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动态(2019)
目 录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动态(2019)
一、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形势
(一)全球汽车工业市场情况
2018年世界GDP同比增长3.7%,增速较2017年略有下降。发达经济体整体GDP增速2.3%,美国受益于减税等政策,在2018年仍实现了较快增长,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速4.6%,同比略有下降,但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其中,印度、中国增速远高于其他国家(见表1)。
表1 2017~2018年全球及主要经济体GDP增长情况
单位:% | |||||
地区 | 2017年 | 2018年 | 地区 | 2017年 | 2018年 |
世界 | 3.8 | 3.7 |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 4.7 | 4.6 |
发达经济体 | 2.4 | 2.3 | 俄罗斯 | 1.5 | 1.7 |
美国 | 2.2 | 2.9 | 中国 | 6.9 | 6.6 |
欧元区 | 2.4 | 1.8 | 印度 | 6.7 | 7.3 |
德国 | 2.5 | 1.5 | 东盟五国 | 5.3 | 5.2 |
法国 | 2.3 | 1.5 | 巴西 | 1.1 | 1.3 |
意大利 | 1.6 | 1 | 墨西哥 | 2.1 | 2.1 |
西班牙 | 3 | 2.5 | 南非 | 1.3 | 0.8 |
日本 | 1.9 | 0.9 | 中东北非 | 2.2 | 2.4 |
英国 | 1.8 | 1.4 | 沙特阿拉伯 | -0.9 | 2.3 |
加拿大 | 3 | 2.1 | 尼日利亚 | 0.8 | 1.9 |
资料来源:IMF。 |
2018年全球汽车销量约为9179万辆,同比微降0.9%。[1]各大洲差异较大,亚洲在持续多年增长后出现了下滑;北美、南美表现较好,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非洲和大洋洲体量较小,共计200万辆左右(见表2)。
表2 2013~2018年全球汽车销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区域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亚洲 | 3903 | 4098 | 4239 | 4579 | 4622 | 4480 | 5 | 3.4 | 8 | 0.9 | -3.1 |
北美洲 | 1893 | 2000 | 2123 | 2156 | 2126 | 2128 | 5.7 | 6.2 | 1.5 | -1.4 | 0.1 |
欧洲 | 1675 | 1721 | 1766 | 1853 | 1929 | 1954 | 2.7 | 2.6 | 4.9 | 4.1 | 1.3 |
南美洲 | 507 | 456 | 350 | 303 | 380 | 410 | -10.1 | -23.2 | -13.5 | 25.6 | 8 |
大洋洲 | 125 | 124 | 129 | 133 | 135 | 131 | -0.7 | 4 | 2.7 | 1.8 | -2.5 |
非洲 | 83 | 92 | 89 | 75 | 69 | 74 | 10.6 | -3.9 | -15.9 | -7 | 7.4 |
总计 | 8187 | 8491 | 8696 | 9098 | 9262 | 9179 | 3.7 | 2.4 | 4.6 | 1.8 | -0.9 |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
1.亚洲汽车市场
2018年,亚洲仍然是汽车需求量最大的区域,其销量前23国合计销售4418万辆,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超过48%,但是受中国汽车市场下滑的影响,亚洲销量同比下降3.1%,各国增速差异较大,涨跌不一。
(1)日本汽车市场
2018年,日本汽车市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销售汽车526万辆,同比微增0.7%(见表3)。其中,乘用车440万辆,同比增长0.2%;中重型载货车4.6万辆,同比增长5.2%;轻型载货车38万辆,同比下降0.2%;微型载货车19万辆,同比增长2.2%;客车26万辆,同比增长9.7%。
表3 2013~2018年亚洲汽车销量排名前四国家情况
单位:万辆,% | |||||||||||
主要国家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中国 | 2198 | 2349 | 2460 | 2803 | 2888 | 2808 | 6.9 | 4.7 | 13.9 | 3 | -2.8 |
日本 | 537 | 556 | 504 | 496 | 523 | 526 | 3.5 | -9.3 | -1.5 | 5.3 | 0.7 |
印度 | 324 | 318 | 342 | 367 | 402 | 440 | -1.9 | 7.8 | 7.2 | 9.5 | 9.5 |
韩国 | 154 | 166 | 183 | 183 | 179 | 181 | 7.9 | 10.4 | -0.4 | -1.8 | 1.1 |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
(2)印度汽车市场
印度受益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过去五年汽车销量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销售汽车440万辆,同比增长9.5%。其中,轿车224万辆,同比增长3.5%;SUV销售115万辆,同比增长8.4%;中重型载货车36万辆,同比增长26.2%;轻型载货车61万辆,同比增长30.1%;客车3.8万辆,同比增长0.1%。
(3)韩国汽车市场
2018年,韩国的汽车保有量在2000万辆左右,千人保有量约400辆,已达到饱和状态。因此,近几年韩国汽车销量趋于稳定,在180万辆左右波动。
(4)东盟国家汽车市场
整体来看,东盟国家汽车销量规模均不大,只有印度尼西亚年销量达到百万辆,2018年东盟六国合计销售334万辆,同比增长2.1%(见表4)。
表4 2013~2018年主要东盟国家汽车销量
单位:万辆,% | |||||||||||
主要国家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印度尼西亚 | 120 | 119 | 95 | 101 | 100 | 105 | -0.4 | -19.9 | 5.6 | -0.5 | 4.8 |
泰国 | 126 | 84 | 77 | 73 | 87 | 93 | -33.3 | -8.6 | -5.9 | 20.2 | 6.5 |
马来西亚 | 66 | 67 | 67 | 58 | 58 | 60 | 1.6 | -0.2 | -12.5 | -0.9 | 3.8 |
菲律宾 | 18 | 23 | 31 | 36 | 46 | 39 | 29.9 | 32.7 | 16 | 26.3 | -14.2 |
越南 | 10 | 13 | 21 | 27 | 25 | 28 | 38.1 | 56.3 | 30.1 | -7.7 | 10.2 |
新加坡 | 3 | 4 | 7 | 11 | 11 | 9 | 41.3 | 72.5 | 43.1 | 6.3 | -17.2 |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
2.欧洲汽车市场
2018年,欧洲29国汽车总销量1954万辆,同比增长1.3%,已连续增长五年。其中,西欧销量最多,六国合计销售670万辆,同比下降0.9%,占欧洲总销量的34.3%;中欧七国合计销售555万辆,同比增长0.8%,占欧洲总销量的28.4%;南欧八国合计销售438万辆,同比增长2.3%,占欧洲总销量的22.4%;东欧四国合计销售191万辆,同比增长11.7%,占欧洲总销量的9.8%;北欧四国合计销售101万辆,同比下降3.5%,占欧洲总销量的5.2%(见表5)。
表5 2013~2018年欧洲整体汽车销量
单位:万辆,% | |||||||||||
国家区域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西欧 | 592 | 617 | 666 | 678 | 676 | 670 | 4.2 | 7.9 | 1.8 | -0.3 | -0.9 |
中欧 | 447 | 465 | 495 | 526 | 550 | 555 | 4.2 | 6.4 | 6.3 | 4.5 | 0.8 |
南欧 | 253 | 290 | 343 | 395 | 428 | 438 | 14.5 | 18.3 | 15.2 | 8.2 | 2.3 |
东欧 | 301 | 261 | 166 | 150 | 171 | 191 | -13.3 | -36.4 | -9.4 | 13.8 | 11.7 |
北欧 | 82 | 87 | 96 | 103 | 105 | 101 | 6.4 | 9.3 | 8.1 | 1.4 | -3.5 |
合计 | 1675 | 1721 | 1766 | 1853 | 1929 | 1954 | 2.7 | 2.6 | 4.9 | 4.1 | 1.3 |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
(1)西欧汽车市场
西欧主要六国中,英法是需求最大的两个国家,2018年两国合计销售541万辆,占西欧总销量的80.8%。2018年,英国“脱欧”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降低了消费者的信心,加上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排放测试规程于2018年9月1日正式实施,导致英国汽车销量连续两年遭遇下滑,全年共销售273万辆,同比下降6.1%,其中乘用车237万辆,同比下降6.8%,轻型载货车36万辆,同比下降1.3%,中重型载货车1万辆;法国汽车销量仅次于英国,2018年市场表现较好,全年销售268万辆,同比增长3.4%(见表6),其中乘用车217万辆,同比增长3.0%,轻型载货车45万辆,同比增长5.1%,中重型载货车5.4万辆,同比增长7.7%,客车0.6万辆。法国在汽车总销量持续走高的同时,内部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燃油价格上涨及主要城市或在未来出台柴油车交通限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2018年法国柴油车销量同比下降7%,柴油车所占的市场份额也由2012年的70%降至40%。
表6 2013~2018年西欧六国汽车销量
单位:万辆,% | |||||||||||
国家名称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英国 | 260 | 284 | 306 | 308 | 291 | 273 | 9.5 | 7.7 | 0.5 | -5.4 | -6.1 |
法国 | 217 | 218 | 231 | 246 | 259 | 268 | 0.3 | 6.3 | 6.4 | 5.2 | 3.4 |
比利时 | 54 | 53 | 56 | 61 | 62 | 63 | -0.6 | 5 | 8.2 | 2.5 | 0.8 |
荷兰 | 48 | 45 | 52 | 40 | 42 | 45 | -6.3 | 16.3 | -2.3 | 4 | 7 |
爱尔兰 | 9 | 12 | 15 | 18 | 16 | 15 | 32 | 31.3 | 17.8 | -11 | -2.7 |
卢森堡 | 5.1 | 5.4 | 5.2 | 5.6 | 5.9 | 5.9 | 6.8 | -5 | 9.2 | 4.5 | 0 |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
(2)中欧汽车市场
中欧主要七国中,德国一家独大,2018年德国销售376万辆,同比微增0.3%(见表7),约占中欧总销量的67.7%,其中乘用车344万辆,同比下降0.2%,中重型载货车31万辆,同比增长1.2%。2018年3月德国联邦最高行政法院通过老旧柴油车禁行法案,以及相关监管机构引入标准更严格的排放测试,加速了德国柴油车占比下降,使该占比由2016年的38.8%下降至2018年的32.3%,汽油车占比跃升至62.4%,新能源汽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表7 2013~2018年中欧七国汽车销量
单位:万辆,% | |||||||||||
国家名称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德国 | 321 | 331 | 349 | 365 | 375 | 376 | 2.9 | 5.4 | 4.8 | 2.8 | 0.3 |
波兰 | 29 | 33 | 35 | 42 | 49 | 53 | 13 | 8.3 | 18.1 | 16.9 | 9.3 |
奥地利 | 32 | 33 | 34 | 36 | 39 | 38 | 4.2 | 2.4 | 7 | 8 | -2.4 |
瑞士 | 34 | 34 | 36 | 36 | 36 | 34 | -1.7 | 7.2 | -1.9 | -0.1 | -3.9 |
捷克 | 18 | 20 | 25 | 28 | 29 | 28 | 16.5 | 20.8 | 12.9 | 4.3 | -3.2 |
匈牙利 | 6 | 7 | 8 | 10 | 12 | 14 | 20.2 | 14.4 | 25.1 | 20.4 | 17.5 |
斯洛伐克 | 7 | 8 | 8 | 10 | 10 | 11 | 9.6 | 9.5 | 12.5 | 8.5 | 3.4 |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
(3)南欧汽车市场
南欧主要八国中,意大利销量最高,2018年销售208万辆,同比下降3.2%,约占南欧总销量的47.6%,其中乘用车191万辆,同比下降3.1%,轻型载货车17万辆,同比下降5.1%;其次是西班牙,销售156万辆,同比增长6.7%,其中,乘用车132万辆,同比增长6.8%,客车18万辆,同比增长6.4%,轻型载货车3.9万辆,同比增长13.2%,中重型载货车2.4万辆,同比下降2.0%。意大利和西班牙二者合计销售364万辆,占南欧总销量的83.3%;其他国家销量较低(见表8)。
表8 2013~2018年南欧八国汽车销量
单位:万辆,% | |||||||||||
主要国家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意大利 | 139 | 146 | 169 | 201 | 215 | 208 | 5.3 | 15.6 | 18.7 | 7.3 | -3.2 |
西班牙 | 78 | 99 | 121 | 135 | 146 | 156 | 26.8 | 23 | 11 | 8.5 | 6.7 |
葡萄牙 | 12 | 17 | 21 | 24 | 26 | 27 | 36 | 24.2 | 16.2 | 7 | 3.3 |
罗马尼亚 | 8 | 10 | 12 | 14 | 16 | 19 | 22.3 | 20.6 | 17.4 | 10.2 | 19.6 |
希腊 | 6 | 8 | 8 | 8 | 9 | 11 | 22.5 | 7 | 3.7 | 12.1 | 16.5 |
斯洛文尼亚 | 5.1 | 5.3 | 5.9 | 6.4 | 7.1 | 7.3 | 4.8 | 11.5 | 7.3 | 11.5 | 2.8 |
克罗地亚 | 2.8 | 3.4 | 3.6 | 4.3 | 5 | 6 | 22.2 | 5.2 | 20.4 | 17.2 | 18.7 |
保加利亚 | 1.9 | 2 | 2.4 | 2.6 | 3.1 | 3.4 | 5.2 | 15.4 | 12.2 | 18.5 | 9.9 |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
(4)东欧汽车市场
东欧主要四国中,2018年,俄罗斯销售180万辆,同比增长12.8%,占东欧总销量的94.2%(见表9)。
表9 2013~2018年东欧四国汽车销量
单位:万辆,% | |||||||||||
主要国家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俄罗斯 | 278 | 249 | 160 | 143 | 160 | 180 | -10.3 | -35.7 | -11 | 11.9 | 12.8 |
乌克兰 | 21 | 10 | 4.7 | 6.6 | 8.2 | 7.5 | -54.5 | -52 | 40.9 | 25.5 | -8.9 |
爱沙尼亚 | 1.5 | 1.7 | 2 | 2.3 | 2.6 | 2.6 | 13.3 | 17.6 | 15 | 11.4 | 2.7 |
白俄罗斯 | 1.9 | 2.2 | 1.2 | 1.2 | 0.8 | 0.9 | 12.1 | -45.9 | 4.8 | -33.1 | 15.3 |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
(5)北欧汽车市场
北欧四国销量均不大。瑞典销售42万辆,同比下降5.6%;丹麦销售26万辆,同比下降2.0%;挪威19万辆,同比下降4.3%;芬兰14万辆,同比增长1.7%(见表10)。
表10 2013~2018年北欧四国汽车销量
单位:万辆,% | |||||||||||
主要国家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瑞典 | 31 | 35 | 40 | 43 | 44 | 42 | 12.6 | 12.5 | 8.9 | 2.5 | -5.6 |
丹麦 | 21 | 22 | 25 | 27 | 26 | 26 | 5.1 | 10.6 | 8.3 | -0.6 | -2 |
挪威 | 18 | 18 | 19 | 20 | 20 | 19 | 0.1 | 5.5 | 4.4 | 1.7 | -4.3 |
芬兰 | 12 | 12 | 12 | 14 | 14 | 14 | 1.9 | 3 | 10.5 | 1.2 | 1.7 |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
3.北美汽车市场
2018年北美汽车市场销量中,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共销售2128万辆(见表11),同比微增0.1%,约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22%。
(1)美国汽车市场
2018年,美国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销售国。受大规模减税政策的影响,全年新车销售1782万辆,同比微增0.9%,其中轿车销售559万辆,同比下降11.4%,占美国汽车总销量的31.4%;轻型车(含皮卡及SUV)1175万辆,同比增长7.5%,占美国汽车总销量的65.9%,美国消费者需求从轿车转向皮卡与SUV的趋势仍在继续;中重型载货车49万辆,同比增长17.6%。
(2)北美其他主要汽车市场
2018年,加拿大销售汽车204万辆,同比下降1.7%;墨西哥销售142万辆,同比下降7.1%。
表11 2013~2018年北美三国汽车销量
单位:万辆,% | |||||||||||
国家名称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美国 | 1595 | 1693 | 1792 | 1797 | 1766 | 1782 | 6.1 | 5.9 | 0.3 | -1.8 | 0.9 |
加拿大 | 178 | 189 | 194 | 198 | 208 | 204 | 6.1 | 2.6 | 2.3 | 4.7 | -1.7 |
墨西哥 | 110 | 116 | 135 | 160 | 153 | 142 | 5.3 | 16.6 | 18.6 | -4.6 | -7.1 |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
4.南美汽车市场
2018年,南美五国共销售410万辆,同比增长8.0%,占全球汽车销量的4.5%(见表12)。
(1)巴西汽车市场
2018年,巴西经济复苏,汽车市场持续回暖,全年销售257万辆,同比增长14.6%。各细分市场均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其中轿车销售161万辆,同比增长10.7%;SUV销售50万辆,同比增长22.3%;轻型载货车37万辆,同比增长17.6%;中重型载货车7.4万辆,同比增长41.4%;客车1.9万辆,同比增长26.8%。
(2)南美其他主要汽车市场
2018年,阿根廷销售80万辆,同比下降10.1%;智利销售43万辆,同比增长15.2%;哥伦比亚销售26万辆,同比增长8.1%;乌拉圭销售4.6万辆,同比下降18.8%。
表12 2013~2018年南美主要国家汽车销量
单位:万辆,% | |||||||||||
国家名称 | 销量 | 同比增长 |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巴西 | 377 | 350 | 257 | 205 | 224 | 257 | -7.1 | -26.6 | -20.2 | 9.2 | 14.6 |
阿根廷 | 94 | 67 | 60 | 67 | 89 | 80 | -28.7 | -11.4 | 12.9 | 32.2 | -10.1 |
智利 | 22 | 26 | 31 | 35 | 38 | 43 | 18.2 | 19.2 | 12.9 | 7.7 | 15.2 |
哥伦比亚 | 29 | 33 | 28 | 26 | 24 | 26 | 10.8 | -13.2 | -9.7 | -7.2 | 8.1 |
乌拉圭 | 6 | 6 | 5 | 5 | 6 | 5 | -5.7 | -10.5 | -8.8 | 19.7 | -18.8 |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
5.其他汽车市场
2018年,澳大利亚销售115万辆,同比下降3.0%;南非销售55万辆,同比下降3.0%;埃及销售19万辆,同比增长42.9%;新西兰销售16万辆,同比增长1.0%。
(二)世界主要汽车集团销量规模
2018年,世界排名前十五的汽车集团共销售7624万辆,同比下降0.7%,全球占比83.1%,较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大众以1040万辆,连续2年排名全球第一,丰田以66万辆的差距紧随其后,通用、日产、现代分别排名3~5位,吉利是唯一进入前十五位的中国品牌(见表13)。
表13 2013~2018年世界排名前十五的汽车集团销量
单位:万辆,% | ||||||||
序号 | 集团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8年份额 |
1 | 大众 | 916 | 968 | 958 | 990 | 1025 | 1040 | 11.3 |
2 | 丰田 | 913 | 940 | 942 | 954 | 982 | 973 | 10.6 |
3 | 通用 | 950 | 973 | 981 | 994 | 997 | 863 | 9.4 |
4 | 日产 | 687 | 728 | 784 | 827 | 877 | 853 | 9.3 |
5 | 现代 | 669 | 709 | 729 | 755 | 685 | 692 | 7.5 |
6 | 福特 | 586 | 593 | 618 | 629 | 621 | 554 | 6 |
7 | 本田 | 425 | 443 | 462 | 491 | 526 | 522 | 5.7 |
8 | 菲亚特克莱斯勒 | 419 | 449 | 452 | 461 | 460 | 459 | 5 |
9 | 标致雪铁龙 | 282 | 311 | 316 | 306 | 263 | 357 | 3.9 |
10 | 五十铃 | 257 | 276 | 268 | 271 | 305 | 322 | 3.5 |
11 | 戴姆勒 | 194 | 209 | 237 | 253 | 274 | 276 | 3 |
12 | 宝马 | 172 | 187 | 201 | 210 | 218 | 221 | 2.4 |
13 | 吉利 | 96 | 87 | 100 | 129 | 186 | 217 | 2.4 |
14 | 马自达 | 125 | 131 | 145 | 146 | 153 | 154 | 1.7 |
15 | 塔塔 | 90 | 77 | 83 | 96 | 107 | 120 | 1.3 |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
(三)中国汽车工业的世界地位[1]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此后连续十年蝉联全球第一,过去10年复合增长率12.6%,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率2.8%,在全球所占市场份额也由十年前的20%上升到30%。
2018年,中国汽车销售2808万辆,虽然同比小幅下降2.8%,但占全球市场份额仍达到30.6%。
1.产销规模全球第一
(1)乘用车市场
2018年,中国乘用车销售2371万辆,同比下降4.1%,乘用车自2009年超越日本后,已连续十年位居全球榜首。在豪华车方面,2018年共销售(内需口径)304万辆,同比增长11.6%,增速远高于乘用车行业总体(-3.8%),其中,国产豪华车销售214万辆,同比增长20%,进口90万辆,同比下降4.5%。
中国豪华车市场需求旺盛,2011年首次突破100万辆,7年增长两倍,主要原因有:①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提高,汽车消费升级加快;②从供给角度看,随着竞争加剧,一方面,豪华品牌产品线不断下探,另一方面,豪华车价格下降较大,促使消费者调低购车预算;③从需求角度看,90后用户和换购用户的比重逐年增加,豪华车购买意愿不断提升。
(2)商用车市场
2018年,中国商用车销售437万辆,同比增长5.1%。其中,中重型载货车132.5万辆,同比下降1.6%;轻型载货车189.5万辆,同比增长10.2%;微型载货车66.6万辆,同比增长17.1%;客车48.5万辆,同比下降8.0%,客车销量仍居世界首位。
(3)新能源汽车市场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25.6万辆,同比增长61.7%,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60%,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2.中国持续保持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地位
从主要OEM中国销量占比来看,大众、日产、丰田、通用、现代、宝马、奔驰、奥迪等,中国销量均占其全球销量前三名。其中,大众中国销量占比为40%,通用为46%,中国仍然是汽车跨国公司全球最重要的市场。
表14 主要OEM中国销量占比
单位:万辆 | |||||
企业 | 中国销量 | 全球销量 | TOP3(占比) | ||
NO.1 | NO.2 | NO.3 | |||
大众 | 410 | 1040 | 中国(40%) | 德国(13%) | 美国(6%) |
日产 | 129 | 853 | 美国(17%) | 中国(15%) | 法国(7%) |
丰田 | 130 | 973 | 美国(24%) | 日本(23%) | 中国(13%) |
通用 | 363 | 863 | 中国(46%) | 美国(35%) | 巴西(5%) |
现代 | 83 | 692 | 美国(18%) | 韩国(17%) | 中国(16%) |
宝马 | 47 | 221 | 中国(24%) | 美国(14%) | 德国(14%) |
奔驰 | 51 | 276 | 中国(26%) | 美国(14%) | 德国(14%) |
奥迪 | 62 | 174 | 中国(32%) | 德国(15%) | 美国(12%) |
3.汽车跨国公司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地位的不断提高,跨国公司也纷纷在研发、产能扩建、新业务等方面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如大众在中国投入40亿元建设研发中心,在成都、佛山、青岛、天津、合肥等地扩建产能,并与滴滴等合作布局移动出行;丰田在常熟建设研发中心,建设天津四工厂和Mira未来/加氢站;通用在中国投资电池发展中心;奔驰投资9.3亿元提升北京设计中心能力,并与北汽建设新能源汽车基地和电池厂,布局Car2Go、CAR2share新业务;宝马在北京、上海、沈阳建设研发中心,在沈阳建设第五代电池基地,布局ReachNow即时出行、充电桩等。随着2018年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的出台及未来几年的逐步落地,跨国公司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二、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018年,受宏观经济及政策因素影响,汽车产销量低于年初预期,汽车企业经济效益增速放缓,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回落,但是这一年,汽车行业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创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汽车工业总体运行平稳。
(一)汽车工业总体规模
1.汽车产销规模[1]
2018年,中国汽车销售2808万辆,同比下降2.8%。乘用车2371万辆,同比下降4.1%。商用车437万辆,同比增长5.1%。新能源汽车125.6万辆,同比增长61.7%。
2.汽车零售额[2]
2018年,中国汽车实现零售额3.9万亿元,同比下降2.4%,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2%,较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汽车零售额下降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放缓0.27个百分点(扣除汽车类商品,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年仅回落0.4个百分点)。
3.机动车保有量[3]
2018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172万辆。截至2018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27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2.4亿辆,比2017年增加2285万辆,增长10.5%,汽车保有量占机动车保有量的比重持续提高,2018年已上升到73.4%。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达2.01亿辆,首次突破2亿辆,比2017年增加2085万辆,增长11.6%,是汽车保有量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私家车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保有量达1.9亿辆,近五年年均增加1952万辆;载货汽车保有量2570万辆,新注册登记326万辆。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6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1%,较2017年净增107万辆,增长70.0%,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1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1%。近五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年均增加50万辆,呈快速增长趋势。
全国有61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27个城市超过200万辆,其中北京、成都、重庆、上海、苏州、郑州、深圳、西安等8个城市超过300万辆,天津、武汉、东莞3个城市接近300万辆。
2018年出现了与往年不同的情况,一、二线城市需求与上年基本持平,但三、四线城市却出现了大幅下滑。从长远来看,大城市汽车增长的空间相对较小,而随着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居民收入提高,未来汽车保有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4.机动车驾驶人数
近五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呈现持续大幅增长趋势,年均增量超过3000万人。截至2018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达4.1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3.7亿人,占驾驶人总数的90.3%。
5.二手车交易情况
2018年,全国共办理机动车转移登记2128万笔,其中汽车转移登记2058万笔,占96.7%,比2017年增加177万笔,增长9.4%。二手车交易量与新车交易量的比值已达0.73。
(二)主营业务与企业利润
1.汽车主营业务小幅增长
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8.0万亿元,同比增长2.9%,低于行业总体,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主营业务收入的7.9%。
从全年各月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长率变动来看,一季度增长率为7.9%;上半年增长率为10.6%,增幅比一季度上升2.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长率为7.2%,增幅比上半年回落3.4个百分点;全年增长率为2.9%,比前三季度回落4.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上半年逐月走高,但下半年受汽车市场整体销量下滑影响,回落较大(见表15)。
表15 2018年汽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变动情况
单位:万亿元,% | |||||||||||
月份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1~10 | 1~11 | 1~12 |
2018年 | 1.3 | 2 | 2.7 | 3.4 | 4.1 | 4.7 | 5.3 | 6 | 6.6 | 7.4 | 8 |
2017年 | 1.2 | 1.9 | 2.5 | 3.1 | 3.7 | 4.3 | 4.9 | 5.6 | 6.3 | 7 | 7.8 |
累计增长 | 6.1 | 7.9 | 10.3 | 11.1 | 10.6 | 9.6 | 8.8 | 7.2 | 5.7 | 4.7 | 2.9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
2.汽车利润总额有所下降
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0.6万亿元,同比下降4.7%,占行业总体的9.2%。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2个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加,9个行业减少,其中汽车制造业是下降行业之一。2018年汽车行业的销售利润率达到7.6%,较2017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但仍高于行业整体利润率(6.5%)。从全年各月利润总额累计增长率变动来看,二季度增速较高,其他月份均同比下降,尤其是下半年下滑较大(见表16)。
表16 2018年汽车行业利润总额变动情况
单位:亿元,% | |||||||||||
月份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1~10 | 1~11 | 1~12 |
2018年 | 917 | 1505 | 2048 | 2639 | 3360 | 3730 | 4048 | 4518 | 4958 | 5453 | 6091 |
2017年 | 934 | 1579 | 2061 | 2625 | 3203 | 3670 | 4137 | 4698 | 5239 | 5799 | 6392 |
累计增长 | -1.8 | -4.7 | -0.6 | 0.5 | 4.9 | 1.6 | -2.1 | -3.8 | -5.4 | -6 | -4.7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
3.汽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018年,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3个百分点。从月度走势来看,上半年表现较好,逐月走高,但下半年快速下滑,尤其是四季度连续三个月同比下滑(见表17)。
表17 2018年汽车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动情况
单位:% | |||||||||||
月份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同比增长 | — | 9.5 | 11.9 | 13.2 | 14 | 6.3 | 1.9 | 0.7 | -0.7 | -3.2 | -4.1 |
累计增长 | 4.9 | 6.8 | 8.1 | 9.2 | 10.1 | 9.6 | 8.7 | 7.7 | 6.9 | 5.9 | 4.9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
(三)企业运营与成本70473180
1.汽车制造业应收账款增加
截至2018年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4.3万亿元,较同期增加1.1万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汽车制造业应收账款1.4万亿元,较同期增加977.4亿元,同比增长7.4%,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总额的9.9%,较同期微降0.1个百分点。
2.汽车制造业产成品存货总额上升较大
截至2018年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总额4.3万亿元,较同期增加2962.8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汽车制造业产成品存货3315.8亿元,较同期增加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总额的7.7%,较同期增加0.5个百分点。
3.汽车制造业亏损企业数增加
2018年,全国工业企业和汽车制造业企业亏损数量和亏损金额均有所上升,且汽车亏损企业数上升幅度较大。
截至2018年底,全国工业企业数37.8万家,较同期减少6929家,其中亏损企业5.7万家,较同期增加3706家,同比增长6.9%。汽车制造业企业数1.5万家,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4.0%,其中亏损企业2731家,较同期增加463家,同比增长20.4%,占全国亏损工业企业总数的4.8%,较同期增加0.6个百分点。
截至2018年底,全国工业企业亏损总额7940.8亿元,较同期增加622.3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汽车制造业亏损总额642.5亿元,较同期增加179.1亿元,同比增长38.6%,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亏损额的8.1%,较同期增加1.8个百分点。
4.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速低于行业
2018年,全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85.7万亿元,较同期增加6.5万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成本6.8万亿元,较同期增加2528.4亿元,同比增长3.9%,占全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7.9%,较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
5.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2018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1万亿元,同比增长9.5%,较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1.36万亿元,同比增长3.5%,拉低了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0.5个百分点,占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4%,较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
(四)汽车商品进出口70473181
1.汽车整车出口总体表现较好
2018年,全球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我国汽车出口市场也继续保持了回暖势头。乘用车出口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品牌汽车在品质和服务水平上有显著提高,以及国外主要市场经济体处于恢复上升通道,带动了一定需求增长;商用车出口方面,货车依然是出口的刚需车型,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客车出口增速略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及部分高风险市场成为企业开拓的重点,为我国汽车出口提供了机会。
然而,伊朗核协议变故、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及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美国加息缩表政策,以及新兴国家汇率市场及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等,对我国汽车出口市场增长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总体而言,2018年我国汽车出口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但出口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不足4%。
2018年,汽车整车出口表现较好,出口量继2012年后再次超过百万辆,全年累计出口104.1万辆,同比增长16.8%,增速较同期有所减缓(见表18)。从月度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变化趋势来看,1~8月同比增速较高,除2月11.9%的增长外,其他月份均能保持20%以上的增速。进入9月,受中美贸易摩擦、技术壁垒以及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影响,出口量同比出现大幅回落,从而打破了2018年连续8个月汽车出口同比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格局。我国第一大出口国伊朗的局势不明确,给我国整个出口市场造成很大压力,9月增速降至1%,四季度出口更是连续三个月以超过10%的幅度下跌。
表18 2014~2018年汽车出口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年份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销量 | 91 | 72.8 | 70.8 | 89.1 | 104.1 |
同比增长 | -6.85 | -20 | -2.74 | 25.9 | 16.8 |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
乘用车出口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年累计出口75.8万辆,同比增长18.5%,其中轿车出口31.1万辆,同比下降1.8%,占出口总量的41.0%;SUV出口40.1万辆,同比增长51.1%,是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占出口总量的52.9%;MPV出口1.5万辆,同比下降25.9%。柴油车出口1.4万辆,同比增长276.8%,汽油车出口72.9万辆,同比增长16.41%。
商用车出口增速比上年有所提升,全年商用车出口28.3万辆,同比增长12.5%,其中载货车19.8万辆,同比增长14.4%,客车5.6万辆,同比增长5.3%。柴油车20.8万辆,同比增长4.1%,汽油车6.9万辆,同比增长44.2%。
2018年,出口量位居前十的企业依次为上汽、奇瑞、北汽、江淮、东风、长安、沃尔沃、长城、一汽和华晨,分别出口23.8万辆、12.3万辆、7.7万辆、7.5万辆、7.4万辆、6.1万辆、5.6万辆、4.7万辆、4.4万辆和4.3万辆,和同期相比,北汽和华晨的出口量有所下降,其他企业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上汽、长安和长城增速尤为明显。2018年上述十家企业共出口83.8万辆,占汽车企业出口总量的80.5%。
2.汽车整车进口整体再现下滑
2018年,汽车累计进口113万辆,同比下降8.2%(终端销量85.4万辆,同比下降5.6%)。其中,轿车48.6万辆,同比增长2.6%;四驱越野车44.8万辆,同比下降15.2%;客车18.1万辆,同比增长19.4%;载货车1.5万辆,同比增长48.1%。其中新能源汽车7.8万辆(纯电动车1.7万辆,同比下降11.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0.6万辆,同比下降1.5%;普通混合动力汽车5.5万辆,同比增长26.4%),同比增长13.3%(见表19)。
表19 2009~2018年汽车进口量变化
单位:万辆,% | ||||||||||
年份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销量 | 42.1 | 81.3 | 104.2 | 113.2 | 119.5 | 142.8 | 105.6 | 104 | 123.1 | 113 |
同比增长 | 2.6 | 93.3 | 28.1 | 8.7 | 5.5 | 19.5 | -26 | -1.5 | 18.4 | -8.2 |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
从月度汽车进口量同比增长变化情况来看,全年只有1月、3月、7月、8月四个月同比增长,其他月份均有所下降,其中7月受关税降低刺激,突增50%,但仅仅是昙花一现。
2018年,在中美贸易摩擦及进口关税下调背景下,美系车进口量大幅下滑,全年进口19万辆,同比下降35.0%;受停产等因素影响,英系车进口9.6万辆,同比下滑21.3%;德系车、日系车享受关税下调红利,呈明显增长态势,进口量分别为29.7万辆和2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5%和1.4%,好于整体进口车市场。
2018年,我国平行进口的汽车共14.0万辆,同比下滑18.6%,占进口总量的12.6%,下滑1.6个百分点,为五年来的首次下滑。受政策导向、关税下调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对美系进口车加征关税等影响,2018年下半年平行进口量波动较大,形成大起大落的态势。在2018年平行进口车中,SUV保持主力地位,市场份额为85%,但较2017年仍下降3个百分点,MPV份额为8%,提升2个百分点,其他车型保持相对稳定。从排量来看,2.0~4.0L排量的平行进口车占比达到86.3%,其中2.0~3.0L排量占比减少13个百分点,3.0~4.0L排量区间提升9.7个百分点,2.0L以下的平行进口车份额提升明显,较同期提升1.6个百分点。
从产地来看,美系平行进口车份额较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受7月对美系车实施加征关税影响,美系平行进口车集中报关,7月当月同比增长190.8%,但9月后同比大幅下滑。
3. 2019年汽车出口规模预判
2019年,鉴于中国品牌产品竞争力提高、合资产品出口增强、出口方式转变、服务和品牌提升等利好因素,我国汽车出口仍将延续增长态势,且全年出口量维持在百万辆规模,但同比增速可能降至个位数。
2018年5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的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将汽车整车税率25%降至15%,将汽车零部件税率统一降至6%。该政策对2019年汽车及零部件进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还须观察。预计2019年汽车进口量约110万辆。
展望未来,中国汽车品牌一方面需要持续提升自身产品、服务的竞争力和对外出口的能力,参与全球汽车市场竞争;另一方面,汽车企业要加强协同,包括国内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也包括与跨国公司联合,共同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市场,为中国早日迈向汽车出口大国而不断努力。
(五)汽车行业价格指数
汽车行业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汽车产品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数,包括指导价指数和成交价指数。
2018年通过对96个汽车企业610个车型的价格走势监测,乘用车行业整体及细分市场价格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幅度较大。其中,整体价格指数较年初下降8.7%,A0级市场下降8.1%,A级市场下降9.2%,B级市场下降7.6%,C级市场下降10.5%,轿车市场下降8.9%,SUV级市场下降9.0%,MPV级市场下降4.9%(见表20)。
表20 2018年乘用车行业月度价格指数(整体及细分市场)
单位:% |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行业 | 99.7 | 99.4 | 98.7 | 98 | 97.2 | 95.8 | 94.7 | 94 | 93.4 | 93 | 92.2 | 91.3 |
轿车 | 99.6 | 99.3 | 98.5 | 97.8 | 97.1 | 95.5 | 94.3 | 93.6 | 93.1 | 92.7 | 92 | 91.1 |
SUV | 99.7 | 99.4 | 98.8 | 97.9 | 97.1 | 95.8 | 94.8 | 94.2 | 93.3 | 92.9 | 92 | 91 |
MPV | 100 | 99.9 | 99.5 | 99.1 | 98.6 | 97.6 | 96.9 | 96.4 | 96.1 | 96 | 95.7 | 95.1 |
C级车 | 98.4 | 98 | 97.4 | 96.6 | 95.7 | 94 | 92.6 | 91.9 | 91.4 | 91.1 | 90.2 | 89.5 |
B级车 | 99.7 | 99.4 | 98.8 | 98.1 | 97.5 | 96 | 95.1 | 94.7 | 94.3 | 94 | 93.4 | 92.4 |
A级车 | 99.8 | 99.5 | 98.7 | 98 | 97.2 | 95.8 | 94.8 | 93.9 | 93.2 | 92.6 | 91.8 | 90.8 |
A0级车 | 99.9 | 99.7 | 98.9 | 98.2 | 97.5 | 96.2 | 95 | 94.2 | 93.8 | 93.5 | 92.8 | 91.9 |
资料来源:威尔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2018年豪华车价格下降幅度最大,全年降幅达到10.8%,其中,二季度受关税下调影响,出现了大幅下滑;中国品牌指数全年下降9.4%,合资品牌指数下降7.8%,进口品牌指数下降7.9%,其中5月有一个明显上扬的阶段(见表21)。
表21 2018年乘用车行业月度价格指数(分类别)
单位:% |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豪华乘用车 | 99.1 | 98.5 | 97.9 | 97.1 | 96.2 | 93.1 | 92.1 | 91.7 | 91.2 | 90.9 | 90.3 | 89.2 |
合资乘用车 | 99.9 | 99.6 | 98.9 | 98.5 | 97.8 | 96.5 | 95.4 | 94.6 | 94.2 | 93.9 | 93.1 | 92.2 |
进口乘用车 | 99.6 | 99.3 | 98.4 | 98.4 | 98.5 | 95.3 | 94.5 | 94.1 | 93.8 | 93.4 | 92.6 | 92.1 |
中国品牌 | 99.7 | 99.5 | 98.9 | 97.9 | 97 | 96 | 95.2 | 94.4 | 92.9 | 92.3 | 91.6 | 90.6 |
资料来源:威尔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从国别来看,德系品牌价格下降幅度最大,全年降幅达到10.3%;其次是美系下降9.6%;中国品牌下降8.7%;韩系在年初有一个价格小幅上升,全年累计下降7.9%;法系下降6.9%;日系降幅最小,为5.9%(见表22)。
表22 2018年乘用车行业月度价格指数(分国别)
单位:% |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德系 | 99.4 | 98.9 | 98.1 | 97.3 | 96.5 | 94.6 | 93.3 | 92.6 | 92.2 | 91.8 | 90.7 | 89.7 |
法系 | 99.6 | 99.5 | 98.8 | 97.9 | 97 | 96 | 95.5 | 95 | 94.4 | 94.1 | 93.5 | 93.1 |
韩系 | 100.2 | 100.3 | 100 | 99.7 | 98.9 | 97.4 | 96 | 95 | 94.3 | 93.7 | 92.6 | 92.1 |
美系 | 99.9 | 99.5 | 98.8 | 98.2 | 97.5 | 95.7 | 94.6 | 93.8 | 93.2 | 92.8 | 91.6 | 90.4 |
日系 | 99.8 | 99.6 | 99 | 98.5 | 98.2 | 97 | 96.2 | 95.7 | 95.5 | 95.3 | 95 | 94.1 |
资料来源:威尔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六)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纵观全球,一个国家汽车产业的国际地位代表了这个国家制造业在国际上的总体地位,也是衡量这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经济强国来说,汽车产业无论在其国内经济,还是在国际贸易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汽车产业从1953年开始起步,2000年后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已成为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产业之一。
1.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起到支柱作用
过去二十年,中国汽车产业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快速增长,以其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就业面广、资金积累能力强等特点,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国民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非常明显,起着重要支柱的作用。2018年,在GDP统计中的41个产业中,汽车工业及相关产业链的产值排在第二位(第一位为电子工业),汽车工业及相关产业链的总产值占GDP的比重约为12%。
2.汽车产业拉动了巨大的关联产业链
汽车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等特点,对关联产业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汽车产业往往带动10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上游可带动采掘、钢铁、机械、橡胶、有色金属、石化、电子、纺织等几十个大产业,特别是加工业的发展;下游可带动销售、租赁、金融、保险、咨询、维修、加油站、餐饮等众多服务业。随着汽车产业外延的不断拓展,如地图、导航、电池、芯片等,汽车产业将与更多的产业形成关联关系,对关联产业的促进拉动作用还将进一步加强。
3.直接和间接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汽车产业有着巨大的产业规模和对上下游产业带动作用,不仅提供了很多直接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很大比例的间接就业。在几个主要的汽车生产国家中,与汽车相关的工业和服务业都拥有较大的就业人数,尤其是汽车服务业的就业人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幅度增长,就业比重明显提高。从发展趋势看,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汽车服务业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的就业机会还会继续增加,每增加一个汽车产业生产人员可增加十个相关人员就业,汽车产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将体现得更加明显。
4.为国家税收做出了重要贡献[1]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不仅满足了我国对汽车产品消费的需要,为交通运输和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同时汽车工业也为国家税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2018年汽车行业缴纳增值税523.8亿元,同比增长24.0%,占全国增值税总额的14.6%,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50.8亿元,同比增长27.6%。
5.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促进制造业整体水平提高
虽然汽车产业一般被列入传统产业,但汽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集大成者,汽车产业反映了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它对高新技术有非常强的吸收能力,可以带动和辐射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汽车产业涉及机械、电子、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纺织、橡胶、玻璃等多个行业,一辆汽车由2万多个零部件构成,制造工艺和流程复杂,对装备制造技术水平和相关零配件的相对要求高。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移动和共享出行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汽车产业领域将有更多的新技术出现,同时将融合各类相关的先进技术,进而推动整体制造水平的提升。
6.对生活方式和城市化的影响逐步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重心也由满足生活需要向消费升级和提升生活质量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同时追求服务消费和精神消费转变。其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消费结构升级,而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中的代表,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转变人民生活方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汽车作为人们的交通工具,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活动半径和生活空间,促进人们的出行,未来智能网联、共享和移动出行的发展,对人们的出行效率和出行方式将产生更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汽车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必然引起对旅游、餐饮、交通及其他服务业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引导人们转变消费结构,逐步实现消费升级。汽车产业在推动消费升级与转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还在经济布局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社会进步。
三、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及产业发展趋势
(一)汽车产业政策
2018年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国家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汽车产业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围绕对外开放、节能减排、新能源车、智能网联、行业管理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变革期汽车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助推了汽车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1.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2018年4月1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汽车合资股比开放的具体时间表,汽车行业将分类型逐步放开: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2家的限制。通过五年过渡,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股比限制。
5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的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将汽车整车税率为25%的135个税号和税率为20%的4个税号的税率降至15%,将汽车零部件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共79个税号的税率降至6%。
股比放开和整车、零部件进口关税下调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对汽车产业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完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2018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汽车产业投资规定》,并从2019年1月10日起正式实施。该规定涵盖了产业投资方向、投资项目标准、项目备案管理、协同监管要求、产能监测预警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夯实监管责任,加强部门协同监管,严厉查处违规项目,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以及投资项目管理责任要求等。该规定是主动适应新一轮产业变革大势、完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家在这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8年7月3日,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要求:自2019年7月1日起,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提前实施国VI排放标准,重点区域新增物流车辆新能源比例达到80%以上,加快推进国三及以下老旧车辆淘汰;通知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4.政策持续接力,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
2018年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018年1月26日,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产品的设计要求、生产要求和回收责任等。
2018年2月13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在提高新能源汽车补贴门槛的同时,降低补贴金额,对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最高挡位补贴金额有所提高,体现了政策对技术进步的鼓励。
2018年4月1日,工信部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并正式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好的整车企业可以通过出售多余积分来解决补贴不足情况下的资金短缺问题;而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不足的整车企业,就会面临花钱买积分以及燃油汽车停产等问题。2018年7月2日,新能源汽车双积分交易平台正式启动,标志着以非财税政策支持新能源、提升燃油车节能水平的方式正式实施,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018年4月2日,工信部等三部委正式发文,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实施动态管理,对2017年1月1日以前列入目录截至公告发布之日无产量或进口量的车型,以及该日期以后列入目录12个月内无产量或进口量的车型,将从目录中撤销。
2018年7月3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节能与新能源车船享受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对符合条件的节能乘用车实施车船税减半,对符合条件的插电(含增程式)混动乘用车免征车船税,优惠政策旨在鼓励节能减排。
2018年11月9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印发《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就提高充电设施技术质量、优化充电设施规划布局、提升充电设施运营效率、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充电设施供电保障、推进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充电设施标准体系等提出要求。
5.智能网联产业发展加速推进
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技术创新日益活跃,新型应用蓬勃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存在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产业生态亟待完善以及政策法规需要健全等问题。
2018年12月27日,工信部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车联网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可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
发展车联网产业有利于提升汽车网联化、智能化水平,实现自动驾驶,发展智能交通,促进信息消费,对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规范行业管理,加强行业调控
2018年11月26日,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并于2019年6月1日正式施行。该办法就汽车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改革和优化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办法的实施将进一步简化企业和产品类型、优化准入管理流程、建立开放的检验检测制度,并就完善监督检查措施等明确了要求。
2018年10月11日,国务院发布《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方案对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完善促进实物消费结构升级的政策体系、推进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建设、建立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优化促进居民消费的配套保障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就促进汽车消费优化升级提出了具体措施,对于未来三年内促进汽车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018年11月1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暂行办法将网约车这种具有创新意义的事物纳入出租汽车管理范围,从国家法规层面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此外,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232个城市出台网约车配套政策,为居民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二)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未来,全球经济将在不确定性下维持低速增长,在经济、技术、消费等的驱动下,汽车产业也将发生重大变革,市场容量增长将会出现波动,产业格局将会继续改变,产业分工会进一步向新兴国家转移,产业形态将联盟化,竞争将更加激烈。
中国汽车产业随中国经济的增长将保持中低速的波动增长,但是随着政策、技术、消费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巨大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正成为趋势,将带来汽车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等的重大变化,加速优胜劣汰。
从中长期来看,由于新技术、新消费和新市场的快速变化,全球汽车产业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但也将面临产业变革的阵痛,以及产业格局和分工的巨大变化,这也是中国品牌成长的重要机遇,学习成长能力、创新变革能力是关键。
1.政策法规引领方向
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是对中国汽车产业产生根本性影响的重大政策,会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控制权争夺,汽车企业将面临新的市场竞争洗礼。新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技术法规等将促进汽车产业向节能环保、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方向加速发展,新的消费政策和出行政策等将促使共享出行成为快速发展的新兴业态。
2.市场需求增速放缓
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出现了20多年来的首次下滑,意味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期逐渐结束,微增长可能成为新态势,需求日趋饱和,这将导致汽车行业由增量竞争逐渐转为存量竞争,由数量增长转为质量提升,汽车产业将逐渐迈向成熟期。在行业整体需求规模放缓的情况下,汽车需求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增换购用户比例快速上升,消费升级趋势加速,区域梯次需求动能减弱,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需要转型升级,需要高质量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政策导向、消费引领和技术迭代将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三大推手。
3.市场竞争加剧
首先,竞争主体多元化,掌握核心技术、掌控核心资源的各种力量,包括新的供应体系、科技公司、出行服务商、新势力等纷纷走上了竞争的舞台,形成行业竞争新格局。自主企业在技术积累、资源选择、人才获取、合资反哺等方面均面临更大压力。其次,竞争的焦点将由经营产品转向经营用户,由拼抢销量转化为争夺流量,联盟、生态圈、平台和数字资源、商业模式等将成为竞争关键要素。竞争的结果将导致一批汽车企业被淘汰出局。
4.用户体验加速升级
伴随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进程以及出行方式多元化,未来用户对汽车需求将向个性化、专属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90后、00后等新生代将成为汽车消费主体,主导未来消费,不断地推动消费理念、行为、方式等变化。
消费全过程的体验并非简单运转,功能成为消费者的主要关注点,全程的生产者、消费者互动成为主流。如何提升洞悉用户需求、发现商业机会、规避潜在风险的能力将是对每一个车企的考验。
5.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变革
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以AI为核心的计算平台将成为汽车的“第五大关键总成”,为应对海量数据扩展、超强计算能力需求,各大跨国公司已对AI平台大量投入,形成核心竞争能力。伴随电动、网联、智能、共享、体验深度融合发展,企业新的技术能力架构愈发清晰,HMI、自动驾驶模块正成为技术创新竞争的焦点。OEM通过收购、投资、联合开发等方式加速掌控与应用,动力电池将迎来技术换代,投入持续增加,合作强化;电子控制与电子电气技术升级,核心能力需要拓展。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驱动下,OEM将标配ADAS,并逐步向高级别自动驾驶L3、L4升级,科技公司与整车厂试行特定场景的L4电动出租/共享车,OEM呈现ADAS与特定场景L4并行开发的趋势。
6.品牌延展不断强化
随着汽车产品功能扩展、出行方式创新及汽车企业对品牌建设的重视,未来汽车品牌将不断延伸,产品品牌将更加细化,品牌特征更加明显。网联服务,将创建独立的技术服务品牌,自动驾驶的核心——AI计算平台可能将成为未来汽车最重要的技术和安全品牌,出行服务品牌已成为企业转型的标志和竞争优势。
7.产业生态加快布局
目前,全球产业重构趋势明显,汽车产业将由以前的垂直线性产业链向交叉网状的生态圈转变,中国汽车产业要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将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变革,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这种变革也就会存在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汽车企业需要营造健康的汽车产业生态来应对这种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已是汽车行业公认的未来发展趋势,汽车产业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将发生深刻变化,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合作、互相融合、共享协同的产业生态。
8.全新商业模式涌现
营销模式线上线下快速融合,功能互补强化,由低频交互向高频互动转化,汽车企业将由销售汽车产品向销售汽车产品及服务转型,这种汽车商业模式源自对用户需求及痛点的理解,随着汽车产业形态的变化,商业模式需要不断地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的产品模式、解决用户痛点或满足用户潜在需求的用户模式、渠道创新的推广模式等。
共享出行作为近几年的新鲜事物,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培养了出行习惯,逐渐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共享出行的发展对汽车市场需求规模产生抑制作用,但另外,共享出行受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盈利能力等因素影响,未来发展态势尚需观察。
9.融合发展已成趋势
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企业只有掌控核心战略资源,才能在未来的市场博弈中取得竞争优势。融合发展就成为汽车企业的战略选择,通过汽车企业间合作或跨界合作,识别合作领域,提出合作诉求,形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丰富自身的优质战略资源。如一汽、东风、长安的T3合作,滴滴与一汽、吉利、CATL等形成的移动出行联盟,宝马、FCA、英特尔、德尔菲等形成的自动驾驶战略联盟等。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会明显放缓;汽车行业内部需求结构也将发生较大变化,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将迎来快速增长期,但电动车仍是主力,同时,燃料电池将处于商业化前期;此外,共享占比将持续走高,智能网联化级别和程度也将快速提升。
四、中国汽车工业市场结构分析
2018年,汽车行业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创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汽车行业也经历了转折之年,产销规模出现20年来首次下滑,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再创新高。综合考虑,预计2019年全年汽车市场销售规模为2810万辆左右,与2018年基本持平,其中乘用车预计销售2370万辆,与2018年持平,商用车预计销售44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60万辆。出口方面,受中美贸易摩擦和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实施单方面制裁的影响,出口形势很可能会变得严峻,汽车出口预计达100万辆。
(一)汽车市场需求结构[1]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呈现乘用车弱、商用车强局面,乘用车(广义)累计销售2371万辆,同比下降4.1%;商用车累计销售437.1万,同比增长5.1%,商乘比为0.18,连续5年低于0.2。乘用车销量虽然下降,但仍占主导地位,2018年占比达到84.4%,连续7年超过80%,较10年前增长了12.4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商用车需求基本稳定在400万辆左右,行业增长主要依靠乘用车带动。
2018年,乘用车四个细分市场全线下滑,其中,轿车销售1152.8万辆,同比下降2.7%,SUV销售999.5万辆,同比下降2.5%,MPV销售173.5万辆,同比下降16.2%,交叉型乘用车销售45.3万辆,同比下降17.3%。
2018年,轿车、SUV、MPV和交叉型乘用车的需求比例约为25∶22∶4∶1。过去十年,乘用车内部需求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随着用户消费偏好的变化,SUV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尤其是2013年之后,SUV占比大幅上升,但2018年SUV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的高增长,轿车在SUV的冲击下,行业占比持续下降,但目前仍是需求最大的细分市场;MPV市场继续萎缩,主要是受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转移和购置税政策的透支消费的效应影响;交叉型乘用车降幅依旧明显,尽管近两年销售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但总体低迷态势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已连续十年下滑。
2018年,商用车整体表现较好,但内部分化较大。其中,中重型载货车在“921”新政、“蓝天保卫战”、车辆更新换代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年累计销售132.5万辆,同比下降1.6%,但产销规模仍处于历史高位;轻型载货车销售189.5万辆,同比增长10.2%;微型载货车销售66.6万辆,同比增长17.1%,是商用车增幅较大的细分市场。客车销售48.5万辆,同比下降8.0%,这种下滑趋势已持续四年。其中,大中型客车受公铁竞争影响,近年来基本稳定,而轻型客车受政策、购车需求下降及城市物流车辆效率提升、同城货运平台兴起削弱自备用车意愿等因素共同影响,需求连续下滑。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25.6万辆,同比增长61.7%,占汽车总销量比重为4.5%。新能源乘用车105.3万辆,同比增长82.0%,占新能源总量的83.8%,其中纯电动乘用车78.8万辆,同比增长68.4%,插电式混合动力26.5万辆,同比增长139.6%;新能源商用车20.3万辆,同比增长2.6%,其中纯电动商用车销售19.6万辆,同比增长6.3%,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销售0.57万辆,同比下降58.0%;燃料电池商用车销售0.15万辆,同比增长967.0%。整体来看,随着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变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需求上升明显,燃料电池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汽车市场发展走势
2018年,汽车市场月度销量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走势,上半年整体表现较好,下半年急转直下,连续六个月同比下滑。其中,乘用车下半年下滑幅度逐月增加,商用车增幅涨跌不一(见图1、图2、图3)。
图1 2018年汽车行业整体市场月度销量走势
图2 2018年乘用车市场月度销量走势
图3 2018年商用车市场月度销量走势
(三)汽车市场竞争态势
1.行业整体竞争态势
2018年,汽车市场行业集中度下降,但仍是大集团主导。TOP3集团累计销售1426.2万辆,行业占比49.4%,较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TOP4集团累计销售1666.4万辆,行业占比57.7%,较上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TOP10集团累计销售2503.6万辆,行业占比86.7%,较上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TOP12集团累计销售2600.1万辆,行业占比90.0%,较上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见表23)。
表23 2018年汽车行业TOP12集团销量、份额及变化
排名 | 集团 | 销量 | 份额 | |||||
2017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2017年 | 2018年 | 增减变化 | |
1 | 1 | 上汽 | 691.6 | 701.3 | 1.4 | 24 | 25 | 1 |
2 | 2 | 东风 | 412.1 | 383.1 | -7 | 14.3 | 13.6 | -0.6 |
3 | 3 | 一汽 | 334.6 | 341.8 | 2.2 | 11.6 | 12.2 | 0.6 |
5 | 4 | 北汽 | 251.2 | 240.2 | -4.4 | 8.7 | 8.6 | -0.1 |
6 | 5 | 广汽 | 200.1 | 214.3 | 7.1 | 6.9 | 7.6 | 0.7 |
4 | 6 | 长安 | 287.2 | 213.8 | -25.6 | 9.9 | 7.6 | -2.3 |
7 | 7 | 吉利 | 130.5 | 152.3 | 16.7 | 4.5 | 5.4 | 0.9 |
8 | 8 | 长城 | 107 | 105.3 | -1.6 | 3.7 | 3.8 | 0 |
9 | 9 | 华晨 | 74.6 | 77.9 | 4.4 | 2.6 | 2.8 | 0.2 |
10 | 10 | 奇瑞 | 67.3 | 73.7 | 9.6 | 2.3 | 2.6 | 0.3 |
12 | 11 | 比亚迪 | 41 | 50.2 | 22.5 | 1.4 | 1.8 | 0.4 |
11 | 12 | 江淮 | 50.5 | 46.2 | -8.5 | 1.7 | 1.6 | -0.1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TOP12集团市场表现差异较大,企业分化明显。上汽、一汽、广汽、吉利、华晨、奇瑞、比亚迪7家实现同比增长,东风、北汽、长安、长城、江淮5家同比下降,其中,比亚迪、吉利表现突出,增速超过15%,北汽、广汽、比亚迪排名均上升一位。
2.乘用车市场竞争态势
2018年,乘用车市场TOP3集团累计销售1275.9万辆,行业占比51.6%,较上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TOP4集团累计销售1489.8万辆,行业占比60.3%,较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TOP10集团累计销售2214.9万辆,行业占比89.6%,较上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TOP13集团累计销售2310.3万辆,行业占比93.5%,较上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
TOP13集团排名中,一汽、广汽、吉利、华晨、奇瑞、比亚迪六家实现同比增长,其他七家同比下降。其中,比亚迪、吉利表现突出,增速超过15%,广汽、北汽排名均上升一位(见表24)。
表24 2018年乘用车市场TOP13集团销量、份额及变化
排名 | 集团 | 销量 | 份额 | |||||
2017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2017年 | 2018年 | 增减变化 | |
1 | 1 | 上汽 | 651.1 | 643 | -1.2 | 26.3 | 27.1 | 0.8 |
2 | 2 | 东风 | 352.7 | 325.1 | -7.8 | 14.3 | 13.7 | -0.6 |
3 | 3 | 一汽 | 302.8 | 307.8 | 1.6 | 12.2 | 13 | 0.7 |
5 | 4 | 广汽 | 199.7 | 213.9 | 7.1 | 8.1 | 9 | 0.9 |
6 | 5 | 北汽 | 196.9 | 188.7 | -4.2 | 8 | 8 | 0 |
4 | 6 | 长安 | 235 | 154.8 | -34.1 | 9.5 | 6.5 | -3 |
7 | 7 | 吉利 | 130.5 | 152.3 | 16.7 | 5.3 | 6.4 | 1.1 |
8 | 8 | 长城 | 95 | 91.5 | -3.7 | 3.8 | 3.9 | 0.01 |
9 | 9 | 华晨 | 66.6 | 69.9 | 5 | 2.7 | 2.9 | 0.3 |
10 | 10 | 奇瑞 | 66.2 | 67.9 | 2.7 | 2.7 | 2.9 | 0.2 |
11 | 11 | 比亚迪 | 41 | 50.2 | 22.5 | 1.7 | 2.1 | 0.5 |
12 | 12 | 众泰 | 31.7 | 25.5 | -19.4 | 1.3 | 1.1 | -0.2 |
13 | 13 | 江淮 | 22.2 | 19.8 | -11.1 | 0.9 | 0.8 | -0.1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3.商用车市场竞争态势
与乘用车不同,商用车行业集中度不断上升。2018年,商用车市场TOP3集团累计销售175.2万辆,行业占比42.1%,较上年同期上升5.5个百分点;TOP4集团累计销售226.7万辆,行业占比54.5%,较上年同期上升4.9个百分点;TOP10集团累计销售360.3万辆,行业占比86.6%,较上年同期上升6.0个百分点。
TOP10集团中,长安、上汽、一汽、重汽、长城、大运6家实现同比增长,其他4家同比下降。其中,上汽一枝独秀,同比增速高达40%以上,份额增长3.6个百分点,其次,长安、长城增速超过10%,上汽、长安排名均上升两位,东风、北汽排名下降(见表25)。
表25 2018年商用车市场TOP10集团销量、份额及变化
排名 | 集团 | 销量 | 份额 | |||||
2017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2017年 | 2018年 | 增减变化 | |
3 | 1 | 长安 | 52.3 | 59 | 12.8 | 12.6 | 13.5 | 0.9 |
4 | 2 | 上汽 | 40.6 | 58.2 | 43.5 | 9.8 | 13.3 | 3.6 |
1 | 3 | 东风 | 59.3 | 57.9 | -2.4 | 14.3 | 13.3 | -1 |
2 | 4 | 北汽 | 54.3 | 51.5 | -5 | 13 | 11.8 | -1.3 |
5 | 5 | 一汽 | 31.8 | 34.1 | 7.2 | 7.6 | 7.8 | 0.2 |
6 | 6 | 重汽 | 30 | 32.7 | 8.8 | 7.2 | 7.5 | 0.3 |
7 | 7 | 江淮 | 28.3 | 26.5 | -6.4 | 6.8 | 6.1 | -0.7 |
8 | 8 | 陕汽 | 18.8 | 18.3 | -2.5 | 4.5 | 4.2 | -0.32 |
9 | 9 | 长城 | 12 | 13.8 | 15.1 | 2.9 | 3.2 | 0.3 |
10 | 10 | 大运 | 7.9 | 8.2 | 4.6 | 1.9 | 1.9 | 0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四)中国品牌市场表现(狭义乘用车)
1.中国品牌市场需求
过去十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取得长足发展,年销量由2008年165万辆增长到2018年的948.7万辆,十年增长4.8倍,行业占比由2008年的29%增长到2018年的40.8%,十年提升11.8个百分点。2017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首次突破千万辆,行业占比达到42.2%的历史高峰,但2018年出现了转折,全年销售948.7万辆,同比下降7.0%,下滑幅度大于合资品牌,行业占比40.8%,较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见表26)。
表26 2009~2018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
单位:万辆,% | ||||||||||
年份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销量 | 263.2 | 379.6 | 406.2 | 463.4 | 559.8 | 619.1 | 761.1 | 979.9 | 1020.5 | 948.7 |
同比增长 | 59.5 | 44.3 | 7 | 14.1 | 20.8 | 10.6 | 22.9 | 28.8 | 4.1 | -7 |
行业占比 | 31.4 | 33.7 | 32.7 | 34 | 34.3 | 33.7 | 38 | 41.4 | 42.2 | 40.8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2018年,中国品牌轿车共销售239.1万辆,同比增长1.9%,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0.7%,较上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在轿车市场,中国品牌相对较弱,销量排名前二十的车型中仅有帝豪EC7一款中国品牌车型。在电动轿车方面,中国品牌优势明显,这也是拉动中国品牌轿车增长的主要动力(见表27)。
表27 2009~2018年中国品牌轿车销量
单位:万辆,% | ||||||||||
年份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销量 | 221.7 | 293.3 | 294.6 | 304.7 | 330.5 | 271.7 | 239.8 | 232.1 | 234.7 | 239.1 |
同比增长 | 69.5 | 32.3 | 0.4 | 3.4 | 8.5 | -17.8 | -11.7 | -3.2 | 1.1 | 1.9 |
轿车占比 | 29.7 | 30.9 | 29.1 | 28.4 | 27.5 | 22 | 20.5 | 19.1 | 19.8 | 20.7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随着中国用户消费偏好变化,SUV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7.7%,明显高于乘用车行业增幅(19.1%),行业占比总体处于逐年提升趋势,2017年达到59.8%的历史高峰。中国品牌车企抓住机遇,推出大量适应市场需求的SUV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并带动整个中国品牌份额的上升。随着合资品牌SUV车型的推出,中国品牌在SUV市场的优势逐渐减弱。
2018年,中国品牌SUV销售576.8万辆,同比下降5.9%,占SUV销售总量的57.7%,较上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行业贡献度降低,是中国品牌整体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见表28)。SUV是中国品牌的优势市场,在销量排名前二十车型中,中国品牌占据一半,其中排名前五的均是中国品牌。
表28 2009~2018年中国品牌SUV销量
单位:万辆,% | ||||||||||
年份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销量 | 26.4 | 56.5 | 60 | 86.3 | 121.5 | 182.3 | 328.6 | 515.3 | 613 | 576.8 |
同比增长 | 11.9 | 114.4 | 6.1 | 43.9 | 40.8 | 50.1 | 80.3 | 56.8 | 19 | -5.9 |
SUV占比 | 40 | 42.6 | 37.6 | 43.1 | 40.6 | 44.7 | 53.3 | 57.5 | 59.8 | 57.7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总体来看,MPV发展相对缓慢。自2016年之后,MPV整体开始大幅度下滑。中国品牌在MPV市场处于主导地位,但受消费升级、用户需求转移、合资品牌不断推出家用MPV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品牌的优势有所下降。2018年,中国品牌MPV销售132.8万辆,同比下降23.1%,占MPV销售总量的83.5%,较同期下降6.5个百分点。销量排名前二十的MPV车型中有七款为中国品牌(见表29)。
表29 2009~2018年中国品牌MPV销量
单位:万辆,% | ||||||||||
年份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销量 | 15.1 | 29.8 | 51.7 | 72.4 | 107.9 | 165.1 | 192.6 | 232.4 | 172.8 | 132.8 |
同比增长 | 42.4 | 97.9 | 73.4 | 40.2 | 48.9 | 53 | 16.7 | 20.7 | -25.7 | -23.1 |
MPV占比 | 53.4 | 60.3 | 65.9 | 73.7 | 80.6 | 82.6 | 85.9 | 88.9 | 90 | 83.5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2.中国品牌市场竞争
2018年,中国品牌乘用车TOP10集团合计销售842.8万辆,占中国品牌乘用车总量(948.7万辆)的88.8%,较同期上升3.0个百分点。从过去十年看,中国品牌乘用车行业集中度整体处于上升趋势(见表30)。
表30 2009~2018年中国品牌乘用车TOP10集团销量
单位:万辆,% | ||||||||||
年份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销量 | 214.9 | 294.8 | 322.3 | 372.6 | 457.6 | 519 | 630.9 | 813.6 | 875.3 | 842.8 |
同比增长 | 59.6 | 37.2 | 9.3 | 15.6 | 22.8 | 13.4 | 21.6 | 28.9 | 7.6 | -3.7 |
行业占比 | 81.7 | 77.7 | 79.3 | 80.4 | 81.7 | 83.8 | 82.9 | 83 | 85.8 | 88.8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 |
2018年,销量排名前十的中国品牌企业依次为上汽(208.8万辆)、吉利(152.3万辆)、长城(91.5万辆)、长安(86.8万辆)、奇瑞(60.3万辆)、广汽(60.0万辆)、东风(60.0万辆)、北汽(52.5万辆)、比亚迪(50.2万辆)、一汽(20.3万辆)。其中,上汽超过200万辆规模,吉利近年来表现突出,2018年达到150万辆规模(见表31)。
表31 2009~2018年中国品牌乘用车TOP10集团销量
单位:万辆 | ||||||||||
年份 | 2009 | 2010 |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