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动态
目录
世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动态
一、世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体发展态势
(一)全球信息技术服务业稳步增长
据Gartner公司预测,2018年全球信息技术(IT)支出预计将达到3.74万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6.2%,有望实现自2007年以来的最快增速,或将成为信息技术行业新一轮成长标志。Gartner公司认为,目前全球信息技术支出增长符合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其中,2017年全球企业软件支出增长8.8%,数字业务的发展是推动软件行业快速增长重要推力,全球数据中心系统在2017年增速达到6.3%。
Gartner公司预测,2018年信息技术(IT)服务支出预计达到1.003万亿美元,将占到全球信息技术总支出的四分之一,仅次于企业软件支出,增长率预计在7.4%左右(表1)。信息技术服务细分市场主要包括业务流程服务、应用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相关服务外包市场活跃。
表1 2017—2019年全球信息技术支出及预测
项目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支出/10亿美元 | 增长率/% | 支出/10亿美元 | 增长率/% | 支出/10亿美元 | 增长率/% | |
数据中心系统 | 181 | 6.3 | 188 | 3.7 | 190 | 1.1 |
企业软件 | 352 | 8.8 | 391 | 11.1 | 424 | 8.4 |
设备 | 663 | 5.1 | 706 | 6.6 | 715 | 1.3 |
IT服务 | 933 | 4.4 | 1003 | 7.4 | 1048 | 4.6 |
电信服务 | 1392 | 1.3 | 1452 | 4.3 | 1468 | 1.1 |
全部IT支出 | 3521 | 3.8 | 3740 | 6.2 | 3846 | 2.8 |
说明:2018年、2019年的数据为预估值资料来源:Gartner,2018.4
(二)全球信息安全服务快速发展
据Statista公司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信息安全产品及服务支出达到101.54亿美元,预计2018年将达到114.15亿美元,增长12.4%,占全球安全产品及服务支出的近20%,预计2019年将达到124.12亿美元。
Gartner公司认为推动信息安全产品及服务支出的因素主要包括安全危机、商业需求、产业变化及对隐私的关注。预计至2019年,约有至少30%的机构将就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相关的咨询和合规服务增加支出,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和隐私问题将推动超过40%的机构在2020年增加安全服务支出(图1)。
说明:2018、2019年为预测值资料来源:statista
图1 2011—2019年全球信息安全产品及服务支出预测
表2 2017—2019年全球安全市场细分领域支出
市场细分领域 | 支出额/100万美元 |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应用程序安全 | 2434 | 2742 | 3003 |
云安全 | 185 | 304 | 459 |
数据安全 | 2563 | 3063 | 3524 |
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 | 8823 | 9768 | 10578 |
基础设施保护 | 12583 | 14106 | 15337 |
集成风险管理 | 3949 | 4347 | 4712 |
网络安全设备 | 10911 | 12427 | 13321 |
其他信息安全软件 | 1832 | 2079 | 2285 |
安全服务 | 52315 | 58920 | 64237 |
消费者安全软件 | 5948 | 6395 | 6661 |
总计 | 101544 | 114152 | 124116 |
说明:2018、2019年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Gartner,2018.8
(三)软件外包服务快速增长
据Statista公司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市场规模达到643亿美元。Research And Markets公司预测,2018—2022年,全球信息技术外包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42%(图2)。
资料来源:statista
图2 2010—2017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信息技术外包及业务流程外包)
Everest公司对全球73个主要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供应商的表现进行排名,涉及关键业务、技术等26项指标,Accenture公司、TCS公司、Cognizant公司分列前三位。Accenture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商2017年财年收入348.5亿美元,而印度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TCS)公司2017财年收入也达到176亿美元(表3)。
表3 2018年全球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供应商10强资料来源:Everest
排名 | 企业名称 |
1 | Accenture |
2 | TCS |
3 | Cognizant |
4 | Wipro |
5 | IBM |
6 | HCL |
7 | Infosys |
8 | CapGemini |
9 | DXC Technologies |
10 | NTT Data |
(四)全球信息技术服务商竞争依然严峻
2018年1月,Everest集团发布2018年《PEAK Matrix服务商评估:信息技术服务商》(Peak Matrix Service Provider of the year 2018:IT service providers of the year)该评估覆盖医疗及生命科学、银行金融及保险、云及基础设施服务、应用程序服务、数字化服务等5个方面,对全球67家信息服务供应商的综合表现进行排名。
结果显示,Accenture公司连续两年位居首位,其次是TCS公司、Cognizant公司、Wipro公司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从服务领域来看,Accenture公司在健康及生命科学、应用程序服务及数字化服务领域深耕,成绩显著,2017财年营收达到349亿美元;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则侧重云和基础设施服务以及数字化服务,2017全年营收达到791亿美元,其中云服务营收达到170亿美元,大幅增长21%。NTT DATA公司则从第20一跃挤入前10,另有Mphasis公司、Genpact公司和DXT Technologie公司首次进入前20位(表4,图3)。
表4 2018年《PEAK Matrix服务商评估:信息技术服务商》排名
2017排名 | 2018排名 | 企业 | 2017排名 | 2018排名 | 企业 |
1 | 1 | Accenture | 10 | 11 | Atos |
4 | 2 | TCS | 14 | 12 | Tech Mahindra |
2 | 3 | Cognizant | 16 | 13 | LTI |
5 | 4 | Wipro | 15 | 14 | Virtusa |
3 | 5 | IBM | 12 | 15 | CGI |
6 | 6 | HCL | 17 | 16 | Syntel |
9 | 7 | Infosys | - | 17 | Mphasis |
7 | 8 | CapGemini | 18 | 18 | Hexaware |
- | 9 | DXC Technologies (merger of CSC and HPE) | 19 | 19 | EPAM |
20 | 10 | NTT Data | - | 20 | Genpact |
资料来源:Everest Group
资料来源:Everest Group
图3 2018年《PEAK Matrix服务商评估:信息技术服务商》领导企业与明星供应商
(五)技术及模式创新趋势
1.新兴基础技术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开发人员应用容器技术(container technology)。容器技术被认为是未来信息技术核心之一,有望取代或颠覆虚拟技术。目前,容器技术在整体云计算及相关应用市场的比重还比较小,但容器技术应用近年保持高增长,年均增长率为40%,全球至少有125家应用容器供应商。预测数据显示,容器技术应用项目规模将从2016年7.62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7亿美元。容器技术优势在于其可加速配置周期,加快虚拟机的配置和应用程序交付周期,并可规范供应商进行开发及交付。约25%使用容器技术的企业中,其中有半数以上已经将容器技术应用于生产应用程序中。
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应用程序设计接口(API)来增加产品价值,开发新体系架构,实现内外资产的重复使用。API是支持互操作性和设计模块化的关键模块之一,可帮助大幅提升技术投资回报率。API部署正快速增长,2017年初可用的公共API数量突破1.8万个,全球大型企业私有API数量超过数百万个。
根据德勤公司通过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合作调查显示,金融服务领域,API显著提高解决方案和服务产品的开发速度,为企业带来运营优势,如API恢复遗留系统能方便新的开发者重复利用数据信息,并从现有数据中获取更多价值以推动创新,API与新应用程序结合可便于新网络中的信息使用和重复利用,而公开API可支持全新业务模式,构建合作伙伴生态。目前,API管理平台服务供应商如国际商业机器公司、SAP、甲骨文(Oracle)、Tibco、Mule Soft、SoftwareAG、戴尔(Dell)等。而较为成熟的API 服务及产品如 Microsoft Azure、IBM Watson、Google API.AI和亚马逊AI等。
2.边缘计算、超敏架构有望成为云计算技术热点
云计算能力扩张至边缘(Cloud to the Edge),至2021年有超过50%的企业用于升级边缘网络、计算和存贮资源的支出将大于核心数据中心。这将大幅拉动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业务增长,同时,围绕新设备类型、新网络连接要求、更复杂的管理环境等也将提出更高的信息技术规划及管理的服务要求。Gartner公司《2018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报告》提出,作为对传统集成式大数据处理的云计算而言,边缘计算更适合实时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处理,而更加高效和安全,是对云计算的补充。
预计到2021年,企业应用程序将转向超敏架构(Hyperagile Architectures),其中,80%的应用程序开发使用微服务(Microservices)和云功能(AWS Lambda 和 Azure 功能),95%的新微服务(Microservices)被部署在容器中(如Docker)。超敏应用程序体系具备可扩展性、灵活性等特性,涉及容器、云函数、微服务应用程序体系架构、开放API管理工具、外部代码/服务生态体系更强大的支持及其他新兴元素。
3.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软件开发与应用的重点
IDC预测,至2019年,40%的企业数字转型计划(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itiatives)将使用人工智能服务。至2021年,75%的商业企业应用程序将使用人工智能,超过90%的消费者将可能与客户支持机器人互动,超过50%的新产业机器人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公共云服务供应商之间的较量将聚焦于基于人工智能服务。未来3年内,包括认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机器人及相关技术在内的智能技术将成为产品及服务开发的关键。
4.数字孪生服务快速增长
Gartner公司《2018年10大战略技术趋势报告》中,提到数字孪生(Digital Twins)技术发展重要性和趋势。数字孪生是真实世界实体或系统的数字化标示,在物联网中,连接真实世界对象,提供对应对象的信息,并对变化作出响应,实施改进及增加价值。至2020年,预计将有210亿个传感器和端点的连接,数字孪生将应用于数十亿种事物中,并可能在运维(MRO)和物联网资产性能上节约大约数十亿美元的开支。据TechSci Research判断,随着数字孪生在工业物联网的快速应用,以及智能技术和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电网等智能设备的快速增长,至2022年,全球数字孪生市场有望达到139亿美元,2017年至2022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36%。
催生数字孪生市场可快速增长的因素包括工业4.0发展环境下对设备连接、数据安全需求的增长、制造技术中数据采集及分析的应用。目前,全球数字孪生市场主要企业包括如通用电气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微软公司、甲骨文公司、PTC公司、ANSYS公司、达索系统公司、西门子公司、博世公司和SAP SE等。
二、重点领域与模式发展动态
(一)大数据
1.全球大数据市场快速增长
据Statista公司预测,2018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420亿美元,至2027年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年均将达到10.48%。另据Forrester估计,2018年全球大数据软件市场价值将达到310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14%(图4)。
说明:2018—2027年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statista
图4 2011—2027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预测
IDC公司预估至2022年,全球大数据和业务分析(BDA)解决方案营收规模将达到2600亿美元,2017年至2022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1.9%。2018年,全球业务分析(BDA)解决方案营收预计达到1660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11.7%。其中,银行业、离散制造业、流程制造业、专业服务业、政府部门是对大数据和业务分析支出额较大的行业领域,合计占到业务分析营收的近一半左右,至2022年,这五大领域在业务分析合计支出额将达到1290亿美元(图5)。
资料来源:IDC
图5 全球主要行业大数据和分析业务市场分布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运用大数据和业务分析推进实际业务的数字化整合。目前,各领域大数据及业务分析应用情况存在差异。例如,银行业和零售业的相关应用投资主要集中于管理和提升客户体验,而在制造业,企业则正在加紧自身业务和战略的重塑,通过“产品即平台”实现和提供数字化服务。
一半以上的大数据和业务分析收入来源于信息技术和业务服务。软件投资预计至2022年将增至900亿美元,主要是用于购买终端用户查询、报告、分析工具、关联数据库管理工具等。其中,认知和人工智能软件平台以及非关联分析数据存储是两大增长最快的大数据和业务分析领域,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将达到36.5%和30.3%。大数据和业务分析相关的服务器和存储购买支出至2022年预计将接近27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或达7.3%。
从区域来看,目前,美国是大数据和业务分析最大的市场,2018年相关收入预计达到880亿美元,未来5年相关收入有望将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欧洲和亚太地区,2018年这两个地区的业务分析收入预计分别将达到350亿美元和239亿美元。2018年,日本、英国、德国、中国将是仅次于美国的大数据和业务分析高投入国家。
从企业规模来看,大数据和业务分析市场的三分之二将被千人以上规模的大型企业所包揽,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为1000亿美元,而中小型企业也将贡献近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从行业应用来看,麦肯锡报告指出,目前,大数据和业务分析对于基础材料及能源、高新技术产业、销售及市场领域的影响最为明显(图6)。
资料来源:McKinsey Analytics
图6 大数据和业务分析对各行业的影响强度
2.全球大数据企业竞争格局
Mattturck公司Great Power,Great Responsibility:The 2018 Big Data & AI Landscape报告指出,包括大数据、数据科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和数据产品,逐步替代传统信息技术,并逐渐广泛应用于各业务领域。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和企业正全力以赴希望成为数据驱动型企业,这为大数据企业带来大量的机会。
目前,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大数据服务供应商,其次是微软、谷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Teradata、甲骨文等。数据分析领域,2017年,Gartner公司评选出最佳数据及商业智能平台,Alteryx、Tableau、Domo、微软、Qlik、Sisense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平台产品纷纷入选。
大数据生态系统中的基础设施和分析领域中,流数据/实时数据、数据治理、数据网络结构(Big data fabric)/虚拟化等发展较为迅速。美国踏蓝公司(Talend)、甲骨文公司(Oracle)、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Denodo技术公司、Paxata公司是该领域的领导者,其次,SAP公司、Hortonworks公司、Trifacta公司、CambridgeSemantics公司等也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图7)。
资料来源:The Forrester Wave: Big Data Fabric
图7 全球大数据网格(Big Data Fabric)市场竞争者
2017—2018年,一批大数据企业成功上市,如Cloudera、MongoDB Pivotal、Zuora等。同时,大数据领域并购活动依旧活跃,如Salesforce公司以65亿美元收购软件集成服务商Mulesoft,罗氏(Roched)以21亿美元收购医疗大数据公司Flatiron Health,AT&T以16亿美元收购广告平台Appnexus,Centerbridge Partners以12亿美元收购软件公司Syncsort和Vision Solutions,甲骨文以8.5亿美元收购数字广告分析商Moat等。
3.大数据技术及应用趋势
(1)深度学习推动大数据快速发展
包括机器学习在内的高级分析正在成为商业差异化的主要因素,驱动大数据不断成熟。机器学习是大数据应用的重要领域,根据Marketsand Markest数据显示,2017年机器学习市场规模约为141亿美元,预计至2022年将增至811亿美元。对话式人工智能迎来一波发展热潮,2017年5月,谷歌推出Chatbase Chatbot分析平台,根据用户数据分析改进机器人服务;亚马逊推出AWS Chatbot以及Lex平台。
(2)开源大数据商业化进一步深化
随着闭源软件在数据分析领域应用的缩小,开源大数据商业模式逐步兴起,传统老牌信息技术服务商提升和优化系统和服务,引导客户使用开源、面向云的数据分析产品,未来,诸如Apache Hadoop和Spark将继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17年,企业已纷纷扩大Hadoop和NoSQL的使用,并寻找加速数据处理的方法,据调查,60%的企业计划在2018年将Hadoop应用于生产流程。据Forrester预测,使用Hadoop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2.9%。未来,对允许实施访问和响应的数据处理技术的要求更高。
(3)可视化分析和预测分析趋势明显
数据发现和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正愈发突出。数据发现已经扩展到不仅包括对数据的分析和关系的理解,还包括展示数据的方法,以展现更加深入的市场及行业分析,从而使得可视化模型越来越获得青睐。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使用预测分析。预测分析是在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中进行挖掘及分析的高级分析模式,其使用数据挖掘、统计算法、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对历史数据进行识别,以确定未来的趋势、风险和机会,其挖掘和分析多种因素之间的联系,以帮助权衡与指导决策。目前,预测分析被多个行业所采用,例如,银行金融业创新采用预测分析,分析欺诈漏洞和安全漏洞,以实施主动风险管理。据预测,全球预测分析市场至2022年将达到109.5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约21%。技术变化、市场竞争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等被认为是目前推动预测分析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预测分析仍处于起步阶段,大约有29%的企业使用预测分析,越来越多的供应商也推出了预测分析工具,有望在未来较快增长。
(4)量子计算加速大数据处理
全球对于量子计算的追求呈白热化。目前,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谷歌、微软、诺基亚贝尔实验室等都在积极开发和测试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能进一步提高大数据处理效率,处理复杂的大规模数据处理与计算以及网络安全服务等,如基因测序和药物研发、金融和投资大数据分析。
(二)云计算
1.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较快增长
据Synergy Research公司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云计算供应商收入1800亿美元,市场增长率达24%。其中,云系统构架服务(IaaS)及云应用构架服务(PaaS)的增速达到47%,亚马逊和微软是该服务领域的主要供应商。其次是云应用服务(SaaS),增速为31%,主要供应商包括微软和Salesforce。此外,托管私有云(Hosted private cloud)的年增长率近30%,统一通信云端服务(UCaaS)年增长率为20%。
Gartner公司数据预测,2018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预计增长21.4%,由2017年的1535亿美元增长到1864亿美元。其中,云系统架构服务(IaaS)2018年预计快速增长35.9%,达到408亿美元,预计至2021年行业前10位的服务商所占据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云应用服务(SaaS)预计2018年将大幅上涨22.2%,达到736亿美元,并预计至2021年云应用服务(SaaS)将占到整体应用软件支出的45%。云应用架构服务(PaaS)中,数据库云应用架构服务(dbPaaS)预计至2021年将达到100亿美元,目前超大规模云服务供应商正在不断扩大该类服务业务(表5)。
表5 2017—2021年全球公共云服务营业收入预测
公共服务 | 营业收入/10亿美元 |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
云业务流程服务(BPaaS) | 42.6 | 46.4 | 50.1 | 54.1 | 58.4 |
云应用架构服务(PaaS) | 11.9 | 15 | 18.6 | 22.7 | 27.3 |
云应用服务(SaaS) | 60.2 | 73.6 | 87.2 | 101.9 | 117.1 |
云管理及安全服务 | 8.7 | 10.5 | 12.3 | 14.1 | 16.1 |
云系统架构服务(IaaS) | 30 | 40.8 | 52.9 | 67.4 | 83.5 |
总体 | 153.5 | 186.4 | 221.1 | 260.2 | 302.5 |
说明:2018—2021年为预测值资料来源:Gartner,2018.4
2018年1季度全球用于云信心基础设施(服务器、存储和以太网交换机)支出同比增长45.5%,达到129亿美元,超大规模计算中心(Hyperscaler datacenter)的扩张及更新是主要驱动因素。公有云基础设施1季度收入达到90亿美元,同比增长55.8%,私有云基础设施1季度收入39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公共云和私有云基础设施收入总和占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支出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1.8%提升至46.1%。
从地域来看,2018年1季度全球所有地区的云信息基础设施收入都呈两位数增长。其中,亚太地区(除日本以外)增幅最大,同比增长74.7%,其次为美国、东亚和非洲地区、中欧和东欧地区,分别增长43.6%、42.3%和39.2%。
IDC预测,2018年全球云信息基础设施将增长21.3%,达到572亿美元,其中公有云将占到67%,增长23.6%,私有云预计增长16.7%。而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即非云信息基础设施)预计将小幅增长4.2%,占信息基础设施支出的比重将从2017年57.8%下降至54%。全球云信息基础设施未来5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0.5%,至2022年达到777亿美元,占信息基础设施支出的55.4%(图8)。
说明:2018—2022年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IDC
图8 2016—2022年全球云信息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占比
2.全球云计算服务企业竞争格局
目前,亚马逊、微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和谷歌在云计算服务领域的市场地位依然难以撼动。据Canalys公司于2018年2月估算,亚马逊AWS占据全球约32%的云市场份额,而Azure的市场份额约为14%,Forrester预测至2020年,亚马逊、微软、谷歌将占据全球云平台收入的80%。
2017年,亚马逊云服务(AWS)创造营业收入175亿美元,较2016年同比增长近43%。2018年1季度、2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54.4亿美元和61.1亿美元,较2017年同期同比分别增长49%和48.9%。亚马逊公司预测至2022年其云服务收入有望超过420亿美元。微软的智能云(Intelligent Cloud)2018年1季度、2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9亿美元、96亿美元,分别增长17%和23%。其中,包括服务器产品和云服务在内的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0%和26%。预计至2020年,微软Azure服务营业收入将达到190亿美元。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云业务(包括云计算即服务,以及硬件、软件的服务组合,为企业提供集成云解决方案)在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达到约170亿美元,2018年1季度收入42亿美元。谷歌公司包括Google Cloud Platform和G Suite在内的云服务已颇具规模,每季度的营收约为10亿美元。预计至2020年,谷歌云平台收入预计达到170亿美元。此外,阿里巴巴公司2018财年云计算收入同比增长101%,达到21.35亿美元。
未来,软件即服务(SaaS)供应商将可能降低自有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方面的投入,通过使用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平台或甲骨文云(Oracle Cloud)以实现业务部署和扩张。例如,Saleforce和Workday已采用亚马逊AWS平台服务进行业务拓展。
细分市场中,由于全球企业将传统数据中心向云系统架构迁移,以及转型数字业务项目的增长,2017年全球云系统架构服务(IaaS)市场规模增长29.5%,由2016年的182亿美元提升至235亿美元。其中,亚马逊是最大的服务供应商,2017年收入达122亿美元,占近52%的市场份额,微软、阿里巴巴、谷歌的增长率分别达到98.2%、62.7%、56%(表6)。这四家企业均是超大规模云系统架构服务(IaaS)供应商,占据73%的云系统架构服务(IaaS)市场份额,以及云系统架构服务(CombinedIaaS)和基础公共事业服务(IUS)市场总量的47%。
表6 2016—2017全球云系统架构公共云服务市场企业市场份额
企业 | 2017年 | 2016年 | 2016—2011 | ||
营业收入/ 100万美元 | 市场分额/% | 营业收入/ 100万美元 | 市场份额/% | 年增长率/% | |
亚马逊 | 12221 | 51.8 | 9775 | 53.7 | 25 |
微软 | 3130 | 13.3 | 1579 | 8.7 | 98.2 |
阿里巴巴 | 1091 | 4.6 | 670 | 3.7 | 62.7 |
谷歌 | 780 | 3.3 | 500 | 2.7 | 56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 | 457 | 1.9 | 297 | 1.6 | 53.9 |
其他 | 5902 | 25 | 5392 | 29.6 | 9.5 |
总计 | 23580 | 100 | 18213 | 100 | 29.5 |
资料来源:Gartner,2018.8
包括服务器、存储器等在内的云基础设施方面,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占据全球云信息基础设施最大市场份额,约34.9%,同比增长32.7%,收入达45亿美元。戴尔占到全球云信息基础设施收入比重最高,约15.9%,其次是HPE、思科、浪潮(Inspur)和华为,排名前5位的公司占到全球云信息基础设施的市场份额的42.2%。
大型云供应商通过平台提供多种大数据、数据工程、机器学习工具,如Amazon Neptune,Google AutoML,进而对数据技术产生重要影响,也使得初创企业较难与其竞争,初创公司需要通过差异化获得市场机会。未来,全球顶尖的信息技术供应商将主要聚焦四个业务,一是云平台(Cloud megaplatforms),提供全球化的“IAAS+PAAS”平台;二是企业应用平台,专注提供主要应用程序及SaaS产品,为开发者开发扩展和补充解决方案提供平台和API;三是云集成商或管理者,作为独立的软件和云服务供应商,专注多云和混合集成与管理;四是工业云平台。
3.云计算技术及应用趋势
(1)多云策略成趋势
多云架构是由多个云服务组成的云计算方式,来自多个云供应商的公有云或私有云,多云策略能大幅降低基础设施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利用多个云服务供应商的优势,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目前,容器应用的增长助推更复杂的多云策略的实施,一个重要的趋势是,云原生应用程序部署几乎完全从云基础设施上的虚拟机迁移至容器中,容器编排工具在运营和管理方面具备优势。据IDC公司预测,至2018年有85%的企业将采用多云架构。
(2)Kubernetes系统规模应用有望到来
Kubernetes正在被广泛应用,几乎全球主要公有云供应商均在采用和支持。Kubernetes作为开源系统,在提供云部署、扩展性和管理效率方面具有优势,其在各种云环境中都可运行,提高工作负载的可移植性,如开发人员能够将电脑上的工作负载原样迁移至托管的开发测试环境中,并原样将工作负载部署到运行在公有云或私有云的生产环境。未来,大批企业或个人用户将从红帽软件Red Hat的openshift平台或容器作业系统厂商CoreOS的Tectnoic平台获得Kubernetes平台服务。
(3)无服务器架构将成未来潮流
无服务器(Serverless)架构中,终端客户无需部署、配置或管理服务器,服务器服务由云平台提供。Serverless架构提供代码碎片化的软件架构(也被叫作功能即服务)。目前,亚马逊AWS、Google Cloud Functions、Microsoft Azure、IBM OpenWhisk、Iron.io和Webtask等各种开源平台都提供类似的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应用的发展,面向服务架构(SOA)及微服务(MSA)等服务的活跃,推动无服务器架构平台的快速发展。无服务器架构让开发者只需关注面向客户端的业务程序开发,后台服务由第三方服务公司提供改变软件开发和部署流程,推动NoOps(No operations)模式的发展。
(4)云安全技术加速成熟
Gartner2017年云安全技术成熟曲线显示,云安全技术正在加速发展和迭代。如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容器加密技术(Iaas Container Encryption)通过加密,保护保存于云中的整体流程或应用程序的数据。目前,已有服务商提供此类服务,如微软Linux就提供BitLocker和dmcrypt工具。数据损失保护(Data loss protection)逐步成熟,该技术是防止监管信息和知识产权等敏感数据泄露的有效方法, 帮助识别导致数据泄露的无依据或损坏的业务流程。还包括云安全评估技术、云测试工具和服务、身份与访问管理(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IAM)、灾难恢复即服务(DRaaS)等技术预计在2~5年内将会完全成熟。
三、信息技术服务融合创新态势
(一)区块链
1.全球区块链市场快速增长
区块链的核心是分布式分类账技术(DLT),通过提供真实版本(安全信息)、价值转移(安全所有权记录)、更快的计算和智能合同(自动买卖)来提供可信的数字服务,有望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工业、医疗、交通、零售、能源等领域。据IDC预测,2018年,全球区块链支出将达15亿美元,2017—2022年,全球区块链支出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73.2%,到2022年达到117亿美元。至2020年,25%的全球银行、30%的制造商与零售商及20%的医疗机构将在生产服务中使用区块链。至2021年,全球2000强企业中有至少25%的企业将应用区块链服务(图9)。
资料来源:国际数据公司IDC
图9 区块链应用领域
2.金融领域区块链支出最高
据预测,2018年全球金融领域区块链支出最高,将达到5.52亿美元,主要受银行服务使用增长的驱动。其次是批发和服务部门、制造业和资源部门,区块链支出分别将达到3.79亿美元和3.34亿美元。从区域来看,2018年美国最大的区块链投资将发生在批发和服务部门,而在西欧、中东和非洲、中国和亚太地区(除日本和中国),最大的区块链支出将出现在金融部门。
在金融领域,区块链主要应用于合规、跨境支付及结算、托管及资产跟踪、贸易融资及后贸易/交易结算、保险、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数字票据等。据IDC预测,2018年跨境支付及结算将是区块链支出最高的领域,达到1.93亿美元,贸易融资及后贸易/交易结算方面的区块链支出有望达到1.48亿美元。2017年,在119家公司投资区块链公司中,有39家参加投向金融服务软件供应商和R3联盟的融资,融资额达1.07亿美元(图10)。
3.区块链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价值值得期待
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技术是工业革命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性在工业生产中可极大地优化产业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区块链能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安全和信任,构建全新的、高效而灵活的业务模型,是工业4.0发展的重要组成。
资料来源:IFC
图10 2014—2017年进入区块链领域的金融服务公司
基于区块链技术可构建分布式的智能生产网络,生产者与用户以平等的节点身份接入,数据在任意节点之间传输,打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数据,实现信息的实时交互,数据在链上不可篡改,实现安全便捷的产品追溯。分布式制造模式使得多方平等参与到产品全周期,各环节紧密联系,促进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如在产品创新及研发方面,分布式制造推进产学研紧密合作,并依靠分布式网络获得外部资源,消费者也可更早参与到产品设计中,产品更适应市场需求。分布式智能制造还能使智能工厂网络系统安全、自主地订购必备的部件,在发生故障之前查明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降低能耗。
工业生产具备可追溯性、可追踪性,信息在价值链中公开。基于区块链的工业生产中促进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识,如企业可以利用区块链进行零件的跟踪、工厂温度的计量、优化供应链管理等,确保数据的可信性。在新的工业流程管理中,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产,且不需要外部的认证,从而增强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各种机制使得分布式数据库中的交易得到保障,同时允许不同工厂之间建立合作机制。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同样可协调物流,使得下单付款更为高效,甚至可从不同企业、品牌、用户的工业平台上进行销售和订购。区块链在其他领域也可独立发展,如智能计量,以便有效追踪和管理电力使用,或以防篡改的方式确保建筑的能效。在零售分销及服务领域、制造业及能源领域,区块链则主要应用于资产/货物管理、货品追溯。根据IDC公司的预测,2018年,用于货品追溯的区块链支出最高,预计将达到1.6亿美元。
总体来看,区块链技术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机会。区块链技术不可更改、可追溯、安全性、透明性推动工业流程的高效,确保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减少利益方之间的摩擦,从而降低成本,加快生产进程,使得生产系统更加灵活和步调一致,使得使用者享有高度自治,工业生产能在供需之间实现平衡而更加高效。
(二)医疗信息技术服务
1.全球医疗信息技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全球医疗信息技术服务快速增长。据Researchand Markets公司预测,至2023年全球医疗信息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2231.6亿美元,2018—2021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3.7%。另据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公司预测,至2025年,全球医疗云计算市场预计达到77.9亿美元,2017—202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预计达到18.9%。
全球范围内,医疗领域新技术应用快速增长,各种新的驱动因素不断出现,信息技术助力实现更优的医疗服务。2018年初,IDC对全球互联网医疗趋势进行预判,认为推进医疗创新的因素主要包括以技术为中心的转型趋势、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影响、以数据为中心的模式创新、网络威胁、扩大技术覆盖的产业革命以及对消费者的关注和可持续性。
大数据在医疗领域主要应用于患者预测、电子医疗记录(EHR)、实施警报、自我健康管理、预测分析、减少失误和提高医疗安全、远程医疗等。2017年,医疗大数据市场规模约142亿美元,预计至2025年将超过687.5亿美元。预计至2020年,全球医疗数据将超过2314艾字节。未来,随着可穿戴设备、数字医疗、移动医疗服务应用的提升,相关数据将进一步增长。医疗数据的增长也将促进医疗服务交付体系、成本和服务效率的优化,推动下游业务的增长。据Reportlinker报告数据,2017年,全球医疗数据分析市场规模约113亿美元,预计至2022年,全球医疗数据分析市场将达到341亿美元,其中医疗金融数据分析占最大比重,约四分之三。
云医疗发展速度已经超过其他领域。企业基于云服务,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积极探索医疗数据价值。据IDC预测,2018年,全球云医疗服务支出将达到108亿美元,是云金融市场的一倍,占到云服务支出的48%,预计2019年将增长26.1%。
医疗认知智能系统研发和应用正在快速发展。认知计算技术被应用于医疗活动和消费者健康管理,如病例分析、挖掘、诊断等领域的试验和探索,以及服务于制定治疗方案等决策。如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推出云医疗解决方案服务,利用基于云的人工智能系统服务——Watson认知医疗服务,并深度结合物联网技术、Apache Hadoop和Spark等。据P&S Market Research公司预测,至2024年,全球医疗认知计算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3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4%。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正在扩大,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物流、设施管理、临床诊疗、数据监测和远程医疗等。目前,物流和设施管理应用占比60%,临床诊疗、远程医疗、数据监测等相关业务应用快速增长。据预测,至2022年全球医疗物联网市场有望从2017年的412亿美元增至1580.7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超过30%。预计至2025年,医疗物联网市场将占到整体物联网市场的约30.2%,仅次于制造业。
至2019年,生命科学企业、患者及供应商之间的数字移动服务应用将有望提升50%。至2020年,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院资产跟踪、库存管理系统的使用率在全球范围内将翻一倍,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员工满意度及医院运营效率;20%的医疗机构和40%的生命科学机构将利用认知及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至少15%~20%的生产力。至2021年,全球数字医疗服务将占到全球医疗保健支出的6%。
2.医疗信息技术服务竞争格局
2017年,IDC公司发布医疗科技公司排名(Health Insights HealthTech Rankings 2017),其中,医疗科技服务商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Optum、Cerner、GE Healthcare、McKesson Technology Solutions、Epic Systems,排名前10位的企业均来自美国;全球医疗科技服务(医疗信息技术)商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飞利浦、西门子、英特尔和微软,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除了飞利浦、西门子,其余公司也均来自美国。
细分领域,2017年全球电子健康档案(EHR)市场,Cener公司居首位,占据全球17.3%的市场份额,其次是Epic公司,约占8.8%,第三是Allscripts公司,占到6.1%的市场份额,GE Healthcare位居第4位。全球医疗云主要供应商则是ClearDATA, CloudMine, IBM, Kinvey, Medable, Microsoft, MphRx, NTT DATA, Salesforce 及SAS(表7)。
表7 全球医疗科技服务商、技术服务商(医疗IT技术)排名
排名 | 医疗科技服务商 | 排名 | 技术服务商(医疗IT技术) |
1 | Optum | 1 | IBM |
2 | Cerner | 2 | Royal Philips |
3 | GE Healthcare | 3 | Siemens |
4 | McKesson Technology Solutions | 4 | Intel |
5 | Epic Systems | 5 | Microsoft |
6 | Allscripts | 6 | Cisco |
7 | athenahealth | 7 | FujiFilm |
8 | Roper Industries | 8 | HP Inc. |
9 | Nuance Communications | 9 | Accenture |
10 | Premier | 10 | Cognizant Technology Solutions |
资料来源:IDC
Optum公司是全球顶尖的医疗科技服务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为910亿美元,收益达11亿美元。在Everest集团2017年PEAK Matrix企业评估中,Optum公司被评为医疗支付信息技术服务、医疗供应商信息技术服务、医疗咨询服务领域的领导者。旗下Optum Insight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为医院、医生、政府、生命科学公司等提供医疗健康分析、软件、技术、咨询及流程管理等服务。2017年,Optum公司推出Optum IQ服务,在已有产品和服务中融入数据、分析和应用专业知识等创新技术内容,提供人群分析,药学风险、质量及网络解决方案、支付管理、收益管理、生命科学数据及工具等。Optum IQ聚焦医疗保健系统内的数据整合,在管理流程中搭建数据标准,并通过先进的分析平台实施分析。Optum IQ作为公司医疗服务的核心,正在建立跨医疗系统的通用语言,将不同来源和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实时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未来,OptumIQ将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利用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语言分析等技术,以处理海量数据,从而提升消费者行为、成本、风险、性能等方面的分析。
Cerner公司同样擅长医疗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拥有40年的医疗信息技术服务经验,提供包括人群健康管理及分析、临床医疗解决方案、收益管理、交易流程管理、咨询和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等。Cerner解决方案服务主要基于Cerner Millennium诊疗信息平台和Healthelntent人口健康数据及分析云平台,并推出Cerner Open Developer Experience(code.cerner.com) 开源平台项目,支持协同创新,以及CareAware医疗物联平台等。目前,Cerner公司旗下云管理及数据分析平台的客户超过140家,其在全球拥有30多个ITWorks客户的服务网络。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作为老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供医疗服务系统的优化、人口健康分析、医疗网络安全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推出Watson认知医疗服务,借助认知计算新模式,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视觉认知、机器学习等,提供包括医疗服务管理、基因学、肿瘤学、药学、临床医学等医疗数据分析和相关信息,提供快速处理和分析文献、资料、病患医疗数据,识别和提出个性化的认知解决方案服务和云平台服务。
荷兰飞利浦公司的医疗信息技术服务主要包括Intelli Bridge医疗数据互操作及集成解决方案等。其中,Intelli Bridge解决方案服务整合多个患者护理设备的实时数据,传输至信息中心或医院信息系统,并通过Care Event等移动解决方案进行信息传输和警报通知。2017年,飞利公司设备互联解决方案、预测分析和临床信息化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18%(约32亿欧元),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远程医疗、个人急救响应系统、高端放射及心脏病学信息化等领域已是全球领导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