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2019)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2019)
一、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形势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概述
1.国际经济发展情况
2019年,世界经济发展放缓,主要经济体复苏动力减弱,贸易保护主义依然是影响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全球贸易风险增加的背景下,2019年全球制造业增速持续下滑,直到第四季度才止跌回升,但并不稳定,“触底”或将延续。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都经历了先降后升,但大部分尚未回归到50荣枯线以上。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各国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刺激经济增长,纷纷实行货币宽松政策。2019年全球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实施降息措施,尤其是美联储连续三次降息,引发其他国家跟进,全球货币宽松政策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意味着应对金融风险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越来越小。
2019年,全球GDP同比增长2.9%,较2018年下降0.7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整体GDP增速为1.7%,较2018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主要国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美国经济增长也面临着国内外的诸多压力,国内制造业持续疲软,虽然特朗普多次提出“制造业回归”,但整体效果不太令人满意,美国对外贸易情况也未出现明显改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速为3.7%,较2018年下降0.8个百分点,但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其中,中国、印度增速相对较高(见表1)。
表1 2018~2019年全球及主要经济体GDP增长情况
单位:% | ||
地区 | 2018年 | 2019年 |
全球 | 3.6 | 2.9 |
发达经济体 | 2.2 | 1.7 |
美国 | 2.9 | 2.3 |
欧元区 | 1.9 | 1.2 |
德国 | 1.5 | 0.5 |
法国 | 1.7 | 1.3 |
意大利 | 0.8 | 0.2 |
西班牙 | 2.4 | 2.0 |
日本 | 0.3 | 1.0 |
英国 | 1.3 | 1.3 |
加拿大 | 1.9 | 1.5 |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 4.5 | 3.7 |
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 6.4 | 5.6 |
中国 | 6.6 | 6.1 |
印度 | 6.8 | 4.8 |
东盟五国 | 5.2 | 4.7 |
俄罗斯 | 2.3 | 1.1 |
巴西 | 1.3 | 1.2 |
墨西哥 | 2.1 | 0.0 |
沙特 | 2.4 | 0.2 |
尼日利亚 | 1.9 | 2.3 |
南非 | 0.8 | 0.4 |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2.国际贸易发展情况
2019年,全球国际贸易秩序重塑加快。一方面,区域贸易协定蓬勃发展,成为全年亮点。欧盟分别与日本、新加坡、越南、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包括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巴拉圭、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等)达成或批准贸易投资协定;非洲大陆自贸区于2019年5月正式生效,涵盖55个非洲国家,地区生产总值合计2.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的15国于2019年11月结束文本谈判和市场准入谈判,RCEP有望在2020年签署;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也取得积极进展;美墨加三国于2018年底签署《美墨加协定》。区域贸易协定成为各国寻求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贸易规则谈判进一步向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等新贸易领域及边境内措施扩展,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仍是大多数国家的共同选择。多边贸易体系规则谈判在电子商务领域有所突破,WTO成员中的76个于2019年1月启动电子商务谈判,旨在在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领域建章立制。此外,美欧日2019年举办了两次贸易部长会晤以解决不公平竞争问题,目的均是美国要捍卫其所谓的“公平和对等贸易”。
2019年世界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下行压力和消极因素交织,全球贸易陷入疲软态势,2019年世界贸易量(货物和服务)同比增长1.0%,较2018年减少2.7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贸易量同比增长1.3%,较2018年减少1.9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贸易量同比增长0.4%,较2018年减少4.2个百分点。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201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1.5万亿元。2019年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2亿美元,同比下降1.5%,排名第二;德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4亿欧元,同比增长1.1%,排名第三。
全球贸易遭受重挫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全球贸易;第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势头削弱多边贸易体制;第三,英国脱欧给全球贸易带来影响;第四,非关税措施激增,损害全球贸易健康环境;第五,大宗商品依赖问题长期困扰全球贸易;第六,气候危机殃及全球贸易;第七,数字经济不平等现象加剧全球贸易失衡;第八,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破坏地区贸易稳定;第九,世界贸易组织陷入改革纷争;等等。
2019年,在全球贸易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对外贸易逆势增长,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1.5万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17.2万亿元,同比增长5%,进口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贸易顺差2.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5.4%。中国对外贸易逆势增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二是中国经济的整体弹性相对较强;三是稳定外贸、稳定外资、减免税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不断释放积极效应。
(二)全球汽车市场发展形势
2019年,全球车市销售规模再次缩减,幅度超过2018年。根据Marklines(全球汽车信息平台)对全球66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统计,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约为8945.5万辆,同比下降4.3%。其中,亚洲销售4290.9万辆,同比下降7.5%,降幅虽最大,但在全球占比仍高达48.0%;北美洲销售2096.2万辆,同比下降2.0%,占比23.4%;欧洲销售1971.1万辆,同比增长0.8%,是唯一增长的区域,占比22.0%,以上三大洲合计销售8358.2万辆,在全球占比93.4%,南美洲、大洋洲、非洲销量较低,三者合计占比为6.6%(见表2)。
表2 2015~2019年全球各大洲汽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主要地区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亚洲 | 4269.7 | 4612.2 | 4789.2 | 4639.6 | 4290.9 | 3.2 | 8.0 | 3.8 | -3.1 | -7.5 |
北美洲 | 2129.8 | 2163.4 | 2134.7 | 2139.7 | 2096.2 | 6.3 | 1.6 | -1.3 | 0.2 | -2.0 |
欧洲 | 1771.1 | 1854.9 | 1930.2 | 1956.1 | 1971.1 | 2.7 | 4.7 | 4.1 | 1.3 | 0.8 |
南美洲 | 381.6 | 335.0 | 381.5 | 410.6 | 393.7 | -22.6 | -12.2 | 13.9 | 7.6 | -4.1 |
大洋洲 | 129.0 | 132.5 | 134.9 | 131.5 | 121.8 | 4.0 | 2.7 | 1.8 | -2.5 | -7.4 |
非洲 | 88.7 | 74.6 | 69.3 | 74.5 | 71.8 | -3.9 | -15.9 | -7.0 | 7.4 | -3.6 |
总计 | 8769.8 | 9172.6 | 9439.8 | 9352.0 | 8945.5 | 2.3 | 4.6 | 2.9 | -0.9 | -4.3 |
资料来源:Marklines。 |
1.亚洲汽车市场
亚洲是汽车需求量最大的洲,2019年亚洲合计销售4290.9万辆,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48.0%,不过受中国汽车市场下滑的影响,亚洲销量同比下降7.5%,六大区域全线下滑,其中,东亚销售3296.0万辆,同比下降6.9%,占比高达76.8%;南亚销售401.0万辆,同比下降14.0%,是降幅最大的区域,占比9.3%;东南亚销售340.7万辆,同比微降1.4%,占比7.9%;西亚销售227.4万辆,同比下降13.1%,占比5.3%;中亚销量较低,仅为25.7万辆,同比下降3.4%(见表3)。
表3 2015~2019年亚洲各大区域汽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主要区域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东亚 | 3173.3 | 3507.7 | 3615.4 | 3539.2 | 3296.0 | 2.4 | 10.5 | 3.1 | -2.1 | -6.9 |
南亚 | 365.5 | 387.9 | 426.8 | 466.4 | 401.0 | 10.0 | 6.1 | 10.0 | 9.3 | -14.0 |
东南亚 | 300.6 | 307.3 | 329.0 | 345.6 | 340.7 | -4.0 | 2.2 | 7.1 | 5.0 | -1.4 |
西亚 | 403.5 | 393.2 | 401.3 | 261.8 | 227.4 | 12.1 | -2.6 | 2.1 | -34.8 | -13.1 |
中亚 | 26.8 | 16.1 | 16.8 | 26.6 | 25.7 | -15.3 | -40.0 | 4.5 | 58.3 | -3.4 |
总计 | 4269.7 | 4612.2 | 4789.2 | 4639.6 | 4290.9 | 3.2 | 8.0 | 3.8 | -3.1 | -7.5 |
资料来源:Marklines。 |
(1)东亚汽车市场
2019年中国汽车销售2576.9万辆,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部分地区国六排放标准提前实施以及补贴退坡影响,同比下降8.2%。日本仍然是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受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消费税上调等因素影响,日本经济复苏面临较大压力,全年日本销售汽车519.1万辆,同比下降1.4%(见表4)。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半导体行业增长乏力及中美经贸摩擦升级等因素影响,韩国人均GDP时隔4年出现下滑,但仍守住了3万美元大关,全年韩国销售汽车178.1万辆,同比下降1.8%,排名亚洲第四、全球第11。日本和韩国的千人保有量均很高(日本千人保有量591辆,韩国400辆),已达到饱和状态,以增换购为主,因此,近几年汽车销量趋于稳定。中国台湾受经济疲软影响,全年销量为21.9万辆,同比下降6.6%。
表4 2015~2019年东亚各主要地区汽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主要地区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中国 | 2459.8 | 2802.8 | 2887.9 | 2808.1 | 2576.9 | 4.7 | 13.9 | 3.0 | -2.8 | -8.2 |
日本 | 503.9 | 496.1 | 522.6 | 526.4 | 519.1 | -9.3 | -1.5 | 5.3 | 0.7 | -1.4 |
韩国 | 183.3 | 182.5 | 179.3 | 181.3 | 178.1 | 10.4 | -0.4 | -1.8 | 1.1 | -1.8 |
中国台湾 | 26.3 | 26.2 | 25.6 | 23.5 | 21.9 | -6.9 | -0.1 | -2.5 | -8.3 | -6.6 |
总计 | 3173.3 | 3507.7 | 3615.4 | 3539.2 | 3296.0 | 2.4 | 10.5 | 3.1 | -2.1 | -6.9 |
资料来源:Marklines。 |
(2)南亚汽车市场
在南亚市场中,汽车销量排名全球第五、亚洲第三的印度受惠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及前期改革红利,过去几年汽车销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2019年经济出现了一定下滑,全年销售汽车381.7万辆,同比下降13.3%(见表5),在全球的销量占比为4.3%,亚洲占比8.9%,目前印度的千人保有量仅有22辆,未来具有较大的汽车消费增长潜力。受经济环境因素影响,巴基斯坦汽车市场陷入低迷,同比下滑达到27%。
表5 2015~2019年南亚各国汽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主要地区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印度 | 342.5 | 366.9 | 401.9 | 440.0 | 381.7 | 7.8 | 7.1 | 9.5 | 9.5 | -13.3 |
巴基斯坦 | 23.0 | 21.0 | 24.9 | 26.4 | 19.3 | 56.4 | -8.5 | 18.5 | 6.0 | -27.0 |
总计 | 365.5 | 387.9 | 426.8 | 466.4 | 401.0 | 10.0 | 6.1 | 10.0 | 9.3 | -14.0 |
资料来源:Marklines。 |
(3)东南亚汽车市场
东南亚国家数量虽较多,但普遍经济欠发达,汽车销量均较低,其中,2019年泰国再次突破百万辆,全年销售102.9万辆,同比增长1.2%;印度尼西亚销售94.8万辆,同比下降9.8%;马来西亚销售60.4万辆,同比增长0.9%;其他国家销量均不足50万辆(见表6)。
表6 2015~2019年东南亚各地区汽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主要地区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泰国 | 77.1 | 72.5 | 87.2 | 101.7 | 102.9 | -8.6 | -5.9 | 20.2 | 16.7 | 1.2 |
印度尼西亚 | 95.4 | 100.8 | 100.3 | 105.1 | 94.8 | -19.9 | 5.6 | -0.5 | 4.8 | -9.8 |
马来西亚 | 66.5 | 58.2 | 57.7 | 59.9 | 60.4 | -0.2 | -12.5 | -0.9 | 3.8 | 0.9 |
菲律宾 | 31.1 | 36.1 | 45.6 | 39.1 | 40.2 | 32.7 | 16.0 | 26.3 | -14.2 | 2.8 |
越南 | 20.9 | 27.2 | 25.1 | 27.7 | 30.6 | 56.1 | 30.3 | -7.8 | 10.5 | 10.6 |
新加坡 | 7.5 | 10.7 | 11.3 | 9.4 | 8.7 | 72.5 | 43.1 | 6.3 | -17.2 | -7.4 |
缅甸 | 0.6 | 0.7 | 0.8 | 1.8 | 2.2 | 238.1 | 19.6 | 13.0 | 116.2 | 23.3 |
老挝 | 1.5 | 1.1 | 1.0 | 0.9 | 0.9 | -0.7 | -25.3 | -10.2 | -9.0 | -4.6 |
总计 | 300.6 | 307.3 | 329.0 | 345.6 | 340.7 | -4.0 | 2.2 | 7.1 | 5.0 | -1.4 |
资料来源:Marklines。 |
(4)西亚汽车市场
2019年西亚七国销量全线下滑,其中4个国家降幅超过10%。西亚各国中伊朗需求规模最大,但最近两年受美国制裁、国内动荡等因素影响,汽车销量连续两年下降,2019年销售75.0万辆,同比下降12.3%;土耳其销售47.9万辆,同比下降22.8%;沙特阿拉伯销售39.0万辆,同比下降6.9%;以色列、阿联酋、阿曼、科威特等国家销量较低,均不足30万辆(见表7)。
表7 2015~2019年西亚各国汽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主要国家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伊朗 | 103.4 | 115.9 | 171.9 | 85.5 | 75.0 | 8.4 | 12.1 | 48.3 | -50.3 | -12.3 |
土耳其 | 96.8 | 98.4 | 95.6 | 62.1 | 47.9 | 26.1 | 1.6 | -2.8 | -35.1 | -22.8 |
沙特阿拉伯 | 90.2 | 78.9 | 53.7 | 41.8 | 39.0 | 12.9 | -12.5 | -31.9 | -22.1 | -6.9 |
以色列 | 25.5 | 28.9 | 28.2 | 26.7 | 25.5 | 5.9 | 13.4 | -2.3 | -5.3 | -4.4 |
阿联酋 | 56.5 | 44.8 | 27.1 | 22.5 | 19.9 | 18.0 | -20.7 | -39.4 | -17.1 | -11.6 |
阿曼 | 16.8 | 15.5 | 14.6 | 12.8 | 10.5 | -19.6 | -7.6 | -5.9 | -12.1 | -18.4 |
科威特 | 14.4 | 10.8 | 10.2 | 10.4 | 9.7 | -5.6 | -24.9 | -5.6 | 1.8 | -7.0 |
总计 | 403.5 | 393.2 | 401.3 | 261.8 | 227.4 | 12.1 | -2.6 | 2.1 | -34.8 | -13.1 |
资料来源:Marklines。 |
(5)中亚汽车市场
中亚两国2019年销量都很低,其中,乌兹别克斯坦销售19.5万辆,同比下降4.0%;哈萨克斯坦销售6.2万辆,同比下降0.7%(见表8)。
表8 2015~2019年中亚各国汽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主要国家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乌兹别克斯坦 | 18.0 | 11.5 | 11.9 | 20.4 | 19.5 | 9.0 | -36.3 | 3.7 | 71.3 | -4.0 |
哈萨克斯坦 | 8.8 | 4.6 | 4.9 | 6.2 | 6.2 | -41.7 | -47.5 | 6.5 | 26.7 | -0.7 |
总计 | 26.8 | 16.1 | 16.8 | 26.6 | 25.7 | -15.3 | -40.0 | 4.5 | 58.3 | -3.4 |
资料来源:Marklines。 |
2.欧洲汽车市场
2019年,欧洲经济增长停滞不前,主要经济体增长势头疲弱。欧洲29国合计销售汽车1971.1万辆,同比增长0.8%,已连续增长6年,但增幅放缓。其中,西欧销量最多,全年合计销售671.0万辆,同比微增0.2%,占欧洲总销量的34.0%;中欧销售577.9万辆,同比增长4.2%,占比29.3%;南欧销售433.6万辆,同比下降1.0%,占比22.0%;东欧销售188.7万辆,同比下降2.3%,占比9.6%;北欧销售100.0万辆,同比下降1.0%,占比5.1%(见表9)。
表9 2015~2019年欧洲各大区汽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主要地区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西欧 | 667.1 | 676.1 | 675.3 | 669.4 | 671.0 | 8.1 | 1.3 | -0.1 | -0.9 | 0.2 |
中欧 | 495.2 | 526.1 | 550.0 | 554.7 | 577.9 | 6.4 | 6.2 | 4.5 | 0.8 | 4.2 |
南欧 | 344.3 | 395.4 | 427.7 | 437.8 | 433.6 | 18.7 | 14.9 | 8.2 | 2.4 | -1.0 |
东欧 | 169.1 | 154.1 | 172.5 | 193.2 | 188.7 | -36.1 | -8.9 | 12.0 | 12.0 | -2.3 |
北欧 | 95.5 | 103.2 | 104.6 | 101.0 | 100.0 | 9.3 | 8.0 | 1.4 | -3.5 | -1.0 |
欧洲 | 1771.1 | 1854.9 | 1930.2 | 1956.1 | 1971.1 | 2.7 | 4.7 | 4.1 | 1.3 | 0.8 |
资料来源:Marklines。 |
(1)西欧汽车市场
在西欧主要六国中,英法是需求量最大的两个国家,2019年二者合计销售542.9万辆,占西欧总销量的80.8%。2019年英法两国汽车销量增速出现了冰火两重天。英国“脱欧”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降低了消费者的信心,加上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排放测试规程实施,导致英国汽车销量连续三年下滑。2019年销售268.6万辆,同比下降1.7%;2019年法国市场表现相对较好,全年销售274.3万辆,同比增长2.4%,首次超过英国,排名西欧第一。另外,法国在汽车总销量持续走高的同时,内部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燃油价格上涨及主要城市出台柴油车交通限制等因素的影响,2019年法国柴油车所占的市场份额也由2012年的72%降至34%。比利时近几年销量在60万辆左右徘徊。2019年,荷兰销售44.6万辆,同比微增0.5%;爱尔兰、卢森堡销量均不足15万辆(见表10)。
表10 2015~2019年西欧各国汽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主要国家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法国 | 232.6 | 246.2 | 259.1 | 267.9 | 274.3 | 6.8 | 5.9 | 5.2 | 3.4 | 2.4 |
英国 | 306.1 | 307.6 | 291.0 | 273.3 | 268.6 | 7.7 | 0.5 | -5.4 | -6.1 | -1.7 |
比利时 | 56.0 | 60.5 | 62.0 | 62.5 | 62.9 | 5.0 | 8.2 | 2.5 | 0.8 | 0.6 |
荷兰 | 52.1 | 38.3 | 41.5 | 44.4 | 44.6 | 15.7 | -26.5 | 8.3 | 7.1 | 0.5 |
爱尔兰 | 15.1 | 17.8 | 15.8 | 15.4 | 14.5 | 31.2 | 17.9 | -11.0 | -2.8 | -5.6 |
卢森堡 | 5.2 | 5.6 | 5.9 | 5.9 | 6.1 | -4.7 | 8.8 | 4.5 | 0.0 | 2.8 |
总计 | 667.1 | 676.1 | 675.3 | 669.4 | 671.0 | 8.1 | 1.3 | -0.1 | -0.9 | 0.2 |
资料来源:Marklines。 |
(2)中欧汽车市场
在中欧主要七国中,德国一家独大,2019年德国销售汽车395.7万辆,同比增长5.1%,约占中欧总销量的68.5%,排名全球第四。自2018年3月德国联邦最高行政法院通过老旧柴油车禁行法案,以及相关监管机构引入标准更严格的排放测试以来,德国柴油车需求加速下滑,柴油车占比已由2016年的38.8%下降至2019年的32.0%,汽油车占比也下降至59.2%,新能源车得到了快速发展,增长80%。波兰是中欧第二大汽车市场,2019年汽车销售55.6万辆,同比增长4.4%。2019年,奥地利销售37.2万辆,同比下降3.1%;瑞士销售35.6万辆,同比增长4.3%;其他国家销量均较低(见表11)。
表11 2015~2019年中欧各国汽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主要国家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德国 | 348.7 | 365.4 | 375.5 | 376.4 | 395.7 | 5.4 | 4.8 | 2.8 | 0.3 | 5.1 |
波兰 | 35.3 | 41.6 | 48.7 | 53.2 | 55.6 | 8.3 | 18.1 | 16.9 | 9.3 | 4.4 |
奥地利 | 34.1 | 36.4 | 39.3 | 38.4 | 37.2 | 2.4 | 7.0 | 8.0 | -2.4 | -3.1 |
瑞士 | 36.3 | 35.6 | 35.5 | 34.1 | 35.6 | 7.2 | -1.9 | -0.1 | -3.9 | 4.3 |
捷克 | 24.7 | 27.8 | 29.0 | 28.1 | 27.0 | 20.8 | 12.9 | 4.3 | -3.2 | -4.1 |
匈牙利 | 7.7 | 9.7 | 11.6 | 13.7 | 15.8 | 14.4 | 25.1 | 20.4 | 17.5 | 15.6 |
斯洛伐克 | 8.5 | 9.6 | 10.4 | 10.7 | 11.0 | 9.9 | 12.2 | 8.5 | 3.4 | 2.6 |
总计 | 495.2 | 526.1 | 550.0 | 554.7 | 577.9 | 6.4 | 6.2 | 4.5 | 0.8 | 4.2 |
资料来源:Marklines。 |
(3)南欧汽车市场
在南欧主要八国中,只有两个国家销量过百万辆,其中,意大利销量最高,2019年销售209.4万辆,同比增长0.5%,约占南欧总销量的48.3%;其次是西班牙,销售148.5万辆,同比下降5.0%,二者合计销售357.9万辆,占南欧总销量的82.6%。2019年其他国家销量均较低(见表12)。
表12 2015~2019年南欧各国汽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主要国家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意大利 | 169.9 | 200.6 | 215.3 | 208.3 | 209.4 | 16.2 | 18.1 | 7.3 | -3.2 | 0.5 |
西班牙 | 121.4 | 134.7 | 146.2 | 156.3 | 148.5 | 23.0 | 11.0 | 8.5 | 6.9 | -5.0 |
葡萄牙 | 20.9 | 24.2 | 25.8 | 26.7 | 26.2 | 24.6 | 15.8 | 7.0 | 3.3 | -2.0 |
罗马尼亚 | 12.1 | 14.2 | 15.7 | 18.7 | 20.1 | 20.2 | 17.8 | 10.2 | 19.6 | 7.3 |
希腊 | 8.1 | 8.4 | 9.5 | 11.0 | 12.2 | 7.0 | 3.7 | 12.1 | 16.5 | 10.6 |
斯洛文尼亚 | 5.9 | 6.4 | 7.1 | 7.3 | 7.3 | 11.5 | 7.3 | 11.4 | 2.9 | 0.1 |
克罗地亚 | 3.6 | 4.3 | 5.0 | 6.0 | 6.3 | 5.2 | 20.4 | 17.2 | 18.7 | 5.2 |
保加利亚 | 2.4 | 2.6 | 3.1 | 3.4 | 3.5 | 15.4 | 12.2 | 18.5 | 9.9 | 3.0 |
总计 | 344.3 | 395.4 | 427.7 | 437.8 | 433.6 | 18.7 | 14.9 | 8.2 | 2.4 | -1.0 |
资料来源:Marklines。 |
(4)东欧汽车市场
在东欧主要四国中,俄罗斯一枝独秀,2019年销售汽车176.0万辆,同比下降2.3%,占东欧总销量的93.3%;乌克兰、爱沙尼亚、白俄罗斯3国销量均不足10万辆(见表13)。
表13 2015~2019年东欧各国汽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主要国家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俄罗斯 | 160.2 | 142.6 | 159.6 | 180.1 | 176.0 | -35.7 | -11.0 | 11.9 | 12.8 | -2.3 |
乌克兰 | 5.2 | 7.5 | 9.5 | 9.6 | 9.0 | -50.6 | 43.7 | 26.7 | 1.1 | -6.1 |
爱沙尼亚 | 2.5 | 2.7 | 2.6 | 2.6 | 2.8 | 0.3 | 10.0 | -6.5 | 2.7 | 4.8 |
白俄罗斯 | 1.2 | 1.2 | 0.8 | 0.9 | 0.9 | -44.9 | 3.8 | -32.7 | 11.7 | 2.6 |
总计 | 169.1 | 154.1 | 172.5 | 193.2 | 188.7 | -36.1 | -8.9 | 12.0 | 12.0 | -2.3 |
资料来源:Marklines。 |
(5)北欧汽车市场
2019年,北欧主要四国销量均不大,其中,瑞典销售41.8万辆,同比微增0.1%;丹麦销售25.9万辆,与上年基本持平;挪威销售19万辆,同比下降1.8%;芬兰销售13.4万辆,同比下降4.9%(见表14)。
表14 2015~2019年北欧各国汽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主要国家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瑞典 | 39.6 | 43.2 | 44.2 | 41.8 | 41.8 | 12.5 | 8.9 | 2.5 | -5.6 | 0.1 |
丹麦 | 24.5 | 26.6 | 26.4 | 25.9 | 25.9 | 10.7 | 8.2 | -0.6 | -2.0 | 0.0 |
挪威 | 19.0 | 19.8 | 20.2 | 19.3 | 19.0 | 5.5 | 4.1 | 2.0 | -4.3 | -1.8 |
芬兰 | 12.3 | 13.6 | 13.8 | 14.0 | 13.4 | 3.0 | 10.5 | 1.2 | 1.7 | -4.9 |
总计 | 95.5 | 103.2 | 104.6 | 101.0 | 100.0 | 9.3 | 8.0 | 1.4 | -3.5 | -1.0 |
资料来源:Marklines。 |
3.北美洲汽车市场
北美洲包括北美和中美,销量主要集中在北美(见表15),中美国家虽多,但销量很低。北美洲销量前三的国家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2019年三者合计销售2086.7万辆,同比下降2.0%。
美国是全球第二大汽车产销国,也是全球汽车千人保有量最高的国家(2019年千人保有量837辆),汽车消费趋于饱和,全年新车销售1757.6万辆,同比下降1.4%;加拿大销售197.3万辆,同比下降3.3%;墨西哥销售131.8万辆,同比下降7.3%;波多黎各销售9.6万辆,同比下降12.9%(见表16)。
表15 2015~2019年北美洲各大区域汽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主要区域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北美 | 2121.5 | 2154.6 | 2126.1 | 2128.7 | 2086.6 | 6.3 | 1.6 | -1.3 | 0.1 | -2.0 |
中美 | 8.4 | 8.8 | 8.6 | 11.0 | 9.6 | -7.4 | 5.4 | -2.7 | 28.5 | -12.9 |
北美洲 | 2129.8 | 2163.4 | 2134.7 | 2139.7 | 2096.2 | 6.3 | 1.6 | -1.3 | 0.2 | -2.0 |
资料来源:Marklines。 |
表16 2015~2019年北美洲各国汽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主要国家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美国 | 1792.4 | 1796.0 | 1765.5 | 1782.5 | 1757.6 | 5.9 | 0.2 | -1.7 | 1.0 | -1.4 |
加拿大 | 193.9 | 198.3 | 207.6 | 204.0 | 197.3 | 2.6 | 2.3 | 4.7 | -1.7 | -3.3 |
墨西哥 | 135.2 | 160.4 | 153.0 | 142.1 | 131.8 | 19.0 | 18.6 | -4.6 | -7.1 | -7.3 |
波多黎各 | 8.4 | 8.8 | 8.6 | 11.0 | 9.6 | -7.4 | 5.4 | -2.7 | 28.5 | -12.9 |
总计 | 2129.8 | 2163.4 | 2134.7 | 2139.7 | 2096.2 | 6.3 | 1.6 | -1.3 | 0.2 | -2.0 |
资料来源:Marklines。 |
4.南美洲汽车市场
2019年,南美洲东部和北部地区同比正增长,南部地区同比下滑31.0%(见表17)。
南美洲六个国家合计销售393.7万辆,同比下降4.1%,占全球汽车销量的4.4%。其中,巴西销量一枝独秀,2019年经济复苏,车市持续回暖,全年累计销售278.8万辆,同比增长8.6%,占南美洲总销量的70.8%;阿根廷销售45.2万辆,同比大幅下降43.5%;智利销售38.9万辆,同比下降10.3%;哥伦比亚销售26.4万辆,同比增长2.7%;乌拉圭、委内瑞拉2国销量较低(见表18)。
表17 2015~2019年南美洲各大区域汽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主要区域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东部 | 256.9 | 205.0 | 223.9 | 256.6 | 278.8 | -26.6 | -20.2 | 9.2 | 14.6 | 8.6 |
南部 | 94.6 | 104.0 | 132.4 | 128.1 | 88.4 | -12.8 | 10.0 | 27.2 | -3.3 | -31.0 |
北部 | 30.1 | 25.9 | 25.2 | 25.9 | 26.5 | -14.0 | -14.0 | -2.8 | 2.8 | 2.6 |
南美洲 | 381.6 | 335.0 | 381.5 | 410.6 | 393.7 | -22.6 | -12.2 | 13.9 | 7.6 | -4.1 |
资料来源:Marklines。 |
表18 2015~2019年南美洲各国汽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主要国家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巴西 | 256.9 | 205.0 | 223.9 | 256.6 | 278.8 | -26.6 | -20.2 | 9.2 | 14.6 | 8.6 |
阿根廷 | 59.6 | 67.4 | 89.0 | 80.1 | 45.2 | -11.5 | 12.9 | 32.2 | -10.1 | -43.5 |
智利 | 29.8 | 32.0 | 37.7 | 43.4 | 38.9 | -15.8 | 7.3 | 17.9 | 15.2 | -10.3 |
哥伦比亚 | 28.3 | 25.6 | 23.8 | 25.7 | 26.4 | -13.2 | -9.7 | -7.2 | 8.1 | 2.7 |
乌拉圭 | 5.2 | 4.7 | 5.6 | 4.6 | 4.2 | -10.5 | -8.8 | 19.7 | -18.8 | -7.2 |
委内瑞拉 | 1.8 | 0.3 | 1.4 | 0.2 | 0.2 | -25.8 | -82.9 | 368.2 | -85.2 | -13.9 |
总计 | 381.6 | 335.0 | 381.5 | 410.6 | 393.7 | -22.6 | -12.2 | 13.9 | 7.6 | -4.1 |
资料来源:Marklines。 |
5.非洲汽车市场
非洲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各大洲中汽车销量也最低,2019年非洲总销售71.8万辆,同比下降3.6%,其中南非销售53.5万辆,同比下降2.8%,北非销售18.3万辆,同比下降5.8%(见表19)。
表19 2015~2019年非洲各大区域汽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主要区域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南非 | 61.8 | 54.7 | 55.8 | 55.1 | 53.5 | -4.2 | -11.4 | 1.9 | -1.2 | -2.8 |
北非 | 26.9 | 19.8 | 13.6 | 19.4 | 18.3 | -3.5 | -26.3 | -31.6 | 42.9 | -5.8 |
非洲 | 88.7 | 74.6 | 69.3 | 74.5 | 71.8 | -3.9 | -15.9 | -7.0 | 7.4 | -3.6 |
资料来源:Marklines。 |
6.大洋洲汽车市场
2019年,大洋洲销售121.8万辆,同比下降7.4%,其中澳大利亚销售106.3万辆,同比下降7.8%;新西兰销售15.5万辆,同比下降4.3%(见表20)。
表20 2015~2019年大洋洲各国汽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主要国家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澳大利亚 | 115.5 | 117.8 | 118.9 | 115.3 | 106.3 | 3.8 | 2.0 | 0.9 | -3.0 | -7.8 |
新西兰 | 13.4 | 14.7 | 16.0 | 16.2 | 15.5 | 5.4 | 9.5 | 9.0 | 1.0 | -4.3 |
总计 | 129.0 | 132.5 | 134.9 | 131.5 | 121.8 | 4.0 | 2.7 | 1.8 | -2.5 | -7.4 |
资料来源:Marklines。 |
(三)世界主要汽车集团产销情况
2019年全球TOP10汽车集团合计销售6780.6万辆,同比下降4.9%,在全球总销量的占比为75.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前十大集团没有中国品牌企业。
前十大集团仅有大众和丰田实现了小幅正增长,其他均下滑,两个集团市占率均提升0.7个百分点。销售规模分为4个台阶:前三家销量均超过千万辆,大众集团虽然在全球其他市场受到制裁、巨额罚款等,但中国市场为大众集团贡献了38.6%的销量,大众全年销售1097.5万辆,同比增长1.3%,市占率12.3%,创造历史新高,连续4年排名全球第一;丰田销售1074.2万辆,同比增长1.4%,以23.3万辆的差距紧随其后,中国市场在2019年为丰田贡献了15%的销量;雷诺-日产-三菱联盟销售1015.5万辆,同比下降5.6%,被丰田反超,排名第三。通用、现代处于700万辆级,分别销售774.5万辆和720.4万辆,排名第四和第五。福特、本田、菲亚特克莱斯勒三家处于400万辆级,分别销售490.1万辆、482.6万辆和441.8万辆,排名第六~八。标致雪铁龙和戴姆勒两家处于300万辆级,分别销售350万辆和334万辆,排名第九~十(见表21)。
表21 2018~2019年TOP10汽车集团销量变化
排名 | 集团 | 销量 | 市占率 | |||||
2018年 | 2019年 | 2018年 (万辆) | 2019年 (万辆) | 同比增长(%) | 2018年 (%) | 2019年 (%) | 变化 (百分点) | |
1 | 1 | 大众 | 1083.4 | 1097.5 | 1.3 | 11.6 | 12.3 | 0.7 |
3 | 2 | 丰田 | 1059.4 | 1074.2 | 1.4 | 11.3 | 12.0 | 0.7 |
2 | 3 |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 | 1075.7 | 1015.5 | -5.6 | 11.5 | 11.4 | -0.2 |
4 | 4 | 通用 | 841.8 | 774.5 | -8.0 | 9.0 | 8.7 | -0.3 |
5 | 5 | 现代 | 742.7 | 720.4 | -3.0 | 7.9 | 8.1 | 0.1 |
6 | 6 | 福特 | 531.0 | 490.1 | -7.7 | 5.7 | 5.5 | -0.2 |
8 | 7 | 本田 | 485.0 | 482.6 | -0.5 | 5.2 | 5.4 | 0.2 |
7 | 8 | 菲亚特克莱斯勒 | 485.5 | 441.8 | -9.0 | 5.2 | 4.9 | -0.3 |
9 | 9 | 标致雪铁龙 | 386.3 | 350.0 | -9.4 | 4.1 | 3.9 | -0.2 |
10 | 10 | 戴姆勒 | 335.0 | 334.0 | -0.3 | 3.6 | 3.7 | 0.2 |
资料来源:各汽车集团发布。 |
2019年,大众和丰田分别以2783.4亿美元和2726.1亿美元的绝对优势分列世界汽车营收排名前两位(见表22)。在TOP20的集团中,德国和日本各3家,美国、法国和韩国各2家,瑞典和印度各1家,中国的上汽、东风、一汽、北汽、广汽、吉利6家企业位列其中。
表22 2019年世界汽车营收TOP20集团
单位:百万美元 | |||
排名 | 公司 | 营收 | 国家 |
1 | 大众 | 278341.5 | 德国 |
2 | 丰田 | 272612.0 | 日本 |
3 | 戴姆勒 | 197515.3 | 德国 |
4 | 福特 | 160338.0 | 美国 |
5 | 通用 | 147049.0 | 美国 |
6 | 本田 | 143302.9 | 日本 |
7 | 上汽 | 136392.5 | 中国 |
8 | 宝马 | 115042.8 | 德国 |
9 | 日产 | 104390.6 | 日本 |
10 | 东风 | 90934.2 | 中国 |
11 | 一汽 | 89804.7 | 中国 |
12 | 现代 | 87999.2 | 韩国 |
13 | 标致 | 87364.3 | 法国 |
14 | 北汽 | 72677.4 | 中国 |
15 | 雷诺 | 67764.1 | 法国 |
16 | 广汽 | 55037.2 | 中国 |
17 | 吉利 | 49665.4 | 中国 |
18 | 起亚 | 49238.4 | 韩国 |
19 | 沃尔沃 | 44957.0 | 瑞典 |
20 | 塔塔 | 43599.2 | 印度 |
资料来源:南方财富网。 |
二、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情况
2019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内生产总值99.1万亿元,接近100万亿元,GDP同比增长6.1%,明显高于全球经济增速。201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的大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实现了新的跨越,但受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放缓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2019年,汽车行业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汽车工业总体运行基本平稳。受宏观经济及政策因素影响,汽车产销量下滑较大,汽车企业经济效益增速放缓,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回落。
(一)汽车工业总体规模
1.汽车产销规模
继2018年之后,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产销量再次下滑,全年累计销售2576.9万辆,同比下降8.2%。其中,乘用车销售2144.4万辆,同比下降9.6%。商用车销售432.4万辆,同比下降1.1%,其中,中重卡销售131.4万辆,同比微降0.9%;轻卡销售188.3万辆,同比微降0.6%;微货销售65.3万辆,同比下降1.8%;客车销售47.4万辆,同比下降2.2%。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销售120.6万辆,同比下降4.0%。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规模虽下滑较大,但仍以绝对的优势连续11年蝉联全球第一,中国汽车销量占全球总销量比重为28.8%,较2018年下降1.2个百分点。
2.汽车零售额
2019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0%),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为37.2万亿元,增长9.0%。
2019年,中国汽车类零售额达3.94万亿元,与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8.0%,低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6个百分点,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6%,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汽车类零售额下降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1.0个百分点。
3.汽车商品进出口
(1)汽车整车出口情况
2019年,受美国制裁伊朗、中美贸易摩擦等的影响,中国汽车出口小幅下滑,全年总体出口102.4万辆(见表23),同比下降1.6%。2019年,乘用车出口72.5万辆,同比下降4.3%,其中,轿车出口27.0万辆,同比下降13.2%;SUV出口41.0万辆,同比增长2.2%;MPV出口1.9万辆,同比增长25.2%;交叉型乘用车出口2.7万辆,同比下降14.1%。2019年,商用车出口依然保持正增长,但增速放缓,全年累计出口29.9万辆,同比增长5.7%,其中,货车出口23.7万辆,同比增长4.3%;客车出口6.3万辆,同比增长11.3%。2019年,新能源车出口3.7万辆,同比增长302.0%,其中,纯电动车出口2.2万辆,同比增长346.2%,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出口1.4万辆,同比增长247.6%,燃料电池车出口8辆。
表23 2010~2019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年份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出口量 | 56.6 | 87.1 | 101.0 | 94.1 | 92.7 | 70.9 | 72.9 | 89.6 | 104.1 | 102.4 |
同比增长 | 54.2 | 54.0 | 15.9 | -6.8 | -1.5 | -23.5 | 2.9 | 22.9 | 16.1 | -1.6 |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
从月度走势看,2019年第一季度汽车出口增速逐月放缓,从4月开始,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汽车出口大幅下滑,9月回升,第四季度整体表现较好(见表24)。
表24 2019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月度变化
单位:万辆,% | ||||||||||||
年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18 | 7.9 | 5.6 | 9.0 | 9.4 | 9.3 | 9.9 | 9.4 | 8.9 | 8.4 | 7.1 | 7.7 | 8.0 |
2019 | 8.3 | 5.7 | 9.0 | 8.3 | 7.8 | 9.6 | 8.1 | 8.9 | 9.0 | 8.7 | 8.3 | 10.7 |
2019年同比增长 | 4.4 | 2.3 | 0.4 | -11.8 | -16.3 | -3.3 | -14.0 | -0.6 | 6.3 | 23.3 | 8.3 | 32.9 |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
从出口区域来看,伊朗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品牌出口的重要市场,也是奇瑞、江淮等自主品牌在海外的第一大市场。奔腾、华晨、比亚迪、长安、奇瑞、东风、吉利、海马、哈弗、江淮、力帆、MG和众泰等众多车企都曾依托当地的企业进行属地化的生产和销售,2018年中国对伊朗出口了十几万辆,2019年由于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中国基本没有出口伊朗。中国对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和阿尔及利亚等市场的出口有一定的增长。
2019年,汽车出口量位居前十的企业依次为上汽、奇瑞、东风、北汽、长安、长城、吉利、江淮、重汽、金龙,分别出口28.5万辆、9.6万辆、8.6万辆、8.0万辆、6.8万辆、6.5万辆、5.8万辆、4.5万辆、4.0万辆和2.5万辆,前十家累计销量84.8万辆,占出口总量的82.8%,其中,上汽一枝独秀,出口占比高达27.8%,吉利、长城、金龙、广汽、陕汽量虽不大,但增速很快,奇瑞、江淮、一汽、华晨、比亚迪、宇通有所下滑。
(2)汽车整车进口情况
2010~2019年,中国汽车进口量从77.1万辆上升至2014年的最高142.3万辆后,2015~2019年5年中出现4次下降的情况,2019年进口车市场延续2018年供需双降的局面,但降幅明显收窄,全年累计进口汽车108.6万辆,同比下降2.0%(见表25);商用车进口量很小,全年仅有2.3万辆,同比增长15.0%;乘用车进口106.3万辆,同比下降2.3%,占总进口量的97.9%,三大车型进口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轿车进口44.3万辆,同比下降4.5%,SUV进口58.1万辆,同比微降0.7%,MPV进口3.9万辆,同比微降0.5%。
表25 2010~2019年中国汽车进口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年份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进口量 | 77.1 | 100.3 | 109.1 | 117.1 | 142.3 | 107.8 | 104.1 | 121.6 | 110.8 | 108.6 |
同比增长 | 102.0 | 30.1 | 8.8 | 7.3 | 21.6 | -24.2 | -3.4 | 16.8 | -8.8 | -2.0 |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
从汽车进口量月度增速变化来看,呈现季度性对称,第一季度降,第四季度增,第二季度涨,第三季度跌。
从品牌结构来看,分化趋势有所加剧。2019年,进口量前十品牌有一半实现正增长,其中,前三位依次是雷克萨斯、宝马和奔驰,2018年进口汽车销量排名奔驰占据第一位,远超之后的雷克萨斯和宝马,但2019年奔驰被雷克萨斯和宝马超越,雷克萨斯越居至第一位,进口20.5万辆,同比增长25.7%,而宝马则实现17.3万辆,同比增长7.8%;奔驰则出现同比下滑23.4%,以13.4万辆排在第三位。在进口量排名后面品牌中,林肯进口5.1万辆,同比增长14.5%;特斯拉表现突出,全年进口4.7万辆,同比增长226.6%,是增幅最大的品牌;保时捷进口8.2万辆,同比下降6.3%;奥迪进口5.8万辆,同比下降13.2%;路虎进口3.4万辆,同比下降32.5%,降幅最大;迷你进口3.0万辆,同比下降6.4%。
从排量结构看,小排量汽车正逐步扩大市场份额。2019年3.0L以下排量份额为86.0%,比2018年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1.5~2.0L份额下降3.6个百分点,2.5~3.0L份额下降2.3个百分点;1.5L以下区间提升了2.7个百分点,2.0~2.5L份额提升1.3个百分点。
受汽车市场整体下行及宏观经济影响,2019年进口车市场终端销售延续2018年下滑趋势,全年销售83.8万辆,同比下滑1.8%,其中,轿车销售39.9万辆,同比下滑8.1%,降幅扩大;SUV销售43.2万辆,同比增长8.6%,增幅继续提高;MPV销售7644辆,降幅达65.2%。第一梯队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前三名依次是雷克萨斯、宝马、奔驰;第二梯队中保时捷、奥迪、大众、路虎排在前列;JEEP、斯巴鲁保持正增长。
2019年,中国共计平行进口汽车16.3万辆,同比增长16.8%,占进口总量的15.0%,较2018年提升2.4个百分点。从品牌来看,丰田一枝独秀,全年进口7.3万辆,同比增长28.3%,占平行进口总量的44.4%;日产和奔驰分别以2.0万辆和1.9万辆位居第二、三位;前六大品牌(丰田、日产、奔驰、玛莎拉蒂、宝马、路虎)合计占比为90.6%;品牌结构变化明显,丰田和三菱占比分别提升4.0个和6.2个百分点,其余品牌均下滑。从排量结构看,3.0~4.0L排量区间提升明显,占比达到55.1%,抢占了部分2.0~3.0L区间,导致其份额相比2018年下滑6.4个百分点,5.0~6.0L的平行进口车占比略有增长,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
4.二手车交易情况
近几年,汽车转移登记数量持续增长。2019年,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共办理机动车转移登记业务2574万笔,其中汽车转移登记业务2444万笔,占总交易量的94.9%,比2018年增加386万笔,增长18.8%。近五年汽车转移登记与注册登记业务量的比率由0.59上升至0.95,反映出二手车交易市场日益活跃。
5.机动车保有量
据公安部统计,2019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214万辆,机动车保有量达3.48亿辆,其中新注册登记汽车2578万辆,汽车保有量达2.6亿辆,与2018年底相比,增加2122万辆(扣除报废注销量),增长8.8%。
截至2019年底,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达2.2亿辆,与2018年底相比,增加1926万辆,增长9.4%。其中,私家车(私人小微型载客汽车)保有量达2.07亿辆,首次突破2亿辆,近五年年均增长1966万辆。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5%,与2018年底相比,增加120万辆,增长46.1%。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31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2%,新能源汽车增量连续两年超过100万辆。
全国有14个省(区、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分别为广东、山东、河南、江苏、河北、浙江、四川、云南、湖南、安徽、广西、湖北、福建、辽宁,其中广东、山东、河南、江苏4个省(区、市)机动车超过2000万辆。6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30个城市超200万辆,其中,北京、成都、重庆、苏州、上海、郑州、深圳、西安、武汉、东莞、天津等11个城市超过300万辆。
6.机动车驾驶人数
近五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呈现持续大幅增长趋势,年均增量超过3000万人,截至2019年底,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4.3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达3.97亿人,占驾驶人总数的91.3%。2019年全国新领证驾驶人(驾龄不满1年)数量达2943万人,占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总数的6.8%。
驾驶人数量超过1000万人的有19个省(区、市),分别是广东、山东、江苏、河南、四川、浙江、河北、湖北、湖南、安徽、云南、广西、江西、辽宁、福建、陕西、北京、山西、贵州,共计3.68亿人,其中广东超过4000万人,山东超过3000万人,江苏、河南、四川、浙江、河北5省超过2000万人。
26~50岁驾驶人在驾驶人总量中占主体地位,占比达到72.5%,18~25岁驾驶人占比12.2%,50岁以上占比15.3%。驾龄不满一年的新领证驾驶人占比为6.8%。
从性别看,女性驾驶人比例略有上升。截至2019年底,男性驾驶人为3.0亿人,占总数的68.5%;女性驾驶人为1.4亿人,占总数的31.5%,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
(二)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受2019年国内汽车市场销量下行的影响,汽车制造业各项经济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在营收及成本未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利润总额却同比大降15%左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为了应对汽车市场销量下滑的情况,各大车企纷纷下调了利润率,让利消费者,促进自身的销量回暖。
1.主营业务收入与企业利润
(1)汽车主营业务收入小幅增长
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8万亿元,同比增长3.8%;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92.4元,比上年减少2.1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41.1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0.8万元。其中,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8.1万亿元,同比下降1.8%,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主营业务收入的7.6%,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排名第2位(仅落后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汽车利润总额有所下降
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2万亿元,同比下降3.3%。其中,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0.5万亿元,同比下降15.9%,占行业总体的8.2%,较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加,13个行业利润总额减少,其中,汽车制造业是下降行业之一,但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仍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排名第一。2019年汽车行业的销售利润率为6.3%,较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但仍高于行业整体利润率(5.9%),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排名第17位。
(3)汽车工业增加值增长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工业增加值为31.7万亿元,同比增长5.7%,制造业同比增长6.0%,其中,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从月度走势来看,前三季度表现不佳,同比下降0.8%,第四季度随着汽车行业销量降幅收窄,工业增加值止跌反弹。
2.企业运营与成本
(1)汽车制造业应收账款增加
截至2019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7.4万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汽车制造业应收账款1.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占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总额的10.4%,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36.7%。
(2)汽车制造业产成品存货总额上升
截至2019年底,制造业产成品存货4.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870.8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汽车制造业产成品存货3506.5亿元,较同期增加213.8亿元,同比增长6.5%,占制造业产成品存货总额的8.3%,较同期增加0.3个百分点。
(3)汽车制造业亏损企业数增加
2019年,全国工业企业和汽车制造业亏损数量和亏损金额均有所上升,且汽车亏损企业数上升幅度更大。
截至2019年底,全国工业企业数37.3万家,较上年减少5618家,同比下降1.5%,其中亏损企业5.9万家,较同期增加1916家,同比增长3.3%。其中,汽车制造业企业数1.5万家,较同期增加222家,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4.1%,其中,亏损企业3288家,较同期增加557家,同比增长20.4%,占亏损工业企业总数的5.6%,较同期增加0.8个百分点。
截至2019年底,全国工业企业亏损总额9414.6亿元,较同期增加1473.8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汽车制造业亏损总额1025.3亿元,较同期增加371.7亿元,同比增长56.9%,占工业企业总亏损额的10.9%,较同期增加2.8个百分点。
(4)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成本小幅下降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成本88.9万亿元,同比增长4.1%,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9%,比上年降低0.4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08元,比上年增加0.18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97元,比上年增加0.27元。其中,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成本6.8万亿元,同比下降1.4%,占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7.7%,较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5)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万亿元,同比增长5.4%,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其中,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5%。
三、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及产业发展趋势
(一)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2019年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重点围绕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新四化”技术突破与推广、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行业管理等方面制定出台了大量产业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变革期汽车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
1.进一步加快顶层设计,助力产业健康发展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基本形成“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纲要是面向2021~2050年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将促使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
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各方意见,意见稿对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技术路线选择,智能化、网联化水平,“三纵三横”研发布局等进行了目标设定。意见稿以创新驱动为目标,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定位,以融合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提升基础能力、构建产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为政策导向,助力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积极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制定工作,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2019年,国家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修订新版汽车三包规定,新政策将在新能源汽车、退换车条件、处罚额度等方面进行调整,进一步保障消费者权益。变化一是将同一故障修理超过5次或三包期内汽车修理时间累计超过35天换车分别改为4次或30天;变化二是对拒不履行三包规定行为的处罚额度由最高3万元提升至50万元,同时要求汽车主机厂支持和配合汽车经销商实施工作;变化三是新版三包规定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纳入退换车条件里。
2.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助推形成汽车产业新格局
为积极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继2018年股比放开和零部件降低关税政策之后,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并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同时原“外资三法”废止。外商投资法突出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外商投资的主基调、坚持内外资一致,对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商投资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外商投资法也将建立公平、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汽车行业管理和产业政策更加市场化、法治化。
3.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发展绿色出行
2019年5月30日,交通运输部等12部门和单位联合发布《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通过构建完善综合运输服务网络;大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优化慢行交通系统服务;推进实施差别化交通需求管理;提升绿色出行装备水平等,到2022年,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绿色出行环境明显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显著提高、在公众出行中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绿色出行装备水平明显提升。行动计划是未来一段时期开展绿色出行行动的纲领性文件,确立了公共交通在公众出行中的主体地位,城际交通一体化、慢行交通系统等成为工作重点,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和促进新业态融合发展在差别化交通需求管理条款中被同时提出,汽车企业应高度重视政策引导方向,加强在“汽车+互联网”、新业态融合等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同时探索新业务布局策略。
4.保持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新能源车发展
2019年国家针对新能源车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对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月26日,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能源补贴政策加大了补贴退坡力度。5月8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中央财政支持新能源公交车推广使用政策有关事项。6月6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取消新能源汽车的限购、限行。6月2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继续执行的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公告》,规定2020年底之前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购置税。9月11日工信部对双积分政策的修改提出了进一步调整的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0年新能源车补贴完全退出后,双积分政策或将成为鼓励车企继续生产新能源车的接档政策,通过积分交易让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更加市场化。11月7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和运营指南公告》,新能源汽车生产及梯次利用等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管理要求通过自建、共建、授权等方式建立回收服务网点,新能源汽车生产、动力蓄电池生产、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综合利用等企业可合作共用回收服务网点。新能源汽车生产及梯次利用等企业应加强对回收服务网点的监督管理,保障其作业流程的规范性。
5.明确创新发展战略,加速智能汽车发展
2019年11月21日,工信部对《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车辆智能管理)》公开征求意见,提出两个阶段标准体系建设目标,到2022年底完成基础性技术研究,制定重点标准20项以上;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车联网环境下车辆智能管理的标准体系,制定重点标准60项以上(道路交通运行管理、车路协同管控与服务等业务领域)。车辆智能管理文件明确了车联网环境下车辆智能管理主体与范围,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车联网城市级验证示范提供标准与管理依据,将规范与促进企业开展车路协同测试与验证,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上路步伐。
国家积极鼓励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做出规划,2020年,有条件自动驾驶及以下级新车装备率达50%;国家发改委在即将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将达50%;2019年,工信部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突破自动驾驶智能芯片、车辆智能算法、自动驾驶、车载通信等关键技术,实现智能网联汽车达到有条件自动驾驶等级水平,鼓励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
各地提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目标。随着国家智能汽车政策的出台,全国各省市地方政府积极响应,规划当地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目标。如北京市在《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19年—2022年)》中提出到2022年北京智能网联汽车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上海市也同样对上海智能汽车的发展作出了规划,全力打造汽车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力争到2021年,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应用的新高地。
积极推进测试示范区建设。2019年9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正式揭牌,该示范区为全国首个基于5G通信技术V2X车路协同系统全覆盖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获得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载人试运营的网联汽车已经开始上路。目前,北京、上海、深圳、长沙、广州、江苏、长春、浙江、重庆等多个智能汽车测试示范区已完成了建设,处于对外开放的状态中。
(二)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未来全球经济将在不确定性下维持低速增长,汽车产业会在经济、技术消费等驱动下发生重大变革,市场容量会出现波动式增长,产业格局将会分化,产业分工会进一步向新兴国家转移,产业形态将联盟化,竞争态势将更加激烈。随着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中低速的波动增长,政策、技术、消费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巨大变革的推动力和压力,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成为趋势,将带来汽车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等的重大变化,加速优胜劣汰。从中长期来看,由于新技术、新消费和新市场的快速变化,全球汽车产业既迎来新的增长机遇,也迎来产业变革的阵痛,以及产业格局和分工的巨大变化。中国汽车产业或将有机会脱颖而出,这也是中国品牌成长的最后机遇,学习成长能力、创新变革能力是关键所在。
1.消费升级拉动供给升级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逐步减速,居民消费将更加理性务实,这给中国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中国企业如能抓住机遇,实现企业和品牌的升级,将给中国未来的大周期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源,进而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2.扩大开放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新机遇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一系列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强力举措,发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时代强音。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汽车行业开放力度。《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取消了对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商投资股比限制,并规定2020年取消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汽车产业外资股比放开,有利于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国企改革、调整,加快核心技术创新,促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3.政策法规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汽车产业政策侧重建立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汽车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将是对中国汽车产业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大政,会带来中国汽车产业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控制权争夺,汽车企业将面临重新的市场竞争洗礼;新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标准法规等将促进汽车产业向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方向加速发展。
4.新能源汽车将逐步进入市场导向阶段
在补贴退坡和政策引导作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逐步由政策导向变为市场导向,真正走向市场化还有一段艰难的历程。当前,新能源汽车产品进入市场选择的重要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技术的成熟度和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5.汽车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面临扩张与重构
汽车产业边界重塑,企业重新分工,核心技术向新兴领域扩张与重构;汽车企业应发挥传统优势,培育新兴能力,实现深度跨界融合,扎实做好“汽车+”,如未来关键零部件及能力方面,突破重点发展核心软件、诊断平台、云平台、中央计算平台、域控制器、下一代动力系统、智能冗余底盘、高效发动机、座舱内饰等。
6.数字化能力将成为车企升级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加快数字化进程,构建基于全体系架构的数据平台成为车企的发展趋势;系列应用软件开发能力、消费数字化把控能力、商业模式数字化升级、价值链数字化降本能力将成为车企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要素。
7.智能网联汽车开启特定场景商业应用模式
智能网联汽车由开发测试向示范应用迈进,港口、园区、机场、码头等特定场景将成为率先落地的场所,场景化应用与落地成为重要趋势;遵循L2+与L4两条路线,整车厂与科技公司已基本完成技术与资源布局;依靠领先的核心技术,率先实现亮点功能,是提升品牌、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8.产品价值链不断延伸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品牌文化延伸: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思维变得“无界化”,汽车品牌则通过高品质、多品类的文创品拉近汽车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让消费者无须坐在车里,也能拥有同等优质的品牌体验,进而收获品牌认同。产品差异化:随着客户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汽车产品的定制化也逐渐从高端市场向主流市场延伸。服务差异化:围绕客户选车、对比、下单、维修保养、日常使用、增换购用车全周期,整合汽车产业服务及汽车周边服务体系全价值链资源,为客户各种生活场景提供差异化服务。客户全场景运营:以数字化为手段,捕捉客户全场景体验点,为客户提供全旅程愉悦服务,进而拓展价值链条。
基于以上因素考虑,从中长期来看,经历20年的长周期增长,乘用车市场进入普及期,需求增速放缓,但未来仍是汽车行业需求增长的主动力;经济的结构性变化是当前乘用车市场处于调整阶段的主要原因,宏观经济恢复将推动乘用车市场在2021年前后走出调整阶段;随着消费升级进一步加快,需求结构从当前的“被动高端化”向“主动高端化”过渡,豪华车未来仍保持增长态势,乘用车占比提升速度将呈现前疾后缓;新能源车市场具备较大机会,但当前受限于配套设施、产品成本、安全担忧等因素,预计2025年前后新能源车市场从政策推动向需求推动转换完成;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的背景下,未来日益趋严的排放标准将成为常态,推动产业清洁化发展。
商用车整体面临相对稳定、升级发展的结构性机会,未来物流行业需求、业态、效率将发生重大变化,商用车也将得到不断发展,并进入高质量的竞争阶段。长途干线物流、城市及周边物流车型将成为商用车主要市场,且高端化、定制化、年轻化将带来需求机会;城市客运及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节能、环保、安全的政策法规不断升级;商用车行业加速低碳化、网联化、智能化、电动化;主要车企加大新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成为先进企业的发展方向。
四、中国汽车市场形势
2019年,一方面,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销量与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但从月度产销情况变动看,我国汽车产销状况正逐步趋于好转;另一方面,汽车行业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创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汽车正由大变强。
(一)汽车市场发展
受宏观经济下行及产业政策调整影响,2019年汽车行业销量进一步深度下滑,全年累计销售汽车2576.9万辆,较上年减少231.2万辆,同比下降8.2%,降幅比上年扩大5.4个百分点,比2017年的最高峰(2888万辆)净减311.1万辆。
1.乘用车市场
2019年乘用车销售下滑幅度虽远大于商用车,行业占比也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仍占据行业主导地位,2019年占比达到了83.2%,连续8年超过80%,较10年前增长了7.5个百分点,汽车行业增长主要依靠乘用车带动。
2019年乘用车(广义)累计销售2144.4万辆,同比下降9.6%,四个细分市场全线下滑。其中,轿车全年累计销售1030.8万辆,同比下降10.7%;SUV销售935.3万辆,同比下降6.3%;MPV销售138.4万辆,同比下降20.2%;交叉型乘用车销售40.0万辆,同比下降11.7%。
从需求结构变化看,过去10年,乘用车内部需求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从2010年开始,随着用户消费偏好的变化,SUV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尤其是2013年之后,SUV占比大幅上升,但2018年SUV结束了十几年的高增长,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出现了下滑;轿车在SUV的冲击下,行业占比持续下降,但目前仍是需求最大的细分市场;微客型MPV需求下滑导致MPV整体市场持续下滑;随着消费升级趋势加快,交叉型乘用车已连续十年下滑。
2.商用车市场
2019年,在基建投资回升、国三汽车淘汰、新能源物流车快速发展、治超加严等利好因素促进下,商用车需求好于乘用车,全年商用车销售432.4万辆,同比下降1.1%,总体来看,商用车需求基本稳定在400万辆左右。
从内部需求结构看,2019年商用车四个细分市场虽均处于下滑趋势,但降幅均较小。其中,中重卡全年累计销售131.4万辆,同比微降0.9%,增速虽有下降,但产销规模仍处于历史高位;轻卡销售188.3万辆,同比微降0.6%;微货销售65.3万辆,同比下降1.8%;客车销售47.4万辆,同比下降2.2%。
3.新能源车市场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受补贴退坡政策影响,出现了首次下滑,全年累计销售120.6万辆,同比下降4.0%,占汽车总销量比例为4.7%,较2018年提升0.2个百分点。新能源乘用车销售106.0万辆,同比增长0.7%,占新能源车总量的87.9%,是绝对的主力,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售83.4万辆,同比增长5.9%,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22.6万辆,同比下降14.7%。新能源商用车销售14.6万辆,同比下降28.3%,其中,纯电动商用车销售13.7万辆,同比下降29.9%,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销售0.5万辆,同比下降4.7%,燃料电池商用车销售0.3万辆,同比增长79.2%。
(二)汽车市场发展月度情况
2019年整体汽车市场月度需求呈现低迷态势,所有月份销量均同比下滑(见表26、图1),上半年降幅更为明显,其中有四个月(1月、2月、4月、5月)下滑幅度超10%,下半年降幅明显缩小,逐步好转,其中12月销量仅微降0.1%(见表26),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乘用车月度销量走势及增速与行业整体基本一致(见图2),商用车整体及各细分市场销量增速涨跌不一(见图3),其中,中重卡上半年跌幅较大,第三季度止跌回升,第四季度强势回升(见图4);轻卡市场受蓝牌重载事件影响,5~7月销量出现了大幅下滑(见图5),随着各企业合规产品快速应对,8月之后企稳回升;微货市场销量增速呈现U形走势(见图6);客车市场月度销量走势随季节性波动(见图7)。
表26 2019年汽车行业整体及细分市场月度销量信息
单位:万辆,% |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行业 | 2018年 | 280.9 | 171.8 | 265.6 | 231.9 | 228.8 | 227.4 | 188.9 | 210.3 | 239.4 | 238.0 | 254.8 | 266.1 |
2019年 | 236.7 | 148.2 | 252.0 | 198.0 | 191.3 | 205.6 | 180.8 | 195.8 | 227.1 | 228.4 | 245.7 | 265.8 | |
2019年同比增长 | -15.7 | -13.7 | -5.1 | -14.6 | -16.4 | -9.5 | -4.3 | -6.9 | -5.2 | -4.0 | -3.6 | -0.1 | |
乘用车 | 2018年 | 245.6 | 147.6 | 216.9 | 191.4 | 188.9 | 187.4 | 159.0 | 179.0 | 206.0 | 204.7 | 217.3 | 223.3 |
2019年 | 202.1 | 121.9 | 201.9 | 157.5 | 156.1 | 172.8 | 152.8 | 165.3 | 193.1 | 192.8 | 205.7 | 221.3 | |
2019年同比增长 | -17.7 | -17.4 | -6.9 | -17.7 | -17.4 | -7.8 | -3.9 | -7.7 | -6.3 | -5.8 | -5.4 | -0.9 | |
商用车 | 2018年 | 35.3 | 24.2 | 48.8 | 40.4 | 39.8 | 39.9 | 30.0 | 31.3 | 33.4 | 33.3 | 37.4 | 42.8 |
2019年 | 34.6 | 26.2 | 50.1 | 40.6 | 35.1 | 32.9 | 28.1 | 30.5 | 34.0 | 35.7 | 40.0 | 44.5 | |
2019年同比增长 | -1.9 | 8.3 | 2.6 | 0.4 | -11.7 | -17.7 | -6.3 | -2.6 | 1.9 | 7.0 | 6.9 | 3.9 | |
中重卡 | 2018年 | 12.5 | 8.5 | 16.0 | 14.0 | 13.4 | 12.8 | 8.5 | 8.6 | 9.0 | 9.2 | 10.2 | 9.7 |
2019年 | 11.0 | 8.7 | 16.6 | 13.3 | 11.8 | 11.4 | 8.5 | 8.5 | 9.4 | 10.2 | 11.3 | 10.5 | |
2019年同比增长 | -12.2 | 2.7 | 3.5 | -5.3 | -11.6 | -11.5 | 0.2 | -0.9 | 4.4 | 10.8 | 11.1 | 8.2 | |
轻卡 | 2018年 | 14.3 | 10.3 | 21.4 | 17.4 | 16.3 | 16.9 | 13.0 | 13.1 | 14.9 | 14.8 | 16.4 | 19.7 |
2019年 | 15.2 | 11.8 | 22.1 | 18.5 | 15.0 | 13.1 | 11.5 | 13.2 | 15.1 | 16.3 | 17.3 | 19.3 | |
2019年同比增长 | 6.8 | 14.8 | 3.2 | 5.9 | -7.9 | -22.7 | -11.5 | 0.7 | 1.9 | 9.6 | 5.2 | -2.4 | |
微货 | 2018年 | 4.5 | 3.4 | 7.0 | 5.0 | 5.5 | 5.9 | 5.1 | 5.7 | 5.3 | 5.5 | 6.0 | 6.9 |
2019年 | 5.1 | 3.7 | 7.0 | 5.2 | 4.8 | 4.2 | 4.2 | 4.9 | 5.6 | 5.6 | 6.6 | 8.5 | |
2019年同比增长 | 11.9 | 7.1 | 0.2 | 3.2 | -11.6 | -29.8 | -17.5 | -14.3 | 5.2 | 2.8 | 8.9 | 22.0 | |
客车 | 2018年 | 4.0 | 1.9 | 4.3 | 3.9 | 4.7 | 4.3 | 3.3 | 3.9 | 4.1 | 3.8 | 4.8 | 6.5 |
2019年 | 3.3 | 1.9 | 4.3 | 3.6 | 3.5 | 4.3 | 3.8 | 3.9 | 3.8 | 3.5 | 4.9 | 6.3 | |
2019年同比增长 | -16.8 | 0.0 | 0.6 | -7.8 | -25.4 | -0.2 | 14.0 | -0.4 | -7.5 | -6.8 | 1.3 | -2.5 |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图1 2018~2019年汽车行业整体市场月度销量走势
图2 2018~2019年汽车行业乘用车市场月度销量走势
图3 2018~2019年汽车行业商用车市场月度销量走势
图4 2018~2019年汽车行业中重卡市场月度销量走势
图5 2018~2019年汽车行业轻卡市场月度销量走势
图6 2018~2019年汽车行业微货市场月度销量走势
图7 2018~2019年汽车行业客车市场月度销量走势
(三)汽车市场竞争态势
1.行业整体情况
行业集中度小幅上升。2019年面对汽车市场销量下滑态势,大集团抗风险能力相对更强,能够主导汽车市场走势。TOP3集团合计销售1324.1万辆,行业占比达到51.4%,较上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TOP5集团合计销售1756.5万辆,行业占比68.2%,较上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TOP10集团合计销售2329.6万辆,行业占比90.4%,较上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TOP12集团合计销售2418.1万辆,行业占比93.8%,较上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
企业竞争分化明显。随着汽车行业销售大势的低迷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优胜劣汰不断上演。2019年TOP12集团市场表现差异较大,一汽、长城、华晨、奇瑞4家企业销量实现逆势增长,其他8家同比下降,其中3家同比下降超过10%,各企业排名与2018年一致(见表27)。
表27 2019年TOP12集团销量、份额及变化
排名 | 集团 | 销量 | 占比 | |||||
2018年 | 2019年 | 2018年 (万辆) | 2019年 (万辆) | 同比增长(%) | 2018年 (%) | 2019年 (%) | 增减变化 (百分点) | |
1 | 1 | 上汽 | 701.3 | 617.3 | -12 | 25 | 24 | -1 |
2 | 2 | 东风 | 383.1 | 360.9 | -5.8 | 13.6 | 14 | 0.4 |
3 | 3 | 一汽 | 341.8 | 345.9 | 1.2 | 12.2 | 13.4 | 1.3 |
4 | 4 | 北汽 | 240.2 | 226.1 | -5.9 | 8.6 | 8.8 | 0.2 |
5 | 5 | 广汽 | 214.3 | 206.2 | -3.8 | 7.6 | 8 | 0.4 |
6 | 6 | 长安 | 213.8 | 176.2 | -17.6 | 7.6 | 6.8 | -0.8 |
7 | 7 | 吉利 | 152.3 | 136.4 | -10.5 | 5.4 | 5.3 | -0.1 |
8 | 8 | 长城 | 105.3 | 106 | 0.7 | 3.8 | 4.1 | 0.4 |
9 | 9 | 华晨 | 77.9 | 80.1 | 2.9 | 2.8 | 3.1 | 0.3 |
10 | 10 | 奇瑞 | 73.7 | 74.4 | 0.9 | 2.6 | 2.9 | 0.3 |
11 | 11 | 比亚迪 | 50.2 | 46.3 | -7.7 | 1.8 | 1.8 | 0 |
12 | 12 | 江淮 | 46.2 | 42.1 | -8.9 | 1.6 | 1.6 | 0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2.乘用车市场竞争
(1)乘用车市场情况
2019年乘用车市场TOP3企业合计销售564.8万辆,行业占比26.3%,较同期上升0.7个百分点;TOP5企业合计销售828.8万辆,行业占比38.7%,较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TOP10企业合计销售1284.8万辆,行业占比59.9%,较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TOP15企业合计销售1627.9万辆,行业占比75.9%,较同期上升3.5个百分点;TOP20企业合计销售1849.1万辆,行业占比86.2%,较同期上升4.0个百分点(见表28)。
表28 2019年乘用车TOP20企业销量、份额及变化
排名 | 企业 | 销量 | 占比 | |||||
2018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9年 | 同比增长 | 2018年 | 2019年 | 增减变化 | |
2 | 1 | 一汽-大众 | 203.7 | 204.6 | 0.4 | 8.6 | 9.5 | 0.9 |
1 | 2 | 上汽大众 | 206.5 | 200.2 | -3.1 | 8.7 | 9.3 | 0.6 |
3 | 3 | 上汽通用 | 197.0 | 160.0 | -18.8 | 8.3 | 7.5 | -0.8 |
5 | 4 | 吉利汽车 | 152.3 | 136.4 | -10.5 | 6.4 | 6.4 | -0.1 |
6 | 5 | 东风日产 | 128.8 | 127.7 | -0.9 | 5.4 | 6.0 | 0.5 |
4 | 6 | 上通五菱 | 166.3 | 124.2 | -25.3 | 7.0 | 5.8 | -1.2 |
7 | 7 | 长城汽车 | 91.5 | 91.1 | -0.4 | 3.9 | 4.3 | 0.4 |
8 | 8 | 长安汽车 | 88.3 | 82.1 | -7.1 | 3.7 | 3.8 | 0.1 |
11 | 9 | 东风本田 | 72.1 | 80.0 | 11.0 | 3.0 | 3.7 | 0.7 |
10 | 10 | 广汽本田 | 75.4 | 78.5 | 4.1 | 3.2 | 3.7 | 0.5 |
9 | 11 | 北京现代 | 83.1 | 75.1 | -9.7 | 3.5 | 3.5 | 0.0 |
12 | 12 | 一汽丰田 | 71.9 | 72.9 | 1.5 | 3.0 | 3.4 | 0.4 |
14 | 13 | 广汽丰田 | 57.9 | 68.2 | 17.8 | 2.4 | 3.2 | 0.7 |
13 | 14 | 上汽乘用车 | 70.2 | 67.3 | -4.1 | 3.0 | 3.1 | 0.2 |
16 | 15 | 奇瑞汽车 | 51.4 | 59.7 | 16.1 | 2.2 | 2.8 | 0.6 |
18 | 16 | 北京奔驰 | 48.5 | 56.7 | 17.0 | 2.0 | 2.6 | 0.6 |
19 | 17 | 华晨宝马 | 46.6 | 54.6 | 17.0 | 2.0 | 2.5 | 0.6 |
17 | 18 | 比亚迪 | 50.2 | 45.3 | -9.7 | 2.1 | 2.1 | 0.0 |
15 | 19 | 广汽乘用车 | 53.6 | 38.5 | -28.3 | 2.3 | 1.8 | -0.5 |
20 | 20 | 东风悦达起亚 | 35.1 | 26.1 | -25.4 | 1.5 | 1.2 | -0.3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2019年乘用车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各企业表现冰火两重天,TOP20企业中,一汽-大众、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奇瑞汽车、北京奔驰、华晨宝马8家实现逆势增长,其中,东风本田、广汽丰田、奇瑞汽车、北京奔驰、华晨宝马5家表现突出,同比增速超过10%。
2019年,一汽-大众在SUV及新品上进行布局,时隔五年,以全年销售204.6万辆成绩重夺乘用车行业第一;上汽大众紧随其后,全年累计销售200.2万辆,同比下降3.1%;2019年美系车在华表现不佳,上汽通用仅实现160万辆的年销量,同比下滑达到18.8%,与前两位差距进一步拉大;上通五菱在存量市场面临着转型阵痛,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销量出现了大幅下降,全年销售124.2万辆,同比下降25.3%,行业排名下降2位;吉利汽车2019年产品进行了更新换代,销量虽有所下滑,但仍是中国品牌第一名,行业排名上升到第四位;作为日系车的代表,东风日产2019年实现销售127.7万辆;长城汽车全年微降,在自主车企位列第二,SUV依然是其主场,海外市场正在成为长城汽车的开拓之地;长安汽车作为自主车企第三位,同样依靠SUV发力,但近年长安汽车出现了一定的下滑,2019年销售82.1万辆,同比下降7.1%;东风本田2019年凭借思域、CR-V、XR-V的助力实现了逆袭,首次跨入80万辆台阶,反超广汽本田,成为仅次于东风日产的日系企业;2019年广汽本田两大家族(SPORT TURBO家族、混动家族)均实现大幅增长;相对于德系的稳定、日系的逆势,韩系车却在2019年节节败退,北京现代同比下滑9.7%,排名较2018年下降2位;东风悦达起亚同比下滑25.4%,排名行业第20;2019年丰田系表现较好,一汽丰田TNGA平台下的卡罗拉、亚洲龙和RAV4荣放表现抢眼,成为销量主力,一汽丰田全年销售72.9万辆,同比增长1.5%,广汽丰田旗下车型表现均衡,全年实现逆势增长17.8%,排名上升1位;2019年上汽乘用车累计销售67.3万辆,同比下降4.1%,排名下降1位,但在海外市场表现出色;2019年奇瑞汽车逆势增长16.1%,再创新高,三大主力车型瑞虎8、艾瑞泽、捷途表现不俗;得益于豪华车市场的稳健增长,北京奔驰反而同比增速高达17.0%,成为中国市场豪华车销量冠军;华晨宝马紧随其后,同样实现了17.0%的高增速;比亚迪2019年受新能源车补贴退坡的影响较大,全年实现销售45.3万辆,同比下降9.7%;广汽乘用车2019年步履维艰,只实现销售38.5万辆,同比下降28.3%,排名下降4位。
(2)商用车市场情况
2019年商用车行业集中度继续上升,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愈弱的局面。2019年商用车市场TOP3集团累计销售176.8万辆,行业占比40.9%,较2018年上升0.8个百分点;TOP5集团累计销售266.5万辆,行业占比61.6%,较2018年上升2.0个百分点;TOP10集团累计销售363.5万辆,行业占比84.1%,较2018年上升1.7个百分点。
TOP10集团中,东风、上汽、北汽、一汽、陕汽、长城6家实现逆势增长,其他4家同比下降,其中,东风表现突出,销售62.5万辆,同比增长7.8%,市占率上升1.2个百分点,重夺行业第一;上汽紧随其后,2019年销售59.5万辆,同比增长2.2%;长安销售54.9万辆,同比下降7.0%,市占率下降0.8个百分点,排名下降2位(见表29)。
表29 2019年商用车TOP10集团销量、份额及变化
排名 | 集团 | 销量 | 市占率 | |||||
2018年 | 2019年 | 2018年 (万辆) | 2019年 (万辆) | 同比增长(%) | 2018年(%) | 2019年 (%) | 增减变化(百分点) | |
3 | 1 | 东风 | 57.9 | 62.5 | 7.8 | 13.3 | 14.4 | 1.2 |
2 | 2 | 上汽 | 58.2 | 59.5 | 2.2 | 13.3 | 13.8 | 0.4 |
1 | 3 | 长安 | 59.0 | 54.9 | -7.0 | 13.5 | 12.7 | -0.8 |
4 | 4 | 北汽 | 51.5 | 54.3 | 5.3 | 11.8 | 12.5 | 0.8 |
5 | 5 | 一汽 | 34.1 | 35.4 | 3.9 | 7.8 | 8.2 | 0.4 |
6 | 6 | 重汽 | 32.7 | 29.6 | -9.3 | 7.5 | 6.8 | -0.6 |
7 | 7 | 江淮 | 26.5 | 25.9 | -2.3 | 6.1 | 6.0 | -0.1 |
8 | 8 | 陕汽 | 18.3 | 18.7 | 2.0 | 4.2 | 4.3 | 0.1 |
9 | 9 | 长城 | 13.8 | 14.9 | 7.8 | 3.2 | 3.4 | 0.3 |
10 | 10 | 华晨 | 7.9 | 7.9 | 0.0 | 1.8 | 1.8 | 0.0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3)新能源车市场情况
2019年新能源车行业集中度上升明显。2019年新能源车市场TOP3集团累计销售57.9万辆,行业占比48.0%,较同期上升5.4个百分点;TOP5集团累计销售71.4万辆,行业占比59.2%,较同期上升5.2个百分点;TOP10集团累计销售97.0万辆,行业占比80.4%,较同期上升4.2个百分点。
TOP10集团中,比亚迪、上汽、广汽、长城4家销量实现逆势增长,其中比亚迪一枝独秀,销售23.0万辆,市占率19.1%;上汽、广汽、长城同比排名上升。其他6家销量同比下降(见表30)。
表30 2019年新能源车TOP10集团销量、份额及变化
排名 | 集团 | 销量 | 市占率 | |||||
2018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9年 | 同比增长 | 2018年 | 2019年 | 增减变化 | |
1 | 1 | 比亚迪 | 22.9 | 23.0 | 0.4 | 18.2 | 19.1 | 0.8 |
3 | 2 | 上汽 | 14.1 | 18.5 | 30.5 | 11.3 | 15.3 | 4.0 |
2 | 3 | 北汽 | 16.5 | 16.4 | -0.4 | 13.1 | 13.6 | 0.5 |
6 | 4 | 吉利 | 7.7 | 7.2 | -6.4 | 6.1 | 5.9 | -0.2 |
8 | 5 | 东风 | 6.7 | 6.4 | -3.7 | 5.3 | 5.3 | 0.0 |
7 | 6 | 江淮 | 7.0 | 6.2 | -11.5 | 5.6 | 5.1 | -0.4 |
4 | 7 | 奇瑞 | 8.9 | 5.9 | -34.1 | 7.1 | 4.9 | -2.2 |
11 | 8 | 广汽 | 2.4 | 5.7 | 135.9 | 1.9 | 4.7 | 2.8 |
15 | 9 | 长城 | 0.9 | 4.0 | 360.1 | 0.7 | 3.3 | 2.6 |
5 | 10 | 长安 | 8.7 | 3.8 | -56.2 | 6.9 | 3.2 | -3.8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四)中国品牌市场表现
1.中国品牌市场需求
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行业占比39.2%,较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已连续两年下降。
2019年中国品牌轿车累计销售204.6万辆,同比下降15.2%,行业占比19.9%,较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在轿车市场,中国品牌相对较弱,但在新能源轿车方面,中国品牌仍具有明显优势,这也是拉动中国品牌轿车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9年中国品牌SUV累计销售492.0万辆,同比下降15.0%,行业占比52.6%,较同期下降5.4个百分点。过去10年,随着中国用户消费偏好的变化,SUV市场保持高速增长,行业占比总体呈现逐年提升趋势,中国品牌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期,推出大量适应市场需求的SUV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并带动整个中国品牌份额的上升,但随着合资品牌SUV车型的推出,中国品牌在SUV市场的优势逐渐减弱,行业贡献度降低,成为中国品牌整体占比下降的主因。
2019年中国品牌MPV累计销售104.1万辆,同比下降21.6%,行业占比75.3%,较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过去10年,总体来看,MPV发展相对缓慢,随着微客型MPV销量的下滑,2016年之后,MPV销量整体开始下滑,且幅度较大。中国品牌在MPV市场处于主导地位,但受消费升级,用户需求转移,合资品牌不断推出家用MPV产品占领家用MPV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品牌的优势有所减弱。
交叉型乘用车一直以来是中国品牌的天下,以前仅有少量合资品牌产品,2015年之后随着昌河铃木浪迪退出市场,交叉型乘用车市场中国品牌一家独大。但随着消费升级的加快,交叉型乘用车在2010年销售达到248.6万辆高峰之后开始一路下滑,2019年仅销售40万辆,同比下降11.7%。
2.中国品牌市场竞争
2019年,中国品牌汽车销售1256.5万辆,同比下降11.3%,其中,TOP10集团合计销售1149.0万辆,占中国品牌总销量的84.0%,较2018年上升3.6个百分点,占行业总销量(2576.9万辆)的41.0%,较2018年上升0.1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见表31)。
表31 2019年中国品牌销量TOP10企业集团
排名 | 集团 | 销量 | 市占率 | |||||
2018年 | 2019年 | 2018年 (万辆) | 2019年 (万辆) | 同比增长 (%) | 2018年 (%) | 2019年 (%) | 增减变化 (百分点) | |
1 | 1 | 上汽 | 294.6 | 254.4 | -13.6 | 10.5 | 9.9 | -0.6 |
2 | 2 | 吉利 | 152.4 | 136.4 | -10.5 | 5.4 | 5.3 | -0.1 |
3 | 3 | 长安 | 149.9 | 133.1 | -11.2 | 5.3 | 5.2 | -0.2 |
4 | 4 | 东风 | 121.2 | 115.4 | -4.8 | 4.3 | 4.5 | 0.2 |
6 | 5 | 长城 | 105.3 | 106.0 | 0.7 | 3.7 | 4.1 | 0.4 |
5 | 6 | 北汽 | 107.9 | 95.1 | -11.9 | 3.8 | 3.7 | -0.2 |
7 | 7 | 奇瑞 | 67.0 | 69.1 | 3.2 | 2.4 | 2.7 | 0.3 |
8 | 8 | 一汽 | 54.3 | 58.4 | 7.5 | 1.9 | 2.3 | 0.3 |
10 | 9 | 比亚迪 | 50.2 | 46.3 | -7.7 | 1.8 | 1.8 | 0.0 |
11 | 10 | 江淮 | 46.2 | 41.7 | -9.8 | 1.6 | 1.6 | 0.0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2019年,中国品牌销量TOP10中,上汽超过200万辆规模,排名第一,但2019年下滑较大(-13.6%);销量为100万~200万辆的有4家,分别为吉利(136.4万辆)、长安(133.1万辆)、东风(115.4万辆)、长城(106.0万辆),其中长城实现了正增长,排名上升一位;年销量为50万~100万辆的有3家,分别是北汽(95.1万辆)、奇瑞(69.1万辆)、一汽(58.4万辆),其中一汽增速最快(7.5%);比亚迪(46.3万辆)和江淮(41.7万辆)分别排名第九位和第十位。
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其中,TOP10集团合计销售775.2万辆,同比下降12.5%,占中国品牌乘用车总销量的92.2%,较2018年上升3.8个百分点,占乘用车行业总销量(2144.4万辆)的36.1%,较2018年下降3.3个百分点。
2019年,销量TOP10的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中,上汽和吉利超过百万辆,分别为197.6万辆、136.7万辆,但二者下滑均超过10%;长城以91.1万辆销量反超长安(82.2万辆),排名上升一位;奇瑞销售63.7万辆,同比增长4.1%,排名第五(上升一位);东风(54.7万辆)、比亚迪(45.3万辆)、北汽(40.8万辆)、广汽(39.8万辆)分别排名第6~9位;一汽销量虽低(23.3万辆),但增速最快,排名上升2位,进入TOP10(见表32)。
表32 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TOP10企业集团
排名 | 集团 | 销量 | 市占率 | |||||
2018年 | 2019年 | 2018年 (万辆) | 2019年 (万辆) | 同比增长 (%) | 2018年 (%) | 2019年 (%) | 增减变化(百分点) | |
1 | 1 | 上汽 | 239.6 | 197.6 | -17.5 | 10.1 | 9.2 | -0.9 |
2 | 2 | 吉利 | 152.7 | 136.7 | -10.5 | 6.4 | 6.4 | -0.1 |
4 | 3 | 长城 | 91.5 | 91.1 | -0.4 | 3.9 | 4.2 | 0.4 |
3 | 4 | 长安 | 95.3 | 82.2 | -13.7 | 4.0 | 3.8 | -0.2 |
6 | 5 | 奇瑞 | 61.2 | 63.7 | 4.1 | 2.6 | 3.0 | 0.4 |
5 | 6 | 东风 | 65.0 | 54.7 | -15.9 | 2.7 | 2.6 | -0.2 |
9 | 7 | 比亚迪 | 50.2 | 45.3 | -9.7 | 2.1 | 2.1 | 0.0 |
7 | 8 | 北汽 | 56.4 | 40.8 | -27.6 | 2.4 | 1.9 | -0.5 |
8 | 9 | 广汽 | 53.8 | 39.8 | -26.0 | 2.3 | 1.9 | -0.4 |
12 | 10 | 一汽 | 20.7 | 23.3 | 12.7 | 0.9 | 1.1 | 0.2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2019年,中国品牌商用车销售415.8万辆,同比下降0.8%,其中,TOP10集团合计销售355.1万辆,同比增长0.8%,占中国品牌商用车总销量的85.4%,较2018年上升1.6个百分点,占商用车行业总销量(432.4万辆)的82.1%,较2018年上升1.9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见表33)。
2019年,销量TOP10的中国品牌商用车企业中,有6家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前4家销量均超过50万辆,其中,东风销售60.7万辆,同比增长8.0%,排名第一;上汽(56.9万辆)、北汽(54.3万辆)、长安(50.9万辆),分别排名第2~4位;一汽销售35.1万辆,同比增长4.3%;后5位销量均不足30万辆。
表33 2019年中国品牌商用车销量TOP10企业集团
排名 | 集团 | 销量 | 市占率 | |||||
2018年 | 2019年 | 2018年 (万辆) | 2019年 (万辆) | 同比增长 (%) | 2018年 (%) | 2019年 (%) | 增减变化(百分点) | |
1 | 1 | 东风 | 56.2 | 60.7 | 8.0 | 12.9 | 14.6 | 1.7 |
2 | 2 | 上汽 | 55.1 | 56.9 | 3.3 | 12.6 | 13.7 | 1.1 |
4 | 3 | 北汽 | 51.6 | 54.3 | 5.3 | 11.8 | 13.1 | 1.3 |
3 | 4 | 长安 | 54.6 | 50.9 | -6.8 | 12.5 | 12.2 | -0.3 |
5 | 5 | 一汽 | 33.7 | 35.1 | 4.3 | 7.7 | 8.4 | 0.7 |
6 | 6 | 重汽 | 32.6 | 29.6 | -9.3 | 7.5 | 7.1 | -0.3 |
7 | 7 | 江淮 | 26.5 | 25.9 | -2.3 | 6.1 | 6.2 | 0.2 |
8 | 8 | 陕汽 | 18.3 | 18.7 | 2.0 | 4.2 | 4.5 | 0.3 |
9 | 9 | 长城 | 13.8 | 14.9 | 7.9 | 3.2 | 3.6 | 0.4 |
10 | 10 | 成都大运 | 8.2 | 8.1 | -1.2 | 1.9 | 1.9 | 0.1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3.中国品牌质量表现
近年来,中国品牌产品的综合质量水平与国际品牌产品的差距不断缩小。根据J.D.Power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中国品牌汽车产品质量持续提升,新车PP100从2003年的469个锐减到2019年的101个(见图8),与国际品牌PP100的差距由2003年的191个缩小至2019年的9个(2018年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差距连续六年收窄之后首次扩大为15个)。
图8 2003~2019年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新车质量问题差值
虽然中国品牌问题数为所有品牌原产国最多,但与自身相比进步明显,新车PP100与国际品牌的差距从2018年的115个下降至2019年的101个,进步幅度为12%,且八大问题类别中的七个类别均有进步,唯一退步的问题类别是发动机/变速系统(增加2.1个PP100)。
2018年中国品牌为了满足新生代消费群体的需求而给汽车增加许多舒适性配置,如智能网联系统等,而这些新科技成熟度仍有待完善,因此拖累整体评价,2019年这些导致整体新车质量下降的问题已得到明显改善,说明自主品牌在倾听客户之声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方面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进步是在车市销量不佳的情况下取得的,部分中国品牌,如宝骏730、长安逸动XT、奇瑞瑞虎3x、吉利博瑞等自主车型已开始获得各自所在细分市场奖项,用户购买中国品牌的意愿也在不断提高,实属不易。
(五)合资品牌市场表现
1.合资品牌市场需求
2019年,合资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1303.8万辆,同比下降5.3%,占乘用车行业总量的60.8%,较2018年提升2.7个百分点,其中,轿车销售826.2万辆,同比下降9.6%,占合资品牌总量的63.4%,较2018年下降3.0个百分点;SUV销售443.3万辆,同比增长4.9%,占合资品牌总量的34.0%,较2018年上升3.3个百分点;MPV销售34.3万辆,同比下降15.5%,占合资品牌总量的2.6%,较2018年微降0.3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随着合资品牌不断推出SUV、MPV产品及新能源车,2019年合资
品牌在乘用车市场表现好于中国品牌,行业占比有所上升,但长期来看,中国品牌仍有上升的空间。
2.合资品牌市场竞争
2019年,TOP15乘用车合资品牌合计销售1240.5万辆,占合资品牌总销量的95.1%,较2018年提升1.6个百分点,占乘用车行业总量的57.9%,较2018年提升3.7个百分点。
TOP15企业有8家实现了正增长。其中,销量200万辆以上的有2家,分别是一汽-大众204.6万辆、上汽大众200.2万辆,排名合资品牌前两位;销量百万辆规模的有2家,分别是上汽通用160.0万辆、东风日产115.9万辆,分列第3、4位;70万辆规模的有4家,分别是东风本田79.9万辆、广汽本田78.5万辆、北京现代75.1万辆、一汽丰田72.9万辆;广汽丰田(68.2万辆)、北京奔驰(56.7万辆)和华晨宝马(54.5万辆)表现良好,三家均实现了17%及以上的高增长;东风悦达(26.1万辆)和长安福特(18.4万辆)同比下滑超过25%(见表34)。
表34 2019年合资品牌乘用车销量TOP15企业
排名 | 集团 | 销量 | 市占率 | |||||
2018年 | 2019年 | 2018年 (万辆) | 2019年 (万辆) | 同比增长 (%) | 2018年 (%) | 2019年 (%) | 增减变化(百分点) | |
2 | 1 | 一汽-大众 | 203.7 | 204.6 | 0.4 | 8.6 | 9.5 | 0.9 |
1 | 2 | 上汽大众 | 206.5 | 200.2 | -3.1 | 8.7 | 9.3 | 0.6 |
3 | 3 | 上汽通用 | 197.0 | 160.0 | -18.8 | 8.3 | 7.5 | -0.8 |
4 | 4 | 东风日产 | 115.6 | 115.9 | 0.3 | 4.9 | 5.4 | 0.5 |
8 | 5 | 东风本田 | 72.1 | 79.9 | 10.8 | 3.0 | 3.7 | 0.7 |
6 | 6 | 广汽本田 | 75.4 | 78.5 | 4.1 | 3.2 | 3.7 | 0.5 |
5 | 7 | 北京现代 | 83.1 | 75.1 | -9.7 | 3.5 | 3.5 | 0.0 |
7 | 8 | 一汽丰田 | 71.9 | 72.9 | 1.5 | 3.0 | 3.4 | 0.4 |
9 | 9 | 广汽丰田 | 57.9 | 68.2 | 17.8 | 2.4 | 3.2 | 0.7 |
10 | 10 | 北京奔驰 | 48.5 | 56.7 | 17.0 | 2.0 | 2.6 | 0.6 |
11 | 11 | 华晨宝马 | 46.6 | 54.5 | 17.0 | 2.0 | 2.5 | 0.6 |
13 | 12 | 东风悦达 | 35.0 | 26.1 | -25.4 | 1.5 | 1.2 | -0.3 |
12 | 13 | 长安福特 | 37.8 | 18.4 | -51.3 | 1.6 | 0.9 | -0.7 |
14 | 14 | 沃尔沃亚太 | 17.0 | 16.2 | -4.5 | 0.7 | 0.8 | 0.0 |
15 | 15 | 长安马自达 | 16.6 | 13.4 | -19.7 | 0.7 | 0.6 | -0.1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五、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指数
(一)汽车产业景气指数
1.汽车产业景气指数指标
景气指数指标体系由一致合成指数、先行合成指数、滞后合成指数三个指数构成。通过对三个指数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分析汽车产业当前情况和下一步走势。为直观体现景气程度,将景气度界限划定为五个区间,分别为“过热(红灯),趋热(黄灯),正常(绿灯),趋冷(浅蓝灯),过冷(深蓝灯)”。通过这五个区域的展示,更加直观地展现汽车产业的运行状态。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系统由以下指标构成。
①先行指标由管理费用、固定资产净额(重点企业)、汽车类商品零售总额、货币和准货币(M2)供应量构成。
②一致指标由主营业务收入(基准指标)、汽车产量、工业增加值(重点企业)、工业总产值(重点企业)、利润总额构成。
③滞后指标由亏损面(逆转)、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汽油柴油表观消费量构成。
一致合成指数代表了汽车产业目前的运行状况;先行合成指数的变动出现在汽车产业运行发生变动之前,通过分析其变化可提前预测汽车产业的变动情况;滞后合成指数的变动出现在汽车产业运行发生变动之后,其作用在于验证之前的汽车产业经济周期波动确已出现。
2.2019年汽车产业发展景气指数
(1)第一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
2019年第一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为9,处于过冷区间,较2018年第四季度降低3点(见图9)。
2019年第一季度,汽车产业一致合成指数为81.43(2010年=100),比2018年第四季度降低1.48;先行合成指数为83.82(2010年=100),较2018年第四季度降低0.7;滞后合成指数为81.33(2010年=100),较2018年第四季度降低1.98。
图9 2004年至2019年第一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曲线
(2)第二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
2019年第二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为12,虽然较2019年第一季度提高6点,但仍处于过冷区间(见图10)。
图10 2004年至2019年第二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曲线
2019年第二季度,汽车产业一致合成指数为81.43(2010年=100),较2019年第一季度降低0.53;先行合成指数为81.96(2010年=100),较2019年第一季度降低0.73;滞后合成指数为81.78(2010年=100),较2019年第一季度提高0.38。
(3)第三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
2019年第三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为9,较2019年第二季度降低3点,仍处于过冷区间(见图11)。
2019年第三季度,汽车产业一致合成指数为82.14(2010年=100),较2019年第二季度提高0.4;先行合成指数为80.08(2010年=100),较2019年第二季度降低1.93;滞后合成指数为76.41(2010年=100),较2019年第二季度降低4.06。
图11 2004年至2019年第三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曲线
(4)第四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
2019年第四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为27,较2019年第三季度提高9点,已由之前的深蓝灯区回暖至浅蓝灯区(见图12)。
2019年第四季度,汽车产业一致合成指数为85.91(2010年=100),较2019年第三季度提高2.46;先行合成指数为79.01(2010年=100),较2019年第三季度降低0.73;滞后合成指数为80.53(2010年=100),较2019年第三季度提高1.83。
图12 2004年至2019年第四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曲线
综观2019年第一至四季度,中国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分别3、12、18和27,前三季度处于深蓝灯区,第四季度回暖至浅蓝灯区。总体来看,中国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前三季度处于过冷区间,汽车产业处于低位运行状态,第四季度回升至趋冷区间,产业运行趋于好转。
(二)汽车价格指数
汽车价格指数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行业价格指数,另一类是汽车产品价格指数。
1.汽车行业价格指数
汽车行业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汽车产品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数,分为指导价指数和成交价指数,价格指数=当月加权指导价或成交价/基期加权指导价或成交价,当月价格=Σ每个监测车型各车款的价格×对应的MIX,一般将上一年12月作为基期(100%)。
2019年通过对98个汽车企业510个车型的价格走势监测,乘用车行业整体及细分市场价格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整体价格指数较年初下降6.6%,在三大细分市场中,轿车市场下降7.7%,降幅最大;SUV级市场下降5.9%;MPV级市场下降3.0%。在五个级别中,C级车市场下降8.9%,降幅最大;B级车市场下降6.2%;A级车市场下降6.7%;A0级车市场下降6.1%;A00级车市场下降5.8%(见表35)。从月度走势来看,第一季度基本稳定,第二季度略有下降,第三季度出现松动,第四季度各企业为了完成年度目标,出现了明显的促销冲量,价格指数下滑较大。
表35 2019年乘用车行业价格指数(整体及细分市场)
单位:% | ||||||||||||
市场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行业 | 100.1 | 99.9 | 99.5 | 98.8 | 97.4 | 95.0 | 95.0 | 95.1 | 94.9 | 94.2 | 93.9 | 93.4 |
轿车 | 100.2 | 100.1 | 99.7 | 99.1 | 97.4 | 95.1 | 95.0 | 94.9 | 94.5 | 93.2 | 93.0 | 92.3 |
SUV | 99.9 | 99.7 | 99.2 | 98.3 | 97.0 | 94.6 | 94.7 | 94.8 | 94.9 | 94.8 | 94.3 | 94.1 |
MPV | 100.1 | 100.0 | 99.8 | 99.6 | 99.2 | 97.6 | 97.8 | 97.9 | 97.8 | 97.6 | 97.4 | 97.0 |
C | 100.2 | 99.6 | 98.5 | 98.0 | 96.2 | 93.0 | 92.6 | 93.0 | 90.8 | 89.9 | 89.3 | 91.1 |
B | 99.9 | 99.6 | 98.8 | 98.0 | 96.9 | 95.1 | 95.3 | 95.2 | 94.5 | 94.1 | 94.1 | 93.8 |
A | 100.1 | 99.9 | 99.7 | 99.0 | 97.4 | 95.0 | 94.9 | 95.0 | 95.3 | 94.4 | 94.0 | 93.3 |
A0 | 100.1 | 100.2 | 99.8 | 99.2 | 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