | 广汽乘用车 | 0.18 | 0.41 | -56.96 |
6 | 东风乘用车 | 0.02 | 0.03 | -10.89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从大型轿车市场车型销量排名来看,前3位的车型依次为辉昂、皇冠、红旗H7(见表20)。辉昂降幅低于皇冠,销量跃居第一,其他产品排名基本未变。
表20 2019年大型轿车各车型产品销量情况
单位:万辆,% | ||||
序号 | 车型名称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1 | 辉昂 | 1.40 | 2.45 | -42.71 |
2 | 皇冠 | 1.04 | 3.64 | -71.52 |
3 | 红旗H7 | 0.86 | 1.01 | -14.29 |
4 | 金牛座 | 0.67 | 0.83 | -19.14 |
5 | 传祺GA8 | 0.18 | 0.41 | -56.96 |
6 | 风神A9 | 0.02 | 0.03 | -10.89 |
7 | 红旗V501 | 0.00 | 0.00 | 433.33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6)豪华轿车市场
2019年豪华轿车销量127.77万辆,同比增长-2.20%,销量同比下降2.88万辆(见图18),规模略有萎缩。在轿车市场中占比达到12.41%,同比上升1.14个百分点(见图19),豪华轿车市场呈相对扩张态势。
图18 2009~2019年豪华轿车销量增长情况
图19 2009~2019年豪华轿车占轿车比重情况
从豪华轿车市场车企销量排名来看,前3位的企业依次为一汽-大众、北京奔驰、华晨宝马。北京奔驰快速增长,超越华晨宝马跃升第2位,与排位第一的一汽-大众几乎相当,从近几年的表现来看,奔驰产品呈较强的上升态势。除北京奔驰同比增长外,其他车企全面下跌(见表21)。
表21 2019年豪华轿车销量前十企业销量情况
单位:万辆,% | ||||
序号 | 企业名称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1 | 一汽大众 | 38.24 | 41.34 | -7.49 |
2 | 北京奔驰 | 38.09 | 30.57 | 24.63 |
3 | 华晨宝马 | 32.12 | 33.03 | -2.76 |
4 | 上汽通用 | 9.71 | 13.95 | -30.39 |
5 | 大庆沃尔沃 | 6.62 | 7.15 | -7.46 |
6 | 奇瑞捷豹路虎 | 1.71 | 2.51 | -31.98 |
7 | 英菲尼迪 | 1.16 | 1.78 | -34.93 |
8 | 广汽本田 | 0.11 | 0.22 | -52.31 |
9 | 长安标致雪铁龙 | 0.01 | 0.10 | -86.43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从豪华轿车市场车型销量排名来看,前3位的车型依次为奥迪A4、宝马5系、奔驰E级。奥迪A4依然保持榜首位置,宝马5系两位数增长,从2018年第4跃升第2位,奔驰C级滑至第4位。奔驰A产品跻身前十,为2019年豪华轿车一大亮点,奥迪A6L继续表现强势(见表22)。
表22 2019年豪华轿车销量前十车型产品销量情况
单位:万辆,% | ||||
序号 | 车型名称 | 2018年 | 2017年 | 同比增长 |
1 | 奥迪A4 | 16.77 | 16.79 | -0.14 |
2 | 宝马5系 | 16.34 | 14.60 | 11.96 |
3 | 奔驰E级 | 15.75 | 14.60 | 7.86 |
4 | 奔驰C级 | 15.46 | 15.66 | -1.25 |
5 | 奥迪A6L | 12.21 | 6.98 | 75.05 |
6 | 宝马3系 | 10.91 | 13.46 | -18.92 |
7 | 奥迪A3 | 8.46 | 9.22 | -8.23 |
8 | 奔驰A | 6.88 | 0.31 | 2152.54 |
9 | 凯迪拉克ATS | 6.83 | 12.22 | -44.16 |
10 | 沃尔沃S90 | 4.85 | 5.23 | -7.26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表22 2019年豪华轿车销量前十车型产品销量情况
3.轿车市场发展特点及趋势
2019年轿车市场销售1029万辆,同比增长-11.28%,呈两位数大幅下滑。轿车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总体来看,2019年轿车各细分市场均全线下滑,主要是我国汽车市场受经济下滑的影响,预计2019年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仅为185辆,发达国家千人保有量基本在500辆以上水平(例如美国836辆、日本617辆、法国589辆),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轿车作为汽车的主要细分市场,其市场的发展空间可期。
从轿车各细分市场比重变化来看,轿车市场的升级趋势依然明显,紧凑型轿车、中型轿车、豪华轿车市场比重基本呈扩张态势,小型轿车和微型轿车市场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紧凑型轿车依然占据轿车市场的主导地位。
微型轿车市场基本完成了纯电动微轿对燃油微轿的替代。2019年市场规模的大幅萎缩,主要是受到补贴大幅退坡及退坡后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同时主要城市国六切换处理国五产品,导致部分紧凑型燃油车价已经探到6万元价格,对纯电微轿带来较大冲击。短期来看,纯电微轿产品仍然是车企获得积分的主攻产品市场之一,是新能源私人消费的突破口,未来纯电微轿的市场具有发展前景。
小型轿车市场继续呈快速萎缩态势,市场依然面临消费升级及小型SUV产品替代的双重打压,仍未看见市场企稳迹象,该市场依然面临严峻考验。
紧凑型轿车市场,2019年规模下降较大,除了整体市场的不景气外,合资SUV新品大量上市,也对紧凑型轿车带来新一轮冲击,但该市场依然是乘用车最大的细分市场,是企业在产品研发和新品投放上的重点布局市场。随着未来市场的回升,紧凑型轿车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型轿车市场,2019年规模虽然有所萎缩,但在轿车市场中的比重上升相对明显,帕萨特、雅阁、凯美瑞等产品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速,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反映了中型轿车在产品竞争力方面得到明显提升。伴随着未来消费升级,中型轿车市场有望迎来快速扩张期。
大型轿车市场依然面临豪华轿车以及中型轿车的双重挤压,产品投放有限,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该市场如果没有更多的新品投放,市场很难有所起色。
豪华轿车经历了连续9年的市场扩张,终于在2019年停止了扩张,达到一个短期的相对饱和,从豪华轿车三大细分市场来看,2019年豪华大型轿车规模与2018年基本持平,豪华中型轿车市场规模有所萎缩,豪华紧凑型轿车依然呈快速增长,消费升级是趋势,预计豪华轿车经过短期调整后仍会进一步扩张。
(二)新产品发展情况
2019年轿车新品投放总计45款,较2018年的39款新增6款。其中微轿15款,全部为纯电动微轿产品,小型轿车7款(其中纯电动5款),紧凑型轿车15款,中型轿车5款,豪华轿车3款。
2019年新产品共计实销29.31万辆,占轿车总销量的2.90%,较2018年3.11%的新车贡献有所下降,总体来看,新品对轿车市场的贡献度依然较弱,对市场的拉动作用不大。
2020年,预计轿车市场将有55款新品投放市场,其中微轿9款,小型轿车11款,紧凑型轿车18款,中型轿车11款,大型轿车2款,豪华轿车4款。紧凑型轿车仍将是轿车市场产品布局重点,但中型轿车、小型轿车市场产品投放值得关注(见表23)。
表23 2016~2020年轿车上市及预计上市新品
单位:款 | |||||
细分市场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F |
微型轿车 | 8 | 8 | 5 | 15 | 9 |
小型轿车 | 5 | 4 | 7 | 7 | 11 |
紧凑型轿车 | 15 | 9 | 22 | 15 | 18 |
中型轿车 | 4 | 3 | 4 | 5 | 11 |
大型轿车 | 4 | 1 | 0 | 0 | 2 |
豪华轿车 | 6 | 4 | 1 | 3 | 4 |
合计 | 42 | 29 | 39 | 45 | 55 |
(三)轿车产品进出口分析
1.轿车进口情况
2019年轿车进口45.19万辆,同比增长-0.42%,较2018年略有下降(见图20)。
图20 2015~2019年轿车进口情况
2.轿车出口情况
2019年轿车出口26.98万辆,同比增长-13.23%,规模减小4.11万辆,轿车出口量较2018年呈明显下降(见图21)。
图21 2010~2019年轿车出口情况
从细分市场看,销量下降主要是微型轿车、紧凑型轿车、中型轿车、豪华轿车;销量增长的有小型轿车、大型轿车(见图22)。
图22 2019年轿车细分市场出口情况
从出口企业排名看,上汽通用、东风悦达、上汽乘用车位居前三,出口量TOP10车企中东风悦达、北京现代、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为新晋出口十强车企,华晨汽车、东风乘用车、吉利汽车、一汽轿车退出前十。上汽通用出口虽然较2018年同期呈现两位下降,但仍以10万辆的出口数据遥遥领先第二名,东风悦达、上汽乘用车、长安汽车出口增长明显,奇瑞汽车、大庆沃尔沃、比亚迪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出口均大幅下降(见表24)。
表24 2019年轿车出口车企TOP10
单位:辆,% | ||||
排序 | 企业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1 | 上汽通用 | 102575 | 123580 | -17.0 |
2 | 东风悦达 | 38341 | 1260 | 2942.9 |
3 | 上汽乘用车 | 33769 | 15739 | 114.6 |
4 | 奇瑞汽车 | 18496 | 25835 | -28.4 |
5 | 本田中国 | 14107 | 12791 | 10.3 |
6 | 北京现代 | 12467 | — | — |
7 | 大庆沃尔沃 | 9720 | 13046 | -25.5 |
8 | 比亚迪汽车 | 8367 | 10230 | -18.2 |
9 | 长安汽车 | 7679 | 2510 | 205.9 |
10 | 上汽通用五菱 | 4371 | 6196 | -29.5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四)部分重点生产企业
1.上汽大众
2019年上汽大众实现轿车销售133.99万辆,同比增长-9.67%,较2018年下降14.35万辆(见图23),销量连续3年下降,除朗逸、帕萨特、昕锐三款产品增长外,其他产品基本都呈大幅下降(见图24)。
图23 2013~2019年上汽大众轿车销量及增长情况
图24 2019年上汽大众轿车主要产品销量增长情况
从上汽大众乘用车产品结构变化来看,2019年,轿车产品结构占比同比下降4.89个百分点,轿车结构比重继续大幅下降,SUV产品结构比重上升近6个百分点(见图25),SUV占比大幅上升,上汽大众继续在SUV市场发力。
图25 2013~2019年上汽大众乘用车结构比重情况
2020年上汽大众乘用车产品销量排产计划202万辆,较2019年销量200.18万辆增长0.91%,排产计划呈小幅增长,其中,轿车产品销量排产计划同比下降5.22%,排产销量下降近7万辆,SUV产品销量排产计划同比增长11.55%,排产销量增加7.5万辆,MPV产品销量排产计划同比增长82.70%,排产销量增加1.36万辆,从排产来看,上汽乘用车2020年的增量市场仍主要在SUV产品上(见表25)。
表25 2020年上汽大众销量排产计划
单位:万辆,% | |||
细分市场 | 2019年销量 | 2020年计划 | 同比增长 |
轿车 | 133.99 | 127.00 | -5.22 |
SUV | 64.54 | 72.00 | 11.55 |
MPV | 1.64 | 3.00 | 82.70 |
合计 | 200.18 | 202.00 | 0.91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2.东风日产
2019年东风日产实现轿车销售70.02万辆,同比增长-1.28%,较2018年增量减少9053辆(见图26),东风日产轿车销量略有下降。主力产品轩逸略有下滑,在东风日产轿车中的拳头产品地位尚未动摇,骐达、蓝鸟呈现快速反弹(见图27)。
图26 2013~2019年东风日产轿车销量增长情况
图27 2019年东风日产轿车主要产品销量增长情况
从东风日产乘用车产品结构变化来看,2019年轿车产品结构占比同比下降了0.95个百分点,轿车结构比重继续下降,但降幅在收窄,SUV产品结构比重同比上升了0.95个百分点(见图28)。东风日产轿车与SUV产品结构比重呈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
图28 2013~2019年东风日产乘用车结构比重情况
2020年东风日产乘用车产品销量排产计划118万辆,较2019年销量同比增长1.80%,2020年目标销量小幅增长。其中,轿车同比增长2.82%,销量增加2万辆,SUV同比增长0.24%,与2019年基本相当。总体来看,轿车是2020年东风日产的增长点(见表26)。
表26 2020年东风日产销量排产计划
单位:万辆,% | |||
细分市场 | 2019年销量 | 2020年计划 | 同比增长 |
轿车 | 70.0 | 72.0 | 2.82 |
SUV | 45.9 | 46.0 | 0.24 |
合计 | 115.9 | 118.0 | 1.80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3.吉利汽车
2019年吉利汽车实现轿车销售54.36万辆,同比增长-15.45%,较2018年增量减少9.93万辆(见图29),吉利轿车销量明显下滑。主力产品帝豪虽然销量仍居第一,但继续呈两位数下降,产品竞争力继续下降,2018年表现抢眼的帝豪GL、远景两大主力产品销量均大幅下降,除缤瑞、领克03、几何A等带来增量外,其他老产品均为不同程度下降,金刚也退出了市场竞争。总体来看,吉利轿车也面临较大考验(见图30)。
图29 2013~2019年吉利汽车轿车销量及增长情况
图30 2019年吉利汽车轿车产品销量及增长情况
从吉利汽车乘用车产品结构变化来看,2019年轿车产品结构占比同比下降2.92个百分点,轿车结构比重继续下降,SUV产品结构比重上升0.50个百分点,吉利嘉际产品上市,填补了吉利在MPV产品市场空白,吉利MPV结构占比达到2.42%(见图31),2019年吉利汽车除MPV带来增量外,轿车、SUV销量均下降。
图31 2013~2019年吉利汽车乘用车结构比重情况
2020年吉利排产计划(包含领克品牌)为141万辆,较2019年销量136.16万辆同比增长3.56%,呈小幅增长。
4.上汽乘用车
2019年上汽乘用车实现轿车销售30.14万辆,同比增长4.85%,较2018年增量1.39万辆(见图32),轿车规模继续小幅攀升。从产品表现来看,荣威i5销量达到12.84万辆,同比增长299.06%,表现非常抢眼,是上汽乘用车轿车市场增长的主要贡献产品,但荣威i6、MG6两大主要产品则大幅下降,反映其轿车产品持续竞争力较弱(见图33)。
图32 2013~2019年上汽乘用车轿车销量及增长情况
图33 2019年上汽乘用车轿车产品销量及增长情况
从上汽乘用车产品结构变化来看,2019年轿车产品结构占比同比上升了3.81个百分点,SUV产品结构比重下降3.81个百分点,轿车结构比重连续两年上升,目前轿车结构比重达到44.77%,与SUV结构比重55.23%基本相当,轿车、SUV产品发展相对均衡(见图34)。
图34 2013~2019年上汽乘用车结构比重情况
(五)轿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019年轿车市场同比增长-11.28%,SUV市场同比增长-5.57%,MPV市场同比增长-18.53%,狭义乘用车三大细分市场均呈下降走势,轿车市场降幅从2018年低于SUV市场降幅转为高于SUV市场降幅,反映了轿车市场走势弱于SUV市场走势。SUV市场表现相对较好,主要是合资品牌表现强势(SUV销量增长7.01%),随着合资品牌SUV市场产品的逐步上市,SUV市场将会呈现相对强势的发展态势。但目前汽车消费逐步趋于理性,SUV市场不会像之前一波的高速扩张,轿车市场短期依然承压,但轿车市场占比不会大幅下降,或将维持小幅波动走势。从轿车产品来看,车企需要加快产品迭代,推出更多跨界轿车产品,把握消费升级主线,推出更多品牌向上产品,推出更多时尚、年轻化、智能化产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随着市场的整体回升,预测轿车市场依然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三、2019年SUV发展情况
(一)SUV市场发展分析
1.SUV市场销量情况
SUV在2018年结束连续加速扩张的状态,首次出现下滑,2019年延续下滑态势。2019年SUV销售936.7万辆,同比下滑5.57%,为狭义乘用车三大类中下滑幅度最小的市场(轿车市场2019年下滑11.28%,MPV市场下滑18.53%),同时也是狭义乘用车中比重唯一增长的市场,占狭义乘用车比重由2018年的42.36%上升到44.17%,上升1.81个百分点。
从驱动类型来看,两驱SUV销售795.1万辆,同比下滑6.96%,四驱SUV销售140.3万辆,同比下滑3.23%,两驱占SUV比重由2014年的79.26%上升为2019年的85.00%,四驱由20.74%下降至2019年的15.00%。两驱SUV主导地位继续巩固(见图35)。
图35 2014~2019年SUV驱动类型占比情况
从排量细分国内销量来看,2019年,2.5L<排量≤3.0L SUV在传统汽油车市场增速最高,增速高达88.47%,但由于基数较低,增量仅为0.20万辆,2.5L以上大排量SUV市场增长迅猛是2019年SUV市场的一大亮点。另外,1.6L及以下小排量SUV品种市场也呈低速增长趋势,1.6L排量占据SUV市场主导地位,因此增量幅度较大,同比增长21.83万辆,市场占比由2018年的56.79%增加1.80个百分点至58.59%,市场占比仍居首位;2019年新能源SUV市场高速增长,2019年销售18.90万辆,同比增长23.81%,增量贡献3.63万辆(见表27),但较2018年销量增幅明显下滑。
表27 2019年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排量国内销量
排量细分 | 2019年 销量 | 2018年 销量 | 同比增长 | 增量 | 增量贡献度 | 2019年 占比 | 2018年 占比 | 占比差 |
0.0L(新能源) | 18.90 | 15.27 | 23.81 | 3.63 | 35.89 | 2.12 | 1.73 | 0.39 |
1L<排量≤1.6L | 522.46 | 500.63 | 4.36 | 21.83 | 215.60 | 58.59 | 56.79 | 1.80 |
1.6L<排量≤2.0L | 332.69 | 343.30 | -3.09 | -10.61 | -104.80 | 37.31 | 38.94 | -1.63 |
2.0L<排量≤2.5L | 13.59 | 18.81 | -27.76 | -5.22 | -51.58 | 1.52 | 2.13 | -0.61 |
2.5L<排量≤3.0L | 0.43 | 0.23 | 88.47 | 0.20 | 1.98 | 0.05 | 0.03 | 0.02 |
3.0L以上 | 3.60 | 3.30 | 8.91 | 0.29 | 2.91 | 0.40 | 0.37 | 0.03 |
SUV总量 | 891.67 | 881.55 | 1.15 | 10.13 | 100.00 | 100.00 | 100.00 | 0.00 |
资料来源:乘用车上险数据。 |
从各系别表现来看,日系、欧系同比增长,增速分别为1.30%、29.33%,市场占比分别为18.04%、19.71%,欧系在豪华品牌产品的带动下增长最快。
中国品牌SUV市场出现下滑,2019年销售461.41万辆,同比下滑12.08%,下滑幅度低于合资自主和美系(同比分别下滑38.51%、17.10%)。中国品牌市场占比初次跌破50%,由52.91%下滑至49.26%,同比下滑3.65个百分点,但仍处于SUV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见表28)。
表28 2019年SUV分系别细分市场表现
车系细分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增量 | 贡献度 | 2019年 | 2018年 | 占比差 |
自主 | 461.41 | 524.83 | -12.08 | -63.42 | 114.76 | 49.26 | 52.91 | -3.65 |
日系 | 168.96 | 166.79 | 1.30 | 2.18 | -3.94 | 18.04 | 16.81 | 1.22 |
欧系 | 184.60 | 142.73 | 29.33 | 41.86 | -75.75 | 19.71 | 14.39 | 5.32 |
美系 | 51.48 | 62.10 | -17.10 | -10.62 | 19.21 | 5.50 | 6.26 | -0.76 |
合资自主 | 33.22 | 54.03 | -38.51 | -20.81 | 37.65 | 3.55 | 5.45 | -1.90 |
韩系 | 36.99 | 41.45 | -10.75 | -4.45 | 8.06 | 3.95 | 4.18 | -0.23 |
SVU总量 | 936.66 | 991.93 | -5.57 | -55.27 | 100.00 | 100.00 | 100.00 | 0.00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中国品牌中,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销量占比最大,占比分别为19.07%、17.01%、12.61%,TOP3集中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优势明显。TOP3之外的中国品牌之间销量占比相差较大。TOP10中国品牌企业中,长安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汽车、一汽轿车同比增速均超过SUV市场整体水平,增速分别为3.35%、26.71%、34.10%、39.42%(见表29)。
表29 2019年中国品牌SUV TOP10企业表现
单位:万辆,% | |||||
序号 | 企业简称 | 2019年销量 | 2018年销量 | 2019年同比增速 | 2019年占比 |
1 | 长城汽车 | 87.99 | 90.91 | -3.21 | 19.07 |
2 | 吉利汽车 | 78.50 | 85.79 | -8.50 | 17.01 |
3 | 长安汽车 | 58.18 | 56.29 | 3.35 | 12.61 |
4 | 奇瑞汽车 | 41.70 | 32.91 | 26.71 | 9.04 |
5 | 上海股份 | 37.18 | 41.44 | -10.27 | 8.06 |
6 | 广汽乘用车 | 26.75 | 44.65 | -40.10 | 5.80 |
7 | 比亚迪汽车 | 25.36 | 18.91 | 34.10 | 5.50 |
8 | 东风小康 | 15.63 | 17.98 | -13.06 | 3.39 |
9 | 众泰汽车 | 14.49 | 21.13 | -31.44 | 3.14 |
10 | 一汽轿车 | 10.12 | 7.26 | 39.42 | 2.19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从企业销量排名来看,2019年SUV销量TOP10企业中,合资品牌和中国品牌各占5家,长城汽车销量优势依然相对明显,市场占有率为9.39%,排名第一,且市场份额仍呈上升趋势,占有率提升0.23个百分点。2019年中国品牌中奇瑞汽车SUV销量同比增长最快,同比增长26.71%,市场占有率增长1.13个百分点,销量排名跃居第七位。另外一个市场增长的中国品牌为长安汽车,2019年增长3.35%,市场占有率增长0.54个百分点。合资品牌中,除上汽通用外,其余企业均呈增长态势,增速分别为19.09%、110.79%、2.72%、8.96%(见表30),企业TOP10中的合资品牌市场同比增长高达20.74%。
表30 2019年SUV销量TOP10车企销售情况
车企 | 2019年 销量 | 2018年 销量 | 同比增长 | 2019年 占有率 | 2018年 占有率 | 占比差 |
长城汽车 | 87.99 | 90.91 | -3.21 | 9.39 | 9.16 | 0.23 |
吉利汽车 | 78.50 | 85.79 | -8.50 | 8.38 | 8.65 | -0.27 |
上汽大众 | 64.54 | 54.20 | 19.09 | 6.89 | 5.46 | 1.43 |
一汽大众 | 58.28 | 27.65 | 110.79 | 6.22 | 2.79 | 3.43 |
长安汽车 | 58.18 | 56.29 | 3.35 | 6.21 | 5.68 | 0.54 |
东风日产 | 45.89 | 44.67 | 2.72 | 4.90 | 4.50 | 0.40 |
奇瑞汽车 | 41.70 | 32.91 | 26.71 | 4.45 | 3.32 | 1.13 |
东风本田 | 38.99 | 35.78 | 8.96 | 4.16 | 3.61 | 0.56 |
上海股份 | 37.18 | 41.44 | -10.27 | 3.97 | 4.18 | -0.21 |
上汽通用 | 34.54 | 38.34 | -9.89 | 3.69 | 3.86 | -0.18 |
SUV总计 | 936.66 | 991.93 | -5.57 | 100.00 | 100.00 | 0.00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从SUV产品销量来看,2019年SUV产品销量TOP15产品由2018年8款合资产品、7款中国品牌变成10款合资产品、5款中国品牌;2018年销量排位靠前的传祺GS4、荣威RX5、长安CS55、帝豪GS等中国品牌产品退出了TOP15的排位,探岳、奔驰GLC级、哈弗F7、途岳、缤越、奥迪Q5等6款产品入围排名,中国品牌产品格局正在改变,合资品牌也在发力SUV市场,豪华品牌产品首次进入TOP15行列(见图36)。
图36 2019年SUV产品销量TOP15
从2019年上险数据来看,有13个省级市场SUV上险增速高于全国SUV平均增速,SUV上险量前十位区域市场排名变化不大,浙江由2018年的第三名跃居至第二名,山东由2018年的第四名跃居至第三名,江苏由2018年的第五名跃居至第四名,河南由2018年的第二名下滑至第五名,云南由2018年的第11名跃居至第十名。在排名前十位以后的省级市场中,云南、陕西、上海、山西、北京、新疆、甘肃、天津、西藏九个区域SUV增速高过全国平均增速,中西部区域SUV市场表现相对较好(见表31)。
表31 2018~2019年SUV区域市场上户情况
单位:万辆,% | |||
省份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广东 | 93.33 | 95.06 | -1.82 |
浙江 | 61.51 | 58.42 | 5.29 |
山东 | 61.06 | 57.44 | 6.31 |
江苏 | 58.97 | 56.38 | 4.59 |
河南 | 58.95 | 58.51 | 0.75 |
河北 | 49.07 | 50.40 | -2.63 |
四川 | 49.05 | 47.49 | 3.29 |
湖北 | 37.49 | 38.30 | -2.12 |
湖南 | 35.25 | 36.27 | -2.81 |
云南 | 33.09 | 30.67 | 7.89 |
安徽 | 30.50 | 31.30 | -2.56 |
陕西 | 28.37 | 26.71 | 6.20 |
上海 | 26.88 | 23.88 | 12.54 |
福建 | 23.70 | 23.75 | -0.20 |
贵州 | 21.82 | 25.13 | -13.18 |
山西 | 21.77 | 21.21 | 2.64 |
重庆 | 21.76 | 22.60 | -3.69 |
江西 | 21.43 | 23.16 | -7.47 |
广西 | 20.95 | 23.20 | -9.73 |
北京 | 20.39 | 17.37 | 17.37 |
辽宁 | 18.90 | 19.31 | -2.13 |
新疆 | 18.50 | 17.05 | 8.50 |
内蒙古 | 14.30 | 14.83 | -3.54 |
甘肃 | 13.85 | 12.59 | 9.99 |
黑龙江 | 13.06 | 13.39 | -2.51 |
吉林 | 12.44 | 12.32 | 0.92 |
天津 | 9.09 | 8.15 | 11.47 |
海南 | 4.84 | 5.32 | -8.92 |
宁夏 | 4.66 | 4.71 | -1.01 |
青海 | 3.98 | 4.07 | -2.26 |
西藏 | 2.72 | 2.54 | 7.11 |
合计 | 891.67 | 881.55 | 1.15 |
资料来源:上险数据。 |
2.SUV市场消费特征及趋势
受中国汽车市场大环境影响,2019年SUV表现不及预期。经历多年持续高增长的SUV市场,消费者消费已趋于理性,需求增长进入调整期,SUV市场销量已经达到较高基数,高基数下的高增长难以持续,市场进入调整期。但从整体市场结构来看,用户仍更偏好SUV,产品供给端也比较旺盛,SUV占比未来仍呈增长趋势。
SUV产品除经济性外其余功能特征都很突出(见图37),决定用户选购SUV的因素主要包括:路况、使用者特点和出行距离。随着周末或节假日的远途出行、自驾游,人们的生活半径也随之扩大,而SUV在应对中长途复杂路况时更加具有优势,可以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用户选择购买SUV的比例将越来越高。
图37 用户选择当前车身形式的功能性指数(与总体减差)
从用户购买原因分析,用户选购SUV产品的原因主要是SUV的功能很全面,车内空间比较大,较好的造型、视野和通过性,以及较强的载人载物能力,油耗是唯一劣势。
从车的功能特征看,SUV除经济性外其余功能特征都很突出(见图38)。随着周末或节假日的远途出行、自驾游,SUV用户因为想扩大生活半径而购车的比例越来越高,中长途遭遇复杂路况的可能性更大,更能体现SUV的功能优势。可以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SUV市场份额将继续扩张。
图38 用户选择SUV的理由(与总体减差)
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看,SUV市场表现如下。
首购人群减少,以及消费升级导致小型SUV销售市场下滑。从供给端看,2019年小型SUV市场上市新车达28款,为15年以来最多,但以新能源产品和低端中国品牌为主,市场增量不明显;合资企业在该市场的布局日趋完善,有利于市场增量,如2019年上市的上汽大众T-CROSS、一汽-大众探岳等。但在消费升级下,消费需求减弱。由于小型SUV市场目前基本以国产品牌为主,中国品牌市占率超过50%,且大多是低质低价产品,用户对异响、顿挫感、生锈、质量等方面抱怨较多,老产品销量大多呈下滑趋势。用户之所以会选择小型SUV,多受成本与预算限制,而在消费者眼中,小型SUV算不上是真正的SUV,其空间、功能方面均存在缺陷,且随着紧凑级市场价格的下压,花同样的钱可以买大尺寸的SUV,多数用户会转向选择紧凑型SUV,因此,长期来看,小型SUV市场增速、占比预计均呈下滑趋势。
紧凑型SUV市场仍为SUV核心市场,新品供给数量较多,合资企业产品布局日趋完善,特别是随着合资价格的下压以及类似捷达等合资低端品牌的出现,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供消费者选择的高性价比车型会越来越多。未来紧凑型SUV仍将是SUV中最大的细分市场,中国品牌可能失去其在紧凑型SUV市场主导地位,目前紧凑型SUV的产品集中度相对不高,随着更多的合资产品进入,市场优胜劣汰,大浪淘沙后,市场集中度预计会提高。从需求角度看,用户对紧凑型SUV的外观、空间等满意度较高,未来仍有较大的需求空间。
中型SUV市场由于中国品牌加速进入,再加上消费升级促进,该市场未来将处于增长趋势。2020年预计有13款全新产品上市,较2019年减少6款,但一方面,2020年市场增量主要来自次新品,即2019年上市的产品,另一方面,2020年上市的产品中,一汽丰田的新品增量效应可能较明显。因此,从供给因素看,2020年中型SUV市场占比将增长。需求方面,受换购市场需求旺盛,以及自驾游场景多样化,多人出游比例较多,大空间需求增多等因素影响,预计未来中型SUV市场仍有增长空间。
表32 2019~2020年中型SUV市场新品数量
单位:款 | |||
细分市场 | 2020年全新产品数量 | 2019年全新产品数量 | 同比增量 |
中型SUV | 13 | 19 | -6 |
在整体市场下滑下,豪华SUV市场为2020年SUV市场中唯一增长的市场,同比增速高达21.02%。豪华品牌换购用户相对较多,在经过多年买车、用车等一系列的“洗礼”后,这些消费者,已经积累了很多汽车消费方面的经验,早已经不是“小白鼠”。他们开始对产品技术、品质和品牌有了更高的要求。加上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豪华车大幅降价,部分产品价格已降至20万元左右,更高的品质、相对较低的价格,促使消费者转向豪华品牌SUV。从供给看,随着更多豪华品牌国产化,未来新品数量增多,豪华品牌开始逐渐加大对SUV市场的投放,从而满足既有消费者的品牌跳跃需求和首次购车者的消费升级需求。豪华SUV将会是一大增长亮点。
受部分固定消费群(如越野爱好者)的青睐,越野SUV近年始终维持一定的市场份额,主要是因为用户对其关注的用途、动力和空间满意率较高,2019年受整体市场不景气影响,越野SUV下滑,增速为-13.96%。越野SUV在舒适性、油耗等方面表现较差,其未来市场份额基本变化不大。
总体来看,在整体市场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SUV市场2020年预计将出现微增长,长期市场份额仍呈增长趋势。
(二)新产品分析
主流品牌在SUV市场产品布局已相对完善,因此SUV市场在2018年产品投放高峰后,2019年新品投放数量大幅减少,2019年国内车企SUV全新产品投放量为39款,较2018年减少43款(见表33)。其中合资品牌投放了17款,较2018年减少9款,中国品牌SUV产品投放22款,较2018年的56款减少34款。新品共实现销售53万辆,较2018年新品销售98万辆少45万辆,新品销量提升效果不及预期。
表33 2018~2019年SUV系别新品投放数量
单位:款 | ||
品牌 | 2019年 | 2018年 |
合资品牌(含合资自主) | 17 | 26 |
中国品牌 | 22 | 56 |
合计 | 39 | 82 |
2019年SUV新品销量排名前五的分别是:上汽大众的途岳,实现销售138235辆,位居新品销量排位第一;长安汽车的CS35 Plus,实现销售122666辆,位居第二;华晨宝马的宝马X1,销量为97349辆,位居第三;比亚迪汽车的宋pro,销量为92051辆,长安汽车的CS75 plus,销量达到70011辆,分别位列第四、五。
2019年,车长在4.40米及以下的小型SUV新品有19款,4.40~4.70米的紧凑型SUV新品有24款,4.70~5.00米的中型SUV新品有10款,5.00米以上的大型SUV新品有1款,豪华品牌有5款,越野SUV 0款,新品投放主要集中在小型SUV、紧凑型SUV和中型SUV市场,特别是紧凑型SUV市场新品投入最多,其中2019年SUV市场投放的新能源产品较多。
从目前市场了解情况来看,2020年SUV新品投放数量与2019年相当,预计新品(包含新能源)投放数量将高达100款左右,豪华SUV市场仍将是增长较快的细分市场。
(三)SUV进出口分析
1.SUV进口情况
2019年,越野及运动型SUV进口62.2万辆,同比微增0.65%(见图39)。在国产SUV进入中低速增长、进口车关税下调利好政策的持续刺激下,2019年SUV产品进口市场呈现反弹微增态势。
图39 2016~2019年SUV进口及增长情况
2.SUV出口情况
2019年SUV产品出口408340辆,在整体市场下滑态势下,出口市场保持微增长,同比增速为2.01%。出口量TOP10企业中,上汽乘用车2019年SUV出口量为65121辆,同比增长116.02%,排名由2018年的第6位跃居至首位,其中MG ZS为出口量最大产品,2019年出口49492辆,同比增长109.86%,占上汽乘用车SUV出口总量的76.00%;奇瑞汽车位居第二,2019年出口量为57326辆,同比下滑21.74%,主要是瑞虎3和瑞虎5出口下滑导致,2019年出口量分别为23990辆、18907辆,同比增速分别下滑46.64%、7.52%;吉利汽车位居出口第三,SUV出口55861辆,同比增长高达194.47%,由2018年的第八位跃居第三位,主销产品为博越,2019年出口46249辆,同比增长239.42%,占吉利汽车SUV出口总量的82.79%;上汽通用为唯一进入TOP10出口企业中的合资品牌,市场地位由2018年的第四位下滑至第六位,SUV出口34256辆,同比增长2.51%;上汽通用五菱为增幅最大的企业,2019年进入TOP10行列,SUV出口11695辆,同比增幅达64872.22%;增速高于SUV出口增速的企业有上汽乘用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见表34)。
表34 2013~2019年SUV出口企业销量情况
单位:辆,% | |||||||||
企业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18年同比 | 2019年同比 |
上汽乘用车 | 0 | 0 | 1133 | 2013 | 4954 | 30146 | 65121 | 508.52 | 116.02 |
奇瑞汽车 | 39993 | 29113 | 24756 | 27746 | 36729 | 73255 | 57326 | 99.45 | -21.74 |
吉利汽车 | 9352 | 10094 | 2765 | 4767 | 6366 | 18970 | 55861 | 197.99 | 194.47 |
长城汽车 | 31734 | 24123 | 10958 | 8820 | 22758 | 29335 | 44438 | 28.90 | 51.48 |
大庆沃尔沃 | 0 | 0 | 0 | 0 | 0 | 42729 | 34434 | — | -19.41 |
上汽通用 | 0 | 0 | 446 | 47126 | 33671 | 34516 | 34256 | 2.51 | -0.75 |
长安汽车 | 1709 | 6497 | 3117 | 11590 | 20781 | 30353 | 24833 | 46.06 | -18.19 |
江淮汽车 | 354 | 1804 | 19186 | 28849 | 41589 | 49855 | 21191 | 19.88 | -57.49 |
上汽通用五菱 | 0 | 0 | 2 | 1 | 2 | 18 | 11695 | 800.00 | 64872.22 |
华泰汽车 | 0 | 15774 | 11242 | 12507 | 29454 | 14629 | 8920 | -50.33 | -39.03 |
总计 | 127291 | 142276 | 122763 | 190734 | 264965 | 400312 | 408340 | 51.08 | 2.01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四)部分重点生产企业
1.长城汽车
2019年长城汽车实现汽车销售1060298辆,同比微增0.69%,继2017年下滑后开始恢复正增长。其中,SUV销售879864辆,同比下滑3.21%,SUV产品占比82.98%,较2018年的86.33%下滑3.34个百分点(见图40)。
图40 2013~2019年长城产品品牌结构比重
在SUV产品中,哈弗品牌销售769554辆,同比增长0.46%,销量净减3492辆。哈弗品牌销量结构占比由2018年的84.27%增长到87.46%,净增3.19个百分点。2017年推出WEY品牌,2019年销售99943辆,同比下滑28.35%,销量净减39543辆,拖累了长城整体SUV市场下滑。
SUV仍为长城汽车聚焦战略市场,哈弗H6仍为其销量排名第一产品,但近几年市场连续下滑,2019年销售386405辆,同比下滑14.62%;哈弗F7和哈弗M6为近两年的主要增量产品,哈弗M6靠7万元左右低价成为紧凑型SUV中国品牌低端市场老大,哈弗F7主要是新品效应带来的增量。2018年长城在高端品牌WEY上有所突破,但2019年全线下滑,一方面是合资品牌的下压,另一方面是自身功夫还不够硬,自主高端品牌除了在外观、内饰上迎合消费者需求外,在品质上面更需要下功夫。
2020年,长城汽车的年度销量目标为108万辆,同比增长1.86%。
2.吉利汽车
2019年吉利汽车实现销售1361560辆,同比下滑9.28%,其中SUV销售785020辆,同比下滑8.50%,SUV产品占比由2013年的11.43%上升为57.66%,净增46.22个百分点(见图41),SUV超过轿车成为吉利汽车的主销产品。
图41 2013~2019年吉利产品品牌结构比重
吉利SUV市场的老产品博越、帝豪GS、远景X3等2019年分别呈下滑态势,分别下滑9.14%、32.09%、18.82%,增量主要来自小型SUV缤越、紧凑型CROSS SUV星越和纯电动帝豪GSE。领克品牌身为吉利集团的高端子品牌,2019年销量一落千丈,SUV销售75179辆,同比下滑32.37%。
2020年,吉利汽车的年度销量目标为141万辆,同比增长3.56%。
3.长安汽车
2019年长安汽车销售1037578辆,同比下滑7.10%,其中,SUV销售581780辆,同比增长3.35%,SUV为唯一增长市场。SUV产品占比结构由2013年的7.95%上升为56.07%,净增48.12个百分点(见图42),继续成为长安汽车产品结构占比上升最明显的产品种类。
图42 2013~2019年长安汽车产品品牌结构比重
2019年CS系列老产品均处于下滑状态,CS75销售123216辆,同比下滑12.03%;CS55销售112219辆,同比下滑32.03%;CS35销售19035辆,同比下滑85.52%。PLUS系列表现较好,CS35PLUS销售122666辆,CS75PLUS销售70011辆,均为2019年的净增量。预计2020年在PLUS系列的拉动下,长安SUV仍将有不错的表现。
2020年,长安汽车狭义乘用车年度销量目标为71.9万辆,同比增长8.27%。
4.上汽大众
2019年上汽大众实现销售2001777辆,同比下滑3.07%,其中SUV销售645437辆,同比增长19.09%,为唯一增长的细分市场。SUV产品占比结构由2013年的13.37%上升为32.24%,净增18.87个百分点(见图43),随着未来更多SUV产品的上市,未来SUV市场占比预计将持续扩大。
图43 2013~2019年上汽大众产品品牌结构比重
上汽大众SUV市场主力产品途观L全年实现199662辆销量,位居SUV产品销量排名第5,成为上汽大众的第一拳头产品;2018年上市的紧凑型SUV产品途岳成为第二拳头产品,2019年销售138235辆,同比增长455.76%,是大众品牌的主力增量产品;另外2019年上市的小型SUV T-CROSS带来63495辆的净增量,预计2020年将带来更多增量。2019年斯柯达品牌SUV柯米克和柯珞克处于增长态势,分别销售52660辆、38026辆,同比分别增长41.78%、22.38%。预计2020年无重量级新品。
2020年,上汽大众年度销量目标为202万辆,同比增长0.91%。
5.一汽-大众
2019年一汽-大众实现销售2045982辆,同比增长0.44%,其中,SUV销售582819辆,同比增长高达110.79%,SUV产品占比结构由2013年的9.32%增长至28.49%,增长19.17个百分点(见图44)。
图44 2013~2019年一汽-大众产品品牌结构比重
在SUV产品中,除奥迪Q3外,其余产品均呈增长趋势。探岳2018年上市,为一汽-大众拳头产品,2019年销售179428辆,同比增幅高达786.72%;豪华中型SUV奥迪Q5为第二拳头产品,在豪华汽车市场大幅增长的环境下,2019销售135800辆,同比增长10.03%;小型SUV探歌2018年上市,2019年销售126859辆,同比增长157.10%。探歌和探岳成为一汽-大众2019年销量突破的核心产品,另外2019年上市的紧凑型SUV捷达VS5、小型SUV探影,再加上2020年上市的紧凑型SUV捷达VS7,预计2020年一汽-大众在SUV市场将有更好的表现。
2020年,一汽大众年度销量目标为230.7万辆,同比增长10.88%。
6.东风日产
2019年东风日产实现销售1159108辆,同比增长0.27%。其中,SUV销售458880辆,同比增长2.72%。东风日产的SUV产品结构比重较2013年的17.10%上升22.49个百分点至2019年的39.59%(见图45)。
图45 2013~2019年东风日产产品品牌结构比重
奇骏为东风日产SUV市场的核心产品,2019年销售207776辆,同比下滑0.08%;逍客和劲客为东风日产布局在小型SUV市场的两款产品,其中逍客为主销产品,2019年销量179773辆,同比增长2.70%;劲客仅销售47784辆,同比增长33.24%。
2020年,东风日产年度销量目标为118万辆,同比增长0.85%。
(五)SUV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SUV的全称为Sport Utility Vehicle,即运动型多用途汽车,是一种拥有旅行车般的空间和货卡车越野能力的车型,与轿车相比,其具有动力强、宽敞舒适及良好的载物和载客功能的优点。正是基于这些优势,国内SUV车型在过去十年中的爆发性增长,蚕食了四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乘用车中快速崛起的车型类别,近些年来在乘用车销量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中国品牌率先看到了SUV市场的机会,纷纷投入产品,试图借市场“牛市”从中获益,自2003年起,不断有新产品投放,基本上是上市即能大卖的状态,因此导致大量低质低价的产品进入市场。2015年以后,合资品牌开始大规模的投放,打破自主品牌快速扩张、低质低价产品销量增长的局面,SUV市场的红利也逐渐消失。随着合资品牌的进入和消费的升级,消费者更加理性,小型SUV市场开始下滑,中国品牌低质低价产品开始被市场迅速淘汰,SUV市场也迎来了其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国品牌也看到了这种调整趋势,近年来各汽车企业紧跟汽车技术变革和用户需求变化的新趋势,持续实施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力和营销力,各车企正通过有竞争力SUV车型投入在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成为其向中高端市场迈进的主导车型。
在整体市场下滑的环境下,各种因素叠加导致2019年SUV市场出现下滑,但从长远看,未来SUV市场仍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中国消费者对SUV产品的偏好仍较强;中国市场SUV占比相比先导国家美国来看,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与轿车相比,SUV在价格上仍有较大的降价空间,因此判断未来SUV市场仍呈增长趋势。但从增换购用户对车型类别的需求看,消费者对SUV的偏好在减弱;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普及以及共享用车更加便利,用户对车身类型的关注将会降低,因此长远来看,SUV市场占比未来将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建议中国品牌不应聚焦SUV市场,要轿车和SUV两条腿走路,避免因车型结构失调而导致较大的发展风险。中国品牌应该抓住市场结构调整的机遇,提升品牌形象,在既有SUV产品技术及市场基础上,保持开放的心态,进行全球资源整合,解决企业自身在设计、开发、制造等环节经验积累不足的难题,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布局其他品类的产品,多条腿走路。
四、2019年MPV发展情况
(一)MPV市场发展分析
1.MPV市场销量情况
2019年,MPV市场销售154.35万辆,同比增长-18.53%(见图46),较2018年销量下降35.11万辆,占狭义乘用车市场比重为7.28%,占比同比下降0.81个百分点(见图47),MPV市场规模及占比均继续下降。
图46 2010~2019年MPV市场销售规模及增速
图47 2011~2019年MPV在狭义乘用车市场占比走势
从MPV各细分市场销量增长来看,小型MPV销售62.51万辆,同比增长-23.08%;中型MPV销售55.07万辆,同比增长-19.47%,大型MPV销售33.95万辆,同比增长-8.40%,豪华MPV销售2.82万辆,同比增长2.70%。小型MPV市场、中型MPV市场继续呈现两位数快速下滑,小型MPV降幅最大,大型MPV规模也开始终止扩张,呈小幅下滑,豪华MPV继续增长,但增速较小。2019年MPV市场下滑依然是受小型MPV市场和中型MPV市场大幅下降的影响(见表35)。
表35 2019年MPV细分市场销量及增长情况
单位:万辆,% | |||
细分市场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小型MPV | 62.51 | 81.27 | -23.08 |
中型MPV | 55.07 | 68.38 | -19.47 |
大型MPV | 33.95 | 37.07 | -8.40 |
豪华MPV | 2.82 | 2.74 | 2.70 |
总计 | 154.35 | 189.46 | -18.53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从MPV细分市场占比走势来看,小型MPV市场比重较2018年下降1.87个百分点,较2013年以来下降了将近30个百分点,目前领先中型MPV市场占比仅4.82个百分点;中型MPV市场比重下降0.96个百分点,连续2年下降;大型MPV市场比重继2017年上升以来,已经连续3年扩张;豪华MPV市场比重上升0.38个百分点,连续四年上升。总体来看,MPV市场呈升级发展走势(见图48)。
图48 2013~2019年MPV市场结构
从MPV市场车企销量排名来看,TOP10企业依次为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比亚迪汽车、东风柳汽、广汽乘用车、长安汽车、上汽大通、东风本田、广汽本田、江淮汽车(见表36)。广汽乘用车和上汽大通为新晋十强车企,呈强势增长,上汽大众、东风小康退出前十排名。2019年前三名排位没变,排名第一的上汽通用五菱继续两位数下降,增速、增量继续呈明显下降,但市场占比仍达到47.06%,较2018年上升1.97个百分点,基本维持在半壁江山的地位。排名第三的比亚迪汽车销量大幅下降,较2018年腰斩,从2018年的大幅增长到2019年的大幅萎缩,反映比亚迪产品竞争力持续性较差。长安汽车、东风本田大幅下降,占比下降最明显的是比亚迪汽车,下降了3.03个百分点,占比上升最明显的是上汽通用,上升了2.83个百分点。目前来看,MPV市场,上汽通用五菱销量虽然呈下降走势,但行业地位仍不可动摇,上汽通用凭借别克GL8产品,基本保持了稳定的市场地位,其他企业呈不稳定的发展态势,市场波动起伏大。
表36 2019年MPV市场销量TOP10企业
单位:万辆,% | ||||||
排名 | 生产厂商 | 2019年销量 | 2018年销量 | 2019年同比增长 | 2019年占比 | 2018年占比 |
1 | 上汽通用五菱 | 72.64 | 85.43 | -14.97 | 47.06 | 45.09 |
2 | 上汽通用 | 20.07 | 19.28 | 4.12 | 13.00 | 10.17 |
3 | 比亚迪汽车 | 6.82 | 14.11 | -51.67 | 4.42 | 7.45 |
4 | 东风柳汽 | 6.34 | 6.23 | 1.82 | 4.11 | 3.29 |
5 | 广汽乘用车 | 5.88 | 3.27 | 79.45 | 3.81 | 1.73 |
6 | 长安汽车 | 5.74 | 10.54 | -45.50 | 3.72 | 5.56 |
7 | 上汽大通 | 5.29 | 2.49 | 112.81 | 3.43 | 1.31 |
8 | 东风本田 | 4.70 | 9.18 | -48.76 | 3.05 | 4.85 |
9 | 广汽本田 | 4.45 | 4.55 | -2.24 | 2.88 | 2.40 |
10 | 江淮汽车 | 3.76 | 5.58 | -32.66 | 2.43 | 2.94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从MPV市场车型销量排名来看,TOP10的产品依次为五菱宏光、五菱荣光V、别克GL8、宝骏730、宋MAX、宝骏360、奥德赛、菱智短轴、传祺GM6、嘉际(见表37)。菱智短轴、传祺GM6、嘉际为新晋前十产品,欧诺、艾力绅、杰德退出了排行榜前十。
表37 2019年MPV市场销量TOP10产品
单位:万辆,% | ||||||
排名 | 产品名称 | 2019年销量 | 2018年销量 | 2019年同比增长 | 2019年占比 | 2018年占比 |
1 | 五菱宏光 | 37.49 | 47.65 | -21.33 | 24.29 | 25.15 |
2 | 五菱荣光V | 15.98 | 15.79 | 1.22 | 10.35 | 8.33 |
3 | 别克GL8 | 14.81 | 14.43 | 2.64 | 9.60 | 7.62 |
4 | 宝骏730 | 9.82 | 11.15 | -11.91 | 6.36 | 5.89 |
5 | 宋MAX | 6.82 | 14.11 | -51.67 | 4.42 | 7.45 |
6 | 宝骏360 | 6.23 | 10.61 | -41.30 | 4.04 | 5.60 |
7 | 奥德赛 | 4.45 | 4.55 | -2.24 | 2.88 | 2.40 |
8 | 菱智短轴 | 3.80 | 3.74 | 1.54 | 2.46 | 1.98 |
9 | 传祺GM6 | 3.57 | 0.20 | 1704.81 | 2.31 | 0.10 |
10 | 嘉际 | 3.30 | 0.00 | — | 2.14 | 0.00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销量前三位产品排名没有变化,但排名第一的五菱宏光降幅较大。TOP10产品中,宋MAX销量下降一半(2018年呈3倍多增长),呈过山车式走势;其次,宝骏360也呈大幅下降;传祺GM6、嘉际凭借新品竞争力跻身前十,为前十增量贡献最多的两个产品。从占比变化来看,宋MAX占有率下降最明显,下降了3.03个百分点,传祺GM6占有率上升最明显,占有率上升了2.21个百分点。
从MPV分排量细分品种来看,2019年1.6L及以下的MPV市场占比为72.93%,较2018年下降2.47个百分点,销量同比下降21万辆,为规模下降最大排量细分市场,但该市场依然占据主导地位;1.6L<排量≤2.0L的MPV市场占比为22.31%,较2018年同期上升7.67个百分点,市场呈强势扩张,2.0L<排量≤2.5L的MPV市场占比为4.75%,较2018年同期下降5.19个百分点,市场明显走弱。排量2.5L的MPV市场接近消亡(见图49)。
图49 2015~2019年MPV市场排量分布
从系别品牌来看,2019年,MPV市场依然呈中国品牌和以上汽通用五菱为代表的合资自主品牌的两强竞争格局,但中国品牌和合资自主品牌销量继续大幅下滑,中国品牌市场占比为32.63%,较2018年33.21%下降0.58个百分点;合资自主品牌市场占比为45.18%,较2018年45.34%下降0.16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占比为13.10%,较2018年的10.17%上升2.93个百分点,成为2019年MPV市场占比上升最明显的车系;日系市场占比6.20%,较2018年的7.73%下降1.53个百分点,为MPV占比下降最明显的车系;此外,欧系占比2.89%,较2018年3.54%下降0.6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中国品牌与合资自主品牌仍占据主导地位。美系的扩张稳步增强(见表38)。
表38 2019年MPV市场各系别情况
单位:万辆,% | |||||
系别 | 2019年销量 | 2018年销量 | 2019年同比增长 | 2019年占比 | 2018年占比 |
合资自主 | 69.73 | 85.91 | -18.83 | 45.18 | 45.34 |
中国品牌 | 50.37 | 62.91 | -19.94 | 32.63 | 33.21 |
美系 | 20.22 | 19.28 | 4.91 | 13.10 | 10.17 |
日系 | 9.56 | 14.65 | -34.71 | 6.20 | 7.73 |
欧系 | 4.46 | 6.72 | -33.60 | 2.89 | 3.54 |
合计 | 154.35 | 189.46 | -18.53 | 100.00 | 100.00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2019年,MPV区域实销量TOP10分别是广东、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河北、云南、安徽、广西、上海;上海挤掉四川进入十强,广东继续领跑,前十区域销量均下降,其中,前三市场广东、河南均两位数下降;全国31个省份仅北京、天津是增长,其他区域全线下降(见表39)。
表39 2019年MPV各省份销售情况
单位:万辆,% | ||||
销量排名 | 区域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1 | 广东 | 13.42 | 15.90 | -15.61 |
2 | 山东 | 11.92 | 12.81 | -6.97 |
3 | 河南 | 11.86 | 14.73 | -19.46 |
4 | 江苏 | 11.39 | 12.22 | -6.75 |
5 | 浙江 | 8.96 | 9.58 | -6.50 |
6 | 河北 | 8.79 | 10.84 | -18.85 |
7 | 云南 | 5.47 | 7.13 | -23.28 |
8 | 安徽 | 5.32 | 5.91 | -10.00 |
9 | 广西 | 4.89 | 6.27 | -21.95 |
10 | 上海 | 4.87 | 5.49 | -11.44 |
11 | 四川 | 4.78 | 5.63 | -15.22 |
12 | 北京 | 4.39 | 3.96 | 10.85 |
13 | 湖南 | 4.27 | 5.08 | -15.96 |
14 | 陕西 | 4.12 | 4.76 | -13.38 |
15 | 湖北 | 3.97 | 4.66 | -14.86 |
16 | 贵州 | 3.93 | 5.44 | -27.83 |
17 | 辽宁 | 3.52 | 4.09 | -14.01 |
18 | 山西 | 3.24 | 3.99 | -18.82 |
19 | 福建 | 2.67 | 2.94 | -9.10 |
20 | 江西 | 2.57 | 3.10 | -17.16 |
21 | 新疆 | 2.15 | 2.44 | -11.71 |
22 | 重庆 | 2.14 | 2.93 | -27.23 |
23 | 黑龙江 | 1.97 | 2.39 | -17.69 |
24 | 天津 | 1.93 | 1.81 | 6.49 |
25 | 吉林 | 1.70 | 2.14 | -20.30 |
26 | 甘肃 | 1.47 | 1.78 | -17.34 |
27 | 内蒙古 | 1.39 | 1.66 | -16.17 |
28 | 海南 | 0.59 | 1.02 | -42.42 |
29 | 青海 | 0.39 | 0.60 | -35.51 |
30 | 宁夏 | 0.33 | 0.44 | -23.70 |
31 | 西藏 | 0.19 | 0.32 | -40.20 |
总计 | 138.60 | 162.07 | -14.48 | |
资料来源:上险数据。 |
2.MPV市场发展特点及趋势
2019年MPV市场连续第三年大幅下降,占狭义乘用车市场比重从2016年的11.29%降至2019年的7.28%,占比下降4.01个百分点,规模从2016年的270万辆降至2019年的154万辆,下降116万辆,降幅高达43%,几近腰斩。从目前的市场分析来看,主要还是受到SUV市场的竞争替代,2019年的大幅下降与汽车市场整体低迷也有一定关系。
从细分市场来看,小型MPV市场规模继续呈快速下降,主要微客市场大幅萎缩,2019年微客市场仅只有24万辆,微客用户升级资源很少。同时,低端SUV产品对以商用为主的小型MPV市场也带来冲击,从目前小型MPV月度实销走势来看,市场未显企稳走势,同时,2019年小型MPV市场仅有长安欧尚长行及比亚迪商两款新品,目前信息反馈,2020年小型MPV市场基本无新品,预计2020年小型MPV市场依然将呈下降走势。
中型MPV市场规模虽然也呈萎缩态势,但从中型MPV月度实销走势来看,中型MPV市场有望企稳。2019年中型MPV市场传祺GM6、吉利嘉际、宝骏RM-5、五菱宏光PLUS等新品均表现出相对较好的成长性,据悉,2020年,长安汽车、北京现代、广汽乘用车、吉利汽车等车企将推出全新中型MPV产品,产品供给将有望止住中型MPV市场规模的下滑势头。
大型MPV市场规模在2019年虽然略有萎缩,但从近年来该市场走势来看,处于相对稳步扩张走势,主力产品别克GL8销量继续呈稳定态势,反映出该市场的规模扩张处于稳步发展,家用需求更趋明显,随着产品不断丰富,消费的升级发展,预计该市场规模将呈稳步扩大走势。2020年,上海汽车、上汽大众、东风裕隆、海马汽车拟在该细分市场推出新品,预计2020年该市场规模也有望回升。
上险数据显示,2019年MPV纯电动销售6416辆,插电混动销售6142辆,插电混动MPV产品新进入市场,MPV市场新能源化是未来一大发展方向。
(二)新产品发展情况
2019年MPV上市新车共计12款,其中,小型MPV市场2款、中型MPV市场8款、大型MPV市场2款。中型MPV市场依然是MPV市场新品投放重点市场。12款新产品共计实销11.58万辆,占MPV总销量的8.36%,略高于2018年新品对MPV市场的贡献度,对市场的拉动作用有限。
2020年,MPV市场预计将有9款全新产品投放市场,其中中型MPV 5款、大型MPV 4款(见表40)。
表40 2016~2020年MPV上市及预计上市新品
单位:款 | |||||
细分市场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F |
小型MPV | 0 | 1 | 0 | 2 | 0 |
中型MPV | 7 | 14 | 10 | 8 | 5 |
大型MPV | 2 | 1 | 0 | 2 | 4 |
豪华MPV | 1 | 0 | 0 | 0 | 0 |
合计 | 10 | 16 | 10 | 12 | 9 |
资料来源:2020年新品根据资料统计。 |
中型MPV仍是企业产品投放的重点市场,大型MPV市场也逐步得到企业的重视。
中型MPV仍是企业产品投放的重点市场,大型MPV市场也逐步得到企业的重视。
(三)MPV进出口分析
1.MPV进口情况
2019年MPV进口44154辆,同比增长-5.71%,MPV进口市场继续下降,但降幅明显收窄(见图50)。
图50 2015~2019年MPV进口情况
2.MPV出口情况
2019年,MPV市场出口19762辆,同比增长35.29%(见图51),MPV出口市场强势反弹,小型MPV、中型MPV、大型MPV市场出口均呈两位数增长,中型MPV出口增长高达86.00%,表现尤其突出(见图52)。
图51 2012~2019年MPV出口情况
图52 2019年MPV出口结构情况
从产品来看,出口量TOP10产品,除排名第一的上汽大通G10同比下降外,其他产品均同比增长,昌河M50、风光产品出口占据第二、第三位(见表41)。
表41 2019年MPV产品出口情况
单位:辆,% | |||
产品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上汽大通G10 | 3485 | 3711 | -6.09 |
昌河M50 | 2937 | 2093 | 40.32 |
风光 | 2619 | 2291 | 14.32 |
启腾EX80 | 2110 | 1794 | 17.61 |
风行 | 1906 | 191 | 897.91 |
上汽大通D90 | 1186 | 306 | 287.58 |
五菱荣光V | 895 | 210 | 326.19 |
瑞风M4 | 803 | 786 | 2.16 |
欧诺 | 655 | 545 | 20.18 |
欧尚 | 645 | 603 | 6.97 |
总计 | 19762 | 14607 | 35.29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2019年,MPV出口TOP10企业分别是:上汽大通、昌河汽车、东风小康、福建新龙马、东风柳汽、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江淮汽车、华晨汽车、长安轻型车。长安轻型车为新进出口十强,北汽银翔退出十强行列。TOP10出口企业中,仅江淮汽车略有下降,其他企业均同比增长。上汽大通、昌河汽车、东风小康继续位居MPV出口前三车企(见表42)。
表42 2019年MPV企业出口情况
单位:辆,% | |||||
企业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2019年占比 | 2018年占比 |
上汽大通 | 4674 | 4017 | 16.36 | 23.65 | 27.50 |
昌河汽车 | 2937 | 2400 | 22.38 | 14.86 | 16.43 |
东风小康 | 2774 | 2293 | 20.98 | 14.04 | 15.70 |
福建新龙马 | 2110 | 1794 | 17.61 | 10.68 | 12.28 |
东风柳汽 | 1906 | 191 | 897.91 | 9.64 | 1.31 |
长安汽车 | 1300 | 1148 | 13.24 | 6.58 | 7.86 |
上汽通用五菱 | 1029 | 258 | 298.84 | 5.21 | 1.77 |
江淮汽车 | 806 | 822 | -1.95 | 4.08 | 5.63 |
华晨汽车 | 748 | 678 | 10.32 | 3.79 | 4.64 |
长安轻型车 | 529 | 61 | 767.21 | 2.68 | 0.42 |
总计 | 19762 | 14607 | 35.29 | 100.00 | 100.00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四)部分重点生产企业
1.上汽通用五菱
2019年上汽通用五菱MPV实现销售72.64万辆,同比增长-14.97%,较2018年下降12.79万辆(见图53),五菱MPV销量继续大幅下降,已经连续3年两位数下降,从2016年的123.90万辆降至2019年的72.64万辆,3年下降51.26万辆,降幅达到了41.37%。主力产品五菱宏光同比大幅下降,五菱荣光V微增长,宝骏730、宝骏360均两位数下降,其中,宝骏360降幅高达41.30%,降幅非常明显(见图54)。
图53 2013~2019年五菱MPV销量及增长情况
图54 2019年五菱MPV产品销量及增长情况
从五菱狭义乘用车产品结构变化来看,MPV产品结构占比上升了7.44个百分点,SUV占比下降6.58个百分点,轿车下降0.86个百分点,可见,2019年五菱狭义乘用车中,SUV的降幅较轿车更明显,MPV结构占比上升至63.80%,五菱在SUV、轿车市场的突破面临考验(见图55)。
图55 2014~2019年五菱狭义乘用车结构比重情况
2020年五菱销量排产计划总计124.2万辆,其中,五菱品牌排产63.8万辆(占比51.37%),宝骏品牌60.4万辆(占比48.63%),较2019年销量113.9万辆同比增长9.04%,从排产来看,五菱品牌依然是50%以上占比,加上宝骏品牌的MPV产品,预计2020年MPV依然会是上汽通用五菱主销产品。
2.长安汽车
2019年长安MPV实现销售5.74万辆,同比增长-45.50%(见图56),长安汽车MPV市场继续大幅下降。
图56 2013~2019年长安MPV销量及增长情况
从其产品表现来看,主要产品欧诺、欧尚、欧尚A800均大幅下降(见图57)。
从长安汽车乘用车产品结构变化来看,2019年MPV产品结构比重较2018年下降5.12个百分点,长安MPV结构占比继续呈明显下降走势,SUV占比上升6.93个百分点,继续大幅提升。长安SUV产品市场已经成为产品绝对主力市场(见图58)。
2020年长安汽车狭义乘用车产品排产总计96.9万辆,其中长安欧尚品牌25万辆,长安汽车品牌71.9万辆,较2019年长安汽车累计销售80.33万辆增长20.63%。MPV产品为长安欧尚品牌,预计2020年排产4.3万辆,较2019年MPV销量5.74万辆下降25%。从排产来看,长安在MPV市场的竞争力将会继续下降。
图57 2019年长安MPV产品销量增长情况
图58 2013~2019年长安狭义乘用车结构比重情况
3.比亚迪
2019年比亚迪MPV实现销售6.82万辆,同比增长-51.67%(见图59),销量较2018年的14.11万辆下降了7.29万辆,规模萎缩一半。比亚迪唯一的MPV产品宋MAX销量6.82万辆,同比下降-51.67%(见图60)。
图59 2013~2019年比亚迪MPV销量及增长情况
图60 2019年比亚迪MPV产品销量增长情况
从比亚迪乘用车产品结构变化来看,比亚迪MPV产品结构比重较2018年下降了13.51个百分点,与2018年上升21.04个百分点形成了强烈反差,比亚迪MPV结构比重的大幅波动,主要是比亚迪宋MAX产品的过山车式的表现所致。比亚迪轿车产品结构比重较2018年下降4.16个百分点,SUV产品结构比重上升了17.67个百分点。2019年MPV产品结构仅为15.04%,2018年三大结构的均衡发展转向MPV弱、SUV强势的发展格局(见图61)。
图61 2014~2019年比亚迪狭义乘用车结构比重情况
(五)MPV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019年,MPV市场连续三年大幅下降,在轿车、SUV、MPV三大市场中,市场占比从11.29%降至2019年的7.28%,下降了4.01个百分点,从目前市占率变化来看,MPV受SUV的竞争影响相对较大,另外,近年来整体乘用车市场相对低迷,对MPV市场也带来一定影响。从细分市场来看,小型MPV市场继续3年大幅萎缩,从2016年的147万辆降至2019年的63万辆,在MPV市场占比从2014年来连续6年下降,从2013年的69.83%占比降至2019年的40.50%,下降了29.33个百分点;中型MPV市场连续3年大幅下降,从2016年的94万辆降至2019年的55万辆,在MPV市场占比连续2年增长,大型MPV占比继续提升,反映了MPV市场处于升级发展态势。从产品表现来看,别克GL8销量继续稳定在14万辆的较高水平,可见,真正具备竞争力产品依然受到市场的认可,同时,传祺GM6、嘉际、宝骏RM-5等新产品表现也相对较好。总体来看,MPV市场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短期的市场下滑风险依然存在,但从细分市场来看,产品的升级趋势没变,中型MPV市场及大型MPV市场依然存在市场扩张机会。车企在产品开发上应该有所侧重,另外,要把握产品的品质以及家用需求特点,同时,也要积极投入研发新品,只有新品的不断刺激,市场才可能得到培育发展,否则市场将会在无新品的刺激下越来越小。
五、2019年交叉型乘用车发展情况
(一)交叉型乘用车市场发展分析
1.交叉型乘用车市场情况
2019年,交叉型乘用车行业没有新品推出,大改款车型也很少,近三年微车市场以推出年度款为主。交叉型乘用车(不含荣光V)共销售23.97万辆,同比下降18.07%,与2018年19.65%的降幅相比,下滑幅度略有减小。
2019年除了华晨等少数车企增长,大部分微客企业在大幅下滑,另有数家企业停产。
图62 2009~2019年交叉型乘用车整体销量走势
从企业表现来看,销售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是上汽通用五菱、华晨汽车、东风小康、长安汽车和奇瑞汽车,分别销售10.33万辆、7.10万辆、4.06万辆、1.13万辆和0.35万辆。行业排名前五中,华晨汽车同比增长18.84%,而其他车企则同比下滑,五菱、小康、长安及奇瑞分别下滑29.64%、8.95%、24.50%和58.94%。2019年,上述五家企业共销售22.96万辆,占交叉型乘用车销售总量的95.78%,集中度较2018年有所提升。
另外,2019年有销量的企业为14家,比2018年减少3家。
表43 2019年国内交叉型乘用车企业销量情况
单位:辆,% | |||||
序号 | 企业简称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2019年占比 |
1 | 上汽通用五菱 | 103256 | 146762 | -29.64 | 43.07 |
2 | 华晨汽车 | 70973 | 59723 | 18.84 | 29.61 |
3 | 东风小康 | 40626 | 44619 | -8.95 | 16.95 |
4 | 长安汽车 | 11280 | 14940 | -24.50 | 4.71 |
5 | 奇瑞汽车 | 3486 | 8491 | -58.94 | 1.45 |
6 | 北汽福田 | 2858 | 2586 | 10.52 | 1.19 |
7 | 北汽制造 | 2738 | 4774 | -42.65 | 1.14 |
8 | 北汽银翔 | 2000 | 700 | 185.71 | 0.83 |
9 | 海马新能源 | 1003 | 11 | 9018.18 | 0.42 |
10 | 一汽集团 | 683 | 3375 | -79.76 | 0.28 |
11 | 力帆汽车 | 292 | 1425 | -79.51 | 0.12 |
12 | 众泰汽车 | 245 | 389 | -37.02 | 0.10 |
13 | 福建新龙马 | 205 | 1293 | -84.15 | 0.09 |
14 | 贵航成功 | 87 | 168 | -48.21 | 0.04 |
15 | 北汽股份 | 0 | 2911 | -100.00 | 0.00 |
16 | 昌河汽车 | 0 | 254 | -100.00 | 0.00 |
17 | 南京金龙 | 0 | 169 | -100.00 | 0.00 |
注:不含新型微客,不含微货。 |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2019年,从交叉型乘用车细分品种销量来看,总共有22款车型,较2018年减少。过万辆车型仅6款(2018年有7款),销量最高的是五菱荣光,下降12.24%;金杯X30L增长7.42%排名第二,金杯X30、东风小康C系有较大幅度增长,而其他主要车型大多出现了下降(见表44)。
表44 2019年国内交叉型乘用车企业销量情况
单位:辆,% | ||||
序号 | 产品名称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1 | 五菱荣光 | 60318 | 68727 | -12.24 |
2 | 金杯X30L | 43606 | 40595 | 7.42 |
3 | 五菱之光 | 42938 | 78035 | -44.98 |
4 | 金杯X30 | 27367 | 19128 | 43.07 |
5 | 东风小康K系 | 23663 | 23970 | -1.28 |
6 | 东风小康C系 | 16540 | 13449 | 22.98 |
7 | 星光4500 | 6668 | 12338 | -45.96 |
8 | 新长安之星 | 4612 | 1642 | 180.88 |
9 | 伽途V | 2858 | 2586 | 10.52 |
10 | 北汽有限交叉乘用车 | 2738 | 4774 | -42.65 |
11 | 威旺206 | 2000 | 700 | 185.71 |
12 | 开瑞优优加长 | 1779 | 3115 | -42.89 |
13 | 开瑞优优 | 1707 | 5376 | -68.25 |
14 | 海马荣达(BEV) | 1003 | 11 | 9018.18 |
15 | 佳宝 | 683 | 3375 | -79.76 |
16 | EC36(BEV) | 419 | 7200 | -94.18 |
17 | 力帆丰顺 | 292 | 1425 | -79.51 |
18 | 众泰V10 | 245 | 389 | -37.02 |
19 | 新龙马启腾M70 | 205 | 1293 | -84.15 |
20 | 航天新星 | 87 | 168 | -48.21 |
21 | EC35(BEV) | 4 | 0 | 0.00 |
22 | 五菱之光V | 0 | 2271 | -100.00 |
23 | 长安之星3 | 0 | 960 | -100.00 |
24 | 威旺306 | 0 | 2911 | -100.00 |
25 | 福瑞达 | 0 | 254 | -100.00 |
2.交叉型乘用车市场发展特点及趋势
面对持续大幅下滑的传统微客市场,厂家对该市场重视度大幅下降,对开发传统微车新品投入也大幅减少,并减产、停产部分车型系列,主要产品基本以年度款维持为主。
随着消费升级,微车企业的重心转移,主力微车企业推出MPV和SUV等车型越来越多,包括跨界SUV等车型,产品造型风格进一步丰富,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微车企业产品持续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另外,2016~2019年,小型MPV出现持续负增长,销量大幅下滑,并拉动了整个MPV市场下滑。
需要指出的是,微车厂家之前向小型MPV、中型MPV领域发展,同时也借SUV行业大势,持续开发SUV车型,拓展新市场。但近年MPV市场持续下降,SUV市场格局也随着合资品牌的成谱系进入发生了明显变化,合资SUV逐渐挤压自主SUV生存空间。
为此,微车厂家一方面完善MPV、SUV产品,另一方面寻找市场机会点和向上突围之路。如五菱推出宏光PLUS,促进满足目标用户需求的有效升级。长安推出科尚中大型MPV、中型SUV科赛GT、紧凑型SUV欧尚X7等。东风小康推出风光580Pro,继推出轿跑SUV风格的ix5后,2019年又推出首款中型SUVix7。可见,各厂家借新的产品及风格,甚至发布新品牌,拓展新的市场机会,为产品调整和品牌升级积极努力。
预计2020年交叉型乘用车(不含荣光V)将继续下滑,全年预计销售21万辆,比2019年下滑12%左右;若加上荣光V预计36万辆,比2019年下滑10%左右。
(二)部分重点生产企业发展分析
上汽通用五菱:2019年交叉车型销量为10.33万辆,同比下滑29.64%。主力产品五菱之光销售4.29万辆,大幅下降44.98%;五菱荣光销售6.03万辆,下降12.24%。另外,其前置动力车型荣光V,前置后驱的荣光V销售15.98万辆,增长1.22%。
2019年五菱继续向乘用车拓展,在其擅长的MPV领域推出新品宏光PLUS,丰富了宏光产品谱系,满足不同用户的多功能需求。
五菱于2019年4月11日发布了新宝骏品牌,并连续推出了新宝骏RM-5、RC-6、RS-3、RS-5等系列车型。新宝骏承载着上汽通用五菱再创全新品牌的使命,并寻求在乘用车市场上获得新的突破。
长安汽车:2019年长安交叉车型销售1.13万辆,下滑24.50%,相比2018年的77.08%下降幅度明显减缓。
2019年,长安汽车进行了系列调整,一是旗下的欧尚汽车加大了向乘用车领域的转型发展,推出科尚MPV、SUV车型科赛GT和欧尚X7等,其中欧尚X7上市后首月销量过万辆,成为爆款,提振了欧尚汽车信心;二是长安汽车开始从市场需求的功能角度整合微客、轻客,拟发挥系列化产品阵营作用,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东风小康:2019年,东风小康交叉车型实现销售4.06万辆,下滑8.95%。其主力微客东风小康K系为2.40万辆,下降21.95%。东风小康交叉车型虽稍微落后华晨汽车,但小康在向乘用车拓展转型中取得了持续效果,2019年又推出风光580Pro,继推出轿跑SUV风格的ix5后,2019年又推出首款中型SUVix7,体现了小康产品向上、品牌向上的决心。
华晨汽车:2019年,交叉车型实现销售7.10万辆(金杯X30L、X30车型),同比增长18.84%,继续排名第二,华晨汽车抓住长安和小康向乘用车大力转型时机,加大了金杯X30L的市场拓展,巩固了市场地位。
至此,主要微车企业根据自身战略和实力向乘用车转型的战略方向非常明确,其在交叉车市场的效果差异也体现明显。
(三)交叉型乘用车进出口分析
2019年交叉型乘用车出口总量为26917辆,同比下降15.00%。其中,行业前三强的上汽通用五菱出口8109辆,长安汽车出口4690辆,东风小康出口3056辆,合计15855辆,占比58.90%,相对2018年56.63%略有提升。
表45 2019年交叉型乘用车出口量情况
单位:辆,% | ||||
序号 | 企业 | 2019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1 | 上汽通用五菱 | 8109 | 7836 | 3.48 |
2 | 长安汽车 | 4690 | 2664 | 76.05 |
3 | 东风小康 | 3056 | 4133 | -26.06 |
4 | 北汽福田 | 2783 | 2430 | 14.53 |
5 | 华晨汽车 | 26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