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品工业发展动态
目 录
二、EIE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中国消费品工业发展动态
(2014-2015年)
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制造业陷入低增长陷阱。美国经济增长步伐加快,实现了衰退以来的最快增速2.4%,但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动全球经济强劲复苏,其中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接近停滞,中国经济亦放缓回落到7.4%,逐步进入“新常态”。受困于消费疲软和消费者信心不足,全球消费品工业增长不乐观。发达经济体消费品工业增速持续下滑,部分行业增长停滞甚至陷入负增长,且形势日益悲观。发展中国家消费品工业增长低于预期,且增速持续下滑。可以预计,随着全球需求继续放缓,特别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上利率攀高、工资与投入品价格增加、产品出口价格下跌等因素,2015年消费品工业下行压力仍会延续。
图1-1 2014年1-12月主要经济体消费者信心指数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Wind,2015年3月。
2014年,全球制造业陷入低增长陷阱,且增速持续下滑。2014年3季度,整体制造业同比增长3%,相比2季度环比下降1.1%。在此背景下,消费品工业增长疲软,多数行业低速增长,且增速进一步下滑。
与整体制造业相比,消费品行业增长呈现分化态势。2014年3季度,除烟草、纺织、皮革与鞋帽、木材加工(不含家具)、家具及其他制造业增速高于整体制造业外,增速分别为7.3%、3.8%、4.2%、3.3%和6.1 %,食品与饮料、服装、造纸、印刷与出版、橡胶与塑料增速均低于整体制造业,增速分别为2.8%、1.2%、1.4%、1.6%和2.9%。
与1、2季度相比,多数行业增速持续下滑。相比2季度,除烟草、印刷与出版、家具及其他制造业环比分别增长4.7%、0.2%和4.5%外,食品与饮料、纺织、服装、皮革与鞋帽、木材加工(不含家具)、造纸、橡胶与塑料分别环比下降3.6%、4.0%、4.5%、2.1%、1.1%、1.9%、1.6%和1.1%。
表1-1 2014年前3季度全球主要消费品行业产出同比增速
行业 | 2014Q1 | 2014Q2 | 2014Q3 |
食品与饮料 | 4.0% | 4.0% | 2.8% |
烟草 | 18.7% | 9.4% | 7.3% |
纺织 | 4.9% | 5.1% | 3.8% |
服装 | 7.2% | 3.5% | 1.2% |
皮革与鞋帽 | 7.1% | 4.1% | 4.2% |
木材加工(不含家具) | 3.0% | 4.2% | 3.3% |
造纸 | 4.9% | 1.4% | 1.4% |
印刷与出版 | 1.2% | 1.3% | 1.6% |
橡胶与塑料制品 | 6.2% | 4.7% | 2.9% |
家具及其他制造业 | 9.0% | 5.5% | 6.1% |
整个制造业 | 4.8% | 3.4% | 3.0% |
数据来源:UNIDO,2015年1月。
在全球制造业低增长背景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消费品工业增速放缓,且不同行业增长分化明显、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部分消费品行业增长接近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消费品工业增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且没有出现行业负增长现象。
一、发达经济体
2014年在整体制造业处于低速增长背景下,发达经济体消费品工业增速持续下沿,部分行业增长停滞甚至陷入负增长,且形势日益悲观。
与整体制造业相比,2014年3季度,除食品和饮料、皮革与鞋帽、木材加工(不含家具)、橡胶与塑料、家具与其他制造业增速高于整体制造业外,增速分别为1.3%、1.7%、1.8%、2.6%和2.9%,其他行业均低于整体制造业,特别是烟草、服装、印刷和出版呈现负增长,增速分别为-2.1%、-5.8%和-0.3%。
与1、2季度相比,3季度多数行业增速持续下滑。相比2季度,除木材加工(不含家具)、印刷与出版、橡胶与塑料外环比略有增长外,食品与饮料、烟草、纺织、服装、皮革与鞋帽、造纸、家具及其他制造业分别环比下降0.4%、1.4%、0.9%、3.6%、2.1%、0.7%和0.7%。
从区域角度及其原因来看,发达经济体消费品工业增长的贡献主要来源于美国消费品工业的复苏。由于消费需求疲软、通缩加剧、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欧盟消费品工业增长接近停滞。出于走出通缩困境和减少债务目的,日本于4月1日起消费税从5%提升到8%,但该项政策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抑制了居民消费,导致消费品工业增长亦不乐观。
表1-2 2014年前3季度发达经济体主要消费品行业产出同比增速
行业 | 2014Q1 | 2014Q2 | 2014Q3 |
食品和饮料 | 2.1% | 2.0% | 1.3% |
烟草 | -2.3% | -1.4% | -2.1% |
纺织 | 2.8% | 1.8% | 0.9% |
服装 | 1.2% | 0.8% | -5.8% |
皮革与鞋帽 | -0.8% | 4.4% | 1.7% |
木材加工(不含家具) | 2.6% | 2.2% | 1.8% |
造纸 | 0.6% | 0.0% | 0.0% |
印刷与出版 | -0.3% | -1.0% | -0.3% |
橡胶与塑料 | 5.5% | 3.9% | 2.6% |
家具及其他制造业 | 4.0% | 3.2% | 2.9% |
整个制造业 | 2.5% | 1.5% | 1.2% |
数据来源:UNIDO,2015年1月。
二、EIE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2014年,EIE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增速下滑,消费品工业增长低于预期,且增速持续下滑。
2014年3季度,EIE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整体制造业同比增长6.9%。与整体制造业相比,消费品工业增长分化,其中,烟草、印刷与出版、家具及其他制造业增速高于整体制造业,增速分别为8.4%、10.4%和9.0%,而食品和饮料、纺织、服装、皮革与鞋帽、木材加工(不含家具)、造纸、橡胶与塑料增速均低于整体制造业,增速分别为4.8%、4.9%、3.9%、5.1%、6.3%、4.0%和3.3%。
与1、2季度相比,3季度多数行业增速持续下滑。相比2季度,除烟草、家具及其他制造业分别环比增长5.4%和9.4%外,食品和饮料、纺织、服装、皮革与鞋帽、木材加工(不含家具)、造纸、印刷与出版、橡胶与塑料分别环比下降7.3%、5.0%、4.8%、 2.2%、4.1%、4.0%、08%、4.5%和2.5 %。
从区域角度及其原因来看,EIE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消费品工业增速走低主要原因是中国和拉丁美洲消费品工业增速下滑。特别是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包括阿根廷、巴西和智利。拉丁美洲虽然在金融危机中保持了较高增速,吸引了发达国家和中国的资本投资,但是受制于该区域内需求不足,外资流入减缓,加上通胀率和利率升高抬高了中间投入品价格,消费品工业增速放缓。
表1-3 2014年前3季度EIE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主要消费品行业产出同比增速
行业 | 2014Q1 | 2014Q2 | 2014Q3 |
食品和饮料 | 6.3% | 6.4% | 4.8% |
烟草 | 22.0% | 10.8% | 8.4% |
纺织 | 5.7% | 6.2% | 4.9% |
服装 | 9.5% | 4.5% | 3.9% |
皮革与鞋帽 | 10.8% | 3.9% | 5.1% |
木材加工(不含家具) | 3.9% | 8.0% | 6.3% |
造纸 | 13.1% | 4.1% | 4.0% |
印刷与出版 | 9.6% | 11.8% | 10.4% |
橡胶与塑料 | 7.5% | 5.9% | 3.3% |
家具及其他制造业 | 13.9% | 7.7% | 9.0% |
整个制造业 | 8.6% | 7.3% | 6.9% |
数据来源:UNIDO,2015年1月。
三、主要国家重点行业情况
(一)纺织服装业
1. 意大利
意大利服装品牌全球出名,包括阿玛尼(Armani )、范思哲(Versace )、Gucci、Prada、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 )、Missoni、杰尼亚(Zegna ),、Diesel等知名品牌。依托其品牌优势,纺织服装工业在意大利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服装行业。2012年,意大利纺织服装工业企业数量47667家,产值508亿欧元,就业人数 354496人,分别占制造业的11.4%、5.9%和9.2%。
表1-4 意大利纺织与服装行业生产指标
制造业 | 纺织 | 服装 | |
企业数量(家) | 417306 | 15291 | 32376 |
销售收入(亿欧元) | 9061.7 | 213.9 | 299.0 |
产值(亿欧元) | 8688.5 | 214.1 | 294.1 |
就业人数(人) | 3846840 | 136464 | 218032 |
数据来源:Eurostat,2015年2月。
意大利是全球重要的纺织与服装行业出口大国,纺织与服装均居全球领先地位。2013年意大利纺织、服装出口分别居全球第四位、第二位。纺织行业总出口174.15亿美元,其中前十大出口国货地区分别为德国、法国、罗马尼亚、西班牙、英国、美国、中国香港、瑞士、土耳其和俄罗斯,累计份额为56.38%。服装行业总出口180.22亿美元,其中前十大出口国或地区分别为法国、德国、瑞士、美国、俄罗斯、英国、中国香港、日本、西班牙、中国,累计份额为67.96%。
表1-5 2013年意大利纺织行业出口情况
出口(亿美元) | 占总出口份额(%) | |
德国 | 20.1 | 11.5 |
法国 | 18.2 | 10.4 |
罗马尼亚 | 10.2 | 5.9 |
西班牙 | 9.9 | 5.7 |
英国 | 8.7 | 5.0 |
美国 | 7.5 | 4.3 |
中国香港 | 6.7 | 3.8 |
瑞士 | 6.0 | 3.5 |
土耳其 | 5.6 | 3.2 |
俄罗斯 | 5.3 | 3.1 |
数据来源:Comtrade,2015年2月。
表1-6 2013年意大利服装行业出口情况
出口(亿美元) | 占总出口份额(%) | |
法国 | 19.3 | 10.7 |
德国 | 15.7 | 8.7 |
瑞士 | 14.7 | 8.1 |
美国 | 14.5 | 8.0 |
俄罗斯 | 13.9 | 7.7 |
英国 | 10.8 | 6.0 |
中国香港 | 10.5 | 5.8 |
日本 | 9.3 | 5.2 |
西班牙 | 8.5 | 4.7 |
中国 | 5.2 | 2.9 |
数据来源:Comtrade,2015年2月。
2014年,意大利经济更加不景气,四个季度GDP增长率分别为0.2%、-0.2%、0.2 %、0.3 %,其中前三个季度均低于2013年同期。宏观经济的不景气背景下,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接近停滞,甚至负增长,四个季度居民消费指数分别同比增长0.1 % 、0.0%、-0.1%和0.1%,亦整体低于2013年同期。纺织服装行业作为重要的消费品行业,与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
从生产来看,意大利纺织服装工业增长乏力,恢复至2010年的水平仍待时日。2014年1—11月,纺织服装工业生产指数呈现下滑态势,各月均低于90,相比2013年,整体变化不大。相比整体制造业,纺织服装工业相对更加不景气。2014年1—11月,纺织服装工业生产指数各月均低于同期整体制造业,当然整体制造业亦增长乏力,各月生产指数略大于90。分行业来看,纺织行业与服装行业均不景气,特别是服装行业。1—11月,服装行业生产指数由84.4降低到74.7,而纺织行业生产指数在90左右波动。
图1-2 2014年1-11月意大利纺织服装行业生产指数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Eurostat,2015年2月。
从销售来看,意大利纺织服装销售略好于2013年,但表现差于整体制造业。1—11月,纺织服装工业销售收入指数整体呈温和上升态势,相比2013年,除8月份外,各月均高于2013年同期。但相比整体制造业,各月销售收入指数均低于制造业同期水平,但整体制造业亦没有恢复至2010年的销售水平。分行业来看,虽然服装行业销售整体呈现弱上升态势,但仍不及纺织行业,纺织行业销售已恢复至2010年的水平。分销售目的来看,国内销售依然延续不景气态势,而纺织服装国外销售已经超过2010年的生产水平,销售收入指数达到120。
图1-3 2014年1-11月意大利纺织服装行业销售收入指数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Eurostat,2015年2月。
从价格来看,纺织服装价格变化不大,略好于2013年。1—12月,纺织服装价格指数均为107左右,各月相比2013年同期略有上升。分行业来看,纺织行业与服装行业价格走势与纺织服装工业价格走势相同,都表现为今年各月变化不大,略高于2013年同期。
图1-4 2014年1-12月意大利纺织服装行业出厂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Eurostat,2015年2月。
2. 印度
纺织服装工业是印度的重要经济支柱,也是最大的出口创汇部门之一。目前,印度纺织行业就业人数4500万人,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4%,增加值占GDP的4%,出口约为总出口的12%。
印度是全球重要的纺织、服装出口国家。2013年,印度纺织、服装出口分别居全球第二位和第三位。纺织行业总出口208.73亿美元,其中前十大出口国或地区分别为美国、中国、阿联酋、孟加拉国、德国、英国、斯里兰卡、意大利、法国、土耳其,累计份额为59.85%。服装行业总出口138.38亿美元,其中前十大出口国或地区分别为美国、英国、阿联酋、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沙特阿拉伯、丹麦,累计份额为73.42%。
表1-7 2013年印度纺织行业出口情况
出口(亿美元) | 占总出口份额(%) | |
美国 | 43.0 | 20.6 |
中国 | 21.3 | 10.2 |
阿联酋 | 13.0 | 6.2 |
孟加拉国 | 11.5 | 5.5 |
德国 | 9.3 | 4.5 |
英国 | 9.0 | 4.3 |
斯里兰卡 | 5.3 | 2.5 |
意大利 | 4.7 | 2.3 |
法国 | 4.2 | 2.0 |
土耳其 | 3.6 | 1.7 |
数据来源:Comtrade,2015年2月。
表1-8 2013年印度纺织行业出口情况
出口(亿美元) | 占总出口份额(%) | |
法国 | 7.3 | 5.3 |
西班牙 | 6.6 | 4.8 |
意大利 | 5.1 | 3.7 |
荷兰 | 4.4 | 3.2 |
沙特阿拉伯 | 2.9 | 2.1 |
丹麦 | 2.7 | 2.0 |
数据来源:Comtrade,2015年2月。
进入2014年,从生产来看,纱线增速大幅放缓。4—10月,纱线产量315.3万吨,相比2013年同期增长2%。其中,棉纱、混纺纱、化纤纱产量分别为232.5万吨、52.8万吨和30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 , 4%和10%。
从价格来看,除部分化纤产品外,国内需求放缓导致纱线价格持续下降,进而拉动原材料棉花价格下降。1—12月,棉纱价格由249.41卢比/千克降低到229.24卢比/千克,混纺纱由220卢比/千克降低到 190卢比/千克,棉花由116.03卢比/千克降低到91.29卢比/千克,而变形纱价格略有上涨,由119.5卢比/千克上涨至122.8卢比/千克。
图1-5 2014年1-12月印度纺织服装行业出厂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印度纺织部,2015年2月。
3. 越南
2013年,纺织和服装工业产值分别为1743118亿盾、2052041亿盾,分别占制造业的3.6%和4.3%。
凭借着原料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纺织行业与服装行业成为越南的传统优势出口部门。2013年,越南纺织行业总出口78.22亿美元,其中前十大出口国或地区分别为美国、日本、中国、韩国、土耳其、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加拿大、德国、泰国,累计份额为80.31%。2013年,越南服装行业总出口133.98亿美元,其中前十大出口国或地区分别为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西班牙、英国、加拿大、中国、荷兰、法国,累计份额为88.92%。
表1-9 2013年越南纺织行业出口情况
出口(亿美元) | 占总出口份额(%) | |
美国 | 27.07 | 34.6 |
日本 | 10.72 | 13.7 |
中国 | 9.95 | 12.7 |
韩国 | 6.33 | 8.1 |
土耳其 | 2.13 | 2.7 |
柬埔寨 | 1.93 | 2.5 |
印度尼西亚 | 1.52 | 1.9 |
加拿大 | 1.22 | 1.6 |
德国 | 1.10 | 1.4 |
泰国 | 0.85 | 1.1 |
数据来源:Comtrade,2015年2月。
表1-10 2013年越南服装行业出口情况
出口(亿美元) | 占总出口份额(%) | |
美国 | 64.67 | 48.3 |
日本 | 16.14 | 12.0 |
韩国 | 14.12 | 10.5 |
德国 | 5.93 | 4.4 |
西班牙 | 4.88 | 3.6 |
英国 | 4.19 | 3.1 |
加拿大 | 3.03 | 2.3 |
中国 | 2.36 | 1.8 |
荷兰 | 2.19 | 1.6 |
法国 | 1.62 | 1.2 |
数据来源:Comtrade,2015年2月。
2014年,越南经济快速增长,增速持续上升。GDP同比增长5.98%,实现了近三年的最高增速,分别高于2012年的5.25%和2013年的5.42%,其中四个季度分别同比增长5.06% , 5.34% , 6.07%和6.96%。
从生产来看,受益于经济快速增长,纺织服装工业以及整个制造业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2014年,纺织行业与服装行业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1.8%和10.4%0。1—12月,纺织行业生产指数从79.4上升到121.8,服装行业生产指数从118上升到132.3。与2013年相比,纺织与服装各月生产指数均高于2013年同期。与整体制造业相比,纺织行业、服装行业生产指数分别高12.1和3.1。从主要产品来看,棉织品和化纤织物产量分别为331.8 MNm2 , 727.9 MNm2,相比2013年分别同比增长16.9%和5.4%,衣服产量2980.2百万件,同比增长9.1%。生产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就业增长。相比2013年,2014年纺织品与服装的就业指数分别为105.6和106.6。
图1-6 2014年1-12月越南纺织服装行业生产指数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越南统计局,2015年2月。
但是,行业库存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服装行业。服装行业库存增长高于生产增长,反映出国内需求不足。相比2013年,2014年纺织品与服装的消费指数分别为106.1和109.0,库存指数分别为107.6和127.9。
(二)食品工业
1. 法国
法国是欧盟第二大食品市场,其食品工业在制造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特别是食品行业。2012年,法国食品行业的企业数量、产值和就业人数分别为57475个、1352.6亿欧元和561001人,分别占整体制造业的26.4%、17.0%和18.5%。
表1-11 2012年法国食品工业经济指标
制造业 | 食品 | 饮料 | |
企业数量(个) | 217865 | 57475 | 3117 |
销售收入(亿欧元) | 8952.3 | 1518.0 | 266.4 |
产值(亿欧元) | 7658.9 | 1352.6 | 242.8 |
就业人数(人) | 3029253 | 561001 | 51694 |
数据来源:Eurostat,2015年2月。
2013年,法国食品出口551.9亿美元,位居全球第四。从出口目的地来看,法国食品主要出口到发达国家,其中前十大出口国或地区分别为德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美国、荷兰、中国、瑞士、日本,累计份额为68.20%。
表1-12 2013年法国食品行业出口情况
出口(亿美元) | 占总出口份额(%) | |
德国 | 61.2 | 11.1 |
英国 | 61.0 | 11.1 |
比利时 | 57.1 | 10.3 |
意大利 | 46.5 | 8.4 |
西班牙 | 41.4 | 7.5 |
美国 | 34.8 | 6.3 |
荷兰 | 27.9 | 5.1 |
中国 | 19.4 | 3.5 |
瑞士 | 13.6 | 2.5 |
日本 | 13.5 | 2.4 |
数据来源:Comtrade,2015年2月。
2014年,受制于居民消费需求和政府支出增长接近停滞,法国经济缓慢增长,但在投资增长带动下经济略好于2013年同期。四个季度GDP增长率分别为0.5%、0.1%、0.1%和0.5 %,投资分别增长0.2%、0.2%、0.6%和0.5%。
与宏观经济走势类似,食品工业缓慢复苏,但复苏迹象依然脆弱。从生产来看,法国食品工业生产整体呈下行态势,但略好于制造业整体水平。与2013年相比,2014年食品工业略好于2013年,但仍未达到2010年的生产水平。2014年1—11月,食品工业生产指数在100左右小幅波动,除5月、8月和11月外,其他月份均略高于2013年同期。相比整体制造业,食品工业生产指数均高于整体制造业。食品和饮料生产情况均接近食品工业整体生产水平,但饮料生产情况相对好于食品。
图1-7 2014年1-12月法国食品工业生产指数变化情
数据来源:Eurostat,2015年2月。
从销售来看,食品工业销售情况略好于2013年。2014年1—11月,各月食品工业销售收入指数约为115,除5月、7月、8月外,各月销售收入指数均高于2013年同期。同样,食品工业销售情况好于整体制造业。分销售区域来看,国外销售情况显著好于国内销售,且好于2013年同期。
图1-8 2014年1-12月法国食品工业销售收入指数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Eurostat,2015年2月。
从价格走势来看,受制于需求疲软,价格持续走低。2014年1—12月,食品价格出厂价格指数在110左右波动,整体呈下行态势。食品与饮料价格走势相对分化,食品价格持续下行,而饮料价格不断回升。
图1-9 2014年1-12月法国食品工业出厂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Eurostat,2015年2月。
2. 英国
食品工业是英国制造业中的重要部门,特别是食品行业。2012年,英国食品行业的企业数量、产值和就业人数分别为6889个、849.44亿欧元和368140人,分别占整体制造业的5.4%、14.7%和14.8%。
表1-13 2012年英国食品工业经济指标
制造业 | 食品 | 饮料 | |
企业数量(个) | 127905 | 6889 | 1339 |
销售收入(亿欧元) | 6147.8 | 913.8 | — |
产值(亿欧元) | 5784.6 | 849.4 | — |
就业人数(人) | 2482898 | 368140 | 44120 |
数据来源:Eurostat,2015年2月。
从出口目的地来看,英国食品工业出口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欧盟内部的爱尔兰、法国、荷兰和德国四国。2013年,英国食品工业总出口161.89亿美元,其中前十大出口国或地区分别为爱尔兰、法国、荷兰、德国、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瑞典、丹麦、波兰,累计份额为90.99%,其中爱尔兰、法国、荷兰、德国四国累计份额为68.19%。
表1-14 2013年英国食品行业出口情况
出口(亿美元) | 占总出口份额(%) | |
爱尔兰 | 48.0 | 29.6 |
法国 | 27.4 | 16.9 |
荷兰 | 17.6 | 10.9 |
德国 | 17.5 | 10.8 |
西班牙 | 9.7 | 6.0 |
比利时 | 9.0 | 5.5 |
意大利 | 7.2 | 4.4 |
瑞典 | 4.0 | 2.5 |
丹麦 | 3.7 | 2.3 |
波兰 | 3.3 | 2.1 |
数据来源:Eurostat,2015年2月。
2014年,英国经济恢复进程加快,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亦表现不错,但下半年受制于投资下降,经济存在下行压力。四个季度GDP增长率分别为1.8%、2.7%、2.6%和0.4%,投资增长率分别为2.4%、8.2%、-2.1%和- 1.3%。
图1-10 2014年1-12月英国食品工业生产指数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Eurostat,2015年2月。
食品工业生产恢复加快,但价格仍延续下行态势。从生产来看,食品工业生产好于2013年。2014年1—11月,食品工业生产指数持续增加,从105.9增加到109.7,各月生产指数均高于2013年同期。与整体制造业相比,食品工业亦呈现出较好的恢复态势。相比制造业,食品工业生产指数各月均高于同期制造业5.0左右。分产品来看,食品与饮料增长显著分化。2014年1—11月,各月饮料生产指数均在120左右,而食品各月均低于107。
图1-11 2014年1-12月英国食品工业出厂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Eurostat,2015年2月。
从价格来看,食品价格仍维持低位。2014年1—12月,食品工业出厂价格从113.3降低到109.4,而且多个月份低于2013年同期。分产品来看,食品与饮料价格继续延续2013年的下行态势。2014年1-12月,食品出厂价格指数从114.0降低到110.7,饮料出厂价格指数从110.0降低到104.2。
(三)医药工业
1. 德国
德国是全球第三大、欧盟第一大医药市场,其中2013年医药市场规模为551.6亿美元。自欧元区经济危机以来,德国医药工业增速放缓。特别是2013年,国内通过延长药品价格控制的法案。根据该法案,拥有专利权的昂贵药品的价格仍将会维持在2009年水平,该项法案使部分医药企业收入和利润减少。
德国医药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经济部门,企业平均产值显著高于整体制造业。2013年,德国医药企业568家,其中基本药物企业和制剂企业分别为75家和492家;产值413.5亿欧元,其中基本药物和制剂产值分别为12.9亿和400.6亿欧元;就业12.14万人,其中基本药物和制剂就业人员分别为6061人和11.54万人。与整体制造业相比,医药企业数量占制造业的0.28%,但产值达到2.47%,医药企业平均产值为整体制造业的9倍。
表1-15 2012年德国医药工业经济指标
制造业 | 医药工业 | 基本药物 | 制剂 | |
企业数量(个) | 207396 | 568 | 75 | 492 |
销售收入(亿欧元) | 18737.5 | 456.8 | 13.5 | 443.2 |
产值(亿欧元) | 16735.3 | 413.5 | 12.9 | 400.6 |
就业人数(人) | 7143573 | 121443 | 6061 | 115382 |
数据来源:Eurostat,2015年2月。
从行业结构来看,德国医药企业以小企业为主,市场竞争较为激烈。2012年,德国企业561家,250人以上的企业84家,仅占比15.0%。但从产值来看,这84家就业人数250人以上的企业总产值占总产值比例达到88.56%。主要医药企业包括勃林格殷格翰、默克集团、拜耳医药保健、Noxxon Pharma等全球知名企业。
德国是全球第一大医药出口国,占全球总出口的15%左右。从出口目的地来看,凭借着产品质量优势,德国医药主要出口到发达国家。2013年,德国医药总出口778.48亿美元,其中前十大出口国或地区分别为美国、荷兰、英国、瑞士、比利时、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奥地利,累计份额为67.21%。
表1-16 2013年德国医药工业出口情况
出口(亿美元) | 占总出口份额(%) | |
美国 | 112.6 | 14.5 |
荷兰 | 87.6 | 11.3 |
英国 | 69.1 | 8.9 |
瑞士 | 50.7 | 6.5 |
比利时 | 49.1 | 6.3 |
法国 | 44.9 | 5.8 |
意大利 | 33.5 | 4.3 |
俄罗斯 | 28.5 | 3.7 |
日本 | 24.5 | 3.1 |
奥地利 | 22.7 | 2.9 |
数据来源:Comtrade,2015年2月。
2014年,受制于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放缓,德国经济低速增长,略低于2013年同期。四个季度GDP增长率分别为0.5%、0.6%、0.1%和0.4%, 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率分别为0.1%、0.2%、0.3%和-0.1 %。
图1-12 2014年1-12月德国制药工业生产指数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Eurostat,2015年2月。
德国医药工业恢复加快,主要经济指标好于2013年。从生产来看,制药工业生产明显好于2013年。2014年各月生产指数均高于2013年,且除5月份生产指数为108.7外,其他各月生产指数均高于110,其中11月生产指数达到了122.3。与整体制造业相比,制药工业生产好于整体制造业。除5月份和7月份生产指数分别低于0.2和0.3外,其他月份均高于整体制造业。从制药工业的结构来看,制药工业生产增加的贡献主要来源于制剂部门,而基本药物部门生产不乐观,不仅没有恢复到2010年的生产水平,且低于2013年同期。
从销售来看,销售亦好于2013年。2014年各月销售收入指数均高于110,与2013年相比,除11月略低于2013年1.9外,其他各月均高于2013年同期。与整体制造业相比,制药工业销售好于整体制造业,除2月份销售收入指数比整体制造业低0.1外,其他月份均高于同期整体制造业。从制药工业的结构来看,与生产情况不同,制药工业销售增加的贡献主要来源于基本药物,而非制剂。与医药工业相比,基本药物销售收入指数除11月份外,其他各月均高于同期医药工业。与制剂相比,基本药物多数月份明显高于同期制剂,特别是7月份,基本药物销售收入指数高于制剂34.1。从销售目的地来看,销售收入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国外销售,而不是国内销售。与国内销售收入指数相比,国外销售收入指数各月明显高于国内,各月均高于20.0以上。
图1-13 2014年1-12月德国制药工业销售收入指数
数据来源:Eurostat,2015年2月。
从就业和产品价格来看,就业情况和出厂价格亦好于2013年。与2013年相比,就业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各月均高于2013年同期。分产品来看,基本药物和制剂出厂价格指数均好于2013年,特别是基本药物。
图1-14 2014年1-12月德国制药工业出厂价格指数
数据来源:Eurostat,2015年2月。
2. 比利时
比利时是全球知名的制药产业技术中心和药品分销中心。国内大型药企主要为优时比制药(UCB )、欧米茄制药、杨森制药(1961年已经并入美国强生集团,属于强生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等公司,此外,在比利时大量投资的大型跨国药企有百特、先灵葆雅、辉瑞制药、健赞制药、赛诺菲-安万特、罗氏制药、雅培公司以及葛兰素史克等大型跨国药企。
比利时是全球第三大医药出口国,仅次于德国和瑞士。与德国医药工业类似,比利时医药工业出口目的地亦主要为发达国家。2013年,比利时医药工业总出口额为574.49亿美元,其中出口前十位国家分别为德国、法国、美国、意大利、英国、日本、俄罗斯、荷兰、加拿大、西班牙,占总出口额的70.36%。
表1-17 2013年比利时医药工业出口情况
出口(亿美元) | 占总出口份额(%) | |
德国 | 85.6 | 14.9 |
法国 | 80.4 | 14.0 |
美国 | 75.8 | 13.2 |
意大利 | 45.8 | 8.0 |
英国 | 37.4 | 6.5 |
日本 | 18.4 | 3.2 |
俄罗斯 | 18.0 | 3.1 |
荷兰 | 14.7 | 2.6 |
加拿大 | 14.2 | 2.5 |
西班牙 | 13.8 | 2.4 |
数据来源:Comtrade,2015年2月。
目前,医药工业产值和就业人数均约为整体制造业的4%。从市场结构和企业结构来看,比利时医药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大企业垄断了医药市场,其中制剂为医药工业的主要产品。2012年,比利时医药工业企业115家,超过250人企业9家,这9家企业产值占整个行业产值的93.45%。分产品来看,整体制剂企业生产效率显著高于基本药物生产企业。82家制剂企业产值为115.%亿欧元,而33家基本药物生产企业产值仅为1.13亿欧元。
表1-18 2013年比利时医药工业经济指标
制造业 | 医药工业 | 基本药物 | 制剂 | |
企业数量(个) | 33757 | 115 | 33 | 82 |
销售收入(亿欧元) | 2622.8 | 96.8 | 1.1 | 95.7 |
产值(亿欧元) | 2635.5 | 117.1 | 1.1 | 116.0 |
就业人数(人) | 514855 | 20814 | 549 | 20265 |
数据来源:Eurostat,2015年2月。
2014年,比利时经济增长接近停滞,整体低于2013年同期,四个季度GDP增长率分别为0.0%、-0.1 %、0.8%和-0.1%。
从生产来看,医药工业快速增长,情况显著好于2013年。2014年1—11月,医药工业生产指数快速上涨,由1月份的128.2上涨到11月份的170.6。相比2013年,除7月份低于2013年同期4.6外,其他月份生产指数均高于2013年。与整体制造业相比,医药工业增长迅速,在制造业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各月医药工业生产指数均高于整体制造业,尤其是下半年,医药工业增速优势尤为明显。
图1-15 2014年1-12月比利时制药工业生产指数
数据来源:Eurostat,2015年2月。
从销售来看,医药销售稳步增加,情况亦明显好于2013年。2014年1—11月,医药销售收入指数由102.1稳步上涨到134.8。相比2013年,除1月和4月医药销售收入指数分别低于2013年同期4.2和3.8外,其他月份均高于2013年同期,特别是9月份该指数高于2013年同期37.4。与整体制造业相比,医药销售呈现良好态势,除1月份外,其他各月销售收入指数均高于同期整体制造业。
图1-16 2014年1-12月比利时制药工业销售收入指数
数据来源:Eurostat,2015年2月。
从出厂价格来看,由于专利到期和成本控制措施因素,医药价格逐渐走低。2014年1-12月,医药出厂价格指数变化不大,略有走低,但波动在92左右。与2013年相比,今年药品价格整体低于2013年同期,甚至不及2010年水平,各月出厂价格指数均低于2013年同期5%左右。整体制造业与药品出厂价格走势类似,略有走低,但是其整体价格水平仍高于2010年。
图1-17 2014年1-12月比利时制药工业出厂价格指数
数据来源:Eurostat,2015年2月。
2014年是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重要一年。虽然国内经济运行平稳,国际市场回暖,消费信心回升,但消费品工业生产增速依然出现小幅下滑,出口交货位增速低位运行,内需动力仍显不足,固定资产投资有所放缓。因此,仍需从财税政策、改善外贸环境、扩大内需和调结构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
一、运行情况
(一)生产增速整体放缓
2014年1—12月,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增速整体呈明显的下滑态势,轻工、医药和纺织三大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8.2%、12.5%和7%,分别较2013年同期下降1.7个、0.2个和1.3个百分点,除医药行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外,轻工和纺织行业增速低于工业平均增速。各子行业看,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纺织业以及化学纤维制造等四大行业下滑最为明显,分别较2013年同期下降3.7个、2.1个、2.0个和1.8个百分点。
表2-1 2014年1-12月主要消费品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
行业 | 1-6月 | 1-9月 | 1-12月 | 2013年1-12月 |
工业 | 8.8% | 8.5% | 8.3% | 9.7% |
轻工 | 8.7% | 8.4% | 8.3% | 9.9% |
农副食品加工 | 8.6% | 8.0% | 7.7% | 9.4% |
食品制造 | 8.9% | 8.7% | 8.6% | 10.0% |
酒、饮料喝精制茶 | 9.4% | 7.2% | 6.5% | 10.2% |
造纸及纸制品 | 7.3% | 6.9% | 6.5% | 8.4%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9.6% | 9.0% | 8.6% | 10.7% |
医药 | 13.5% | 12.8% | 12.5% | 12.7% |
纺织 | 7.5% | 7.2% | 7.0% | 8.3% |
纺织业 | 6.9% | 6.5% | 6.7% | 8.7% |
纺织服装、服饰 | 8.4% | 7.9% | 7.2% | 7.2% |
化学纤维 | 8.0% | 7.9% | 8.5% | 10.3%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二)出口增速低位运行
2014年1—12月,消费品工业除轻工的部分行业外,医药和纺织出口交货值增速不断下滑。与工业整体水平相比,除轻工出口交货值增速大于工业整体水平外,医药和纺织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分别为6.4%和2.2%,均不高于工业整体水平的6.4%,消费品工业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值得关注的是,子行业中,除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的出口交货值增速势头较好,其他行业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下滑最为明显的行业是纺织业、服装鞋帽、农副食品加工以及食品制造业等,四大行业分别较2013年同期下降6.3个、4.4个、4.4个和4.2个百分点。
表2-2 2014年1-12月主要消费品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
行业 | 1-6月 | 1-9月 | 1-12月 | 2013年-12月 |
工业 | 5.3% | 6.4% | 6.4% | 5.0% |
轻工 | 5.5% | 6.5% | 7.2% | 5.8% |
农副食品加工 | 6.9% | 6.3% | 4.4% | 8.8% |
食品制造 | 7.6% | 3.8% | 4.5% | 8.7% |
酒、饮料喝精制茶 | 7.4% | 11.0% | 5.0% | 5.2% |
皮革、毛衣、羽毛及其他制品和制鞋业 | 8.4% | 6.8% | 5.7% | 5.8% |
家具制造业 | 5.9% | 6.5% | 4.9% | 6.9% |
造纸及纸制品 | 9.2% | 5.9% | 4.0% | 4.1%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5.8% | 8.5% | 8.2% | -0.7% |
文教、工美、体育用品 | 6.7% | 11.7% | 18.6% | 5.8% |
家用电器 | 2.4% | 4.8% | 5.4% | 6.3% |
医药 | 5.4% | 5.7% | 6.4% | 6.0% |
纺织 | 3.6% | 2.9% | 2.0% | 7.2% |
纺织业 | 1.2% | 1.7% | 1.0% | 7.3% |
服装、鞋、帽制造业 | 5.4% | 3.8% | 3.0% | 7.4% |
化学纤维 | 4.2% | 4.7% | 3.1% | 4.0%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2014年1—12月,我国消费品各行业投资增速有所放缓。1—12月,除食品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用品制造业外,其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较2013年同期有明显下滑,其中,下滑最为明显是皮革、毛皮、羽毛及制鞋业、医药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以及造纸及纸制品以及等行业,分别较2013年同期下降14.7个、13.5个、12.4个和11.4个百分点。
表2-3 2014年1-12月主要消费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行业 | 1-6月 | 1-9月 | 1-12月 | 2013年1-12月 |
农副食品加工 | 20.6% | 16.6% | 18.7% | 26.5% |
食品制造业 | 22.8% | 25.0% | 22.0% | 20.7% |
酒、饮料喝精制茶 | 21.2% | 16.3% | 16.9% | 30.4% |
纺织业 | 14.9% | 12.6% | 12.4% | 18.3% |
纺织服装、服饰 | 20.0% | 18.2% | 19.2% | 23.6% |
皮革、毛皮、羽毛及制鞋业 | 15.8% | 20.2% | 15.6% | 30.3% |
家具制造业 | 28.6% | 29.1% | 27.1% | 27.2% |
造纸及纸制品 | 13.8% | 8.8% | 6.4% | 18.8%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27.5% | 28.6% | 26.8% | 22.0%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 | 27.7% | 27.6% | 26.9% | 24.1% |
医药制造业 | 16.4% | 14.4% | 15.1% | 26.5%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四)内需增长有所放缓
2014年,受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工资收入放缓影响,内需增速依然回落。消费需求力一面,消费者信心指数基本稳定,自2014年3月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和消费满意指数同比增长均为正增长,其中,1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5.8,高于2013年同期的102.3,消费者对未来的消费预期表现乐观。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看,2014年以来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比较稳定,1-12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万亿元,同比增长12.0%,低于2013年同期1.1个百分点。
图2-1 2013-201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二、经济效益情况
(一)盈利能力分析
2014年1—12月,消费品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0587.2亿元,利润总额达到了21154.9亿元。
表2-4 消费品工业盈利能力
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 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 | 利润总额 (亿元) | 利润总额同比增速(%) | |
轻工 | 220146.1 | 8.7 | 13807.3 | 5.3 |
烟草 | 8906.1 | 7.4 | 1215.8 | 0.2 |
医药 | 25461.1 | 13.1 | 2541.4 | 12.1 |
纺织 | 66073.4 | 6.9 | 3590.4 | 6.5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就子行业来看,2014年1—12月,轻工行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220146.1亿元,同比增长8.7%,利润总额为13807.3亿元,同比增长5.3%;烟草行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8906.1亿元,同比增长7.4%,利润总额为1215.8亿元,同比增长0.2%;医药行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25461.6亿元,同比增长13.1%,利润总额为2541.4亿元,同比增长12.1%;纺织行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66073.4亿元,同比增长6.9%,利润总额为3590.4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医药行业企业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和利润总额增速方面的表现要优于其他行业企业,相比之下,烟草行业利润增速不理想。
图2-2 2014年1-12月消费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率及其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二)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大致稳定
2014年1—12月,我国消费品工业资产合计为212344.8亿元,负债合计70643.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5%。消费品工业整体总资产与总负债同比增速大致相同,因此,资产负债率比较稳定,说明我国消费品工业长期偿债能力保持稳定。
就各行业来看,轻工行业资产合计为138356.9亿元,负债合计70643.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1.1%;纺织行业资产合计为42320.0亿元,负债合计22568.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3.3%;医药制造行业资产合计为23299.5亿元,负债合计9924.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2.6%;烟草行业资产合计为8368.4亿元,负债合计1886.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22.5%。
表2-5 2014年1-12月主要消费品行业资产负债率情况
行业 | 资产合计(亿元) | 负债合计(亿元) | 资产负债率(%) |
轻工 | 138356.9 | 70643.7 | 51.1 |
烟草 | 8368.4 | 1886.4 | 22.5 |
医药 | 23299.5 | 9924.6 | 42.6 |
纺织 | 42320.0 | 22568.8 | 53.3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2.亏损程度依然严重
2014年1—12月份,我国消费品工业累计共有15219户企业发生亏损,亏损企业占企业总数(150063户)的比重(亏损面)为10.1%,较2013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1021.1亿元,亏损深度为4.8 %,较2013年(4.6%)增加了0.2个百分点。
就各子行业看,2014年1-12月,轻工行业累计企业个数为104461家,其中亏损企业个数达1011家,亏损面为9.7%,较 2013年同期(9.8%)下降了0.1个百分点,亏损总额达735.6亿元,亏损深度为5.3%,较2013年同期增加了0.4个百分点;烟草行业累计企业个数为131家,其中亏损企业个数达12家,亏损面为9.2%,较2013年同期(3.7%)增加了5.5个百分点,亏损总额达0.8亿元,亏损深度为0.1 %,较2013年同期水平持平;医药行业累计企业个数为7872家,其中亏损企业个数达761家,亏损面为9.7%,较2013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亏损总额达80亿元,亏损度为3.1 %,较去年同期增加0.1个百分点;纺织行业累计企业个数为37599家,其中亏损企业个数达4315家,亏损面为11.5%,较2013年同期持平,亏损总额达204.7亿元,亏损度为5.7%,较2013年(5.9% )降低了0.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由于独特的行业属性,烟草行业中亏损的情况比较少见,亏损的程度并不深,受各种经济环境影响,子行业中纺织行业的亏损情况相对严重,亏损面较高。
表2-6 2014年1-12月消费品工业及主要行业亏损企业亏损情况比较
行业 | 企业数 (户) | 亏损企业数(户) | 亏损面 (%) | 利润总额 (亿元) | 亏损总额 (亿元) | 亏损深度 (%) |
轻工 | 104461.0 | 10131.0 | 9.7 | 13807.3 | 735.6 | 5.3 |
烟草 | 131.0 | 12.0 | 9.2 | 1215.8 | 0.8 | 0.1 |
医药 | 7872.0 | 761.0 | 9.7 | 2541.4 | 80.0 | 3.1 |
纺织 | 37599.0 | 4315.0 | 11.5 | 3590.4 | 204.7 | 5.7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三)营运能力分析
1.资金利用效率不高
2014年1—12月,消费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得到较快增长,累计实现320587.2亿元,同比增长8.5%。在主营业务收入较快增长的同时,消费品工业的应收账款增速也明显增长。1—12月份,消费品工业应收账款24292.7亿元,同比增长11%。可见,虽然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实现较快增长,但增速低于应收账款增速2.5个百分点,说明消费品工业资金利用效率有所下降。
就各子行业看,2014年1—12月,医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最高,为13.1%,居各子行业之首;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最小,为6.9%。从应收账款看,同期医药行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速也最大,为15.3%,烟草行业较2013年同期呈现负增长。除烟草行业外,轻工、医药和纺织行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表明行业资金利用率不高。
表2-7 2013-2014年消费品工业主要行业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行业 | 2013年 | 2014年 | ||
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 | 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 | |
轻工 | 13.6 | 13.6 | 8.7 | 10.0 |
烟草 | 9.6 | 8.7 | 7.4 | -10.8 |
医药 | 17.9 | 20.1 | 13.1 | 15.3 |
纺织 | 11.6 | 8.5 | 6.9 | 7.5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2.存货压力有所减小
就存货来看,2014年1—12月,消费品工业存货总量为31 807.8亿元,同比增长8.3%,库存压力较2013年同期相比有所减小。其中,轻工行业存货为18945.9亿元,同比增长7.2%;纺织行业存货为6183.2亿元,同比增长 2.9%;医药行业存货为2811.2亿元,同比增长14.8%; 烟草行业存货为3867.5亿元,同比增长14.9%。各子行业中,除了医药行业存货同比增速高于2013年1.4个百分点以外,其他行业同比增速均低于2013年同期水平。
表2-8 2013-2014年消费品工业存货情况
行业 | 2014年 | 2013年 | ||
存货(亿元) | 同比增长(%) | 存货(亿元) | 同比增长(%) | |
轻工 | 18945.9 | 7.2 | 17492.7 | 10.0 |
烟草 | 3867.5 | 14.9 | 3360.3 | 24.4 |
医药 | 2811.2 | 14.8 | 2423.8 | 13.4 |
纺织 | 6183.2 | 2.9 | 6082.0 | 8.3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四)成长能力分析
1. 所有者权益持续增长
2014年,消费品工业及各主要行业所有者权益均实现持续较快增长。整体来看,行业成长能力向好。2014年1—12月,消费品工业累计所有者权益达到了107321.1亿元,同比增速为14.9%。这表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态势较好,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强。分行业来看,2014年1—12月,轻工行业所有者权益为67713.2亿元,同比增长15.1%;纺织行业所有者权益为19751.2亿元,同比增长14.6%;医药行业所有者权益为13374.9亿元,同比增长18%;烟草行业所6482亿元,同比增长8.7%。
图2-3 2014年消费品工业主要行业所有者权益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2. 从业人员增速平稳
消费品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民生性、支柱性产业,涵盖了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等工业门类,产业关联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极高,且多是传统产业,行业门类多、进入门槛低、产能规模大、企业数量多、产业链长、市场竞争激烈,属于较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2014年1—12月,我国消费品工业全部从业人员增速平稳,表明消费品工业的就业贡献能力较强。由于纺织行业和烟草行业分别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和管制型行业,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相对饱和有限,而轻工行业和医药行业中的新兴领域则能提供相对更多的就业岗位。
一、政策适应期,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企业成本压力依然不减。2014年以来,企业用工成本仍将持续上涨,物流和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盈利压力加大。就用工成本看,《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最低工资标准的年均增长率要大于13%,工资标准的提高直接带动了社保和养老缴费基数的提高,在劳动力较为密集的纺织和部分轻工行业,劳动力成本的上涨速度已经超过企业的利润增长速度。其次,淘汰落后产能等转型升级政策短期内将给纺织、医药行业企业带来较大冲击。根据2014年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下达的2014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年底前造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四个领域要分别完成265万吨、360万标张、10.84亿米、3万吨、2360万千伏安时的淘汰落后任务,存在较大的压力。同时,根据《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印染、医药等行业源头控制及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以及消费品工业多数领域的燃煤锅炉改造也面临不小的压力。再次,医药企业新版GMP改造生死线迫近。医药企业实施新版GMP的最后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31日,企业面临较大的改造压力。最后,药价拟于2015年全面放开,这将对医药行业带来一系列重大影响,医药企业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
二、出口环境有所改善,但出口增速提升有限
2014年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各类战略合作给消费品工业出口带来契机。例如,金砖国家合作、打造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以及自贸区谈判,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战略的推进落实,都将给外贸增长带来动力。与此同时,贸易壁垒依然存在。欧、美、日发达国家和地区迫于国内失业、财政等压力,对本国产业的保护会进一步加强,加上其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和技术优势,将技术性壁垒与绿色壁垒相结合,相继制定其技术水平上的环境技术标准和法规,我国消费品工业出口环境仍面临挑战。例如,欧盟2013年4月起实施新版《生态纺织品标准100》,对纺织品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我国纺织出口企业认证的难度加大,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进一步提高。此外,2013年7月2日之后,欧盟要求出口欧盟的API(人用药活性物质)一定要有出口国监管部门的书面声明,对我国原料药出口造成很大的限制。
三、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内需依然不足
我国消费品工业发展依然面临内需不足问题。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制约投资增速回暖。在国家努力控制信贷增长并推进改革的政策导向下,企业家投资信心明显不足,加之国家整体流动性趋紧,消费品工业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受到流动性不足的制约。二是消费刺激政策需完善。已经退出的“家电以旧换新”,和正在实施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由于更多面向耐用消费品,会造成消费潜力的提前释放和生产波动,持续的刺激政策缺乏,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缺乏政策保障。三是关联产业需求明显乏力。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虽有利于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但客观上会造成家居消费、产业用纺织品需求的下滑。
一、运行情况
(一)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化学纤维制造业发展形势严峻
2014年,纺织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91.8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6.5%,延续了“十二五”以来的增速放缓趋势。其占整个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0%,与上年持平。行业投资结构看,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以及化学纤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整个纺织工业的比重分别为52.6%、36.7%和10.7%,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0.5、1.4、-0.9个百分点。在企业转型发展的努力下,纺织服装服饰业在纺织工业中的投资比重有所上升。
细分行业看,2014年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06.4亿元、3704.21亿元和1081.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19.2%和3.1%,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5.9个、4.4个和18.7个百分点。其中,由于行业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深入,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带动纺织业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高于上年同期水平,9月之后逐渐回落。而化学纤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然呈现大幅下滑趋势,仅为上年同期水平的14.2%,形势较为严峻。
表3-1 2014年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与上年之比(单位:%)
行业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制造业 | 88.8 | 81.3 | 82.6 | 79.8 | 86.5 | 85.4 | 78.8 | 74.6 | 70.7 | 72.6 | 73.0 |
纺织工业 | 113.9 | 86.0 | 90.4 | 114.1 | 116.0 | 100.7 | 90.9 | 76.8 | 72.9 | 76.2 | 83.5 |
其中:纺织业 | 204.2 | 153.3 | 146.9 | 150.5 | 139.3 | 131.0 | 125.5 | 94.0 | 81.6 | 82.1 | 67.8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75.9 | 46.6 | 54.5 | 94.7 | 107.5 | 88.2 | 79.8 | 86.7 | 83.9 | 90.2 | 81.4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28.8 | 46.8 | 75.5 | 61.0 | 72.7 | 54.4 | 30.9 | 10.6 | 21.6 | 23.7 | 14.2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二)生产增速低位运行,部分产品产量负增长
2014年,纺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3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为5.7%,较上年同期增加0.0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受国际需求下滑、内需增长趋缓、棉价扭曲等因素影响,纺织工业生产规模虽持续扩大,但增速明显放缓。细分行业看,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6.7%、7.2%和8.5%,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0、0和 1.8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分别为3.1%、2.1%和0.4%,与上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生产势头强劲,全年增加值增速与上年持平,年初时增加值增速甚至高于上年同期水平28.6%。而纺织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生产则维持一贯的低速增长态势,但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
表3-2 2014年纺织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与上年之比(单位:%)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纺织工业 | — | 78.5 | — | — | 84.3 | — | — | 83.7 | — | — | 84.3 |
其中:纺织业 | 62.7 | 62.9 | 65.4 | 70.0 | 71.9 | 73.4 | 72.8 | 70.7 | 72.2 | 74.2 | 77.0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128.6 | 110.4 | 101.2 | 106.3 | 112.0 | 112.2 | 111.0 | 105.3 | 101.4 | 98.6 | 100.0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67.1 | 79.1 | 87.4 | 87.8 | 82.5 | 81.2 | 81.8 | 79.0 | 78.4 | 80.6 | 82.5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产量层面看,2014年纺织工业主要大类产品产量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明显收窄,部分产品产量出现负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除绒线、毛机织物、服装等产品外,其余产品产量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工业用纺织品出口和内需市场的快速增长,行业投资热情高涨,支持产品生产增长的动力强劲,无纺布产量增速明显高于其他产品,达到10.7%。
表3-3 2014年纺织工业主要产品累计产量及增速
指标名称 | 单位 | 3月 | 6月 | 9月 | 12月 | ||||
产量 | 增速 | 产量 | 增速 | 产量 | 增速 | 产量 | 增速 | ||
纱 | 万吨 | 837.1 | 6.3% | 1846.8 | 8.7% | 2837.8 | 8.0% | 3898.8 | 5.6% |
布 | 亿米 | 151.0 | 2.7% | 334.3 | 3.0% | 514.3 | 2.7% | 703.6 | -0.5% |
其中:棉布 | 亿米 | 84.2 | -0.4% | 184.4 | 0.0 | 284.7 | 0.3% | 388.2 | -4.0% |
绒线 | 万吨 | 8.9 | -5.0% | 20.4 | 3.0% | 30.7 | 3.8% | 40.6 | 4.2% |
毛机织物 | 亿米 | 1.2 | -1.9% | 2.7 | 1.1% | 4.4 | 0.6% | 6.0 | 0.4% |
无纺布 | 万吨 | 69.6 | 4.7% | 171.0 | 8.2% | 262.0 | 5.2% | 361.4 | 10.7% |
服装 | 亿件 | 61.4 | 3.1% | 143.0 | 3.8% | 217.0 | 2.7% | 299.2 | 1.6% |
化学纤维 | 万吨 | 971.7 | 4.8% | 2136.8 | 7.5% | 3274.5 | 7.3% | 4432.7 | 6.4%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三)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需求仍显低迷
在国内消费增速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下,纺织工业消费也难独善其身。2014年,限额以上企业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总额累计12562.9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整体来看消费需求仍然处于低迷状态。其中,服装类商品零售总额为8935.8亿元,占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总额的71.1%,占比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增速也由2013年同期的11.5%下滑至10.8%。
图3-1 2014年限上企业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国际贸易结构有所改善
2014年,纺织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9588.90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仅为上年同期水平的30.2%,出口形势十分严峻。细分行业看,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完成出口交货值3948.4亿元、5167.7亿元和47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0%和3.1 %,增速较上年同期水平分别下降86.7%、59.2%和22.4%。
表3-4 2014年纺织工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速与上年之比(单位:%)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纺织工业 | 51.6 | 69.4 | 68.4 | 59.4 | 47.5 | 46.8 | 41.4 | 41.7 | — | — | 30.2 |
其中:纺织业 | 29.8 | 40.9 | 38.4 | 26.2 | 15.5 | 18.7 | 16.6 | 22.6 | 23.6 | 15.7 | 13.3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80.9 | 104.0 | 110.4 | 101.1 | 76.7 | 69.9 | 59.0 | 54.9 | 40.7 | 39.6 | 40.8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46.5 | 46.9 | 35.1 | 37.9 | 47.5 | 64.1 | 84.4 | 98.4 | 100.6 | 95.7 | 77.6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国际市场方面,2014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2984.2亿美元,同比增长5.1%,出口额仍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对欧盟、美国纺织品服装保持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对日本、中国香港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则呈现持续下滑趋势;而对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则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可见,我国纺织工业对欧美日等传统市场的出口逐步恢复,对东盟等新兴市场的出口稳步发展,贸易结构有所优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控制出口风险。
二、效益情况
(一)盈利能力
1. 收入和利润小幅增长
2014年,在国家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政策的稳步推动下,纺织工业发展相对平稳,收入和利润保持小幅增长,且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全年纺织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073.0亿元、利润总额359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和4.9%。但是,2014年纺织工业发展也仍面临诸多困境,国内外棉价差持续高企、出口需求大幅下滑、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内销市场需求疲软乏力等不利因素对行业盈利水平带来较大影响,收入和利润增速与上年同期水平相比明显趋缓。
图3-2 2013-2014年纺织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走势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横向比较看,由于纺织工业的弱周期性,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其收入和利润增速在工业各行业中处于中上水平,比较优势相对明显。2014年,纺织工业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工业整体1.6个百分点。
细分行业看,2014年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8091.3亿元、20769.8亿元、721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8.0%、3.5%;累计完成利润总额2065.8亿元、1247.3亿元、27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10.6%、11.2%。其中,除纺织服装服饰业利润增速较上年同期增长0.8个百分点外,各子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较上年同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2014年,国内服装企业纷纷试水电商渠道,“双十一”、“双十二”等电商节日效应为纺织服装服饰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会,在快速消化服装库存的同时,也推动了全行业收入和利润的快速增长。而化学纤维制造业表现也较为突出,随着全行业淘汰落后、转型升级工作的稳步推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利润增
速水平高于其他两个子行业。
表3-5 2014年纺织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与上年同期比较
行业 | 2013年 | 2014年 | ||
收入增速 | 利润增速 | 收入增速 | 利润增速 | |
工业 | 11.2% | 12.2% | 7.0% | 3.3% |
纺织工业 | 12.5% | 16.3% | 5.4% | 4.9% |
其中:纺织业 | 12.5% | 19.1% | 7.0% | 3.6%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11.3% | 9.8% | 8.0% | 10.6%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8.5% | 18.3% | 3.5% | 11.2%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2. 资本增值能力稳步提高
2014年,纺织工业资产保值增值率和销售利润率分别为113.3%和5.4%,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2.3个和-0.1个百分点,虽然销售利润率有所下降,但降幅较小,仍处于合理波动区间,纺织工业资本增值能力仍表现为稳中有升的态势。细分行业看,2014年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的资产保值增值率分别为112.6%、115.8%和110.0%,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3.7个、3.1个和3.9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分别为5.4%、6.0%和3.9%,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0.2个、0.1个和0.3个百分点。除纺织业销售利润率略有下降外,其他行业的资本增值水平均平稳提升。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表现最为突出,资本保值增值率和销售利润率为三大子行业中最高。
表3-6 2014年纺织工业资产保值增值率和销售利润率与上年同期比较
行业 | 2013年 | 2014年 | ||
资产保值增值率 | 销售利润率 | 资产保值增值率 | 销售利润率 | |
纺织工业 | 111.0% | 5.5% | 113.3% | 5.4% |
其中:纺织业 | 108.9% | 5.6% | 112.6% | 5.4%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112.7% | 5.9% | 115.8% | 6.0%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106.1% | 3.6% | 110.0% | 3.9%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3. 成本费用控制水平较好
2014年,纺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7%,高于上年同期水平13.9%,行业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基本稳定,企业经济效益较好。细分行业看,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5.8%、6.4%和4.0%,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7%、0.9%和8.4%。纺织业表现出较大的成本压力,主要源于国内外棉价差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化学纤维制造业的获利能力则表现较好。
表3-7 2014年纺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与上年之比(单位:%)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纺织工业 | 105.2 | 101.0 | 101.8 | 102.1 | 103.1 | 102.8 | 100.6 | 99.0 | 97.5 | 92.9 | 113.9 |
其中:纺织业 | 106.4 | 102.9 | 102.1 | 101.0 | 100.8 | 101.2 | 100.2 | 99.4 | 98.5 | 98.5 | 96.3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95.3 | 96.9 | 98.6 | 100.4 | 101.8 | 102.7 | 104.1 | 103.6 | 103.5 | 103.8 | 100.9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100.0 | 102.9 | 111.3 | 113.8 | 115.2 | 117.0 | 109.4 | 110.0 | 109.2 | 109.6 | 108.4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二)偿债能力
1. 资产负债情况稳定
2014年,纺织工业资产合计42319.9亿元,同比增长8.7%,较上年同期减少1个百分点;负债合计22568.7亿元,同比增长4.0 %,较上年同期减少5.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6.5%,较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纺织工业的负债增长速度低于资产增长速度,且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以下,负债水平既能够保障长期偿债能力,又能充分发挥资金的财务杠杆作用。细分行业看,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资产负债率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但化学纤维制造业资产负债率达到61.9%,长期偿债能力相对较弱。
表3-8 2014年纺织工业资产负债率与上年同期比较
行业 | 2013年 | 2014年 | ||||
资产 (亿元) | 负债 (亿元) | 资产负债率(%) | 资产 (亿元) | 负债 (亿元) | 资产负债率(%) | |
纺织工业 | 38933.2 | 21703.8 | 55.7 | 42319.9 | 22568.7 | 53.3 |
其中:纺织业 | 21663.8 | 12127.5 | 56.0 | 23595.5 | 12637.8 | 53.6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11020.6 | 5565.5 | 50.5 | 12269.7 | 5937.1 | 48.4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6248.8 | 4010.7 | 64.2 | 6454.7 | 3993.7 | 61.9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2. 财务风险较小
2014年以来,纺织工业利息支付倍数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整体来说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较强,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较小。2014年,纺织工业财务费用为786亿元,利息支付倍数为5.6,而2013年同期的利息支付倍数为5.5。
图3-3 2013-2014年纺织工业利息支付倍数累计值走势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细分行业看,纺织服装服饰业的利息支付倍数最高,资产负债率最低,表明该行业负债经营比重较小,支付利息的能力较强,长期偿债能力得以保障。而化学纤维制造业则相反,利息支付倍数最低,资产负债率最高,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高于其他两个子行业。
表3-9 2014年纺织工业利息支付倍数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纺织工业 | 4.5 | 4.4 | 4.6 | 4.7 | 4.8 | 4.8 | 4.9 | 4.9 | 5.1 | 5.3 | 5.6 |
其中:纺织业 | 4.2 | 4.1 | 4.3 | 4.4 | 4.5 | 4.5 | 4.6 | 4.6 | 4.7 | 4.9 | 5.1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7.4 | 7.5 | 8.0 | 8.1 | 8.0 | 8.1 | 8.1 | 8.1 | 8.2 | 8.5 | 8.9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2.2 | 2.1 | 2.3 | 2.4 | 2.4 | 2.5 | 2.5 | 2.6 | 2.7 | 2.9 | 3.1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3. 亏损情况有所恶化
2014年,纺织工业共有4315家企业发生亏损,亏损面为11.5%,较2013年同期增加1.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204.7亿元,亏损深度为5.7%,较2013年同期增加0.3个百分点。与上年平均水平相比,2014年纺织工业亏损情况有所恶化,但与工业平均水平相比仍在可控范围之内。细分行业看,化学纤维制造业的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但亏损深度有所缓和,减少0.3个百分点。纺织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的亏损面及亏损深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
表3-10 2014年纺织工业亏损情况与上年同期比较
行业 | 2013年 | 2014年 | ||
亏损面 | 亏损深度 | 亏损面 | 亏损深度 | |
工业 | 10.9% | 9.0% | 11.9% | 10.7% |
纺织工业 | 10.0% | 5.4% | 11.5% | 5.7% |
其中:纺织业 | 9.3% | 4.7% | 10.9% | 5.0%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10.0% | 4.0% | 11.4% | 4.1%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16.6% | 18.3% | 18.0% | 18.0%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三)营运能力
1. 应收账款经营效率略有下降
2014年,纺织工业应收账款累计额为4657.9亿元,周转率为14.7,较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应收账款经营效率略有下降。应收账款回收速度的降低不利于提高纺织工业的资产流动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短期贷款的偿还能力以及营运能力的提升。细分行业看,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较高,有助于提升其营运能力;纺织服装服饰业应收账款周转率最低,一定程度上阻碍其营运能力的提高。
2. 存货周转率明显提高
2014年以来,各零售终端加大促销力度,加之电商平台的积极作用,纺织工业库存周转率由上年同期的10.6提高至2014年的10.8,去库存效果明显。2014年,纺织工业库存累计6183.2亿元,同比增加2.9%,增速较2013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运营能力得到提升。分行业看,化学纤维制造业存货周转率较低,但与2013年同期相比情况小幅改善,该行业的营运能力有所提升。
表3-11 2013年1-8月纺织工业营运能力指标与去年同期比较
行业 | 2013年 | 2014年 |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存货周转率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存货周转率 | |
工业 | 11.4% | 11.3% | 10.9% | 11.3% |
纺织工业 | 15.2% | 10.6% | 14.7% | 10.8% |
其中:纺织业 | 16.4% | 10.8% | 15.9% | 11.0%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12.6% | 10.8% | 12.7% | 11.1%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19.3% | 9.2% | 16.1% | 9.4%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
三、重点领域或重点产品情况
(一)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持续向好
2014年,产业用纺织品成为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全行业经济增加值增速达到11.7%,高于纺织工业7%的平均水平。企业经营业绩表现良好,全行业1795家规模以上企业共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02.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5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和13.8%,高出纺织工业7.0个和8.9个百分点。行业销售利润率为5.7%,高出纺织工业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行业亏损面和亏损深度分别为9.8%和4.4%,亏损深度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4.8个百分点。
细分行业看,非织造布制造行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速明显放缓,收入和利润增速也较上年同期下降4.6个和17.8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结构调整期,大量落后和过剩产能被淘汰,产量增速下滑。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降使得产业承受较大价格压力,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纺织带和帘子布制造业的经济效益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提升,成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经济效益提升的主要因素。
国际市场看,2014年我国出口产业用纺织品207.4亿美元,同比增长7.6%,虽较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但仍表现出企稳回升的趋势。其中,亚洲市场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出口的最大市场,占全部市场份额的45%,其次是欧盟和北美洲,均占到17%左右的市场份额。
主要产品看,医用纺织品的国内外需求相对稳定和刚性,2014年出口额达到34.8亿美元,其中亚洲和非洲市场对吸收性卫生用品的需求较大。非织造布防护服、纱布、药棉、绷带等传统非织造布产品则依靠成本优势主要向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销售。另外,随着汽车轻量化趋势的提升,交通工具用纺织品领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行业增速保持在10%左右。而随着雾霾天气的持续,公众和国家对大气治理愈加重视,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成为产业用纺织品又一个新兴发展领域,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56.1%和15.4%。
产业用纺织品是纺织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未来将着重在技术、人才、品牌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继续努力。在国内外经济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产业用纺织品有望增强我国纺织工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化纤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2014年,产能过剩、附加值低、竞争力下降等问题依然困扰化纤行业发展,在市场淘汰机制的洗礼下,各项经济指标不容乐观。首先,化纤产量延续之前的下滑态势,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其次,行业投资热情也大幅降温,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3.1%,不足上年同期水平的15%。最后,行业销售利润率仅为3.9%,与2010年的7.2%相比差距较大,甚至未能达到近十年来的平均水平。
但是,经历市场优胜劣汰机制考验的同时,化纤行业也在自我修复和提升,进入深度调整时期。2014年,化纤制造业利润增速达到11.2%,高于纺织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亏损深度也较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另外,行业技术创新也取得一定成效,差异化、功能性产品比重增加,企业品牌化发展趋势强化。
未来,随着棉花产量的下降,以及麻、丝、毛等原料的小众化,化纤将凭借其在价格、功能等方面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我国是化纤第一生产国,随着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稳步推进,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一、全球经济风险加大
2014年10月,美联储宣布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在此影响下国际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给未来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一方面,全球资本流动性方向逆转,为应对资本回流带来的影响,欧洲央行宣布启动资产购买计划,资产负债规模将在未来两年中增加1万亿,日本也继续实施货币宽松政策推动日元贬值以应对通缩。短期来看,这些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振兴本国经济,但是长期可能导致国内产能过剩,影响经济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在美元维持升值势头的影响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部分资源出口国受到冲击,导致经济复苏受压。另外,新兴经济体需要展期的债务达到1.68万亿美元,美元升值将会显著增加新兴经济体债务展期成本,金融风险随之升温。
二、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
近年来,随着东南亚等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越南、柬埔寨等国的纺织工业尤其是服装行业快速发展,出口高速增长,形成了对我国的出口替代。2008年至今,越南、柬埔寨纺织工业出口分别增长了78.5%、43.2%,而我国仅为37.2%。在最为典型的服装行业,越南、柬埔寨的出口分别增长了61.4%、24.1 %,而我国仅为18.6%。在最典型的市场,2014年1-8月,美国自我国纺织服装累计进口268.07亿美元,同比减少0.32%,不及越南、印度、墨西哥、巴基斯坦13.82%、6.56%、1.44%、0.25%的增速,也低于美国自全球纺织服装总进口2.23%的平均水平。进入2015年,随着产业配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这些国家纺织工业的发展势头将更为强劲,我国面临的竞争力流失问题不可忽视。
三、用工问题制约产业发展
一方面,“用工难”问题进一步突出。受观念、收入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纺织工业面临的用工需求缺口不断加大,多年来支撑纺织工业发展的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城镇就业增长率逐年回落。2014年3季度,农村外出务工人数为17561万人,同比增加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在纺织工业发展传统优势的江浙地区,“用工荒”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另一方面,用工成本不断攀升。纵向来看,近年来江苏、浙江、广东等纺织工业聚集的省份人员工资平均增速均高于同期纺织工业的增加值增速。横向来看,我国纺织行业劳动力成本高于东南亚地区平均水平,仰光、雅加达、胡志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均低于上海,其中,仰光的最低工资标准仅有上海的1/3。
四、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疲软,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导致我国纺织产品出口大幅下降。为应对国际市场环境恶化的不利局面,我国采取以投资拉动增长的发展策略,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导致了很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行业产能严重过剩。2014年,纺织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长6.4%,增速较上年同期增加1.4个百分点。虽然化学纤维产成品库存增速为负,但是从市场需求来看,目前全球纤维消费量约为8300万吨,到2020年预计将增加2000万吨左右,而我国现有产能完全可以满足这一增长需求。在外需不振、内需趋缓的市场环境中,产能过剩将严重制约企业获利能力,影响纺织工业的长足发展。
五、环境约束日益强化
一方面,受制于环保以及各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导向,印染行业作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其生存空间日趋萎缩,传统优势地区的印染大量退出,对产业链的完整性形成极大挑战。另一方面,巨大的环保压力对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国家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控制的做法与产业发展需求形成矛盾,二甲苯(PX)项目难以落地,自主供给缺口进一步加大,新的原料问题因此凸显。另外,随着节能减排稳步推进,环保投入加重企业经营负担。由于纺织工业领域多为中小企业,在进行节能减排改造的同时面临着投资大、融资难、回报周期长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六、管理体制不完善
首先,棉花管理体制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进口棉花配额政策扩大了国内外棉价差,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不确定性,甚至影响到纺织产业安全。现行的棉花配额分配体制中,国有贸易企业分配比例过高,而大多数纺织企业特别是5万锭以下纺织企业根本没有资格申请,导致进口棉配额热炒现象。其次,纺织企业增值税“高征低扣”、劳动密集型企业税收优惠、中小企业融资、财政专项资金有效分配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亟待完善。例如,棉纱销项税为17%,而棉花进项税则为13%。棉纺企业增值税的“高征低扣”以及30%的企业所得税,抑制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普遍税负太重。最后,纺织产业转移和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有待完善。例如,在实施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的制度约束,部分地区为了争项目、争资源,不考虑当地资源环境条件、生态承载能力和产业发展基础,过分夸大地区优势,盲目引进项目,造成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中,存在对外投资审批部门过多、项目审批和外汇审批两条线的管理方式、投资地点和投资主体所有制诸多限制等情况,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利用,减少了企业的投资机会。
第一节 发展情况
一、运行情况
(一)工业增加值相对平稳增长
2014年1-12月,受宏观经济运行低迷、债务紧缩、部分产品产能过剩、医保控费和出口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影响,医药行业生产动力不足,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速变化与整个工业基本趋同,出现略降。2014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增速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增速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比工业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在各工业门类中排名前列。
表4-1 2014年1-12月工业和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速
时间 | 工业 | 医药行业 |
1-2月 | 8.6% | 12.3% |
1-3月 | 8.7% | 12.8% |
1-4月 | 8.7% | 12.6% |
1-5月 | 8.8% | 13.2% |
1-6月 | 8.8% | 13.5% |
1-7月 | 8.8% | 13.3% |
1-8月 | 8.5% | 13.0% |
1-9月 | 8.5% | 12.8% |
1-10月 | 8.4% | 12.5% |
1-11月 | 8.3% | 12.5% |
1-12月 | 8.3% | 12.5%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3月。
图4-1 2014年1-12月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速与去年同期比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3月。
(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有所回落
2014年1-12月,医药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05.4亿元,同比增长15.1%,较2013年26.5%的增速出现明显下降。这主要是由于2014年我国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模式发生转变,同时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完成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的GMP改造,未通过认证企业除少数预计在2015年通过认证外,其他大部分企业由于生产规模较小以及改造成本过高等原因已放弃认证,减少固定资产投资。1-12月投资增速较1-2月和上半年分别下降了6.1个和1.3个百分点。
表4-2 2014年1-12月医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时间 | 2014年 | 2013年 | ||
投资额 (亿元) | 比上年同期增长 (%) | 投资额 (亿元) | 比上年同期增长 (%) | |
1-2月 | 295.8 | 21.2 | 244.1 | 34.0 |
1-3月 | 691.0 | 14.5 | 603.4 | 40.0 |
1-4月 | 1103.9 | 15.8 | 952.9 | 34.0 |
1-5月 | 1610.3 | 14.6 | 1405.3 | 36.1 |
1-6月 | 2265.9 | 16.4 | 1947.1 | 33.7 |
1-7月 | 2757.7 | 16.6 | 2365.0 | 33.9 |
1-8月 | 3268.4 | 16.8 | 2798.0 | 32.5 |
1-9月 | 3782.9 | 14.4 | 3313.9 | 32.5 |
1-10月 | 4277.1 | 14.7 | 3736.6 | 30.4 |
1-11月 | 4716.5 | 15.5 | 4094.0 | 27.5 |
1-12月 | 5205.4 | 15.1 | 4526.8 | 26.5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3月。
(三)主要产品产量下滑,供需情况不容乐观
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医药工业市场供求受到抑制,持续低位增长。从主要产品产量看,2014年以来,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增长乏力。1-12月化学药品原药产量301万吨,同比增长5.1%,较1-2月下降24个百分点,较1-7月下降5.2个百分点。
图4-2 2014年1-12月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3月。
从需求情况看,2014年1-12月,受医保控费、招标降价预期下经销商及医院去库存的影响,中西药品零售额增速出现明显下滑。2014年1-12月,中西药品零售额为6960.4亿元,同比增长15.0%,增速较2013年同期的17.7%下降了2.7个百分点。可见,医药消费市场面临的形势依然比较复杂,市场有效需求有待提升。
图4-3 2014年1-12月中西药品零售额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3月。
从价格情况看,2014年1-12月,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零售价格保持稳定。2014年1-12月,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7 %,较上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
(四)出口形势低迷,行业间差异明显
2014年1-12月,国外环境复杂,美国FDA年初发布药品进口警告,新增了对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地区部分药企的进口警示,医药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770.8亿元,同比增长6.4%,较2013年增速上升0.8个百分点。据海关进出口数据,医药产品出口额为545亿美元,同比增长5%。
从细分行业看,2014年1-12月,除化学药品制剂制造和中药饮片加工出口交货值较2013年同期明显下降外,其他子行业出口交货值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中成药生产、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出口交货值增速均高于10%,且高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从贡献率来看,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对医药行业出口交货值贡献最大,占比为34.2%,而中药饮片加工业对医药行业出口交货值贡献较小,占比仅为1.6%。
表4-3 2014年1-12月医药行业及主要子行业出口交货值情况
行业名称 | 出口交货值(亿元) | 比去年同期增长(%) |
医药行业 | 1770.8 | 6.4 |
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 | 605.1 | 4.1 |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 | 147.1 | -3.6 |
中药饮片加工 | 28.9 | -2.0 |
中成药生产 | 64.0 | 32.3 |
生物药品制造 | 216.2 | 3.7 |
卫生材料及医药用药制造 | 190.6 | 13.6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 | 474.5 | 8.9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3月。
二、效益情况
(一)盈利能力分析
1.收入和利润增速回落明显
2014年1-12月,医药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53.2亿元,同比增长13.1%,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6.1个百分点,较2013年增速下滑3.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460.7亿元,同比增长12.1%,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但较2013年增速下滑5.3个百分点。利润增速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同比2013年增速下降较大。八个子行业中,主营业务收入除中药饮片、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中成药、生物药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5个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他3个均低于当期行业平均增速。利润总额除化学原料药、化药制剂、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的利润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他均低于平均水平,制药机械制造最低,只有5.2%。
图4-4 2014年1-12月医药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3月。
重点产品中,化学原料药价格有所回升,盈利状况改善。经历了价格长期低迷,随着一些厂家主动减产或因环保不达标被动减产,很多大宗原料药产品价格都出现了触底反弹,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因此成为仅次于化学药品制剂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的利润增速较快的子行业,达到12.3%,高于收入增速0.1个百分点。
2. 销售利润率情况分析
2014年1-12月,医药工业利润率10%,较2013年全年累计10.1%有所下降,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全年销售利润率基本保持稳定。1-12月,销售利润率为10%,相比1-2月的销售利润率9.6%,提高了0.3个百分点。
从细分行业方面,2014年1-12月,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销售毛利率高为39.7%,居各子行业首位;生物药品制造业销售净利率为11.7%,位居各子行业首位,表明其盈利能力最强;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业的主要利润率指标居各子行业后两位,表明其盈利能力相对较弱,这主要受环保成本升高以及中药材降价的影响。
图4-5 2014年1-12月医药行业主要子行业利润率比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3月。
3. 成本费用控制压力上升
2014年1-12月,全国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4%,而医药工业为11.1%。各子行业中,化学制剂和生化制品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高达13.1%和13.4%,医药行业成本费用远远高于全工业总成本。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过去几年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带来成本增加,此外企业融资成本上涨严重,贷款难,贷款利率高,给一些中小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新产品增长慢,由于国家医保目录5年未调整以及进地方医保难,一些近年上市的新药开发市场面临难度。
图4-6 2014年1-12月医药工业主要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3月。
(二)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情况
2014年以来,医药工业总资产增长速度快于总负债增长速度,资产负债率相比2013年呈现降低的态势,长期偿债能力有所缓解。2014年1-12月,医药工业资产同比增长16.5%;同期,医药行业负债同比增长14.1%。
表4-4 2014年1-12月医药工业资产负债情况
时间 | 资产同比增长 | 负债同比增长 |
1-2月 | 15.3% | 14.7% |
1-3月 | 15.8% | 15.7% |
1-4月 | 16.2% | 16.4% |
1-5月 | 16.3% | 17.1% |
1-6月 | 16.4% | 16.2% |
1-7月 | 16.4% | 16.3% |
1-8月 | 16.7% | 16.0% |
1-9月 | 16.5% | 15.6% |
1-10月 | 16.9% | 14.8% |
1-11月 | 17.0% | 15.9% |
1-12月 | 16.5% | 14.1%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3月。
从横向比较来看,作为轻资产及固定资产通用性较高的产业,医药行业杠杆率普遍偏低,债务负担较轻,资产负债率低于45%,而煤炭、化工、造纸等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大于50%,炼钢、汽车等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则高达70%。
从细分行业看,环保压力导致化学原料药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在医药行业的细分行业中,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达到48.7%。生化制品的资产负债率在各细分行业中最低,仅为 34.7%,长期偿债能力较强。其他细分行业资产负债率均匀分布于40%上下,远远低于煤炭、化工、炼钢等行业。
图4-7 2014年1-12月医药工业主要行业资产负债率比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3月。
2. 行业亏损情况
2014年1-12月,医药工业企业数为6797家,其中亏损企业数651家,亏损面为9.6%。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72.8亿元,亏损深度为3.1%。从细分子行业看,化学原料药行业亏损面最大为12.7%,高于医药制造业3.1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行业亏损面较小,分别为5.1%和5.4%,分别低于医药工业4.5个和4.2个百分点。亏损深度方面,化学原料药达到6.7%,在细分行业中最高,中药饮片为1.4%,在细分行业中最低。
表4-5 2014年1-12月医药工业主要子行业亏损情况
行业 | 亏损面 | 亏损深度 |
医药制造业 | 9.6% | 3.1% |
化学原料药 | 12.7% | 6.7% |
化学制剂 | 12.1% | 3.1% |
中药饮片 | 5.1% | 1.4% |
中成药 | 10.4% | 2.0% |
生物药品 | 10.4% | 3.5% |
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 | 5.4% | 1.6%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3月。
(三)营运能力分析
1. 应收账款经营效率小幅提升
2014年以来,由于平均收账期缩短,坏账损失减少,医药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快于上年同期,对应收账款的经营效率小幅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1--12月,医药行业应收账款净额为2586.8亿元,同比增长15.0%。与2013年同期相比,应收账款净额增加,同比增长率降低。
从细分子行业看,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和生物药品制造业应收账款周转率较快,有助于其营运能力的提升;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应收账款周转率较慢,对其营运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2.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较为稳定
2014年以来,医药行业对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为稳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1--12月,医药行业流动资产合计为11442.0亿元,同比增长14.4%,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2.0次,与2013年1-12月持平。
从细分子行业看,中药饮片加工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最高,对流动资产的利用最为充分,进而有助于其营运能力的提升;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相对较低,这与其现金流的改善不明显有直接关系,进而对其营运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三、重点领域或重点产品情况
(一)化学制药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大幅下滑
2014年以来,化学制药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均出现大幅下滑。一方面,部分大宗化学原料药产能过剩仍然严重,低迷状态仍在延续。另一方面,最高零售限价政策致使上半年出现退换货现象,对行业利润水平带来不利影响,化学制剂行业盈利水平受到一定影响,利润增速有所下滑。从主营业务收入看,2014年1-12月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40.3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较2013年同期下滑2.3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03.7亿元,同比增长12.0%,增速较2013年同期下滑3.8个百分点。从行业利润看,2014年1-12月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311.8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较2013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733.9亿元,同比增长16.1%,增速较2013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
(二)中成药制造业出口和利润两重天
2014年以来,中成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速得到大幅提高,利润增速降低。出口方面,中药企业经过前两年的结构调整和国家对于国际贸易环境的政策支持,中成药出口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利润方面,新版基药目录新增中药品种,在扩容中药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成药价格。从出口交货值看,2014年以来,中成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得到快速增长。2014年1-12月,实现出口交货值64.0亿元,同比增长32.3%,比2013年同期增速提高42.4个百分点;从行业利润看,2014年1-12月,中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98.0亿元,同比增长9.3 %,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
(三)生物药品制造业利润稳步回升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受益于药品市场继续扩容及“关停血浆站”影响的褪去,生物药品制造业利润增速保持小幅回升的态势。此外,国内主要生物制药企业开始加大生物制药领域的研发投入,新产品推出速度开始加快,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盈利水平。从行业利润看,2014年1-12月,我国生物药品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321.8亿元,同比增11.8%,增速较2013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从销售利润率看,2014年1-12月,生物药品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为11.7%,低于2013年1-12月份0.2个百分点,位列医药各子行业首位,分别高于化学原料药和中药饮片行业4.3个和4.7个百分点。
一、国内外环境变化导致内外需不足
国内方面,医保控费抑制药品需求的增长。2013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8248亿元,支出68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和22.7 %,当年医保资金结余率17.54%,较2012年、2011年分别下降2.56%、1.21%,医保基金的缺口问题愈发严峻,医保控费成为医保部门当前的重要任务。随着开展医保费用总额控制的地区增多、力度加大,对药品需求会产生抑制,特别是价格较高的外资企业药品临床应用总量增速明显下降。
国际方面,医药出口增长压力依然较大。原料药出口对外贸易增长持续低迷,作为新出口增长点的制剂药、医疗设备出口增速下降。美国FDA年初发布药品进口警告,新增了对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地区部分药企的进口警示。美国FDA还将进一步对中国进口的未在中国注册的化学原料药加大监管力度。
二、药品集中采购政策限制因素仍较多
药品集中采购政策限制因素仍较多。随着《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完善出台,以及新一轮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的周期性调整,2015年将迎来各地药品招标的集中时期,“双信封”招标采购范围扩大,允许公立医院试点城市的医疗机构二次议价等新政策使医院药品降价成为必然,将对医药企业市场开发和盈利产生不确定影响。
三、多重因素导致药品供应保障不足
首先,新版GMP的实施使得部分制剂产销量下降。未通过认证的无菌药品企业2014年停止了生产,少数企业退出生产,更多企业实施改造和准备认证,造成部分制剂产量相应下降。根据统计数据,前3季度无菌粉针剂产量同比下降19.7%,注射液产量同比下降4.61 %,胶囊产量同比下降3.84%。
其次,环保因素制约部分化学原料药企业生产。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加大了环保检查和处罚力度,一些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被勒令停产或减少产量。江浙地区一些企业受能源供应不足影响,也造成了产量下跌。前3季度,原料药生产大省河北、浙江、辽宁等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增速下滑一半多,只有3%-8%,抗感染类药物原料药产量和出口量均同比降低约2%。
四、新药注册审批时间长制约我国新药研制
近年来,重大新药创制政策等相继出台,激发了企业研制新药的热情,而新药研发具有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等特点,我国新药审批长,新药保护期时间短,新药前期投入研发成本很难收回,严重阻碍了新药研制的动力。多数企业反映我国申请进入临床试验(即新药临床试验申报)规定的审批时间是60-90天,但实际上多数企业拿到批文最快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而美国新药临床试验申报审批时间为30天,印度为几周到30天。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近期看,可增加药品评审人员编制,借鉴美国以聘用制模式壮大审评专家队伍,对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有利于降低患者医药负担的首仿药物、治疗重大疾病的药
物、影响国家战略安全的药物,采用绿色通道等措施,探索分级分类评审,适当向省级部门放权;从远期看,需要不断完善新药评审制度,提高评审能力和效率。
五、医药不分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当下我国医药不分的体制模式导致诸多行业问题。一是过度用药。目前,我国医院的收入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差价收入三部分。由于财政拨款和医疗服务收入相对稳定,而药品差价收入随着药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增加,这就会促使医院为增加收入而增加药品销售量和优先销售单价较高的药品,导致过度用药。统计资料显示,2009-2012年期间我国医院门诊人次均药费占全部医药费比均超50%,而美国医院门诊人次均药费占全部医药费比重平均仅为10%。二是限制生产企业创新意识。医药行业部分领域既属于高新技术范畴,也是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医药不分,我国药企表现出来的研发创新能力薄弱,主要依靠价格战和更换包装提高价格等粗浅手段占领市场。三是导致“大回扣、高定价”现象频发。在“以药养医”体制下,通过以省、区、市为单位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确定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价,公立医疗机构在采购价的基础上按照15%的统一加成率确定零售价。这一不合理的加成制度形成了对公立医疗机构采购高价药、医疗服务人员开具高价药处方、制药企业生产供应高价药的激励,使得高药价大行其道。从公立医疗机构层面看,由于中标价越高的药品利润也越高,对医疗机构的利益贡献越大,所以公立医疗机构更倾向于采购高价药。从医疗服务人员层面看,在现行薪酬分配体系中,医疗服务人员收入直接与处方挂钩,高价药因为利润高在处方开具中必然是首选,加之医药销售代表的按处方给予“额外回报”,所以医疗服务人员从自身利益出发倾向于开大处方和高价药。
一、运行情况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
近年来,我国食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稳步增长之势,投资效益水平稳步上升。同时,受益于国家对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增加了食品制造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2014年我国食品制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累计实际完成投资总额4463.1亿元,同比增长22%。与上半年相比,食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下降7.1个百分点。
图5-1 2014年食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行业景气指数反弹
2014年1季度,食品制造业行业景气指数回落,但预期企业景气指数高于即期企业景气指数1.9点,未来的预期较为乐观。2014年上半年,行业景气指数延续回落态势,但预期企业景气指数已连续2个季度高于即期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仍较为乐观。进入3季度,行业景气指数反弹,预期企业景气指数始终高于即期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仍较为乐观。
图5-2 2014年食品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三)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稳中微落
2014年,全球经济维持低速增长,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运行总体平稳,经济指标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在此背景下,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稳中微落。2014年1-12月,我国食品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8.6%,较1-2月回落了0.8个百分点。产业政策环境继续利好,食品召回和停止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出台;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信用档案启动;农村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全面展开。
表5-1 2014年1-12月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
行业 名称 | 1-2月 | 1-3月 | 1-4月 | 1-5月 | 1-6月 | 1-7月 | 1-8月 | 1-9月 | 1-10月 | 1-11月 | 1-12月 |
食品 制造业 | 9.4% | 9.4% | 9% | 8.9% | 8.9% | 9.2% | 8.9% | 8.7% | 8.6% | 8.5% | 8.6%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5-3 2014年12月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及增速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四)产品产量涨跌互现
2014年尽管我国食品制造业固定投资增速回升,且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受需求市场不振的影响,行业增加值持续走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持续下降。2014年1----12月,乳制品产量达2651.8万吨,较2013年同期降低了1.2%,罐头同期产量达117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涨跌互现。
表5-2 2014年1-12月食品制造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
主要工业产品名称 | 本月 (万吨) | 本月止累计 (万吨) | 比上年同月增长 (%) | 比上年同期增长 (%) |
乳制品 | 232.3 | 2651.8 | -4.7 | -1.2 |
罐头 | 118.2 | 1172.0 | 3.8 | 4.7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五)出口交货值持续低位徘徊
由于外需市场前景依旧惨淡,2014年我国食品制造业行业出口交货值持续低位徘徊。2014年12月,食品制造业出口交货值为109.6亿元,同比增长7.2%。1-12月累计,食品制造业累计出口交货值1109.9亿元,同比增长4.5%,这一增速较2014年上半年回落了3.1个百分点。
图5-4 2014年1-12月食品制造业累计出口交货值及增速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六)出厂价格指数平稳回落
自2013年年底以来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呈平稳态势。但进入2014年8月后,食品制造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出现回落。2014年12月,食品制造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0.6,较2014年上半年回落了1.8个百分点,较2013年同期上涨了回落了1.1个百分点。
图5-5 食品制造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效益情况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利润总额增速,盈利能力仍显不足
2014年上半年,食品制造业在消费结构升级效应显现的利好作用下,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速温和回升,但受制于成本压力,行业利润率仍未见起色,行业盈利能力低于预期。2014年1-12月,食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20261.67亿元,同比增长12.3%,与2014年上半年相比回落0.5个百分点;同期,行业利润总额为1692.61亿元,同比增长9.8%,较2014年上半年回落2.9个百分点,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5个百分点。
表5-3 2014年1-12月食品制造业主要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情况
利润总额 (亿元) | 利润总额 增长率(%) | 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 主营业务收入 增长率(%) | |
食品制造业 | 1692.6 | 9.8 | 20261.7 | 12.3 |
烘焙食品制造 焙烤食品制造 | 202.7 | 8.0 | 2426.7 | 10.3 |
糖果、巧克力 及蜜饯制造 | 157.2 | 1.2 | 1714.0 | 10.8 |
方便食品制造 | 238.1 | 0.4 | 3463.9 | 10.0 |
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 | 225.3 | 25.7 | 3297.7 | 18.1 |
罐头制造 | 91.5 | 7.6 | 1631.7 | 8.5 |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 | 225.5 | 14.6 | 2649.1 | 14.0 |
其他食品制造 | 552.2 | 10.3 | 5078.6 | 12.1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5-4 2014年上半年及1-12月食品制造业主要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情况
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 主营业务收入 增长率(%) | 利润总额 (亿元) | 利润总额 增长率(%) | |
2014年6月 | 9337.1 | 12.7 | 721.6 | 12.7 |
2014年12月 | 20261.7 | 12.2 | 1692.6 | 9.8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就各子行业看,2014年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及其他食品制造利润总额增速均高于行业总体水平。其中,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利润总额增速最快。1-12月,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累计利润总额225.30亿元,同比增长25.7%,增速不仅高出食品制造业9.8%的总体水平,也高于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2.3%的增速。同期,烘焙食品制造、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制造、方便食品制造、罐头制造以及其他食品制造利润增速也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说明上述行业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提升,而其他子行业盈利前景不容乐观。
(二)资产负债率持续回落
2014年1-12月,食品制造业资产总额为12929.4亿元,同比增长13.6%;负债总额5983.3亿元,同比增长8.3%,资产负债率为46.3%,与2014年上半年的47.2%基本相当。资产增速快于负债增速,说明食品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有所改善,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得到提升。就各子行业,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罐头制造业和调味品制造业资产负债率高于食品制造业整体行业水平。其中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资产负债率最高,2014年1-12月,该行业资产负债率达到53.5%,企业的债务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子行业。总体来看,食品制造各子行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均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说明企业具备一定的防御债务风险能力。
表5-5 2014年1-12月食品制造业主要子行业资产负债率情况
资产 (亿元) | 资产增长率 (%) | 负债 (亿元) | 负债增长率 (%) | 资产负债率 (%) | |
食品制造业 | 12929.4 | 13.6 | 5983.3 | 8.3 | 46.3 |
烘焙食品制造 焙烤食品制造 | 1293.5 | 12.6 | 521.0 | 7.8 | 40.3 |
糖果、巧克力 及蜜饯制造 | 1031.2 | 11.6 | 398.3 | -6.2 | 38.6 |
方便食品制造 | 1970.3 | 13.0 | 821.5 | 10.4 | 41.7 |
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 | 2321.2 | 12.5 | 1241.3 | 10.9 | 53.5 |
罐头制造 | 848.6 | 7.2 | 452.8 | 3.1 | 53.4 |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 | 2114.2 | 14.9 | 1009.9 | 9.9 | 47.8 |
其他食品制造 | 3350.3 | 16.7 | 1538.6 | 10.4 | 45.9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亏损情况加剧
2014年1-12月,食品制造业累计企业总数为7781个,其中累计亏损企业达到了670家,亏损面为8.6%。就各子行业看,2014年1--12月液体及乳制品制造业亏损面最高,达到15.8%。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原料成本与物流成本上涨;二是输入性因素的影响。由于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配料大部分进口,因此国际乳品价格的上涨将会驱动我国乳品企业生产成本的上涨,进而加剧企业的亏损。
表5-6 2014年1-12月食品制造业及主要子行业亏损企业亏损情况比较
行业 | 亏损企业数量 (个) | 企业亏损面 (%) | 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 (%) |
食品制造业 | 670 | 8.6 | 50.4 |
烘焙食品制造 | 115 | 9.0 | 32.2 |
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制造 | 33 | 4.4 | 44.4 |
方便食品制造 | 87 | 6.7 | 16.0 |
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 | 100 | 15.8 | 78.7 |
罐头制造 | 78 | 9.2 | 53.9 |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 | 74 | 6.8 | 23.4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重点领域或重点产品情况
(一)各子行业发展呈分化之势
受不同因素的影响,食品制造业的各个子行业的发展呈现分化之势。其中,乳品制造和方便食品制造的发展势头将更为强劲。乳品制造业方面,自2010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乳品行业的调控力度,国务院办公厅、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密集的行业政策,旨在清理整顿淘汰一批落后企业,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同时,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信任危机有望改善。在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将会促进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方便食品制造方面,虽然速冻食品行业自2011年底遭受食品安全危机,但作为方便食品的重要部分,冷冻食品极大地满足了快节奏生活群体的消费需求,使方便食品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成为食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方便食品制造业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提高以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方便食品作为食品制造行业的重要细分行业之一,极大满足了快节奏生活群体的消费需求,消费增长势头强劲,成为食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统计数据显示,方面食品制造行业销售收入由2003年的222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571.9亿元。同时,由于我国方便食品制造业不断加快资本整合,市场格局也有所突破。2014年全国方便食品制造企业129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63.9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米面制品制造、速冻食品制造、方便面及其他方便食品制造业分别占方便食品制造主营业务收入的24.7%、22.6%和52.7%;米、面制品制造企业53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5.9亿元,同比增长15.6%;速冻食品制造企业36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2.3亿元,同比增长15.7%;方便面及其他方便食品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5.3%。
同时,近年来粮食的丰产和粮价趋稳也降低了方便食品行业的成本变动风险,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为食品制造业的基本原料,粮食产量的高低与粮价的走势将直接影响食品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粮食产量的增加将会带来粮价的趋稳,食品制造业的原料成本上涨将会得到遏制,进而促进了食品制造业的发展。
(三)乳品制造发展势头强劲
自2008年年底颁布实施《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以来,针对乳制品行业的政策接连出台。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 2009年修订)》相关准入要求,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0年版《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3年5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面貌发生较大改变情况下,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2014年6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制定的《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如此密集的行业政策意在清理整顿淘汰一批落后企业,提高行业准人门槛。可以预计,国家对乳品行业的调控力度还将加大,重复建设严重的局面将会得到改善。另外,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信任危机有望改善。在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将会促进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行业处于成长期,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食品制造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下会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自2005年以来,我国食品制造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65%,行业处于成长期。近年来,尽管我国食品制造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发生了显著变化,龙头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行业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至“十一五”期末,我国食品制造业已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协作发展、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的格局。但是由于食品制造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准入门槛低,精细加工程度较弱,造成产品同质化严重。同时,中小型企业仍占据了行业大半壁江山,大型企业数量依然偏小。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食品制造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二、主要运行指标放缓,盈利能力不足
2014年,食品制造业虽然总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但是在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萎缩的背景下,生产有所放缓,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和行业利润率等主要运行指标放缓。具体表现在,行业景气指数延续回落态势;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中虽然增速回升,且保持较快增长,但受终端购买力下滑的影响,行业增加值持续走低,产品产量涨跌互现;由于外需市场前景依旧惨淡,行业出口交货值持续抵位徘徊。
三、产业政策环境利好,食品安全问题严峻
近年来,三聚氰胺、瘦肉精、银鳍鱼、毒蜜饯等一系列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引发了政府和民众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担忧,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2014年,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运行总体平稳,经济指标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在此背景下,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稳中微落,产业政策环境继续利好。从产业政策环境来看,为标本兼治食品安全问题,严惩重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诚信体系建设以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方案等一系列严厉监管政策,以确保食品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要防范食品安全事件,其核心在于今后必须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第三方检验检测制度,大力推进诚信和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信息披露及动态预警机制等。
四、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兼并重组亟待推进
长期以来,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存在水平参差不齐,布局分散、企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制定的《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这对促进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向产业规模化、产品专业化、企业规模化和管理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现阶段,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已经进入了兼并重组的关键调整期。尽管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前10位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超过65%,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行业集中度仍亟待提高。
一、运行情况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持续下滑
2014年1-12月,家电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4139.13亿元,同比增长10.0%。整体来看,今年家电销售陷入低增长区间,多个月份增速低于两位数。自3月份达到年增速最大值12.0%后,后几个月整体呈现出下滑态势。相比2013年,2014年增速比2013年低4.2个百分点,其中各月家电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均低于2013年同期,特别是1-5月份低于2013年同期10.0个百分点。
图6-1 2014年家电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分行业来看,除家用通风电器具和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外,其他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相对一致,其中家用制冷电器和家用通风电器具增速最为明显。家用通风电器具、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09.3亿元和1368.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65%和5.83%。从结构来看,2014年家电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家用制冷电器、家用空气调节器和家用厨房电器,占家电份额分别为25.2%、36.3%和13.3%,三行业累计份额为74.8%。
表6-1 2014年家电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情况及份额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 增速(%) | 份额(%) | |
家用电力器具制造 | 14139.1 | 9.97 | 100.0 |
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 | 3565.6 | 11.01 | 25.2 |
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 | 5127.9 | 11.44 | 36.3 |
家用通风电器具制造 | 409.3 | 0.65 | 2.9 |
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 | 1879.2 | 10.45 | 13.3 |
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 | 1368.8 | 5.83 | 9.7 |
家用美容、保健电器具制造 | 321.5 | 8.16 | 2.3 |
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制造 | 868.1 | 9.72 | 6.1 |
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 | 598.6 | 8.16 | 4.2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二)出口逐渐回暖
2014年1-12月,家电行业出口交货值3402.54亿元,同比增长5.4%。自4月份后,家电行业出口增速一路上扬,从0.8%增加到5.4%。相比2013年,2014年出口增速低于2013年,其中各个月份增速均低于2013年同期。
图6-2 2014年家电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分行业来看,出口增速差异明显。2014年1-12月,家用制冷电器具、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和家用美容、保健电器具出口额分别为582.7亿元、417.9亿元和86.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8%、15.6%和12.1%,均高于家电整体增速。其他子行业出口增速均低于家电整体,其中家用通风电器具同比下降3.0%。从出口结构来看,2014年我国家电出口主要为家用空气调节器、家用厨房电器具、家用制冷电器具和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出口份额分别为31.3%、19.8%、17.1%和12.3%,四行业累计份额达到80.5%。
表6-2 2014年家电子行业出口增长情况及份额
出口(亿元) | 出口增速(%) | 份额(%) | |
家用电力器具制造 | 3402.5 | 5.4 | 100.0 |
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 | 582.7 | 11.8 | 17.1 |
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 | 1065.4 | 1.4 | 31.3 |
家用通风电器具制造 | 158.3 | -3.0 | 4.7 |
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 | 673.4 | 3.4 | 19.8 |
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 | 417.9 | 15.6 | 12.3 |
家用美容、保健电器具制造 | 186.0 | 12.1 | 5.5 |
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制造 | 74.3 | 3.1 | 2.2 |
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 | 244.4 | 1.1 | 7.2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三)主要产品增长情况不乐观,不同产品增长分化明显
监测的16种家电产品中,空气调节器、吸排油烟机、电饭锅、电光源和灯具及照明装置快速增长,增速均高于10%,而电冰箱、冷柜、电热烘烤器具、电冷热饮水机和洗衣机5种产品产量同比下降,分别同比下降1.0%、3.4%、2.9%、2.5%和3.3%。电风扇、电热水器、吸尘器和燃气热水器4种家电产品增长亦不乐观,增速均低于2%。
表6-3 2014年家电产品产量及增长情况
产量 | 同比增长(%) | |
家用电冰箱(万台) | 9337.0 | -1.0 |
家用冷柜(家用冷冻箱)(万台) | 1800.6 | -3.4 |
房间空气调节器(万台) | 15716.9 | 11.5 |
家用电风扇(万台) | 15114.9 | 0.9 |
家用吸排油烟机(万台) | 2939.7 | 12.5 |
电饭锅(万台) | 28028.6 | 20.8 |
家用电热烘烤器具(万台) | 18520.2 | -2.9 |
电冷热饮水机(万台) | 2624.9 | -2.5 |
微波炉(万台) | 7750.1 | 9.0 |
家用洗衣机(万台) | 7114.3 | -3.3 |
家用电热水器(万台) | 3429.7 | 1.6 |
家用吸尘器(万台) | 8799.7 | 0.2 |
家用燃气灶具(万台) | 3557.9 | 3.5 |
家用燃气热水器(万台) | 1476.7 | 0.8 |
电光源(个) | 3124366.8 | 13.1 |
灯具及照明装置(个) | 308913.8 | 11.9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二、经济效益情况
(一)盈利能力分析
(1)利润增速上、下半年呈现分化态势,其中上半年增速持续增加,而下半年逐渐下行。2014年,家电行业利润931.6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上半年家电行业利润增速由21.0%上升到26.7%,而下半年逐渐下行到18.5%。相比2013年,下半年各月利润增速均明显低于2013年同期。
图6-3 2014年家电行业利润同比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分行业来看,除家用通风电器具行业外,其他子行业利润均同比增加。2014年,除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外,其他行业利润均呈现高于10%的增长率,特别是家用空气调节器和家用美容、保健电器具制造,增速分别高达26.1%和20.6%。从结构来看,家电行业利润主要来源于家用制冷电器具和家用空气调节器,两者占家电份额分别为23.0%和47.6%。
表6-4 2014年家电子行业利润增长情况及份额
利润(亿元) | 增速(%) | 份额(%) | |
家用电力器具制造 | 931.6 | 18.5 | 100.0 |
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 | 213.9 | 14.8 | 23.0 |
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 | 443.1 | 26.1 | 47.6 |
家用通风电器具制造 | 19.9 | -6.2 | 2.1 |
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 | 92.2 | 13.3 | 9.9 |
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 | 86.0 | 12.3 | 9.2 |
家用美容、保健电器具制造 | 16.1 | 20.6 | 1.7 |
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制造 | 34.3 | 3.8 | 3.7 |
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 | 26.1 | 13.5 | 2.8 |
(2)销售利润率持续走高。家电行业盈利能力逐渐好转,且明显好于2013年。2014年家电行业销售利润率持续走高,由年初的4.6%持续上升到年末的6.6%。相比2013年,各月销售利润率均高于2013年同期。
图6-4 2014年家电行业销售利润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3)成本费用利润率稳步上升。与销售利润率走势相同,家电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出家电行业盈利能力逐渐好转,且明显好于去年。2014年家电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持续走高,由年初的4.8%持续上升到年末的7.0%。相比2013年,各月成本费用利润率均高于2013年同期。
图6-5 2014年家电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二)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逐渐走高。2014年家电行业资产负债率为65.6%。全年来看,资产负债率逐渐走高,由年初的63.6%逐渐上涨到年末的65.6%,表明偿债能力有所恶化,但仍处于安全可控水平。相比2013年,虽然今年前三个季度资产负债率均低于2013年同期,但由于2013年第四季度资产负债情况快速改善,带动2013年的资产负债率整体低于2014年。
图6-6 2014年家电行业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分解来看,2014年资产同比增长15.5%,而负债增长高于资产2.1个百分点。分阶段来看,前三季度虽然资产增速高于负债,但四季度随着负债加速增加和资产增速持续下行,导致全年资产负债率走高。
图7-7 2014年家电行业资产与负债同比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相比其他细分行业,家用制冷电器具、家用空气调节舞、家用通风电气具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分别为70.9%、68.2%、61.9%。家用制冷电器具和家用空气调节器为负债规模最大的两个子行业,负债规模分别为2478.5亿元、2654.0亿元,占比分别为30.8%和39.3%。家用制冷电器具和家用空气调节器的负债规模及资产负债率均高于其他细分行业,须加强关注。
表6-5 2014年家电子行业资产负债情况
资产(亿元) | 负债(亿元) | 资产负债率(%) | |
家用电力器具制造 | 10281.5 | 6747.4 | 65.6 |
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 | 2932.8 | 2078.5 | 70.9 |
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 | 3890.5 | 2654.0 | 68.2 |
·家用通风电器具制造 | 313.5 | 193.9 | 61.9 |
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 | 1166.9 | 693.6 | 59.4 |
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 | 903.0 | 518.9 | 57.5 |
家用美容、保健电器具制造 | 243.1 | 129.6 | 53.3 |
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制造 | 435.6 | 255.0 | 58.5 |
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 | 396.1 | 223.9 | 56.5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2)亏损情况整体明显改善。从绝对指标来看,家电行业亏损企业数量增速加快,由年初的3.9%上升到全年的13.1%,而亏损总额呈现下降趋势,全年亏损总额同比下降7.8%。
图6-8 2014年家电行业亏损企业数量总额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从相对指标来看,家电行业亏损情况明显改善,亏损面及亏损深度均持续减少。亏损面由年初28.1%减少到14.1%,亏损深度由12.6%减少到2.2%。
图6-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三)营运能力分析
(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小幅上涨。2014年,家电行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由年初的1.7上涨到2.0,其中上半年呈现出稳步上升态势,而下半年呈现下降态势。相比2013年,2014年家电行业各月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均低于2013年同期,反映出营运能力弱于2013年。
图6-10 2014年家电行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2)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小幅下降。2014年,家电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由年初的12.0%震荡下降到9.9%。相比2013年,今年家电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整体上低于2013年的11.2%,反映出营运能力强于2013年。
图6-11 2014年家电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三、重点领域或重点产品情况
2014年,彩电产量15542万台,同比增长10.8%。从季度运行情况来看,家电产量增速自二季度呈现下行态势,从二季度的17.5%回落到全年的10.8%。整体上来看,2014年家电产量增速明显高于2013年,其中各个季度均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图6-12 2013-2014年彩电产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分品种来看,我国彩电产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液晶电视。2014年,液晶电视同比增长13.3%,而等离子电视大幅同比下跌68.9%。2014年是全球等离子电视的一个标志性年份,等离子电视主要生产企业已完全退出。由于等离子电视行业持续不景气,2013年等离子电视行业领导者松下退出等离子电视,2014年韩国三星、LG陆续停止生产等离子电视和等离子面板,接着我国长虹也成为最后一个离开者退出等离子生产阵营。
图6-13 2014年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产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整体看,彩电销售有明显改善。2014年,彩电销量15646.2万台,同比增长12.1%。前三季度,彩电销售增速持续上升,由3.6%上升到17.0%,直至四季度回落到12.1%。相比2013年,2014年彩电销售明显高于好于2013年,除一季度外,各季度增速均高于2013年同期。
图6-14 2013-2014年彩电销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销量增速的走高带动了库存明显下降。2014年,彩电年末库存相比年初下降7.7%。全年产销率也呈现下行态势,产销率由一季度的100.5下降到全年的100.4。
图6-15 2014年彩电库存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图6-16 2014年彩电产销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分销售目的地来看,受全球经济逐渐好转和巴西世界杯的带动,我国彩电销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出口市场,而国内由于家电补贴政策退出提前透支了部分市场,加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商品住宅现房销售明显下降,彩电国内销量下降。2014年,彩电内销4461万台,同比下降6.6%,而出口7405.3万台,同比增长24.3%。从出口额来看,2014年彩电出口扭转了2013年的出口下降态势,其中2014年虽然出口额增速整体呈现下行态势,但全年仍保持了22.6%的增速。
图6-17 2014年彩电出口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图6-18 2014年商品住宅现房销售面积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
一、持续价格战降低了行业盈利能力
由于房地产不景气和传统家电保有量接近上限,家电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持续的价格战成了企业摆脱困局的主动或被动选择。据报道,2014年从年初到年尾的圣诞节,各种节日中家电卖场和电商平台一直在进行着激烈的价格战。虽然部分家电企业勉强地完成年初目标,但由于价格的持续下降和销量走高不及预期,整个行业盈利情况不乐观。特别是线上的电商平台抢走了一大部分线下市场份额,造成线下市场销售更加艰难。据数据显示,2014年家电整体线下卖场同比减少3.3%,而线上增速同比达到70%,其中洗衣机和热水器分别同比增长0.9%和2.7%。
二、出口环境较为复杂
家电行业是典型的外向型行业,受国际环境影响较为明显,特别是在国内经济存在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出口环境的好坏对家电行业的发展更为重要。据计算,2014年我国家电行业出口交货值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24.1%。据《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4年秋季)》,2015年虽然国际经济环境可能略有改善,但回升幅度有限,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外部需求难有明显回升,其中美国、日本经济略有好转,但欧元区经济仍将维持低迷水平,世贸组织预计的全球贸易增长率4%仍远低于过去20年的平均增速5.3%;二是中国外贸竞争优势难以持续,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导致劳动密集型出口竞争力不断萎缩,出口订单和产能向周边国家转移,我国家电国际市场份额被蚕食风险加大;三是贸易摩擦形势日益复杂,全球经济不景气带来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潮,针对我国制造业产品的贸易摩擦持续增加。
三、部分家电市场被刺激政策提前透支
为拉动家电消费市场,我国陆续出台了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家电下乡政策和节能家电补贴政策,分别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2013年6月到期。这些政策极大地刺激了家电消费需求,家电销量和产量大幅增加,但也透支了未来的部分消费需求,随着政策的陆续退出,家电产量情况明显下滑。家电下乡政策提高了农村家电的保有量和普及率,未来的普及性需求空间已经减少,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和节能家电补贴政策透支了城镇的更新换代需求市场。未来几年,农村家电需求拉动主要体现为更新换代需求,而城镇拉动主要体现为刚性需求,这两项拉力作用明显会低于预期。